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嘴替”的词汇化分析
A Lexicalized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Hot Word “Zuiti”
DOI: 10.12677/ML.2023.116329, PDF, HTML, XML, 下载: 141  浏览: 3,589 
作者: 何思瑶: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词汇化“嘴替”网络语言机制与动因Lexicalization “Zuiti” Internet Language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摘要: 网络热词“嘴替”是名词“嘴”与动词“替”的组合,来源于状中短语“用嘴……替”,后发展为定中短语“嘴巴的替代”,再到主谓短语“我的嘴巴被替代了”。“嘴替”使用频率高,但其演变过程及动因鲜有研究。“嘴替”具有名词性,常在句中充当宾语。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嘴替”的词汇化过程,同时又在共时层面上对“嘴替”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基于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嘴替”从独立使用阶段转向合并使用阶段,从状中结构词汇化为定中结构、主谓结构,最终完成词汇化。在转喻与重新分析的机制作用下,在高频使用、双音化趋势、创新与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下,“嘴替”发生了词汇化。
Abstract: The online hot word “zuiti” is a combination of noun “zui” and verb “ti”,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adverbial phrase “use one’s mouth to...”, then developed into the attributive phrase “mouth substitution” and finally to the subject-predicate phrase “my mouth has been replaced”. The network hot word “zuiti” is frequently used, but its evolution process and motivation are rarely studied. The word “zuiti” is a noun and often acts as an object in sentence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xicalization process of “zuiti”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zuiti” from a synchronic level, and further explores its lexicalization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Corpus-based retrieval shows that “mouth replacement” has changed from independent use stage to combined use stage. The lexic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from the form to the neutral structure and the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is finally completed. Under the mechanism of metonymy and reanalysi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high-frequency use, disyllabic trend, innovation and economy principle, “zuiti” has become lexicalized.
文章引用:何思瑶. 网络热词“嘴替”的词汇化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6): 2451-245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29

1. 引言

作为2022年度网络热词之一的“嘴替”,起初是名词“嘴”与动词“替”的组合。而在历史演变中,“嘴替”经历了从状中短语“用嘴……替”,发展到定中短语“嘴巴的替代”或是主谓短语“我的嘴巴被替代了”,使之成为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上认可态度的词语,最终在使用中逐渐凝固成词,完成词汇化。比如下例:

① 你就是我的互联网嘴替啊!(微博)

那么,“嘴替”究竟是如何在网络使用中发展成词,促使其发展演变的动因又是什么?由于该网络用语的新颖性,有关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过系统性研究。本文将以“嘴替”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分析和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语料库及互联网平台的相关使用案例,先从历时层面探讨“嘴替”的词汇化过程,描绘其发展变化轨迹,再通过共时语料加以验证,最后结合相关理论深入探究“嘴替”发生词汇化动因。

本文用例引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及微博平台。所选语料皆已注明出处。

2. “嘴替”的词汇化过程

词汇化是指“非词汇性的成分变为词汇性的成分或者词汇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词汇性较高的成分的历时过程。” [1] “嘴替”的词汇化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嘴”与“替”分别作为词语使用;其二是“嘴”与“替”合并出现在“嘴巴的替代”、“我的嘴巴被替代了”等短语中;其三是“嘴替”合并使用并凝结成词。最终,原本独立的两个词成为了一个独立词语中的两个词汇性成分,完成词汇化。

2.1. “嘴” + “替”的结构分析

“嘴替”由两个部分构成,名词“嘴”加上动词“替”。其中名词“嘴”为本义,指的是人进食、说话的器官,而动词“替”则为“替代”义。根据语料库资料检索所得,“嘴”与“替”合在一起使用的情况并不多见,并且大多数时候作为状中结构“用嘴……替某人”出现。但在发展变化中,“嘴”却和“替”直接联系在一起作为短语使用,尤其是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其最初形式为“嘴巴的替代”或是“我的嘴巴被替代了”,前者为定中结构,后者为主谓结构,常用来在互联网平台上描述一种自己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别人却可以代替自己准确表达出自己感受的情景。可见在该用法中,“替”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仍表示替代之意;“嘴”的意义发生了细微变化,带有泛化倾向,从描述具象的人体器官变为了言语的代称。

2.2. 独立使用阶段

“嘴”和“替”在独立使用阶段中都作为单独的词出现,并且其使用情景并不具有相关性。换言之,即使两个词出现在同一语境之中,它们并未构成词语,两者独立存在。如下例:

② 邓通一面客气几句,一面便去用嘴替文帝吮痔。说也奇怪,他只吮了几口,文帝已经可以熬痛。(小说《汉代宫廷艳史》)

③ 外边在鼓掌,在笑,有几个人唱《二进宫》,别人用嘴替他们拉弦。现在去也许还早点,那就先去等她,不该叫她等我。(《邓友梅选集》)

“嘴”和“替”最早出现在同一语境中是在民国时期的小说《汉代宫廷艳史》中,该用法表明该时期白话文已经在书面语上逐步取代文言文。在文言文中,“嘴”常用“口”或“唇”代称,“嘴”的使用频率较低。“替”在文言文中则有废弃、衰弱之意,比如“常度未替”(屈原《九章》)中“替”表示废弃;“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徽传》)中“替”指衰弱。虽然“替”本身也有替代之意,但单独使用此意的情况较少,比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因此,在白话文占据主导地位之前,“嘴”和“替”共同出现在语境中的情况及其罕见。

在例②中,“嘴”与“替”虽连在一起使用,但其分别为独立的两个词,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并各自表示意义。其中名词“嘴”为状语结构“用嘴”的组成部分,在该处表示邓通的嘴巴;动词“替”则为谓语,表示替代。例③中,“嘴”和“替”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词语,用法和例②基本相同,其完整结构构成了状中短语。例子中的“用嘴替”是“用X替”的表现形式之一,X通常表示为身体某个部位的名词,短语合起来指某人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代替别人做某件事。同样的结构还有“用手替我拿”、“用眼睛替我看看”等。“用X替”结构较为松散,其中可以插入其他成分或进行成分变更。比如“用嘴替他们拉弦”可以扩展为“用自己的嘴巴代替他们拉弦”、“用嘴来代替他们拉弦”等,“嘴”和“替”不是必须连续出现在同一句子中的成分。

由此可见,“嘴”和“替”最初连在一起使用的场合较少,即便有,也是作为独立的词语分别出现,结构松散,能够插入其他成分。

2.3. 短语中合并使用阶段

“嘴”和“替”紧密连起来使用首先出现在用法“我的嘴巴被替代了”或者是“嘴巴的替代”的短语中。

先分析第一种结合。“我的嘴巴被替代了”属于被动用法,并且“被”的强迫意味并不是很重。这和传统“被”字短语表示被迫、消极意味的用法并不相同。这里的“被”传达出的是个人在说话时词不达意,而让对方替代自己表达。因此整个语义的重心应该在“替代”上。如例④,说话人要描述的是未来某天某种其他科技会取代数码,虽然使用了“被”字句,却不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因此,该短语的使用反映了两个问题:其一是短语核心语义落在“嘴巴”和“替代”两个实词上,其二是“被”在此属于中性词。

④ 刚把来拜年的朋友送走,很开心能拥有自己的时间,看一下喜欢的东西。不知哪天数码也被替代了。(微博)

再看第二种结合方式。“嘴巴的替代”在结构上更为简洁,还原为完整的短语应当为定中短语“我的嘴巴的替代”。按照汉语习惯,该短语本身应当为动宾结构,即“替代我的嘴巴来说……”,再简化应为“替代我来说”;但是该短语没有按照此种方向发展,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名词性短语的灵活性。名词性短语较之动词性短语更加静止,使用者在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变换其位置,整体也更为稳重。因此比起某些印欧语系语言如英语,汉语更多使用名词性短语 [2] 。

⑤ Formality has always characterized their relationship.

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礼相待。(张培基,2001:48)

如例⑤,在英语中多使用动词进行表达,而汉语翻译中则多用名词进行表达,也就是俗称的“转译”。所以汉语“嘴巴的替代”符合汉语多名词短语的特点。

其次是网络用语的标新立异。网络用语讲究标新立异,只有不那么符合语言习惯的用法才能抓住网络用户的眼球。“替我说”是惯常用法,但特意点出用嘴替我来说则强调了语言的发出器官。网络用语极其注重强调说明,以使自己的表达得到加强,引发关注 [3] 。

⑥ 看?怎么看?我用眼睛看!(微博)

“眼睛”是“看”这一动作的直接发出者,当提到“看”时,大部分人默认人们用眼睛看,因此无需再强调“看”的动作发出器官。而网络用语则不同。刻意强调,尤其是强调常识性的知识往往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在此特性下,“替代我来说”被刻意还原为了“替代我的嘴巴来说”。

2.4. “嘴替”的词汇化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阶段后,“嘴替”最终凝结成词并成为互联网使用的高频词。“嘴替”能够完成词汇化,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

其一,“替”的语法化。语法化是指“非语法性的成分变为语法性的成分或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较高的成分。” [4] “替”是一个实词,在汉典中有三条解释:代理、为、衰退。“替”当“为”讲时本身就为介词,但其当“替代”讲也逐渐出现了语法化趋向。

⑦ 第一个替身1984年在执行公务时被打死,第二个就是3月21日电视画面上出现的那个人。(都市快讯–出版日期:2003-4-15)

⑧ 主持人我脸替啊,嗑晕了!(微博)

⑨ 我姐的录课我给她当声替,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PPT。(微博)

⑩ 循环播放给我狠狠打这紫薯精!山峥海薇我的互联网手替脚替!(微博)

观察上面的例子不难发现,“嘴替”并不是一个特例。早在该词盛行于网络之前,“手替”、“脸替”、“声替”等词就已经流行于网络,只是不如该词使用频率高。在这些词语中,“替”都表示替代,其用法嘴可能源自于“替身”,后将“替”作为类词缀使用,放在词根后面,最终形成了“X替”的格式。

其二,原始短语中的核心成分为“嘴巴”和“替代”。如上文所分析,该短语的核心成分并不是表示被动的“被”,也不是动作“说”。而余下的核心成分中,“嘴巴”与“替代”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替”语法化的作用及双音节化,最核心的成分“嘴”与“替”就保留下来,按照“X替”的格式构成了新词。

其三,表意的简洁性。“嘴替”作为互联网用语最明显是优势就是表意简洁。无论其哪一种原始版本,都需要用多个词来表达相同的意义。除此之外,“嘴替”还能够简洁地对某个人的观点表示出强烈的认可,这也是它最终词汇化的重要原因。

3. “嘴替”的词汇化机制与动因

3.1. 机制分析

3.1.1. 转喻

概念转喻主要指“同一认知域内的指称转喻”,又可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整体内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 [5] 。转喻通常是在同一概念域中进行,用整体代替部分、部分代替整体或者部分代替部分。

“嘴替”这一词语的转喻主要表现在“嘴”上,其属于整体内部分转喻中的感知转喻。“嘴替”实际是“说话的替代”,“嘴”人体器官之一,而“说话”则是人的行为动作之一。当表达“嘴替”的意义时,人们实际想要表达的是“代替我说话”而不是“替代嘴巴说话”同样的例子还有“我膝盖疼”,说话者要表达的不是“膝盖”这一部位主观上疼痛,而是“我”感知到了膝盖的疼痛。但由于“嘴”的两大功能为说话和进食,一提到“嘴”人们就能够将其与“说话”这一行为联系在一起。

3.1.2. 重新分析

叶蜚声、徐通锵(2010)指出,重新分析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在表层上出现的词语和词序完全一致,但是语词单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关系却发生了变化。

对于“嘴替”的词汇化而言,结构的重新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一个阶段,“嘴”和“替”是具有边界的两个词,这两个成分分别与其他词构成短语,比如与“用”构成“用嘴”,与“代”构成“替代”,与“他”构成“替他”等;因此整个成分是状中结构。其中“嘴”只指人体器官,而“替”指替代。但在发展过程中,“嘴替”结合在一起后共同构成词,“嘴”和“替”只作为成词语素,两者的关系紧密,可分析为定中或主谓结构。此时“嘴”代指人说出的话。

3.2. 动因分析

3.2.1. 高频使用

从根本上来说,“嘴替”词汇化的动因是使用频率较高。首先,“嘴替”反映出了现代人在网络交流时的词语选择特性。基本上所有的网络词汇,尤其是新造词都具有新颖和简便两个特点。请看下例:

⑪ 我真是栓Q了。(微博)

⑫ 我直接一口炫完好吧。(微博)

⑬ 你看我像不像那个冤种?(微博)

观察2022年其他网络热词不难发现,这些新词都力图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描述某种现象或感受。像“栓Q”表示的是英语单词“Thank you”;“炫完”表示以很快地速度吃完;“大冤种”则表示我们常说的“冤大头”。这些网络用语的迅速传播无一不是因为其简洁明了的概括性和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

“嘴替”高频使用的另一原因是目前网络环境下人们发声受限。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无门槛性,致使网络使用人群复杂,许多人因为网络骂战有所顾忌或是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在网上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嘴替”很好地代替了这类人的观点,言简意赅地引发了网民的共鸣。

3.2.2. 双音节化趋势

“双音化”指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位(音步)的倾向,当两个单音节成分较高频率共现,在韵律单位的作用下,这两个单音节成分就可能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语言单位(吴为善,2003)。“嘴替”的词汇化符合现代汉语新词构词双音节化的趋势,最终该词凝结为一个双音节词,而非短语或多音节词 [6] 。

4. 结论

总而言之,“嘴替”作为网络新词,反映了现代汉语造词的活力与生机以及网络新词的结构新颖和表意简洁特性。在转喻和重新分析机制作用,高频使用和双音节化趋势的驱动下,“嘴替”从“嘴”和“替”的独立使用阶段转向两者合并使用阶段,从状中结构词汇化为定中结构、主谓结构,最终完成词汇化。其作为一个新词出现在网络用语中并为越来越多使用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董秀芳. 词汇化: 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2] 徐莉娜. 共性与个性: 词类转译解释[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7(4): 308-314.
[3] 胡珂. 网络用语“XX子”的应用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2): 63-66.
[4] 董秀芳. 语法化词汇化与汉语研究丛书: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及规律[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17.
[5] 张炜炜. 概念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方法探讨[J]. 外语教学, 2019, 40(4): 20-27.
http://doi.org/10.16362/j.cnki.cn61-1023/h.2019.04.005
[6] 王瑞霏. “总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 汉字文化, 2020(13): 22-25+30.
http://doi.org/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0.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