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插画的概念
1.1. 插画的定义
在西方,“插画”一词源自拉丁语“illustration”,意为照明,这是以图片的形式表达文字的内容并进行了艺术诠释,也就是说,插画可以使文字的概念更了然。
字典上将插画定义为艺术性的插图,通常将其理解为附在书籍和期刊中的图片,起着对文中内容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是我们过去对插画所知的狭义定义。
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插画是与设计学、文学等学科结合下的时代产物,插画从纸媒领域扩展到动态媒体的传播领域,传播的载体和路径都发生了变化。插画的地位早已超过了“照亮文字”的这一陪衬作用,它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极大地提高了视觉传达的效果。
插画设计是概念的具体化以及概念内容与“图像”的表达,它的可视化和形象化可以明显增加内容的吸引力、张力和敏感力,这是对内容的“再创作”。它本着美学和实用统一的原则,使线条和形状尽可能清晰生动,通常以清晰的具象再现来呈现视觉图像,它是世界上的一种通用语言。所以,从现代设计概念的角度来看,插画不仅是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而且还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
1.2. 我国插画的发展现状
虽然中国现代插图的发展相对较晚,但从上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插画已变得越来越流行。艺术表现更加多元化,从书籍图书逐渐发展到网站、多媒体,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数字插画变得越发流行。
同时我国插画的发展还深受价值观、创意思维和设计风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缺乏我国文化特征和对趋势盲目遵守的问题。就插画的教育而言,与国外成熟的插画教育比较,国内院校、机构设立插画专业以及插画相关的专业学科相对缺少,,而且也缺乏悠久的历史,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 [1] 。
此外,插画设计中大量的现代插图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海报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大量雷同。通过在Internet上搜索相关的关键字,便可以在Internet上找到许多只需添加文字的模板,这也是引致传统元素在插画设计中出现照搬硬抄现象的主要原因 [2] 。相同的插画作品,设计师只需简单地更改主题元素和配文,然后就成为了新的作品。但是,这样的插图缺乏灵魂,不能反映设计师和设计主题复杂的情感内涵,也大大削弱了消费者效应,削弱了中国插画在观众心中的形象,甚至导致有关传统文化的插画从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消失。在现代文化传播的背景下,一些中国传统元素被用作商业插图,但其数量和质量却仍然很低,中国风商业插图的系列作品和成套作品也很少。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国插画的发展也是如此。在这曲折的道路上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插画师,从《洛神赋》《兰亭序》到《木兰辞》绘本,如图1、图2所示。
叶露盈用现代美学的手法讲述了中国的传统故事,想让世界更了解中华文化的宏伟壮丽,传统文化的浪漫与美丽;90后男孩朴缜不为现代感和炫酷感所迷,热衷于展示中国传统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执着,秉着对艺术的热爱,创作了《东方幻月录》《24节气》等佳作,如图3所示,在他的手里,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重获了不一样的意义,让人觉得精妙绝伦、赞叹不已。

Figure 3. The record of the eastern phantom moon
图3. 《东方幻月录》③
2. 传统文化和插画设计的联系
2.1. 传统文化是插画设计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伟大的复兴,因此,国家的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军事和政治,而且归根结底取决于其传统文化。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现代数字插画设计运用广泛,而它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理解,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 。
民族特色的应用和发展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中国的数字插画要加强对传统元素的创新,在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必须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元素的理解,
中国数字插画设计的精髓是以数字的语言形式反应传统中国元素的独特风格。中国传统元素丰富多彩,例如龙凤纹样、京剧脸谱、壁画、书法、水墨画等,对传统元素进行不断创新,提高品质,是中国插画设计未来越走越远的长久之道。
2.2. 插画设计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纵观历史,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发展,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无比昌盛也为现代设计的不同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来源 [4] 。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姿多彩,形式丰富,例如祭祝祈年、合家欢乐的春节;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的元宵节;龙舟竞渡、粽叶飘香的端午节;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七夕节;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在中国插画设计中融入节日习俗不仅可以赋予插画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可以在完善中国风格插画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插画可以有效地推广节日的传统文化,被大众熟知,进而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凝聚力。
例如25岁就成为福布斯“30 under 30”艺术榜单上最年轻的得主之一——倪传婧,她的插画作品中就进行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创新设计,如图4,把传统春节中独有的元素:神龙、灯笼、福字等,创意组合渲染出欢乐多彩、喜气洋洋的春节氛围,饱含了对新年的无比期待。其中龙的插画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造型生动活泼,打破了国人对龙庄严威武、不可触碰的固有印象,用大小不一的灯笼、可爱顽皮的小人进行装饰,用更接近卡通造型的形式使人们感到亲切可爱,更吸引人的目光。画面整体色彩中,运用了红绿、黑白对比色,却又不失协调统一,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感的结合也更让大众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另外,在倪传婧的作品中,有一幅作品《吉星高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图5、图6,这幅画描绘了一群公鸡在唱歌跳舞的情景,通过把主体物夸张放大,丰富的颜色搭配,表现了一幅传统的农历过新年的场景;其中线条十分流畅富有动感,颜色的把控也打破常规,不使用传统的黑色,而是依据物体的局部颜色进行调整,大概是这样的彩色勾线形式,让人们欣赏她的画作时,有一种悠然自在的感觉 [5] 。在倪传婧的插图中,画面的叙述性很强,故事也很特别,她的绘画可以给读者传递很多信息,留下了一个可以满足读者想象的空间。
所以说,倪传婧的插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发扬光大了本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文化,更加注重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 传统文化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
3.1. 作品动态插画《过春节》的创作过程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交互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了“春节”这一大传统节日,通过动态插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作品是在数字媒体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上提升了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在对信息的引导,传播方面,与人类感官上的生理构造相吻合,扩大了传播范围 [6] 。确定以时间为线索,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的六福画来体现人们的过春节,再从习俗的文字材料中提炼中出需要的元素,进行造型的设计,加上构图的整合,色彩的搭配和意境的表达,最后再借助于电脑软件的应用逐渐展开创作。

Figure 7. On the 30th of the lunar new year
图7. 《大年三十》⑦
3.2. 作品动态插画《过春节》中的造型设计
众所周知,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如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等。在这里我选取了吃年夜饭的场景,如图7所示,图中的六个小人以较卡通的造型展现,造型都有所区别。发型各有千秋,脸型为椭圆,加上脸上的红晕,有趣的表情,更贴近真人,也体现出快乐的情绪;服装造型简单,没有过多的修饰,重视统一性,最前面吸引人目光的是一桌年夜饭,有红烧肉、包子、鱼、水饺等,造型简约,去掉了复杂的细节装饰,最中间的火锅里,食材丰富且造型小而精致,和旁边的食材有所区别,略显主次;盘子、桌子、锅都采用圆形,图7《大年三十》所示,在中国有着“生活之圆”的意义。背景有绽放的烟花,灯火通明的人家,和福字的点缀,造型都贴合现代社会,更有真实感;如图8和图9分别表现的是迎灶神和迎财神,灶神跟财神也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仙,都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通过文字刻画加上脑洞大开,绘出这两位大神,灶神的形象刻画得大腹便便,打破他在人们心中“美男子”的形象,因为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在灶台前供奉的食物也更为丰富,一般供品更为甜腻,所以灶神被养得富态了,只能“吃甜甜,说好话”;而财神爷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有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面目狰狞,我以卡通人物的形象描绘出不一样的财神爷,头顶招财帽,面带微笑,衣有花边,自带元宝,显得和蔼可亲,更易让大众喜爱。这两张图片都带有云、卷轴、人物的元素,具有一定的联系,含义相似性。字体造型采用华文行楷,潇洒有力,圆润且不过于潦草,颇有美感。
3.3. 作品动态插画《过春节》中的构图处理
在对画作的元素进行挑选,造型也有了初稿后,便要决定画面的构图了,构图是画面成功的关键。如绘画的位置不正确,则无论有多少细节和颜色它也可能看起来混乱,没有章法。但构图不是图像的简单分割和元素的简单放置,还要考虑画面的节奏,平衡,水平和情感外观以及其他影响形式美的因素。例如尺寸对比,运动和静止感对比,密度对比,前后对比,以及冷暖色对比等等,它们通过彼此平衡来呈现图片最舒适的印象。

Figure 8. The four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图8. 《正月初四》⑧

Figure 9. The four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图9. 《正月初五》⑨
例如作品《正月初一》插画,如图11,采用了对称式构图,中间是一幅拜大年的卷轴,两个小朋友对称地摆在卷轴的两边,鞭炮分布在上面的两边,字也是对称摆在图中,这样的分布达到了视觉上的平衡,创造了和谐稳定之美,获得心灵的愉悦与满足;同时也能营造出严谨、正式的感觉,因为正月初一是个特殊的日子,代表了新年的起点,中国人在这一天过得也很有正式感,所以采用了对称式构图。
作品《正月初五》插画,如图9,采用了水平三角形构图,其中财神爷放在三角的顶端,俩个小孩和字轴放在底端,构成了完整的三角形,这样的构图给人以稳定、沉着的感觉;财神爷的形象在人们的心里是特别的尊重的,他代表着财源广进、生活富足,所以我把他放在三角构图的顶端,以示人们对他的尊敬。
3.4. 作品动态插画《过春节》中的色彩运用
线稿完成后,要开始尝试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色彩是视觉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看者的心情,改变人们的心境,形成一连串丰富多彩的心理反应。在创建色彩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统一与变化的原则,通过颜色的对比调和来改善图像的节奏,以在观看过程中提供视觉舒适感,有助于人们从情感上感知作品。
插画《过春节》中的线条勾勒也没有用单一的黑色线条,随着整体或者元素的变化而调整,也没有一味地追求光影的复杂,体现整体的装饰美,如图10,整体呈暖色调,多用红色、橘色、黄棕色、棕色等,暖色调会让人感觉热情、亲切、振奋、活泼,更能营造出过年的热闹氛围,一家欢聚的喜庆气氛。背景的颜色也有考虑进去,采用明度暗的棕色调,不抢前面的主体物,达到整体协调的目的。其中图11,多用红色、金黄色装饰,金黄色使人感到明快、亮丽,有光明感,而这一天是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在爆竹声中开始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人们都希望以后的日子是光明、吉祥的;大字选用黑色是因为传统上都是用墨汁写的,中国书法作品都遵循计白当黑的法则,朴素的黑色有种返璞归真、趋于

Figure 10. The second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图10. 《正月初二》⑩

Figure 11.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图11. 《正月初一》⑪
平淡的美,且图中的黑色在红色卷轴上形成强烈对比,也遵循了传统文化,红色在古代是用来驱邪、赶走年兽,同时也是代表喜庆的传统颜色。
4. 结语
每一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都有它的起源和发展轨迹,也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了祖先的智慧、经验以及巨大的物质财富,更具有非常宝贵的精神内涵 [7] 。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基础,每个国家都在探索如何推广、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当代的设计师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收集、概括、提炼、改造、应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我们还需要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学会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焕发出插画设计新的生命力,同时文化也得以传播。此外,还应利用新媒体,将插画、文字、音效等与大众进行网上交流,无限制传播信息,让传统文化更深入人心。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tieba.baidu.com/p/5889928351?red_tag=3368021922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21/7119599.shtml
③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76913501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7OTHEL051592HU.html
⑤图5来源:网页引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52167269
⑥图6来源:网页引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52167269
⑦图7来源:作者自绘
⑧图8来源:作者自绘
⑨图9来源:作者自绘
⑩图10来源:作者自绘
⑪图11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