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离退休年龄标准仍然是按照之前的规定:男职工的离退休年龄段为60岁,而女职工的离退休年龄为50岁,后来又把女干部的离退休年龄段向后推移至55岁。但是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干部职工退休年龄仍然没有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就业情况变化的尤为显著。延续几十年的退休年龄政策逐渐受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养老压力不断攀升、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等现实因素影响,不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因此,各界专家学者及社会上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一经引发就往往冲上“热搜”,民众纷纷热议不断。2008年,人社部有关部门提出延迟退休年龄至65岁的设想,计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小步推进政策实施,但具体实施时间尚未成熟,这也一直以来成为我国在老龄化程度上的一个重要的探讨热题。本篇文章就以CiteSpace作为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自2012年~2022年这十年以来学界上关于延迟退休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讨论,并对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图谱分析,总结了我国近十年关于延迟退休文献的研究热点与动态发展趋势。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篇文章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主题词为“延迟退休” + “推迟退休” + “柔性退休” + “渐进式退休”对学术期刊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设定范围为十年“2012年~2022年”。学术期刊来源包括CSSCI、SCI等核心期刊来源出处,共检索出688篇文献。为保证所选期刊的权威性与可信性,之后对所查找到的文献进行人工手动剔除导读、报纸、记者评论等非学术研究文献 [1] ,获得662篇关于我国研究延迟退休的样本文献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CiteSpace是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工具之一,基于共引分析理论与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定量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 [2] 。着眼于识别文献的潜在知识,寻求某一领域的研究基础、研究进展、当前的研究热点等,并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与分布,可视化图形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 [3] 。所以,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老龄健康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而把握其演化历程与趋势 [3] 。将中国知网检索到研究延迟退休相关期刊以Refworks格式导出化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 [4] ,对TimeSlicing、NodeTypes、Pruning等参数设置,对发文量、发文作者与发文机构、关键词等相关的可视化分析。
3. 关于延迟退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态势分析)
3.1. 发文量发文趋势
从所得到的发文量统计生成图1,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关于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学界的探讨趋势一直呈现的是增加的趋势。虽然在这十年间发文量也经历了波折,但总体热议度依然是很高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折线图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

Figure 1. 2012~2022 literature publication trend on delayed retirement in China
图1. 2012~2022年我国关于延迟退休相关文献发文趋势
第一阶段在2012~2017这五年间,发文量呈现出持续增长上升态势,在2017年达到峰值状态,主要基于我国在2012年颁布实施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5] 。自2012年起,此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与政策紧密相关。
第二阶段在2018~2022年发文量呈现波折下降阶段,尤其是在2021年达到历史新低,但之后依然在缓慢上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6] ”,使得延迟退休研究相对减少。2022年2月,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这一热议话题也在二十大报告中体现,延迟退休将会在近两年内有试点或者落实,所以又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热点话题。
3.2. 发文作者分析
在作者合作网络关系图谱中,参数Slice Length设置为1,如图2中Signature可得其共生成324个节点,130条连线,密度为0.0025。节点间的连线的粗细程度代表合作次数,合作次数越多 [3] ,连线越粗,图2表明在延迟退休研究领域作者之间合作程度不高,学术交流程度不高。图2中,连线为合作关系的强度,等与其他学者形成合作网络。节点越大表明出现的次数越多 [3] ,即发文量越大 [4] ,可以看出曾益、薛惠元、杨华磊在这一领域的发文量多活跃度高,可谓是高产作者。表1,可以看出发文量排在前十位作者,且发文数量大于等于四篇的作者,这些作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都在贡献着自己的思想,曾益发文量最高,有22篇之多,可谓是密切关注此研究发展。
3.3. 发文机构分析
根据发文机构的统计量分析,在这10年之间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文量为41篇,其次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发文量为19篇,再次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7篇等等依次排开。图3,反应了发文机构排在前十名的机构,可见他们这些机构学者,为延迟退休领域在贡献这自己的热点价值最大,可见研究的水平相对较高。

Figure 3. 12 Ranking by number of publications
图3. 各机构发文量排行
3.4. 关键词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延迟退休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4,其节点大小表示共同出现频次的强弱,直观体现此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由图4可得,延迟退休研究领域近十年来主要围绕“延迟退休”、“退休年龄”、“老龄化”和“养老保险”等内容展开热议。表2为排名靠前的的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大于0.01的节点在图谱网络中结构较为重要,本文关键词中心性高达0.84的“延迟退休”出现频次为252次,表明与其余关键词均有重要的共现关系。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十年有关延迟退休研究的热点 [5] 。

Figure 4. Analysis of co-occurrence frequency of keywords
图4. 关键词共现频次分析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related to delayed retirement
表2. 延迟退休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3.5. 关键词时区
CiteSpace软件可以将一个研究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知识内容用时间线(TimeLine)视图的方法显示出来,从而掌握该领域的关键成果和发展脉络 [6] 。用圆圈代表关键词,关键词一旦出现,固定首次出现的年份,后面继续出现则外围圆圈越大代表在近些年出现频次也越高;线条代表着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连线可以表示紧密程度 [5] 。为进一步探究2012年~2022年延迟退休领域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变迁情况及演进趋势,基于前文分析,绘制出该时间段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 [6] ,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像“延迟退休”最早出现在2012年且出现频次很高,包括与之后面相联系的其他关键词关系紧密,“延迟退休”“养老保险”“退休年龄”“弹性退休”这些关键词也在随后几年得到迅速的讨论,成为老龄化社会之下的热点话题。
3.6. 关键词聚类图
为深入了解延迟退休领域不同时期研究现状的结构特点,对该领域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寻径(Path Finder)简化网络并突出主要结构特征,经过多次聚类,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其Q值为0.5796 > 0.3说明社团结构显著,S值为0.7051 > 0.7,说明聚类是高效的。图谱中主要聚类有:#0延迟退休、#1养老保险、#2退休年龄、#3退休、#4弹性退休、#5医疗保险、#6退休期望、#7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8预期寿命、#9影响因素、#10养老基金、#11、社会政策(见图6)。

Figure 6. Keyword cluster analysis diagram
图6.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3.7. 关键词突现分析
基于关键词聚类网络分析,来分析关键词突现。突现意味着增加的意思,在CiteSpace中,关键词突现检测分析可以检测到某一时间段时间节点的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从图7,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词频变化最高的七个关键词,分别是: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影响因素、收支平衡、精算平衡、政策模拟、人力资本,其中开始最早且持续实践最长的莫过于“退休年龄”这一话题,因为这一直是人民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退休年龄的早晚关乎个人更关乎每一个家庭,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红利的下降,出现了一些关于“精算平衡”“政策模拟”“人力资本”新的关键词探讨,越来越重视延迟退休在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作用,日后随着政策的推进落实,也会出现更多新的探讨的议题。
4.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这一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分析出我国在2012年~2022年这十年间关于我国在延迟退休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以及态势发展,热点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关于发文量上,在这十年间关于延迟退休这一话题的学术探讨上呈现虽有波动但始终增长与上升的态势,反映出该领域备受学者关注;第二,关于关键词共现可以看出,主要围绕热点话题如“延迟退休”“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养老保险”这几大热点话题,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是如何制定延迟退休的相关措施以便于执行。延迟退休政策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第三,通过突现词图谱,对延迟退休不同研究时期的发展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与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点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 [5] 。
4.2. 研究展望
在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养老保险基金的高负荷运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大方向。第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让每个老百姓深知延迟退休的发展趋势,只有宣传到位,才能更好的推广符合的相关政策。第二,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政策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是一项社会大众福利保障相关的重要改革措施,是整合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一次性彻底实行,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但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环境失控,社会矛盾激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第三,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 [5] ,灵活就业人员由于人员流动率高、收入水平不稳定、参保意识不强等因素,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现有状况已经不容乐观,退休年龄一旦后延,会进一步挫伤这部分群体的参保积极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也会相应削减,不利于社会公平与稳定,着力促进这部分群体的参保率提升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