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现代城市中,护城河早已失去古代作为抵御外敌入侵、保护城池安全的作用,大部分成为历史遗存的河道,逐渐发展为城市生态公园或滨水空间,这些护城河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重要活动场所。原有护城河绵长的滨水驳岸,拥有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底蕴,在护城河更新改造中,如何运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策略 [1] ,实现护城河文化价值塑造,激发时代活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本文以鄄城古城区护城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周边城区的更新发展趋势,运用以生态为导向的EOD理念,借助滨水景观相关理论和当代美学思想,以保护传承鄄城地域文化为前提,对鄄城护城河进行景观更新设计。本方案整体设计在遵循亲水、景观优化、文化传承等原则基础上,将鄄城护城河公园划分为近水汀洲、民俗展示、历史卷轴和城市舞台4个功能分区,形成一个综合的生态休闲网络系统,并有序连接护城河及周边后期各类项目,全新打造出赏心悦目、活力有序的鄄城古城区护城河景观带,使其成为一条具有承载历史河道骨架、拥有当代信息脉络的现代城市滨河景观长廊。
2. 区域概况
2.1. 区域位置
鄄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属黄河冲积平原。鄄城县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末,鄄城县常住人口74万人。鄄城当地传统习俗众多且特色十足,如商羊舞、鲁锦、什李马叉、担经、抬阁、鲁西斗鸡、索弦乐、砖塑等。此项目基地位于鄄城老城区,位于整个县城的西北方,如图1。
2.2. SWOT分析
2.2.1. 优势
项目场地内具有浓郁的烟火气息,东南角为鲁商城市广场商业用地,西南角为学校用地,北侧以居住用地为主,西南方为鄄城一中,护城河环绕四周。为优化河道周边景观,提升周边市民生活质量,拟利用原有河道建造护城河公园,以提供休憩观赏、娱乐休闲的公共活动场所。经勘测发现,原有护城河内部现残留部分雕刻精美的桥梁以及“亘古清泉”的古井遗迹,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极高的保护与再利用价值。
2.2.2. 劣势
现有基地附近道路大多为黄土路,尘土飞扬,部分道路旁垃圾堆叠;河道中河水污染严重,且部分河段已干枯;河道旁植被杂乱无章,与周围环境极为不协调。

Figure 1. Location analysis map of Juancheng Moat Park
图1. 鄄城护城河公园区位分析图
3. 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
3.1. 设计原则
3.1.1. 景观整体优化原则
由于鄄城护城河历史久远,项目基地年久失修,部分自然景观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运用EOD生态设计理念,护城河要发挥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和特有历史人文属性,彰显其独有的自然环境特色,就必须优化提升项目基地空间布局,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保证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
3.1.2. 亲水性原则
鄄城护城河建造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三千多年流逝的鄄城河水,具有极强的历史观感和视觉功效。在鄄城护城河道设计中,努力为城市居民创造出与河水近距离接触的不同场所,提供各种舒适的亲水空间,以增加人们与河道景观互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景观格调,激发护城河公园的活力和吸引力 [3] 。
3.1.3. 文化传承原则
文化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展现城市底蕴、推动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有着特殊价值 [4] 。由于城市滨水空间一般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所以鄄城护城河公园的文化传承会为城市带来持久的动力 [5] 。鄄城护城河公园设计的文化传承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当地现存历史遗迹、雕塑、桥梁等的景观评估研判、延续使用以及对景观节点的优化提升方面,充分打造出历史文化与未来城市相结合的文化特色景观。
4. 设计构思
4.1. 设计理念
鄄城护城河公园主要运用EOD生态设计理念进行景观整体规划设计。该理念源于景观生态学,最早由美国学者霍纳蔡夫斯基在1999年提出,强调区域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土地开发的经济价值在时序、空间和数量上相协调 [6] 。通过生态优化聚集优势资源,带动城市区域整体价值提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协作和经济合作,共同增强生态屏障功能和培育高端产业 [7] 。在EOD理念的指导下,鄄城护城河公园力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营造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鄄城护城河公园景观总平面规划过程中,如图2。结合场地优、劣势分析,运用以生态为导向的EOD理念确立 “绿湾水岸”设计主题,以秦汉风格为设计要素,将城池的概念贯穿始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后期城市规划,以整治绿化河道及周边环境为初衷,恢复、保护、提升现有生态环境,连接滨水及周边后期各类项目,打造出赏心悦目、充满活力的生态绿色休闲娱乐场所,努力营造出全新的鄄城古城区护城河公园滨河景观带。

Figure 2. General plan of Juancheng Moat Park
图2. 鄄城护城河公园总平面图
4.2. 总体布局
鄄城护城河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进行优化提升后,形成了“一环、三路、四区、多景”的空间布局。其中,“一环”是指鄄城护城河,其本身水系属于环形结构;“三路”是指公园交通,主要分为林荫游园路、滨水步道和休闲健步路3条游玩路线;“四区”是指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分为近水汀洲区、民俗展示区、历史卷轴区和城市舞台区4个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区位特点进行功能与风格的定位,力争达到和谐统一、步移景异的最佳效果。“多景”是指在公园设计多处桥梁、喷泉、雕塑等景观,促成构建集生态、休闲、文化、运动为一体的鄄城老城向新风尚转换的完美过渡。
4.3. 功能分区
4.3.1. 近水汀洲区
近水汀洲区位于场地西北侧,靠近居住区。自然生态是EOD理念追求的基础,因此,在设计风格上以自然野趣为主,多亲水节点和沿河步道,曲岸潆洄蜿蜒,两侧种植芦苇等植被,郁郁葱葱,生态自然,是周边居住区市民休闲、锻炼、散步的绝佳场所。北侧靠近居住区,流动量较大,布设诸多树池座椅,营造出既突出汉阙的中正布局,又满足游人休憩的场所氛围。北段的景观以武宁桥边的两组为核心,时隐时现,倐而远近,如图3。

Figure 3. View of the Zimu Palace from afar
图3. 远眺子母阙效果图
4.3.2. 民俗展示区
民俗展示区位于场地东北侧,结合鄄城传统习俗,展示城市独特风貌,多小品或互动性景观,节奏轻快活泼。场地东北侧地理位置较高,可观景北岸线的婉转变化,富有诗意。北阙广场是民俗展区的起点,吹拉弹唱的舞女雕塑配以汉阙,给人游于乐曲之中徜徉大汉的感受,同时还模仿秦汉时期的古驿站设置了长亭,追忆历史的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标志性景观构筑物,如图4。

Figure 4. Renderings of the Ancient Posthouse Pavilion
图4. 古驿长亭效果图
4.3.3. 历史卷轴区
历史卷轴区位于场地西南方向,该场地靠近鄄城一中学校,因此在设计上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沿河的仿古亭以“怀古”为名,为学生的户外交流提供了私密空间,如图5。针对学校西侧发现的古城墙遗址,在设计上采用保留修缮原则,城墙可供游人登临,既可作为远眺河道水线的平台,也可以作为观赏景观使用,呈现“人观景,景观人”的景色,城墙以北是滨水的小路,路径曲折蜿蜒,以木栈道联系各个节点,与水岸线迎合,曲折萦回,富有意趣。

Figure 5. Renderings of the “Nostalgia Pavilion”
图5. “怀古亭”效果图
4.3.4. 城市舞台区
城市舞台区位于场地东南方向,迎合商业综合体的立面展开,沿路设置了若干公园入口,入口间通过自然放坡的蜿蜒园路相互联系,通过景观透线设计,可以看到远处的音乐喷泉,所示吸引人群前往。沿着禹王路再向南行,在商业综合体附近设置音乐喷泉广场,广场的前半部分与市政道路相连,后部分以“余音唱晚”为主题,如图6,包含音乐喷泉和大面积铺装场地,为市民营造停留空间,观赏喷泉美景,休闲娱乐。实现了整体景观区域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土地开发的经济价值在时序、空间和数量上的协调一致。

Figure 6. Renderings of “Round Sky and Place”
图6. “天圆地方”效果图
4.4. 交通设计
公园中的交通路线设计,主要满足引导游客顺利进入园中以及链接各个景点功能,实现公园各区位的整体性与互通性。在鄄城护城河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规划设计了三条游园路线:林荫游园路贯穿整个公园,构成了公园的整个骨架;沿河蜿蜒的滨水步道,萦回曲折,采用流畅自然的曲线形,自然野趣,对游园路线起着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休闲健步路主要位于整个园区的外侧,相对宽阔平整,是周边居住区市民休闲、锻炼、散步的绝佳场所。
4.5. 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景观类型具有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在护城河公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考虑到以上要素,根据“适地种树,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一定的比例和平衡关系 [8] 。包括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荷花(Nelumbo nucifer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营蒲(Acorus calamus)、玉兰(Magnolia denudata)、日本晚樱(Cerasus obalata)、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丁香(Syringa oblata)、 柿树(Diospyros kaki)、石榴(Punica granatum)、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南天竹(Nandian domestica)、木瓜(Carica papaya)、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红瑞木(Cornus alba)、造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对节白蜡(Fraxinus hubeiensis)、牡丹(Paeonia sufuticosa)、黄栌(Cotinus coggygria)、银杏(Ginkgo biloba)、鸡爪械(Acer palmatum)、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等。
5. 结语
护城河公园属于城市滨水景区,是城市中水、陆相连的重要区域,也是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鄄城护城河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体现鄄城历史文化、人文风貌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运用以生态为导向的EOD理念对鄄城护城河公园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强调生态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 [9] ,为市民营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共文化空间。既延续了市民的历史记忆与乡愁,又提高了鄄城的历史文化氛围与生态景观质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道重要风景。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2YJA76009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ZX120);鲁班文化研究课题。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