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基于此,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德育课程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更需精益求精,开展多样化、个性化与开放性的教学将爱国主义情感厚植于广大青少年心中。文章以“我们的情感世界”一课为例,从提炼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设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导向、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活动等方面对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pat-riotic education, focus on cultivating new people wh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s the main front of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ers should strive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carry out diversified, personalized and open teaching to plant patriotism in the hearts of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The article takes the lesson “Our emotional world”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tra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atriotic education from text-books, setting patriotic education goal orientation, and carrying out patriotic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author discussed how to integrate patriotic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对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培育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是确保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依托于学校的课程,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课堂教学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青少年形成良好民族观和国家观,肩负起时代重任。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一课为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略陈管见。
2. 通读教材内容,提炼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激发爱国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不断研究编写而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通读、理解教材,在把握其主要知识板块、教学内容的关联的基础上,提炼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相统一的、爱国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相互结合、爱国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相统一的。爱国不仅仅是指爱国家,也可以是爱党、爱社会主义。因此,教学内容可挖掘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非常多。
基于此,本课的设计环节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情感”为主线,通过“认识情感–体会情感–践行情感–丰富情感”的逻辑关系,在不同教学板块之间丰富教学素材,达到不同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认识情感的设计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幸福的一天和叙利亚小女孩的一天,感受国家强大带给自身的安全感,正视国家安全,意识到有国才有家;在体会情感的环节,通过全红婵夺金、孟晚舟回国、“神十二”对接成功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信任感等;在践行情感这一环节,通过对三个不用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做出正确的行为:主动维护民族团结、能够正确防疫等。
3. 明确教学目标,设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导向,树立强国之志
爱国是一种情感,但不能仅停留在情感层面,需要以深刻的认识作为基础。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辨析教育,将爱国的道理讲深讲透,引导学生从根源上理解“为何要爱国、怎样是爱国,以及如何爱国”的根本问题,以激发其使命感与责任感,树立强国之志。以本课为例,教学目标分为:(一) 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二) 通过现实生活的诸种关系获得并了解情感体验,理解情感的价值。让学生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情感,进而提升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的能力。除此之外,在立足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设定本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导向:让青少年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分析中学习;要引导青少年分析爱国同国家发展成功的关系,在明确目标导向下让学生对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形成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和发展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性引领与学生基于自身情感发展需求的自我教育相融,帮助学生认识情感对于自身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自身的情感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4. 激发学习动机,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活动,落实报国之行
爱国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更应该是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实现思想层面到实际行动的有效转化离不开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而无论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努力、乐趣和成就” [2] 而开展活动,还是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在互动协作中分享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3] ,所有的活动目的基本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注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合,帮助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三观”。
(一) 在学生个人活动方面,可以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层层递进。例如:(1) 在导入环节,用“已知带未知”,设置环节如下:“同学们,之前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情绪的有关内容,今天老师先来考考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关于情绪的词来描述你的一天?”启发学生思考,迅速进入课堂状态,紧接着又通过展示三幅对比图片:① 9月16日被巴勒斯坦袭击过的以色列;② 8月29日被美军空袭过的阿富汗;③ 叙利亚临时医院里的孩子;④ 俄乌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将之前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幸福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和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引入本堂课主题的同时,启发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原因进行思考,初步理解国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2) 在教学重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方面,设置环节如下:(展示长焦镜头) ①“我想同学们对它都不陌生,当你们看到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② (展示一张举手投降图片)“但是镜头前的女孩却举起了双手?为什么?”“她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情绪?③ (展示另一张举手投降图片)“无独有偶,另外一个约旦难民营的女孩在看到工作人员的摄像机时,也同样举起了双手这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吗?为什么?”用面对镜头的不同反应,让学生将自己的反应与难民产生对比,问题一层层深入,引发他们的思考,一方面完成本课知识目标:展示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国家人民的对比,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现有幸福生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制度自信。
(二) 在合作互动式活动方面,可采取“问题探究模式”,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又启迪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感。例如,教师通过以下三个场景的设置:(1) 场景一:爷爷从中风险地区返汉,可他并不想向社区上报行程……(2) 场景二:当你得知山西因暴雨,急缺物资时……(3)场景三:当你在网上看到有人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冰雕连”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行为的角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实现从认同到践行的转变。
(三) 在课外衍生及拓展方面,教师可布置有意义、可操作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本课的课后拓展任务分为两个,择一完成即可:(1) 追这样的星:利用各种合法渠道,收集你最敬佩的一个名人的资料(如袁隆平、张定宇、张桂梅等等),尝试了解他/她的情感世界,并写下你的感悟。(2) 走近身边的职业:担当小记者,去采访我们身边的人(如警察、消防员、社区工作者等等),走进他/她的情感世界,并写下你的感悟。这样的拓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人际交往渠道,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学会感恩,珍惜幸福生活,为青少年爱国主义行为的养成奠定基础。
5. 结语
青少年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促进民族发展的重任,教师应通过深度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设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导向、丰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把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思路,践行二十大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让每个学生充满爱国之情,树立强国之志,落实报国之行,培育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正确价值观念和浓厚爱国情感的新一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