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n Common Wealth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DOI: 10.12677/ACPP.2023.129290, PDF, HTML, XML,   
作者: 郭乐乐: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价值思考Marx Engels Common Prosperity Value Reflection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贫富两级分化,阶级矛盾激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按劳分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不仅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共同富裕的基础,还要在我国倡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下推动共同富裕实践的迈进、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Abstract: Marx and Engels’ idea of common wealth wa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lass conflicts resulting from the capitalist social system. The main contents of Marx and Engels’ idea of common wealth include: High degree of harmonization between the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public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s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that guarantees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wealth;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moting common weal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ommon wealth. The idea of common prosperity of Marx and Enge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China, which not only inspires u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common prosperity under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advocated by our country, and to solidly advance the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adherence to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文章引用:郭乐乐.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哲学进展, 2023, 12(9): 1740-174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9290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的探索与社会实际状况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了共同富裕思想,不仅为解决阶级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为未来社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共同富裕思想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这一概念并没有直接阐明,但在相关经典文献中论述了许多相关的观点。这一思想与现实相关,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是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所在。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思想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通过拆分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共同是指财富的占有方式是全体社会成员;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同时也涉及精神富足。

经典作家对共同富裕的描述为我国探究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范例,从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从这句话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在社会主义阶段被我们所追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信奉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先进思想为中国探索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 [1] 。

2.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

2.1.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贫富两级分化,阶级矛盾激化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确立与发展。由于这一制度,使得这些国家生产力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虽然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但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仍占主导地位,在社会生产中资产阶级的地位并未动摇,工人依旧处于被剥削的状态。在这一情况下,社会两极分化愈加明显。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使得生产力得到快速提升,资本家财富不断累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资本家的附庸。无产阶级的代表工人依然被严重剥削。剩余价值的诱惑,加剧了资本家的贪婪,对工人的压榨越来越严重。无产阶级的代表工人未得到应有的报酬但少数资本家却掌握了巨额财富。因此,随着这一情况的不断发展使得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引发社会骚乱及斗争。如以英国宪章运动是为了反对资产阶级统治为代表,阶级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导致了这些工人运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无产阶级意识已经觉醒。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这些社会现实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在这一基础上他们积极探索解决如何消除两极分化,消灭阶级剥削这一问题的办法。这些前期探索与思考都为后续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与形成奠定了基础。

2.2. 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理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起到了较大作用。在德国古典哲学兴盛的时代,这些先进的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创立受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类发展的公平问题、正义观、人的自由发展理论的影响 [2] 。黑格尔认为资产阶级为了维护阶级统治,使得自由平等这些概念并未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资本主义会使阶级矛盾激化,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黑格尔认为理想社会应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与平等。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当由于当时所处环境的限制,使这些思想不可避免的与唯心主义有关。先进思想家马克思在黑格尔研究未来社会的基础上不断构思自己关于未来社会的蓝图。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的人属于自然的社会,自由、平等、正义被社会发展的客观发展决定 [2]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这两位思想家的进步性同时也看到了弊端,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弊病的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这为后续共同富裕思想打下了基础。

2.3. 涉及分配思想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影响

由于十七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发展,并在十九世纪初期完成。在这期间,英国社会出现了巨大波动,资本主义社会水平不断提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因此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为工资是劳动者的价格,然后满足劳动者的最低需求,保证后代的基本需求。它没有看到劳动具有双重性质,把劳动与劳动力混为一谈,但为劳动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产品的分配是由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所决定的 [3] ,先生产后分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分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疑是先进的,即使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相挂钩,但依旧有值得借鉴的部分,这些思想中正确的方面为后续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马克思总结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分配思想,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评。马克思与恩格斯探寻如何保障无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得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为共同富裕思想打下了基础。

2.4. 空想社会主义中所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批判,在进行批判的同时,还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概念。由于这一思想的批判性,它对塑造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马克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等空想社会学家以他们的思想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的诞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圣西门认为在未来社会,人们通过劳动贡献得到工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分配与劳动挂钩。这一思想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参考。傅立叶提倡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在这里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反对平均,重视公平。欧文指出了私有制的弊病,提倡在未来社会进行按需分配。为了共同富裕这一构想,欧文尝试了公社试验,但失败了。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这一构想较为青涩,共同富裕思想需要进一步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3.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

3.1. 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所在

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共同富裕的推进者、共同富裕成果的检验者、共同富裕思想的践行者,实现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高度统一。实现共同富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系列特征之一,那每个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则是共产主义社会题中应有之意。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和社会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不复存在。在共产主义的前身社会主义阶段,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共产主义社会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可以摆脱旧的生产关系,不会受到压迫。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很显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倡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3.2.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按劳分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 重要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的经济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有计划的生产组织和按劳分配制度之上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说“想象一下,一个由自由人组成的共同体,用共同的生产资料工作,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的份额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上有计划的劳动时间分配调节着劳动的各种功能与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 [4]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无政府状态被有计划的社会生产所取代。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制度,消费资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商品实现按劳分配、原先所使用的货币在这个时期将成为过去式。社会中的人不会再为了生存所困扰,社会生产将呈现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状态,社会中人们的共同利益得到重视。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存在的阶级矛盾,分配不均等现象将会被克服。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下实行按劳分配,这种分配制度提倡个人进行劳动的质量、数量将与收入紧密相关。在这种分配制度的督促下劳动者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得到激发,生产力得到了提升,资本主义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压榨将成为泡影,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些都保障着无产阶级的利益,社会成员的合理需要都会在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引下得到满足 [5] 。

3.3.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消除工人与劳动产品等的异化,建立共同富裕的新社会,“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5] 。社会主义要想使共同富裕得到落实就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对劳动者较为重视,这有利于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提升对生产力的释放有积极意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更容易得到释放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5] 。

4.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共同富裕理念是经典作家结合当时社会实际所勾画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也是我国始终坚持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正确指导思想,指导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因此当代中国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理念梳理的基础上,将这一理念结合新时代我国提倡高质量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进行创新,使其充分发挥真理的光芒。

4.1. 夯实基础:高质量发展巩固了共同富裕的基础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基础的论述,可以得出,在新时代我国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保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样就将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得到夯实。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将“蛋糕做大”,更需要将“蛋糕分好”。这是共同富裕基础内在包含的两个方面。我国提倡的高质量发展将生产力的提高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共同富裕成果做大,保证了共同富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可能性。高质量发展使全体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属于共享发展,能将“蛋糕分好”,共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共同富裕基础具有一致性。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高质量发展将共享理念贯彻到社会实践中,夯实了共同富裕的基础。

4.2. 文明推进:我国倡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了共同富裕实践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核,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了共同富裕实践。具体来讲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更是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共同富裕本身有深刻的文明意蕴。我国所提倡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形态,这恰好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所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共同富裕发展的体现,也是我国文明形态区别于西方,保持自身特性的关键所在。中国所提倡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西方模式所不具备的进步性。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的内在动力是人民需要而非资本增殖。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效应是造福广大人民。从共同富裕实践出发可以看出我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中,发展道路的选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发展途经,推动了共同富裕实践的向前迈进。

4.3. 方向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6] 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不仅在部署共同富裕的阶段还是共同富裕的实施阶段都需要党来把握全局。一方面,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与安排,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推动共同富裕的主体即:全体社会成员民心更齐,朝着相同的方向扎实迈进。另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能够保证共同富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局部利益冲突方面做了前提保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积极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出了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完善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公平的分配制度以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理念,党中央的这些举措保障了共同富裕的正确方向,巩固了共同富裕基础。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有了坚实的方向保障。

5. 结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根植于对社会的美好愿景。未来社会如何发展马克思早已做出了思考:每个民主国家,无论其社会历史条件如何,最终都将走向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状态,劳动生产者个人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都将得到保障。这一描述很好地说明了马克思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中实现普遍繁荣、共同富裕的目标。思想理论起的是指导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社会情况。中国也是如此,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不断努力中。回望我国的共同富裕之路,伴随的是艰辛探索与不懈追求。在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共同富裕在不断迈进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在今天更应该得到重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探讨这一思想有利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

参考文献

[1] 冷雨.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22.
[2] 高济华.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经贸大学, 2022.
[3] 李娜.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湘潭大学, 2020.
[4] 孙代尧, 李健.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明思想论要[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4): 52-59.
[5] 田超伟.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1): 81-91.
[6] 董晓辉. 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J]. 红旗文稿, 2021(19):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