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流行语“乙”类词
Talk about the Internet Catchphrase “Yi” Class Words
DOI: 10.12677/ML.2023.117432, PDF, HTML, XML, 下载: 310  浏览: 732 
作者: 王香容: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淮北
关键词: 词义衍生流行动因Yi Word Meaning Derivation Popular Motivation
摘要: 当代年轻人用“乙里乙气”来形容自己在面对上级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时谦卑恭敬的样子,于是“乙”字被网友频繁用来表达自己的卑微姿态,从而出现了许多含“乙”的新词汇,如“恐乙己”“乙德抱怨”等词。“乙”表谦卑恭敬、唯唯诺诺、迎合讨好等新义是由其基本义“次一等的、第二”引申产生。“乙”类词的这种新义是通过“乙”的隐喻和旧词新用的方式衍生出来的,其能流行的动因有:一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二是与使用者的心理因素有关;三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乙”类词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也能够看出其背后隐藏着的当代社交关系以及年轻人一代的心理现状。研究网络流行语“乙”类词,能够丰富我们对于新兴词语的认识,也能够提供一些研究新词语的方法,对语言演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Abstract: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use “yiliyiqi” to describe their humility in the face of superior or higher status than their own appearance, so “yi” is frequently used to express their humble post-ure, so there are many new words containing “yi”, such as “kongyiji” “yidebaoyuan” and other words. “yi” table humble, obedient, pandering and other new meaning is produced by its basic meaning “the second, second” extension. The new meaning of “yi” is derived from the metaphor of “yi” and the new use of old words. Its popular reasons include: first, it conforms to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language; second, it is related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users; third, it can satisfy people’s social psychology. The popularity of “yi” also reflects some phenomena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can also see the hidden contemporary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The study of the Internet buzzword “yi” can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new words, and can also provide some methods of studying new words, which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evolution.
文章引用:王香容. 谈谈网络流行语“乙”类词[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7): 3188-319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7432

1. 引言

“麻烦您再看看哈,麻烦您了!”“这点您放心!”“好的呢,绝对没问题!”……这些充满谦卑恭敬语气的语言,仿佛乙方回应甲方的样子,被网友创造了一个新词加以形容——乙里乙气。网络上相继出现的与“乙”相关的新词汇还有“乙德报怨”“恐乙己”“乙方感”“小鸟乙人”“坚定不乙”和“百乙百顺”等词。甚至不少当代年轻人在网络上自嘲“我们是乙掉的一代”。在现代汉语中原本是有“乙”这个字,但是它的义项里没有以上词语所表达的意义。“乙”字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人们也用其新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乙”类词的产生能够从“乙”字的基本意义找到端倪,它的新义与原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乙”类词的出现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2. “乙”类词的产生

2.1. “乙”的基本义

《说文•乙部》中:“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凡乙之属皆从乙。” [1] 由此可知“乙”的本义是指植物屈曲萌芽而生,后引申为“压抑、碾压”,而在现代汉语中“乙”的本义和其所引申出来的“压抑、碾压”之义逐渐消失,不被使用。其实“乙”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被借用,表示天干第二位,而且成为其最常用的义项。由于殷商时代的贵族习惯用天干字作为死后的庙号,所以甲骨文、金文中“乙”字常用作人的称呼。此外,由“天干第二位”引申为“第二”的意思,也常与“甲”“丙”等连用表示等级或数目。“乙”还可以用于指称不确定的某人。所以其作为指示符号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极少出现了。其作为天干的第二位以及由此引申而出的“第二”之义,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依然活跃着。所以总的来说,“乙”常见的基本义有:一是指天干的第二位,二是指“第二”,三是指“某人”。不常见的意义一般是由其本义和由其本义引申出来的“压抑、碾压”之义。

2.2. “乙”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新义

上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乙”的基本意义,“乙”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新义与其基本义是有关联的。比如“乙里乙气”是形容谦卑恭敬的态度;“乙德报怨”不再是“以德抱怨”的意思,而是指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公要以一种卑微的姿态去接受,带有消极意味;“恐乙己”是指那些畏惧于职场社交,在职场社交中持有一种谦卑的姿态;“百乙百顺”既有“百依百顺”的意思,又表达出这种“依顺”是一种对职场规则和社会规则的顺从,也表现出当代社会人的无奈之感;再如“小鸟乙人”将“依”变成“乙”就有一种“乙方”不得不依顺“甲方”的被迫感。还有包含“乙”的词汇有:坚定不乙、乙化、乙人、夜乙继日、乙无所有、全心全乙等。这些包含“乙”字的词除去少数几个完全新造的词外,很多词都是代替原有词语中读音相近的字而形成的网络新词,用“乙”字替代后了的词不仅能够保留其原有意思的一部分,还增加了“乙”的新义。我们从这些词里可以看出“乙”出现的新的意义有:一是秉持“乙方”对待“甲方”的谦卑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二是迫于职场规则或者社会规则而不得不以一种低姿态去待人接物;三是对职场社交或社会社交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保持一种卑微讨好的姿态;四是像“乙方”对待“甲方”一样给予对方尊重。

3. “乙”类词的词义演变及衍生机制

3.1. “乙”类词的词义演变

“乙”类词的意义主要与“乙”有关,所以“乙”的词义演变影响“乙”类词的词义。从上文我们讨论了“乙”的基本义和网络词“乙”的新义。新义的产生与基本义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词的新义往往是从其基本义引申而来的,这也是词义演变的发展规律。新义与基本义之间往往有联系,“乙”的新义应是由“第二”这一基本义引申的,因为“第二”就意味着“次一等”,而且此义的“乙”常与“甲”连用,所以引申出“乙”次于“甲”,“乙方”对待“甲方”要保持谦卑尊敬的态度。继而由这“谦卑尊敬”义引申出“畏惧和无奈”的意思。所以归根结底,在上文中所列举的“乙”的四种新义应该都是由“乙”的“第二”这一基本义引申出来的。能够从“第二”引申到表达情感意义,这与人们的认知方式有关,从具体认知域到抽象认知域,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完成的。

3.2. “乙”类词的衍生机制

隐喻在网络语“乙”类词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新的语义产生的根源。隐喻不仅存在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它是一种“跨域映射”,即从一个比较熟悉、有形的、易于理解的源域到一个不熟悉的、无形的、难以理解的目标域的映射过程,这个映射的过程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想作为心理基础。所谓的相似性是指两个事物之间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种相似性并不是事物本身具备的,而是人们通过认知、组合、归纳出来的。 [2] 赵艳芳指出,隐喻相似的本质是人所感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之间的相似,是人的身体经验、客观事物以及人们已有知识储备三者互动的结果。 [3] “乙”类词就是利用相似性联想创造出网络新义的。从始源域“次一等、第二”和目标域“用乙方对待甲方的谦卑姿态去待人接物、充分尊重对方、对社交有畏惧心理”等之间有心理感受上的相似性,即在职场和生活上的社交时,保持一种谦卑尊重的姿态去对待他人,尤其是对方的地位处于自己之上的时候,这种卑微姿态就更明显。人们想要表达像“乙方”那样的谦卑尊重的心态以及觉得自己处于弱势或者低人一等的地位时的卑微感,就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通过两种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关性的联想,建立对应关系,找出与之相应的词语,网络流行语“乙”类词就这样产生了。

除去隐喻引申产生新义外,旧词新用也是网络语产生的一种重要途径。旧词新用是指现代汉语词汇中已经有的词改变了原有的语义色彩或语用特征后又重新被当作网络新词加以流通使用。“乙”类词是由于词语基本义和隐喻义之间有“次一等、排第二”等内在联系,才得以衍生,因网友在网络上频繁使用“乙”类词来表达自己在职场社交的处境以及待人接物的心态,所以“乙”类词被广泛传播,意义逐渐泛化成“对上级谦卑、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过分礼貌、想要请求他人帮助时的讨好”等意义。而且“乙”不仅在词义上有变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乙”由名词转变成了形容词。

4. “乙类词”的流行动因

4.1. 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经济原则是指在确保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语言的使用者讲求效能、经济省力的原则,尽量使用更熟悉的、更简洁的、更具普遍性的语言,以求达到最佳的语言交际效果。” [4] “乙”之所以被赋予新的意义,是因为它能更简洁和更生动地表达人们内心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当人们遇到自己在职场或生活上不得不采取“乙”方对待“甲方”的姿态去与对方相处时,他们想要表达那种卑微恭敬、尊重礼貌、迎合讨好、无奈、畏惧等心理,就要列举一大堆相关的词,而有了“乙”这一个词之后,就可以直接用“乙”类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就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乙”类词是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就能表达清楚人们复杂的思想或情绪。这也是“乙”类词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4.2. 使用者的心理因素

人们往往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对新兴的语言也会有着极大的兴趣,因为这意味着使用这些新兴的流行语就能够标新立异,使得自己与众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求异心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与大众的求异心理有关,“乙”类词的产生就是能够满足大众的求异心理。在没有使用“乙”之前,往往采用的是“谦卑、尊重、礼貌、讨好”等词,其中有贬义词,也有褒义词,但是其实人们在表达自己的社交态度时,很多都是带有消极态度的,所以他们更多地觉得自己在社交关系中时属于卑微讨好“甲方”的“乙方”,“乙”类词更加能够表达当代人的情感。使用含有“乙”字的词汇很多都是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汇,“乙”字使得原来的词汇有了新的意义,也顺应了使用者的求异心理,同时也满足了使用者的创新心理。使用者的求新求异心理也是“乙”类词能够成为网络流行语的重要动因之一。

4.3. 满足大众的社会心理需求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语言系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如果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有了某种表达诉求,但是在语言系统中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形式,那么大众的心理需求与语言表达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因而自由的网络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语言系统中的缺位有可能迅速得到填补。词语的演变必然要遵循其一定的发展原则,但是都以达成交际功能为最终目的。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步入社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职场社交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为了不出错或者为了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顺心一点,所以他们往往选择一种“毕恭毕敬”“不敢得罪上司”的态度去社交,这样的态度很像“乙方”在面对“甲方”时有求必应,不敢对“甲方”提太多的要求,这为“乙”类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人们开始使用“乙”类词来暗自调侃自己的社交能力,又能够形象地表达自己对于这种不平等社交关系的无奈情绪。“乙”类词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心理,能够表达出使用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态度,所以“乙”类词能够频繁出现在网络用语中。

5. “乙”类词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

5.1. 契约社会下的社交关系

“乙”类词的大量使用,反映了我们处于契约社会下的社交关系是不平等的。我们生活在契约社会、市场经济时代,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乙方”。我们需要和“甲方”合作,也需要求助于他人的时候,这就是一种乙方境遇,给予别人足够的礼貌的尊重。但是尊重的前提,是不丧失自尊。因为契约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公平对等。比如我们在项目合作中保持“乙方心态”,是为了提高服务品质,是必要的自我磨炼。但毫无原则的“乙里乙气”,则是庸俗职场价值观的体现。生活中,也不乏有人呈现出“乙里乙气”的心态,在与亲人朋友聊天说话时也像个“乙方”。他们对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仿佛具有“讨好型人格”,试图通过牺牲自己的体面甚至尊严,来换取他人的舒坦。这样的社交关系是不平等的,“乙方”压抑自己的需求,无条件满足“甲方”的要求,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带有“乙方”心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这种社交关系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变成平等关系,“乙”类词的大量使用也表达了当代年轻人对这种社交关系不平等的无奈。

5.2. 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现状

当代年轻人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乙”类词来表达自己在面对社交时的卑微态度,从使用的语言上,我们能够窥探当代年轻一代的心理现状。当代年轻人面临巨大的压力,刚出社会,就要进入职场。进入职场后,害怕自己不能处理好职场关系,害怕自己因关系处理不好而导致被辞职,所以这一代“打工人”只能藏好自己的锋芒,展现在人前的是自己卑微讨好的姿态。其实“乙里乙气”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这是当代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乙”类词的使用也体现了当代年轻人“不愿惹麻烦”“软处理社交关系”“收起自身芒刺”“防备心强”的心理现状。

6. 结语

网络流行语“乙”类词的中“乙”的新义是由其基本义引申而来的,并且是通过隐喻和旧词新用来衍生出大量的新词汇。我们知道网络语言因其新颖独特、娱乐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关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语言符号,可以敏感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心理变迁。“乙”类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它已不局限于网络,开始逐渐应用于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不过“乙”的新义能否被收录进词典,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 邹妮. 网络流行语的认知语义阐述[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6): 113-114.
[3]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 柴磊著. 社会语言学视阀下的网络语码转换现象研究[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