1. 引言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产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实践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食粮。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来看,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延安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时代价值,是新时青年弘扬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谱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青年在实践中弘扬和赋予延安精神时代内涵,有利于新时代青年坚持文化自信,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延安精神作为社会意识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延安革命实践的反映 [1]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为内容的思想路线,以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自力更生为基本特点和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根本特征,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 [2] 。
2.1. 延安精神的形成
延安精神是从抗日战争时烈火到解放战争时期,从延安大生产运动解决生存问题到延安整风整顿党内风气中形成的,因此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至今为止,延安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的坚强动力。
2.1.1. 理论之源
延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相连,是伴随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之中形成的,是在一个中国化向另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之中诞生的,并且延安精神是继承和发展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基础上不断形成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在延安这一红色革命宝地留下著作多达112篇,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延安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和具体运用。土地革命后期,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经过战略转移,最终定在陕北扎根落地,走进延安之后,毛泽东在系统上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在抗战时期撰写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奠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形成。1937年,他撰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经过延安整风之后,在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延安精神之所以不以特定的英雄人物和个别的现象来命名,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延安的各方面和各个群体之中。延安精神作为特定时期背景时期下产生的精神有着其产生的发展的过程,延安精神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形成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产生与中国革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相连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3] 。
2.1.2. 人民至上的立场
延安精神的立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是鉴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最好方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延安时期,面对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召开会议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共同合作一致对外解决民族危机。从国内事务来看,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大局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最终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这是事件之后,国共一同分析战争局势总结经验,通过充分对比敌我力量的差距,找到了击碎帝国主义的坚定地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面对国内危机,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抗日战争的策略,毛主席在抗日时期的著作《论持久》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在这一时期实行了减租政策,三三制度等,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解放人民群众为己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取得了近代中国以来的抗日战争的玩全胜利,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不断地壮大。
2.1.3. 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延安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延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延安精神的四大要点与延安精神资源有关.具体来说,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来看,当红军遭遇困难险阻时,陕北红军在老一辈领导人的领导啊下,坚守陕北根据地,使长征部队找到了落脚点,从而使“延安时期”得以开启,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面看,延安的干部还是群众都脚踏实地,不空谈落在实处;从延安整风运动可以看出党内对待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正确态度,并根据时代背景和实践情况做出了正确判断,在党内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并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来看,从延安的领导人到普通战士都是典范,延安领导人做到了贴近群众和依靠群众,并且不断地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利益;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面来看,延安地区人民朴实,有着克勤克俭的民风,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不断侵袭,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具体的情况开展了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不仅巩固和加强了根据地的力量,同时也粉碎了日军和反动派的阴谋,这一正义的反侵略爱国战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2.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延安精神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当前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具有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党员干部建设离不开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随时代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作用。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与新时代党中央理论高度一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并在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实践中不断赋予延安精神新的特点,党历来重视历史实践中所流传下来的革命斗争精神,延安精神是长期以往坚持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 [4] 。
延安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理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相契合,是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动力,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延安精神之所以能够长期以往得以传承和发展,在于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延安精神在思想渊源上有着密切联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延安精神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石和共同的目标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5] 。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 [6] ,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新时代党的理想信念相契合,是共产党补足理想信念之“钙”的力量之源。延安精神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事实求是的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深刻总结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摆脱了共产国际,并且总结苏联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在中国本土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引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延安精神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来源,党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以人民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延安精神作为革命时期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也是建设当代精神文明的法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延安时期所开展的党内运动使党内在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组织上更加严明纪律,作风上反对贪污腐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新时代党建的重要来源 [7] 。
3. 新时代青年弘扬延安精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兴,中国的发展需要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延安精神激荡着广大的青年,青年弘扬延安精神,学习红色文化,传递红色基因是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 [8] ,同时可以帮助青年更好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四有青年提供动能,延安精神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延安精神之所以能久经不衰,始终得以坚持和弘扬的重要原因是它的教化作用,延安精神的创造离不开人民群众,在内容层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层面对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1. 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青少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群体,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年龄层面来看,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社会的群体来看,青年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的力量。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和西方价值文化的冲击,以及青年自身的塑造性易变,使许多青年对社会文化和历史认同不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认识不清,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观念淡薄的境地。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与延安精神相融相通 [9] 。青年弘扬延安精神能够在思想上深入认识党的优良传统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铭记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且使青年提高辨识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四有青年。
3.2. 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信仰的坚守来源于对理论的清醒和自觉 [10] 。延安时期,正是因为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着无数青年冒险奔赴延安,在艰苦困难之中,屹立于不倒之地。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对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二十多所干部高校。并且兴办报刊等杂志,加强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指引下,最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取得了丰硕战果,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了基础。
青年作为革命力量的一部分,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青年将现实自我理想和远大理想相结合,认识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个人的理想需要建立在社会理想奋斗之中实现。
3.3. 为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
延安精神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的来源,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十三年的磨炼,使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也不断成熟,延安精神作为这一时期实践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唤醒青年文化认同方面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延安整风运动让青年了解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高标准、严纪律要求自己,并在思想上不断向党组织靠齐;延安时期党员干部以人为为中心,无私奉献的品质以及延安人民艰苦奋斗、朴实务实的精神让青年深刻感受到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延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3.4. 引导青年恪守为民情怀、筑牢政治根基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12]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深入基层,和干部和群众交谈,不仅做到体察民情,还注重群众的呼声,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做到了密切联系群众。当时,党和政府在充分集民意、广民智下建立了民主集中制,巩固了党的领导,推动了党的根据地建设,使根据地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为延安时期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3] 。
青年弘扬延安精神,需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年干部要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始终对党忠诚。
4. 新时代青年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路径
结合青年这一人群的特点来看,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寻多种形式弘扬延安精神 [14] 。首先,进入新时代,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年对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认识不足,因此必须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弘扬延安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延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系,做好延安故事的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最后在实践中深入挖掘延安红色资源 [15] 。
4.1.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讲好延安故事
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将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互融汇贯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6] 。其中一条有效途径时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展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延安精神与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结合的途径。开展红色文化展览、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红色文化宣讲等,用红色文化氛围熏陶青年,让青年体会延安精神内涵,自觉主动的继承和发展延安文化 [17] 。通过让青年宣讲延安故事学习延安时期党的各种先进思想,让受众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增强对延安精神的认同,进而作为传播者推动延安故事的传播。
4.2. 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提升传播效率
随着终端移动化、内容视频化、平台多元化、时间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18] ,青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延安红色文化、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当前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相比,红色文化传播水平还有待提高。新时代青年除了使用传统的纸质媒介了解最新理论,使用频率最多的则是使用新媒体,青年可以通过微信、网上微课等方式了解延安相关的故事及理论,互联网资源丰富是学习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 [18] ,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也是阻碍青少年学习延安精神的一个障碍,作为网络受众个体的青年,应该不断学习史料,了解最新的理论,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作为网络舆情引导的网络开放商,应该履行相应职责加强网络信息监管,疏通网络信息传播渠道,消除传播鸿沟,不断开发最新5G、AI和VR技术,增强对关键词革命文化以及革命精神的推送等。
4.3.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首先,新时代青年弘扬延安精神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之中,对于在实践中弘扬延安精神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在当今物质丰富,条件环境相对优越的今天,我们无须重视和弘扬以往艰苦环境产生的精神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居安思危。”在如今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弘扬延安精神,并且把它融于实践之中,因此青年弘扬延安精神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第一可以通过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实践活动,通过延安精神宣讲和延安革命旧址走访加深青年对延安红色文化的认知,让青年能始终保持理论清醒,更好地适应学习和工作,第二,政府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实践基地,鼓励青年实地学习延安文化。作为革命宝地的延安有着许多革命遗迹,这些革命旧址具有非常高的考察价值,青年可以前往延安革命旧址深入掘延安红色资源,并且找到它背后的历史故事,不断培养肯做肯干,勇于探索的能力,为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