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叶蜚声、徐通锵(2016)指出,语言接触共有五类:1)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2) 语言(区域)联盟和系统感染;3) 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4) 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5) 洋泾浜和混合语,很显然汉泰语接触在泰语里的体现属于类型一,即“如果不同的社会、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 [1] 。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泰贸易、中泰旅游日益频繁,汉、泰语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加之孔子学院在泰国的创办,以及汉语课程在泰国大、中、小学的设立,很多汉语里特有的词汇也以“外来词”的形式被泰语吸纳 [2] 。泰国学者编撰的《外来语词典》(1997)便记录了泰语中大量的外来语,其中汉语借词便有200多个。通过对这些汉语借词进行分析,可知泰语里的汉语借词不仅数量大,词类分布较广,涵盖名词、动词、形容词,且语义范畴丰富 [3] 。
全莉(2013)指出,泰语对汉语借词具有包容性,这些汉语借词具有较强传承性,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认为泰国对汉语借词应持有文化认同、客观发展、谨慎对待的态度 [4] 。杨丽姣(2009)在相关研究中也提出相似看法,指出泰语对汉语词汇的借用处于一种活跃状态 [5] 。
本文以“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相关的文献以及广泛收集的大量语料为理论研究基础,着重分析了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明确汉语借词在泰国的基本情况、汉语借词来源、使用范围以及产生原因等,进而总结得出汉泰语接触的影响。分析解读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变迁过程,基于语言接触视角深入理解汉泰语接触现象及其影响。
2. 泰语中外来借词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
(一) 泰语中外来借词的渊源
泰语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语言中借用词汇的现象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素可泰时期,兰甘亨大帝时期的石碑碑文便使用了很多外来词汇,包括巴利文、梵文和高棉文等语言中的词汇,此三种语言对泰语发展演变影响颇大 [6] 。
从古至今,泰国一直与其他国家有政治、经济甚至文化上的往来,甚至因为战争,泰国部分地区居民与其他民族发生融合,随着泰语与这些其他民族语言产生接触,大量外来借词也随之被泰语吸纳,如孟高棉语、中文、印尼–马来西亚语、日语、波斯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等语言中的特殊词汇 [7] 。
《泰语外来借词词典》共收录外来借词4951条,通过比例分析,可知这些外来借词主要源自英语、巴利语、梵语、高棉语等,其中英语占总数的24.05%、巴利语占总数的24.03%、梵语占总数的23.47%、高棉语占总数的13.04%,其次是源自日语、马来语、印尼语、法语、阿拉伯等语言,共占总数的14.34%,最后还有少数外来借词源自朝鲜语、泰米尔语、波斯语和缅甸语等,共占总数的1.07% [8] 。
外来借词大量进入泰语词汇系统,这些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来源多样的外来借词丰富了泰语词汇。
(二) 泰语中外来借词产生的因素
1) 区域位置因素。处于相同社会的两个群体或者是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区域,因为日常生活相互影响,所以出现语言层面的相互借用。
2) 商业贸易因素。经济发展是推动语言发展的重要推力,为了更好地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贸易双方都会尽可能去理解彼此语言,也会吸收对方语言中自己所没有的词汇,这便促使一批外来借词进入本国(本地区)语言词汇系统中。据泰国史料记载,泰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可追溯到14世纪,那时泰国已跟日、荷、英、法、中、葡等国家建立经济贸易往来关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泰语中必然存在源自这些语言的外来借词 [9] 。
3) 宗教信仰因素。宗教与其他精神层面事物不同,它有大量专业词汇,这些词汇稳定性极强,同时宗教具有扩散性,随着传教,很多特有词汇也随之进入被传教国家或地区语言中。
4) 文化交际(留学、访学)等因素。泰国学者或学生到其他国家访学或学习,必须使用当地语言或中介语,在使用当地语言或中介语的过程中,会高频率使用部分特色词汇或表达,这些词汇会对泰国学者或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哪怕这些学者、学生最后回到泰国,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也会时常使用这些特殊词汇。
5) 迁徙因素。有大量别国居民成系统的移居到泰国,这些移民在内部交际时大多仍会使用原国家或地区语言,哪怕使用泰语进行交流,也会出现部分原国家或地区语言词汇。
6) 历史因素。泰国曾被英国、日本侵略,英语、日语先后成为当时影响巨大的语言,尽管后来泰国独立,但这些侵略者所使用的语言必然会对原语言产生重要影响,最典型的便是泰语里出现数量颇多的外来借词 [10] 。
7) 外交因素。外交作为政治领域重要手段,也会使泰语中出现大量外来借词,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在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掀起汉语热,这必然会使泰语里出现很多汉语借词。
(三) 泰语中外来借词的主要来源及特点
泰语中的外来借词主要源自于:高棉语、巴利语–梵语、英语和汉语,本文依次简单介绍泰语中源自高棉语、巴利语–梵语、英语的外来借词的特点,同时着重分析源自汉语的外来借词的特点。
1) 来自高棉语的外来借词的特点
柬埔寨跟泰国毗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两国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上文已述早在素可泰时期,高棉文便对泰语产生了影响。因为地理位置毗邻,使得两国人民交往颇为密切,语言互相影响程度也较深,大量高棉语词汇,甚至语言、语法特征影响甚至进入泰语,影响着泰语的发展演变,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泰语中有着大量高棉语借词。
2) 来自巴利语–梵语的外来借词的特点
巴利语是从印度佛经语演变而来的,是相关语法研究者根据梵语语法创建而成的,仅用来记录佛经等相关内容 [11]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佛经等事物极为重要,所以记录佛经的巴利语、梵语必然会对泰语造成影响,巴利语、梵语的部分词汇会以外来借词身份进入泰语。
3) 来自英语的外来借词的特点
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其影响力是极为明显的,早在曼谷王朝三世时期,泰、英两国便有贸易往来,从事贸易的泰国人逐渐开始使用泰式英语。后来随着传教士等人利用传教等行为在泰国传播英语,受英语影响的泰国人就不再仅限于经商者,越来越多普通泰国民众也开始受到英语的影响。曼谷王朝四世时期,英语在泰国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显著。
4) 来自汉语的外来借词的特点
① 汉语借词在泰国的基本情况
中、泰两国间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加之中国国力远超于泰国,导致汉语在泰国境内的流传度颇高,因为战争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大量中国人移民到泰国,无论是华人内部通婚,还是华人与泰国人结婚,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加深汉、泰语接触程度,加大汉语对泰语的影响 [12] 。
而且汉语跟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都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要的构词成分,都有声调,有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有量词,所以汉语借词相对而言更易被泰国人民所接受,泰国人能轻易读出口语交际中夹杂的汉语借词的声调。除此之外,汉语、泰语中都有能表示性别的词汇,如:เฮีย[hie33]“大哥”、เจ้[je41]“姐姐”、ซิ๊ม[xim24]“年纪大的姐姐”、แป๊ะ[pε21]“叔叔”。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往以“ก、ด、บ、ง、น、ม、ย、ว”为韵尾,无不发音符号,如:ก๊ก[kok24]“国”、กุยช่าย[kui33cai41]“韭菜”等。
② 汉语借词来源
中国的华南地区往往是中国人民与东南亚人民交往的主要区域,如潮州、福建、海南、广东等地。随着交往的深入,这些地区的方言词汇逐渐出现在双方日常交际中,这些方言词汇便成为泰语中汉语借词的主要来源。清代潮汕地区的澄海樟林成为重要海港后,中泰两国的交往便更为密切,潮汕人逐渐成为影响泰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主要群体,因此广东方言词汇在泰语汉语借词中占有绝对优势,如粤语的[jam214cha214]“饮茶”、[kun33chiaŋ33]“灌肠”,当然泰语中也有从其他方言中吸纳的汉语借词,如海南话的[to342]“嫂”、[niao33]“小孩儿”,客家话的[jen33ta33fo33]“酿豆腐”等。
③ 汉语借词使用范围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使用范围可细分为三种类:i) 华人家庭内部使用,如称谓语中的อาอี๊[?aa33?ii35]“阿姨”、อาเจ็ก[?aa33jek21]“叔”;ii) 华人和泰国居民间相互使用,如称谓语中的อาแป๊ะ[a33pε21]“阿伯”;3) 泰国人普遍使用,即泰国人之间交际也会使用,无论谈话者有无华人,如น้อง[nɔɔŋ33]“小孩儿”、เต้าเจี้ยว[taw342jiao342]“豆浆”。三种类型代表着汉语借词融入泰语程度的不同。
④ 汉语借词产生原因
i) 实际交际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新事物、新概念出现,一些事物或概念为他地区或他民族所特有,所以为了正常交流,往往会创造或向文化占优势的民族语言借用。根据移民史相关记载,十八世纪曾有一大批中国人移民泰国,这些移民带来了大量中国特有事物、概念,而泰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为了满足语言交际实际需要,泰语便吸纳了大量汉语借词。
ii) 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是借词产生的必要条件。中、泰两国从古至今都有密切的来往,加上中国华南地区的居民向泰国移民,必然会产生大量语言接触,这便为泰语中出现大量汉语借词创造了条件。
iii) 语言特点
汉语跟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都是孤立语,都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要的构词成分,都有声调,有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有量词,所以汉语借词相对而言更易被泰国人民所接受,这为泰国中有汉语借词提供了可能性。
iv) 泰国民族特性
泰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泰国人具有“兼容并包,独立自由”、“乐天知足,安逸平和”、“热心向善,好客有礼”的民族特性,这使得在泰华人能极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也为中国文化进入并影响泰国本土文化提供了条件。
3.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一) 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广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往往是音译词,汉、泰语接触后,泰国人往往采用音译的形式,借用汉语里特有的词汇,或者部分泰语所缺乏的词汇,如下表1中所示。

Table 1. Examples of transliteration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Thai
表1. 泰语中汉语借词的音译词示例
显然,这些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神话里的人物、普通日用品名、历史人物名、特定历史事件名等。
这些词很多都是中国特有的,如“功夫”、“辛亥革命”、“孔子”、“觥”等,这些词都是中国绵延数百上千年的特有词汇,其他国家或地区语言中往往没有这些词汇,所以泰语会借用这些汉语词汇。而像“观音”、“仙人”这些词是汉语从梵语中借入,随着中、泰交流日益频繁后,这些词再度被泰语所借用。“公司”一词需进一步分析,因为泰语中本有表“公司”义的本土词汇“บริษัท[bɔ33ri22sad33]”,但现在泰语中使用频率更高的却是“กงสี[koŋ33si33]”,这或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有关,在与中国经贸往来过程中“กงสี”一词被普遍使用,加之“กงสี”为双音节词,而“บริษัท”是三音节词,相较而言“กงสี”更具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所以“บริษัท”逐渐被“กงสี”所取代。
(二) 汉语借词渗透功能强
对《泰汉词汇》中标有“จ”等用来指明该词为汉语借词符号的借词进行统计,发现泰语中相关汉语借词有274个,如下表2中所示,这些借词很多已成为泰语常用词汇。

Table 2. Common vocabulary example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Thai
表2. 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常用词汇示例
表中九个汉语借词属于泰语中的老借词,因为借入时间较早,被泰国人民使用时间长,已成为泰语的基本词汇。这些汉语借词中的老借词多是汉语基本词汇,且以名词居多,进入泰语后仍是名词。这些汉语借词中的老借词包括劳动工具、生活用具、动植物名称、宗教风俗(节庆、祭祀)、天文地理,以及亲属称谓等。这些汉语借词能成为泰语的基本词汇,说明汉语借词的生命力之强、渗透力之高。
(三) 汉语借词与泰语本土词的竞争与替代
中、泰两国长期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加之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超于泰国,在汉语和泰语接触过程中,汉语借词不可避免会进入泰语之中。部分汉语借词由于借入时间早,已经成为泰语基本词汇。除此之外,部分汉语借词所表事物在泰语中有相应的表达,但在汉语借词与泰语本土词汇竞争过程中,泰国人民逐渐选择汉语借词,而放弃使用泰语本土词汇,如上文所述的“公司”,这便是汉语借词与泰语本土词竞争、替代的产物。
(四) 汉语借词对泰语语义(词义)系统的影响
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叫语义,汉语借词进入泰语后,必然会对泰语的语义系统造成影响。语义系统包括两大方面:词义系统跟句义系统,由于汉语借词直接影响的是泰语词义系统,所以重点探讨汉语借词对泰语词义系统的影响。
汉语借词进入泰语后,要与泰语相适应,泰语使用者往往会对汉语借词做出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泰语词汇系统特点,可细分为两类:1) 部分所表事物在泰语中无相应词汇的汉语借词会完整保留,随着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频率日益加深,这些汉语借词会逐渐成为泰语的常用词汇,甚至会成为泰语的基本词汇,如上文所说的เกี๊ยว[kiau24]“饺子”、ปาท่องโก๋[pa33thɔŋ41ko24]“油条”、เก้าอี้[kau41ʔi41]“椅子”等;2) 部分所表事物在泰语中已然有相应的词汇,那么两者会发生竞争,部分汉语借词随着使用会逐渐超过泰语本土词,而成为泰语的常用词汇,如上文所说的บริษัท[bɔ33ri22sad33]“公司”。不过这些词在竞争过程中词义范围、词性情况、语法搭配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就拿词义范围而言,或是词义范围扩大,或是词义范围缩小,或者产生了汉语所没有的新词义,如泰语里的汉语借词ม๊า[ma24]“娘”、สุภาพบุรุษ[su22phab22bu22rud33]“君”、ไม้[mai24]“木”等。
总而言之,汉语借词对泰语语义(词义)系统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无论是汉语借词本身词义稳定,进入泰语后仍保持原词义不变,还是汉语借词受泰语语言系统影响而词义发生变化,这都是汉、泰语接触的必然结果。而且随着汉、泰语接触的不断加深,汉语借词对泰语语义(词义)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加显著。
4. 结论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因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导致的语言接触是借词产生的主要原因。语言接触程度越深,借词借入就会越频繁,借入的借词数量也会越多,速度也会越快,这些借词在借入国家或地区流传程度及范围也就越深越广。
本文着重分析了泰语中的汉语借词,指出汉语借词在泰国的基本情况、汉语借词来源、汉语借词使用范围、汉语借词产生原因,进而得出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广、汉语借词渗透功能强、汉语借词与泰语本土词存在竞争与替代、汉语借词对泰语语义系统有影响等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受潮州话的影响,泰语中不少汉语借词已成为泰语常用词汇,甚至成为基本词汇,与泰语本土词汇产生了竞争,甚至替换了本土词汇,这表明由于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词汇借用对泰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语中数量庞大、内涵丰富的外来借词表明泰语与其他语言因各种原因有过密切接触,也表明泰国文化的包容特性。但目前泰语中仍有部分汉语借词的具体来源无法认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