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尝试类副词的界定、语义属性及内部差异——以“尝试”“试图”“企图”“力图”为例
Definition, Semantic Attributes and Internal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ttempt Adverbs—Taking “Attempt, Try, Endeavor and Strive” as Examples
DOI: 10.12677/ML.2023.1111705, PDF, HTML, XML, 下载: 142  浏览: 214 
作者: 张潇敏: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尝试类副词非现实性目的意图性语力分级Adverbs of Attempt Unreality Purpose Intention Language Force Difference
摘要: 尝试类副词指体现说话者做某一动作行为所实施的努力意愿程度的主观评价的副词,例如“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尝试类副词具有非现实性、目的意图性和主观性等语义特征,在语力分级和情感表达方面体现出强弱程度差异:作为缓和语,“尝试、试图”语力级差呈弱式,可帮助言者避免面子损伤、招致批评;作为增强语,“企图、力图”语力级差呈强式,当说话人实现动作的愿望或意图较为强烈时,为保证该愿望或建议得以有效实施,他们往往选择“企图、力图”修饰强化语气,直白表明其立场与决心。另外,尝试类副词大多用在表正面情绪的语境中,而“企图”有时也会用在表负面情绪的语境中。
Abstract: Adverbs of attempt are adverbs that embody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willingness to exert effort on an action, for example “attempt, try, endeavor and strive”. These ad-verbs of attempt hav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nreality, purpose intention and subjectivity.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force within adverbs of attempt: as hedges, some attempt adverbs speech level difference is weak, which can help the speaker avoid face damage and attract criticism; As boosters, the other adverbs speech level difference is strong, when the speaker’s desire or inten-tion to achieve the action is strong,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desire or suggestion is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they often choose “endeavor, strive” to modify the strengthening tone. In addition, most of attempt adverbs ar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expressing positive emotions, but “endeavor” is some-times used in the context of expressing negative emotions.
文章引用:张潇敏. 汉语尝试类副词的界定、语义属性及内部差异——以“尝试”“试图”“企图”“力图”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243-524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705

1. 引言

本文所讨论的尝试类副词包括“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四词。关于“尝试”,张伯江、方梅(1996)和伍和忠(2005)以专著形式进行专门论述1;王佳(2007)界定了现代汉语“尝试”范畴并分析其用法和语用价值;汤燕(2018)分析了“尝试”范畴的语用性质、表达系统和历时演化过程。但上述研究都是从语法角度界定“尝试”范畴,把标志性词语“看”、动补结构“V一下”以及动词重叠等作为其语法表现形式,而关于“尝试”的词汇表现形式目前还尚未见到专文研究。“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四词意义相近,《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这几个词的解释为:

尝试:试、试验

试图:打算

企图:图谋打算

力图:极力谋求、竭力打算

根据其词典释义,我们发现作为级差词语(scalarex·pression),尝试类副词内部存在强度差异2。“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四词虽意义相近,但语义程度的等级高低却不同,入句后影响整个句子的语力强度和情感强弱,体现出说话者为实现某一动作行为所实施的不同的努力意愿程度。请看下面的例句:

(1) 来自球员工会的消息称,20支甲级球队中只有8支“尝试”付清6月份的款项,所以罢工在所难免。(朱江《文汇报·阿根廷足协日子难过》)

(2) 这段话对爱德华的前途和行动颇为重要。他决定试图争取和解,虽然不完全按照他姐姐姐夫指出的方式。(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

(3) 在独立性强的工作中,你会遇以许多软弱动摇甚至企图背叛自己的时刻。(路遥《平凡的世界》)

(4) 市场分析家认为,苹果公司此举旨在锐意改革,力图东山再起。(《人民日报》1997年)

例(1)“尝试”与前文“只有”语义一致,作者暗示读者球队付款人数少,付清款项的意愿程度低;例(2)“试图”在试的基础上增加打算义,表示“他”有欲完成“争取和解”这一动作行为的打算;相比前两例,例(3)和例(4)中“企图”“力图”极力谋求的语义程度更深,侧面传达出被评述人完成某一动作行为的强烈决心。上述例句中各尝试类副词语义程度各不相同,入句后具有不同的语力和情感强度,如果相互替换则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基于此,下面我们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界定尝试类副词,对其语义属性及内部差异进行深入探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及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下文将不再赘述。

2. 尝试类副词界定

尝试类副词,指体现说话者对做某一动作行为所实施的努力意愿程度的主观评价的副词。如:

(5) 结果发现,其中40%的女孩说她们正在减肥。

如果在“减肥”前加一强调“减肥”主观程度量的副词,以“尝试”为例,变成:

(6) 结果发现,其中40%的女孩说她们正在尝试减肥。

这就体现了说话人对自己“减肥”程度的主观量评价,只是“尝试”,表示说话者为“减肥”付出的努力量少,“尝试”弱化了说话的语力强度,即使没有减到预期效果也不会招致批评与嘲讽。

“尝试”“试图”“企图”和“力图”这些尝试类副词都由名、动等实词虚化而来,逐步显示出副词的用法。在某些句子中,我们判定它们为副词而非名、动等实词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句法上作为句子的次要成分,该类词省略后句子仍然成立;第二,语义上“尝试”“试图”“企图”和“力图”等词与后面的动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用以表现动作进行程度的主观量,如“付清–尝试付清”“启动–试图启动”“利用–企图利用”“体现–力图体现”;第三,如若加“着”“了”“过”等时体标记,是加在其后的动词上。基于此,本文将“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判定为尝试类副词。

需要说明的是,从原型范畴观来看,词类与词类之间并非严格的界限分明。词类范畴作为连续统,有些词在分布上相似性较多,是某类词的典型成员;有些词在分布上相似性较少,成为某类词的非典型成员 [1] 。而“尝试”“试图”“企图”和“力图”等词处于动副交界地带,与动副典型成员相比具有较大差异。

3. 尝试类副词的语义属性

3.1. 非现实性

现实性指现实世界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而非现实性指的是可能世界中可能发生或假设发生的事情,存在于想象和未知中 [2] 。

现代汉语尝试范畴中“尝试”指某人即将要做或者已经完成的某种试验行为 [3] 。上文对尝试类副词界定时已经提到,尝试类副词表现出说话者实现动作行为时的主观努力程度,至于该动作行为能否被顺利完成、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现在还不得而知。它们代表的是一种主观意向,表达将动作行为加以实现的可能性,具有非现实性的语义特征。例如:

(7) 据上视财经频道《经济观察》的调查显示,在这部分群体中大约有63%的人群表示愿意尝试“炒金”。(熊海钧《文汇报·黄金投资更像“炒汇”》)

(8) 大家好,我现在想要《一周立波秀》的节目,我公公住院了想看,我找了很多软件试图下载,可还是没能成功。(微博)

(9) 与“温蒂”同在缅街上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快餐店,部分店员在“威兹”案第二天辞职不干,“麦当劳”有两名驻店经理辞去工作。缅街上的商家也纷纷贴出警告标志企图“吓阻”歹徒。(夏晓阳《文汇报·“温蒂恐惧”弥漫法拉盛》)

(10)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宣传说服工作,力图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科技文献)

例(7)部分人群只是有“炒金”的初步意向,但并未开始进行;例(8)中“可还是没有成功”是对前句的转折,暗示“下载”这个动作没有完成;例(9)“吓阻”歹徒是缅街商家希望或预想假设发生的,至于贴出警告标志到底能不能“吓阻”歹徒还是未知情况;例(10)中“使公众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样存在想象中,是未完成的动作。

此外,尝试类副词的非现实性还可通过句法手段进行形式检验:能否替换为能愿动词“想”“要”或“想要”。“要”有将要、可能义,“想”和“想要”表示表示做某事的意志、打算和计划 [4] 。它们都体现动作主体的意愿和情绪,涉及的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可能世界中且仍未实现。同时虚拟句多用条件句、假设句、意愿句、祈使句和疑问句等来表示 [5] 。据此我们对上述例句中的尝试类副词进行形式替换,总结如表1所示:

Table 1. Formal verification of Attempt Adverbs on “unreality”

表1. 尝试类副词“非现实性”语义属性的形式验证

根据上表可知,“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四词均可替换为“想”“要”或“想要”等不同的能愿动词,由此证明尝试类副词表达施动者试行动作的主观意愿且涉及的动作行为并没有完成,具有非现实性的语义属性。

3.2. 目的意图性

动作行为的尝试和计划本就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我们打算或试行一个动作或行为总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查看一种动作的结果,或是为了查看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尝试类副词带有极强的目的意图性,顺利完成某个动作或行为、行动效果达到预期即为目的达成,如下列例句:

(11) 本文尝试指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试图领导革命的阶级,其阶级利益必然这样那样地和人类的普遍利益相吻合。(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3) 在《性恶》篇中,荀子企图证明,人生来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但他也肯定,除了恶端,人同时还有智能,可以使人向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4) 不论方家硕儒,还是野老村夫,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均可华山论剑,笔会过招。其本意不限于诠释“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而是力图传递一种平等交流意识和自由探讨精神,营造出众声喧哗“语境”。(陈长林《文汇报·争鸣文字,多多益善》)

例(11)得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重建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论即为“尝试指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例(12)“领导革命”是所有阶级想要最终达到的目的;例(13)荀子是想“性恶”观点能被大家普遍认同,作者用“企图”来向读者传达暗示读者庄子极强的目的意图性;例(14)大众传媒的目的是想借文字传递出平等交流意识和自由探讨精神,以此营造全民阅读、全员讨论的局面。

上述“尝试类副词 + VP”结构中,“指出”“领导”“证明”和“传递”为预期完成的动作结果,而修饰动词的“尝试”“试图”“企图”“力图”则表示为完成预期动作结果所需付出的主观努力强度。由于尝试类副词自身语义存在的目的意图性,所以上述例句中“尝试类副词 + VP”结构都可理解为“目的在于VP”“为了VP”,如表2所示:

Table 2. Formal verification of Attempt Adverbs on “purpose intention”

表2. 尝试类副词“目的意图性”语义属性的形式验证

3.3. 主观性

主观性指话语中存在的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体现说话者自己对命题的态度、立场和感情 [6] 。相对于正式状态而言,“尝试类副词 + VP”是一种非正式的动作状态,体现着说话者为实现某一动作行为努力意愿程度的主观评价。

(15) 结果发现,其中40%的女孩说她们正在尝试减肥。(《人民日报》)

(16) 对于敌人试图利用农民的幼稚与无组织行动而攻击农民、屠杀农民的伎俩,应予以揭露和斗争。(《人民日报》)

(17)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传播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战地记者客观如实报道新闻的权利不应被操控和剥夺,更不应成为交战一方力图主导新闻战的牺牲品!(《人民日报》)

(18) 据警方描述,在支援的警察没有赶到前琼斯突然挥拳重击一名警察的脸部,于是两个警察开始用警棍和喷雾剂企图“制服”琼斯,随后赶来4名警察也加入所谓“制服”嫌犯的行动中。(贾泽驰《文汇报·白人警察暴打黑人致死》)

例(15)是说话人(“40%的女孩”)对自己“减肥”程度的主观量评价,“尝试”表示其为“减肥”付出的努力量少,即使没有减到预期效果也不会招致批评嘲讽;例(16)“试图”修饰“利用”,“试图”以隐晦的方式展现说话者的叙述视角;例(17)和例(18)的“力图”和“企图”都为言者的主观叙述,他们在描写刻画“引导新闻站”“制服琼斯”等动作行为时,极力凸显被叙述人坚持执拗、突破阻力的情态功能。尝试类副词作为句子中情态话语表达的附加成分,总是修饰渲染出说话者对命题意义的主观情感与态度,去掉后将直接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尝试类副词代表一种主观意向,表示动作行为加以实现的可能性,具有非现实性的语义特征,带有极强的目的意图性,同时体现说话者对实现某一动作行为努力意愿程度的主观评价,具有主观性。

4. 尝试类副词的内部差异分析

4.1. 语力分级差异

语力是由物理力隐喻扩展出来的隐形概念,指特定语境中赋予话语的一种言语行为力量,用于规定该语句打算派于什么用场,打算产生什么样的交际效果。语言表达式中总是蕴涵着两个互相作用的力量实体(force-exerting entities),它们其中一方为原力(Agonist),通常是会话集中注意的焦点,另一方为对抗力(Antagonist),它能发出与原力方向相反的力量趋势,改变原力的大小方向,形成适宜的表达力量,由此保证交际意图得以实现 [7] 。

基于此,语力可分为零式、弱式、强式三个级差,其中不含言者的自我表现成分,纯粹对客观实际做出陈述的话语,语力级阶为零;带有言者自我表现成分且说话者试图降低减轻原力大小的话语,语力级阶为弱;带有言者自我表现成分且说话者努力增强原力语势的话语,语力级阶为强。作为动词的前置修饰语,尝试类副词可对其语力程度进行有效调节,通过增强或减弱陈述力度,达成交际目的。以动词“发现”为例:发现→【尝试】发现→【试图】发现→【企图】发现→【力图】发现,“发现”行为实现程度的升级与减弱是由其前修饰语——尝试类副词的变化来实现的。作为缓和语(hedges),“尝试”“试图”语力级差呈弱式,它们语气不强硬,可帮助言者避免面子损伤、招致批评;作为增强语(boosters),“企图”“力图”语力级差呈强式,当说话人实现动作的愿望或意图较为强烈时,为保证该愿望或建议得以有效实施,他们往往选择语力强度高的修饰语强化语气。

由上分析可知,根据对被修饰成分话语力度的增强或减弱,尝试类副词内部的语力级差可从弱到强依次排列为:尝试 < 试图 < 企图 < 力图,具体如图1所示:

Figure 1. Difference of Attempt Adverbs in language force

图1. 尝试类副词的语力分级差异

4.2. 情感强弱差异

情感态度(affective attitude)指言者对所述事件的情感表现 [8] 。尝试类副词表达说话者对某一动作行为的主观评价,总是带有说话者一定的感情色彩。即使出现在相同语境中,不同尝试类副词也有情感强弱差异。我们在CCL语料库各抽取50例例句来观察四个尝试类副词的出现语境,调查情况如下表3

由上表可知,“尝试、试图、力图”更倾向用于表正面情绪的语境中,而“企图”却有时也会出现在表负面情绪的语境中。例如:

(19) 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Table 3. Contextual analysis of attempt adverbs

表3. 尝试类副词的出现语境分析

例(19)在界定离婚时夫妻财产问题时,由于“企图”的负面情绪表达功效过高,体现出侵占财产的高意志力和强决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才会将“企图侵占财产”作为夫妻双方分割财产的依据。如若将“企图”替换为另外三词,“侵占财产”的贬义意味则会大大降低。

因此结合上述表格和例句的分析可知,“企图”的情感强度最强,尝试类副词内部的情感级差从弱到强依次排列为:尝试 < 试图 < 力图 < 企图,具体如图2所示:

Figure 2. The difference of Attempt Adverbs in emotional intensity

图2. 尝试类副词的内部的情感强弱差异

5. 结语

本文以现代汉语尝试类副词——“尝试”“试图”“企图”“力图”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尝试类副词为“体现说话者对某一动作行为所实施的努力意愿程度的主观评价的副词”,然后根据前人对尝试范畴的相关研究分析出该类副词具有非现实性、目的意图性以及主观性等语义特征,最后比较尝试类副词的内部差异,我们发现:作为缓和语,“尝试、试图”语力级差呈弱式,可帮助言者避免面子损伤、招致批评;作为增强语,“企图、力图”语力级差呈强式,当说话人实现动作的愿望或意图较为强烈时,为保证该愿望或建议得以有效实施,他们往往选择“企图、力图”修饰强化语气。另外,“尝试、试图、力图”大多用在表正面情绪的语境中,而“企图”有时也会用在表负面情绪的语境中。总的来说,关于尝试类副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希望学者们以后可以多多关注该类词,以期为本文研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NOTES

1张伯江、方梅(1996)在《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专章论述了尝试范畴的语法化历程;伍和忠(2005)在《“尝试”“经验”表达手段论》中提到“尝试 + VP”形式,他认为“尝试 + VP”形式很少见,是一种缺乏生命力的表达形式,其书面语色彩很强,不活跃于当今口语中。

2《现代语言学词典》中“scalarex·pression (级差词语)”这一词条,解释为“释义涉及极差的词语”,级差词语包括逻辑量词、量化限定词、量化时间词、级差副词、级差谓词和级差谓词,对于级差的性质,有强度级差和方向级差两种,“尝试类副词”的内部差异属于级差副词的强度级差。

参考文献

[1] 袁毓林.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中国社会科学, 1995(1): 154-170.
[2] 汤燕. 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 刘震. 现代汉语尝试构式的适用范围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 42(11): 28-30+56.
[4]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5] 石毓智. 语法的形式和理据[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
[6]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33(4): 268-275+320.
[7] Talmy, L. (1988) Force Dynamic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Cognitive Science, 12, 49-100.
https://doi.org/10.1207/s15516709cog1201_2
[8] 方梅, 乐耀. 规约化与立场表达[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