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组织则是其重要的助推力量,能够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发挥巨大的作用。文章针对杭州市富阳区常安镇X村,应用田野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当地乡村振兴的现状、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的探究。根据社会组织参与X村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从村民人际信任、乡村人才资源、村干部配合意愿、社会组织发展层面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促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参考路径,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its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which can play a huge role in achieving the goals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 rural civilization,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affluent lif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X Village, Chang’an Town,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and applies field surve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s to deep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ractical role played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X Vill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mong villagers, rural talent resources, willingness of village cadres to cooperat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t proposes reference paths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1. 问题提出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显示,相比上一年,社会组织行业进一步丰富,关于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组织达47,467个,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社会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擅长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和汇聚各个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共同协作,而不能单靠单一主体努力来实现 [1]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社会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特殊的优势,探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 分析框架及案例选择
2.1. 概念界定
社会组织,也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的非政府的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以及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这四个基本特征 [2]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治理中作为三大治理主体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案例选择
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城市郊区留守型村庄X村为例,实地材料来源于笔者及所在团队于2022年7月14日~8月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X村的实地调研。调研期间,为了解和掌握当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先后分别访谈了村干部、村民、根雕创艺园、洋娃娃厂、博立五金有限公司、汇鑫物业有限公司、特色产业项目带头人以及目前在村的部分村民代表,获得了大量关于X村的一手数据和资料,并通过后期整合数据信息资料、探讨调研成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探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经验和启发。
X村总人口1730人,22个小组。18岁以下的人口为251人,18~60岁的人口987人,60岁以上人口492人,其中80岁以上人口为54人。常住人口348户,大多为老人。小剡村总人口1730人,常住人口836人,40岁以上人群居多,老龄化问题严重。村内有57个退役军人,其中老龄人口较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根雕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村内文化活动不多,集体放电影活动一年一次,文化下乡活动根据演出团体安排。汇鑫物业有限公司在村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照顾8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每月1~2次。
从表1来看,X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一是组织类型较多,主要涉及文化活动、产业合作、志愿公益等方面;二是村内社会组织规模较小,难以开展大型活动或者服务;三是综合X村社会组织的服务层面和组织类别来看,社会组织主要服务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三大目标层面,而对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层面则较少涉及。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X village
表1. X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表
3.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3.1. 群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不高
村庄的改造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村民,他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引擎。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因为他们在决策中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与村民进行广泛的沟通和联系,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制定更切合实际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然而,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问题,即村民对社会组织的了解不足,难以与政府区分开来。一些村民认为他们的村庄条件不适合开展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或者认为这些服务在他们的村庄没有用处,这表明了村民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不足,甚至存在抗拒心理。这些问题使得社会组织无法为村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也阻碍了乡村振兴项目的顺利实施,导致社会组织无法深入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3.2. 乡村人才外流和缺乏
人才的缺乏将对乡村振兴产生限制作用,因此人力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基本动力。随着城镇经济的进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着人才外流和人才稀缺的问题,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人才“供需失衡”的情况。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受到严重的人才限制,包括乡村人才短缺、农村地区组织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这些因素限制了社会组织获取本地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只能依靠内部资源来寻找和发掘人才,并制定合规合理的人才引进措施,以找到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3.3. 村干部配合程度不高
村干部在乡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施者。和乡镇领导相比,村干部更知晓本村情况,社会组织要想了解乡村振兴的重心工作,就应当多聚焦在村干部身上,向他们尽可能地挖掘有效信息和取得他们的有效配合。然而,在实际的社会组织参与过程中,村干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村委配合度较低。这个问题影响了社会组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质量和效率。
3.4.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效率不高
农村社会组织是实现农村自我发展和加强农村自治管理的重要基石,也是完善和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在激发农村内部活力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X村目前拥有老年旅行团、老年活动协会、老年舞蹈协会等以兴趣爱好为主题而建立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能够很好地为该村老年人提供具体的各类活动服务,满足了他们在公共娱乐方面的需求。然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在乡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社会组织的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存续时间不够长,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和限制。另外与城市治理相比,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社会组织获取资源的途径比较单一,同时在整合资源中往往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3] 。群众对于乡村社会组织的认知模糊,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整合能力不足,造成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不够,这阻碍了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计划落实。
4.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作为农村社区服务的一种提供主体,社会组织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并从不同层面研究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 [4] 。同时,也有相关研究集中于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的路径与成效 [5] 。其中,经过对X村访谈调研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根据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路径,为后续社会组织活动与项目的开展、破解乡村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4.1. 加强村民人际信任
乡村是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乡村振兴的最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村民的主体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至关重要 [6] 。社会组织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要充分以村民群众为主体,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地位。要让村民改变他们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了解到社会组织的宗旨和目的,通过与村民的沟通与探讨,知晓他们的诉求与需求,这样他们才会发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之处,从而更清楚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另外,信任感是社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重要基础,要想与村民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就必须取得他们的信任。社会组织要通过与村民的主动联系与交流,唤起他们内心参与社会组织项目的积极性,这样建立起他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感,真正参与到社会组织的活动中并发挥实效。
4.2. 培育乡村人才力量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培育必不可少。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人才交流项目和实践项目,让乡村人才有机会与城市各专业领域专家和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增强他们的专业技巧,拓展他们的视野和人脉。另外,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多注重乡村人才的培育与挖掘,引导和支持乡村人才参与社会创新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资金、资源、指导和设施及场地支持等,通过这些举措,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培育乡村人才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4.3. 增强村干部支持和认可
村干部是负责乡村事务的关键人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带头作用。相较于社会组织,村民们更容易对村干部取得信任,所以社会组织要想取得乡村群众的信任,与村干部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定期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展现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价值。一方面,社会组织刚入驻乡村,活动和项目的开展需要得到村干部的支持和认可;另一方面,在与村干部合作时,社会组织要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和尊重、包容的态度,提供组织的目标、计划和经费使用情况的信息,以展示社会组织的诚信和透明度。通过与村干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组织才能与村干部共同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4.4. 注重社会资源整合
针对当前村民利益多元化、需求个性化和复杂化等现状,社会组织需要聚焦村民实际具体需求,为村民提供优质、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同时整合村庄内部资源,着力培育更多社会组织,并与村中内生组织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公共服务项目中,应注重嵌入村中社会场域,努力获得村民的认可与支持,提升社会组织的资源链接和整合能力,最大化提高社会组织的行动效率。
5.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社会组织如何融入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群众,需要在前期对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摸排,充分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并对乡村自身的发展资源进行评估和利用,制定最适合该地区的服务项目和方案。另外,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为农村的弱势群体和困境人群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和地方政府和村民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乡村计划,提高乡村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只有通过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