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应用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Tales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DOI: 10.12677/AE.2023.137732, PDF, HTML, XML, 下载: 153  浏览: 339 
作者: 徐梦媛: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关键词: 民间故事幼儿园教育活动Folk Tales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摘要: 民间故事是珍贵的历史流传,其中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广大劳动人民通过口头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知识。但当前正远离幼儿的生活,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于幼儿学习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正面的引导。本研究探寻民间故事在园中应用的现状,对此搜集到的现状进行讨论和分析;探讨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利开展的原因和问题,对民间故事教学过程进行剖析和反思,基于目标教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Abstract: Folk tales are the transmission of precious history, in which the excellent history and culture are the roots of our nation, and the vast number of working people create them through oral means, which contain a wealth of life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knowledge. But currently being far from th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tales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s beneficial to the positive guidance of young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s they learn about traditional and national cultu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tales in kindergartens,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llected in this regard; explores the reasons and problems that make folk tales unfavourable to carry out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dissects and reflects 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folk tal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oal-based teaching.
文章引用:徐梦媛. 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应用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651-46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32

1. 民间故事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价值意蕴

1.1. 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根基,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需要从娃娃抓起,应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民间故事承载着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历史,“其是由广大劳动人民以口头方式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散文叙事作品” [1] 。我们所熟知的《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对于幼儿来讲却是比较陌生,学龄前的幼儿更喜爱影视动画里的人物,对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了解较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够高,民间故事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增强民族意识的认同感。“民间故事具有教学作用的时候同时也具有教育人的价值,有助于幼儿在语言领域的表达和思维解放” [2] 。幼儿期的儿童不能通过观看和阅读书籍去获得有用的知识,只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引领下去了解和感知民间故事所带来的启发和感悟。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幼儿的心灵,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启发幼儿的民族意识认同感。

陈鹤琴先生也曾强调,“活教育”目的论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 。其中虽然我们都熟知活教育目的论,但是没有将目的论很好的在教育中实施。民间故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施并不是要将整个故事的情节完全照搬,而是选取其中适合幼儿发展的部分,将这些很好的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将内容采用更合适的方法融入到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

1.2.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4] 。民间故事可以作为这种优秀的载体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底蕴,可以使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然而日常的民间故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可能会被忽略,比如《过年的传说》这一故事中会讲述到农历年的由来和其中的故事传说,使幼儿能感受到浓烈的过年氛围,会讲述“新年”这一词语的由来,语言简单也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了解。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的时期,会有很多想知道和了解的问题;民间故事的开展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并融入其中,可以在幼儿目标教学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民间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口口相传将这些故事传递给我们;其中所蕴含的奇特色彩能够促进幼儿表达,也在隐形中将地区和传统文化在幼儿内心中发扬。

在教师的引领下,可以开展更适宜幼儿表达的语言教育活动,让幼儿对所开展的民间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和创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其中的主体,教师应当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去引导幼儿更好的表达。在创编的活动中锻炼的不仅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幼儿倾听同伴或者教师表达的能力,这些都是为幼儿之后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做准备的重要基础。

1.3. 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在学龄期有固定的思维,比如幼儿会认为大灰狼是灰色的,这些动物的形象在幼儿的头脑中产生了固定的形象。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奇幻性,其中故事情节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是开设传统的节日文化与幼儿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幼儿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开展民间故事的教育活动,从中了解和认识到更多的中华人物事迹和故事;虽然在其中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但是这些能够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拓展,进一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中创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活动,首先要设立合理的教育目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最初是在1956年由布卢姆及其团队成员提出,该理论在被应用的过程中于2001年被Anderson等人修订和完善 [5] 。民间故事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更应当加强情感目标的体现,幼儿在民间故事活动中可学习到知识的技能较少,但是对于情感的认知和体验是较充分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对于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爱国人士,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开展《过年啦》活动中,可以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自身去进行创作和了解,通过在民间故事中了解的人物形象和事迹,在合理的教育目标下去进行一定的活动创编和开展,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中,应当有完整和分层次的教育目标进行一定的设立,不要让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完成整个情节,会限制幼儿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民间故事在开展的同时,会提供给幼儿良好的育人价值以及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 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开展的现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某市三所示范园的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和幼儿教师共同观察。本研究选取调查对象为某市三所示范园中的幼儿教师,发放110份问卷,回收108份,有效率为98%。

2.1. 幼儿教师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程度

根据问卷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的幼儿教师对民间故事的内容非常了解,有7%的幼儿教师对民间故事很了解,数据结果表示和预设的情况是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和创设者,根据调查,园内采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幼儿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不知道怎样将这些内容渗透在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有52%的幼儿教师都不太了解民间故事中的内容,使创作的路径出现了困难。

为了避免主观判断造成记录不准确性,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对三所示范园幼儿园中47名中级和高级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和记录,对此用进行一定的设备记录,以免出现主观误差判断,在询问到对民间故事的介绍这一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大都是不太了解或者是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内容;幼儿教师的态度倾向于民间故事融入教育活动中较难开展,其中的知识过于繁琐幼儿可能对其不感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更喜欢有趣味性的故事,在询问到怎样将民间故事更好的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否定的态度,幼儿教师认为民间故事中的情境较难创设,过程繁琐复杂,幼儿对其会丧失乐趣和趣味性。总结这些访谈,可以得出幼儿教师本身不太了解民间故事的内容,将其当成是一种繁琐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开展;或者是认为民间故事内容过于繁多冗杂不能很好的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体现,一方面是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储备不够,另一方面则是不会利用趣味性的方式将这些融入到教育活动中。

2.2. 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本研究在对三所示范园的调查和优质课的观摩中发现幼儿教师会从集体教学、主题教学活动和绘本故事小课堂这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在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选取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复述;教师虽然会选取不同的故事场景,但是这种活动经常两个月才会开展一次,幼儿将其看作是一种特色活动,并没有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没有根据幼儿年龄阶段去进行分段开展。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选取的人物是幼儿在动画片中所熟知的人物,根据这些动画片去增添自己的语言,幼儿则从其中去选择自己的小伙伴;幼儿对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了解较少。

根据问卷中所得出的数据,对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您认为有必要将民间故事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吗?”有65%的幼儿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其中有4%的幼儿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有12%的幼儿教师认为有必要,有19%的幼儿教师觉得可以适当融入。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又进一步对幼儿教师展开访谈,询问为什么不融入的原因;幼儿教师不赞同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园内的教材中没有这一部分的内容,对此进行开展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幼儿教师本身不熟悉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再耗费时间去学习浪费精力可能得不到好的结果。对于有必要将民间故事融入到幼儿园中的幼儿教师是觉得观摩过示范园的课程,觉得园内缺少这些课程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但想要教师根据目标模式进行开展活动,对此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较难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2.3. 民间故事对幼儿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在对示范园的课程进行一定的观摩中,调查发现在民间故事教学中,幼儿教师更倾向于利用绘本和优秀故事作品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该调查中为了防止在观察幼儿时会对幼儿产生一种限制,不能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观察中分成了两组进行,一组是在幼儿知道的情况下观察,另外一组则是在幼儿自然状态下进行摄像记录,后期对其进行摄像记录和分析。

在对课程的观察和记录中,发现幼儿教师会选取优秀经典故事较多,比如说《年的由来》活动课程设置,课程中展现了阴历年的来源和怎样来源的,幼儿对其互动效果并不是特别高。观察记录中猜想可能是幼儿教师在前期没有做好较好的经验准备,幼儿对涉及到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不能产生一种互动形的课堂。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时,大多幼儿回答不上来,对内容不感兴趣。比如说其中对幼儿的提问:“你对过年的了解有哪些呢?”幼儿的回答则是穿新衣,拜新年,有好吃的东西可以吃。对于此类的回答,让教师对接下来的活动较难开展。幼儿教师没有对此情况进行提前的预设,在活动反思中也会提及开展这类活动较为困难。对于选取经典绘本《老鼠嫁女》在小班幼儿中,幼儿对其中的情节较为感兴趣,幼儿教师也对此做了一定的情节创设,在后期家园活动中的交流中得知,教师对小班幼儿讲述的故事内容难以理解,幼儿更多觉得整个故事较好玩,没有根据目标教学的理论对教育活动进行构建,难以激发幼儿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对于有些经典的故事,没有多媒体带给幼儿的视觉冲击和能力,幼儿更喜欢影视动画中的人物,在活动教学中会提及动画片中的喜羊羊、小战士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 民间故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

3.1. 增强幼儿教师合理运用民间故事的能力

“幼儿教师应当以文本阅读作为一种基点,结合文本的内容可以进行相关的延伸,对相关的主题活动进行一定的整合” [6]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幼儿教师自身首先要提升自身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程度和能力。在自身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故事进行一定的创编和设计。要运用发展适宜性的原则展开教学活动。针对当前幼儿教师对了解以及民间故事开展的现状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一方面增强幼儿教师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程度,在这种文本阅读的基点之上展开合理的故事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经常展开自我反思和讨论的集体活动。从中多吸取优秀教师的经验,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对待幼儿教育的课堂中要学会记录和观察,在课上中的观察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整体的教学效果。对待视频的录像也要有阶段性的观察的和反思,对故事教学中未注意到的细节进行记录,将多次教学课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幼儿喜欢进行一定的情境创设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角色扮演的游戏情境融入其中;幼儿教师鼓励幼儿去模仿和扮演其中的角色,教师更应当注重的是幼儿在角色扮演时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应多采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的动作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互动,可以使整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完整和生动形象。

3.2. 根据幼儿年龄阶段选择适宜的民间故事

“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范畴,比如一些经典的、人文的都可以讲给幼儿听。大多幼儿教师会选择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西游记中的传统故事讲述给幼儿或改编成儿童剧” [7] 。当前幼儿园在开展民间故事活动时较少根据幼儿发展适宜性和三维目标,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目标也是不同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适宜性去选择合适的故事情节进行创编。

“幼儿对于一些民间故事中的复杂情节较难理解,讲故事还是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8] 。对于小班的幼儿可以选择篇幅短小,其中内容比较简单易理解的故事,比如说《后羿射日》《分尾巴》《老鼠和牛争头肖》。这些故事当中角色出现的较少,情节比较简单,小班幼儿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开展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创编的重要性。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讲,他们的理解水平相对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生活中所具备的经验也更丰富了;对于中班幼儿民间故事的选择,可以选择贴近实际生活、内容比较丰富一些的民间故事。比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选择《蚕花娘娘》《茶的来历》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注重各个教学活动之间的领域整合和渗透,用合适的内容对其进行组织和编排。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生活经验中常见的故事和经历来进行编排。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更加一步增强,对于在活动中的注意力也相对较长,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篇幅比较长,内容和角色较为丰富多彩以及有一定寓意的故事。比如说《龙船花》《金银花》这些和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的故事,更为贴近幼儿生活和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

3.3. 突出幼儿在民间故事创编中的主体性

幼儿园当前开展民间故事活动大多都是以教师讲述,幼儿聆听为主。幼儿教师开展的民间故事内容并不一定是所有幼儿所喜爱和喜欢的,要根据三维目标教学基础上建构;“在开展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成为民间故事的创编者” [9] 。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在开展民间故事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把幼儿放在中心,但是当前开展故事教育活动中,幼儿创编的现象较少。故事的创编应当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不应当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幼儿在民间故事创编的主体性并不只是在幼儿园内进行,在幼儿园之外也要和家园合作进行一定的交流沟通和开展。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能了解到幼儿在家庭中喜欢的角色是什么,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和进行教育活动。

“幼儿发展水平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也可能会对于故事的描述有一些缺陷,需要教师进行提示来构建图示的故事” [10] 。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引导和构建,但是过程中是幼儿自己进行创编和主导,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将幼儿放在主导的位置当中,促进幼儿在创编故事中的主体地位。用发散性的思维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和想象。

4. 结语

民间故事中的优秀内容对于幼儿有积极和正向的引导,幼儿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优秀元素融入到教育活动当中,这些对于幼儿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幼儿教师应基于目标教学理论对幼儿民间故事教育活动进行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上的多元建设,在实践和反思中完善教育活动,在平视幼儿的基础上将故事情节更好地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应整合家园合作,合理利用资源,以儿童视角出发,从而开展更适宜幼儿的民间故事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 巫瑞书. 民间文学导论[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7: 35.
[2] 王宁. 民间故事的教学价值与阅读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25): 72-76.
[3]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 [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3: 19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
[5] Amer, A. (2006) Reflections on Bloom’s Revised Taxonomy. Electron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 213-230.
[6] 杜传坤. 儿童文学的化育: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J]. 学前教育研究, 2021(9): 10-13.
[7] 霍力岩, 龙正渝, 高宏钰, 等. 幼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成效、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 349(5): 74-79.
[8] 李辉, 张旭娜. 中原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与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 21(3): 51-55.
[9] 吕瑶嘉. 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 张净媛. 通过民间故事绘本教学提高大班幼儿叙事能力的行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