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若干思考
Some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摘要: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强化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党对高校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两者在价值目标、内涵要求、实践向度等方面相互契合、不可分割,共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也同样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对此,民办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以民办高校为试点,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探讨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路径,构建高质量的育人体系,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目标。
Abstract: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re both important work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modern univers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uphold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ver al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th of them are compatible and inseparable in terms of value goals, connotation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al dimensions,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new journe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ls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this regard,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Taking the viewpoi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s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and better realizes the strategic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文章引用:易晶晶.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若干思考[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9152-91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414

1.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1. 两者融合发展是解决育人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且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行为处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融合发展,形成教育合力,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锻造高校学生的政治立场和职业信仰。

1.2. 两者融合发展是突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瓶颈的现实需要

“党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融合机制建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也成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实效的必然要求与新策略 ‎[1] 。党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融合机制建设,旨在以党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司令”,发挥“把方向、管导向”的作用,在思政工作中负责自上而下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师、基层党组织、学工系统辅导员以及共青团组织等各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融合机制,思想政治课教师既归属本部管理,又根据教学工作岗位安排融入任课院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师回到本部便“聚是一团火”,来到任课院系则“散是满天星”的新格局,实现多方教育力量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和工作质量的最优化、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1.3. 二者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革的总体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民教育教学体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被纳入了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优秀的人才和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当前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成长起来,信息接受能力超出以往。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要根据社会形势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变革,将理论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结合,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支柱,推进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革的需求,充分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

2.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1.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度不够

高校的党建工作主要由校党委办公室与宣传部门组织实施,而思政教育主要由思政教师进行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有意向加入党组织的大学生,而思政建设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全体大学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教学目标虽一致,但是二者所属范畴与研究对象均不相同。因此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最终目的。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在平时思政课堂中加大党建工作的教育或将党建当作工作任务,教育过程不连贯,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对于党建工作的了解,也很难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其思想素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而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脱节,使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有了时滞性,这样就违背了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2.2.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实践主体有待加强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在基层党支部,核心建设力量是辅导员队伍。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既懂党建又懂思想政治工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高级职务职称比例非常少,一份基于全国4000余名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辅导员职务职称方面,中、高级人员比例过低,绝大多数辅导员职务职称都是初级或未评级,拥有正科以上职务的只占18%,拥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仅占35.5% ‎[2] ;二是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不一样,多数辅导员都是非思政教育学科背景;三是辅导员队伍中积极主动承担党建工作的意愿不够强烈,大多数辅导员身兼多职,本身工作任务繁杂,且流动性大。对于党建工作梯队建设和优秀辅导员队伍建设极其不利,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

2.3. 思政与党建教育融合的教育方式陈旧及载体不够丰富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实践客体主要是“00后”大学生群体,“0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世哲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等群体特点 ‎[3]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教学方式变化之快,尤其新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创新思想政治建设与党建工作方式在高校显得极为迫切,需要培育既具有时刻跟党走思想又具备先进思政观念的一代年轻人。对于新时代的这一大目标,教师需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新媒体等新兴教学方式,并将丰富的教学载体融入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的教学内容。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年龄偏大,对于新兴教学方式和教学载体使用率偏低,没有将党建与思政建设进行有效且深度的融合。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不能很好地融入新兴教学元素。同时从事党建工作的教师也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载体单一、工作方式无法及时更新,都是思政课堂和党建教育缺乏活力的因素,进而影响学生对思政知识和党建工作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消极和不主动的学习情绪进而到高校思政建设与党建工作协同育人教学效果。

3.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3.1. 民办高校要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针对以上提出的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够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增强党建和思政建设的结合意识。思政课教师应积极与从事党建工作的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最近党建工作动态,及时将相关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得党建与思政课程密切结合。第二,从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两方面推进二者的有效融合。民办高校要将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作为评估考核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想促进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政建设的高度融合,需保障其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学校党建部门应建立关于教师进行党建工作的奖惩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指标中。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教师在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更加完善,培养学生成为思想高尚的青年人。

3.2. 民办高校要创新教育载体,拓宽工作思路

3.2.1. “党建 + 网络”模式

建立以网络大数据为主干的党建工程符合时代属性,与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相接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模式新探索,踊跃筹建党建沙龙、党建文化走廊,促成高校党建和思政课教学的互动互鉴。在二级学院党建工作中,利用“党建理论教育 + 网络”模式,发挥党的作用,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党史知识挑战赛”“微党课”“党史学习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党史知识,提升党性修养,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加深对党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规律,站稳站好“党建 + 网络”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新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有效资源,做好做实顶层设计,打通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微通道”。

3.2.2. “党建 + 合作”模式

统筹校内外资源,完善实践教学路径,开设融合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综合实践课程,一是与学校社团合作。社团具有丰富的实践,展示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形成良好的“党建 + 合作”模式,丰富党建工作影响力。二是带领学生党员、建党对象等前往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国情党情社情调研、红色文化考察与传承、院系党建工作交流互助会、对口帮扶单位、养老院与扶残助困慰问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感悟红色传统文化伟力,传承红色血脉,铭记党艰苦且辉煌的岁月,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使命感。

3.2.3. “党建 + 教学”模式

以教学为载体,以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能力相结合。努力打造党建与教学一体化课程。将“每日一学”“情景党课”“读书会”等形式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头雁”工程为基础,从培养骨干教师为首要目标,培养出一批批的“领头雁”,带领更多的师生向着提高素质与基层党建工作能力的目标迈进。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等视频,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深挖国家方针知识内涵与学生优秀品质精神。创建以红色精神为载体,用读、演、唱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人才培养方式,学习过程应用。打破年级、专业的限制,做到党建与教学相结合,能力与思想相统一,方法与课程相融合。

3.3. 打造高素养的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队伍

人才是推进思政建设与党建工作融合的要素之一,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谈话中指出,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高素质团队。第一,高校应加强对党建工作人员与思政教师的工作培训力度,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党性修养。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可以提高教学能力,在课堂上能更好地讲授知识;对于党建工作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组建一批专门负责党务工作的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或辅导员中选拔一批专门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务教师,此类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并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与思政做一个比较好的融合。第三,整合高校党建资源,创新党务工作机制,“跳出”党建搞党建。积极鼓励党性修养较强的高校思政课老师上党课,给理论素养较高的高校党务工作者提供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平台,组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高校师生混合党支部,凸显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形成兼具开放性和科学性的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共同开拓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

高校党建工作直面师生群众,与高校师生关系最为密切,它是党组织的形象与代表。在新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以创新思维抓好党建工作,并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在起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建设教育强国放在发展的最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

参考文献

[1] 何秋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育人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 19(2): 31-33.
[2] 周博. 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J]. 高校辅导员, 2023(3): 55-58.
[3] 刘鹏, 王雪青, 何佳龙. “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话语权传播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0): 6-7.
[4]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