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从英语教育起步至今,英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每种教学方法都是顺应时代召唤,顺应学习者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合的对象,既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以及当时人们学习英语的目标有关,也与语言学的发展和当时教学设备的状况密切相关。教学法也是各种教育理念的综合反映,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在同一时期,由于二语习得者的英语水平、程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英语教学方法的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当从传统英语和现代英语的相关文献资料方面入手,找到每一种教学法所使用的恰当的时间、阶段和具体的教学情况,以便让人们更好地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教学法,以及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教学过程应该是多方面的,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学还要不断汲取新时代的内容和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 教学法介绍
2.1. 翻译法
中世纪欧洲人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来教授希腊语,拉丁语和其他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1] 。在18世纪,尽管欧洲的大学里已经开始了现代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还是采用了翻译的教学方法 [2] 。在那个时代,语言学还是以文字为主,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国外的材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Heinrich Gottfried Ollendorff)等人总结了以往使用文法的经验,并在当时的机械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下,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把它变成了一个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当时。语法解释法是一种旨在发展阅读技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在英语教学中,应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母语,倡导两种语言的机械对照、直译,逐字翻译,以翻译为教学目标,以翻译为教学手段 [3] 。语法翻译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和文法知识的培养,而不能充分利用母语的优势;它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3] 。其优势: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规则和词汇,在翻译实践中使用语法规则,并节省教师的时间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项目 [4] 。其弊端: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语法规则和词汇,而忽视了听和说的技能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无法在交际场合正确、流利地使用,他们所学的是哑巴英语,他们只知道如何读和写,但不知道如何听和写,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5] 。
2.2. 直接法
直接法(Direct Method),19世纪后半叶,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各个国家的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这就导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各国、不同阶级、不同的人,都会有更多的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语言的隔阂,国家与人民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语专业人士加入英语教学中来。以口语作为基本目的和主要工具的直接法,在顺应这种需求的同时,即“新式法”。
19世纪后期,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迅速,为英语新教学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1886年,世界语音协会的创立,以及国际音标的出现,为“直接法”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899年,斯威特发表了The Practical Study of Languages,对直接法进行了系统性的讨论。
直接法提倡以口语材料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模仿,提倡以教幼儿掌握母语的方式,以“说学说”的方式学习外语,以一句一句地听、模仿、反复练习,直至形成一种语言习惯。其优势: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例如,我们在教英语水果的时候,可以使用卡片或挂图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弊端:教学手段太过简单,不利于学生对抽象、复杂的概念的理解;英语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理解力的培养。此外,直接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
2.3. 听说法
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是二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种教学方法。弗里斯(C. C. Fres)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对翻译法进行了批评,提出了“口语法”(Oral Approach),而一些学者则将其称为“听说法” [6] 。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观念。他把方法、技巧看作为method教学方法,而approach是实现教学目的、方法和理论,因此,听说法和口语法是一种以掌握口语为目的的教学系统 [3] 。英语听力是建立在语法的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即语言是一种语言,而不是一种文字这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本文认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式”为基本框架,采用语言的形式 [7] ,强调模仿,强调固定词组,强调反复练习,强调发音的正确性,特别强调语调的训练,广泛运用对比法,比较分析和比较研究母语和说外语的困难,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4]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听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来,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 [8] 。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加快英语教学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和意义。它的优点:在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后,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由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英语的使用也很少,因此,我们采取了大量的听力、模仿和背诵的方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表演节目、小组对话和讲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其弊端:大量的模拟和机械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好处;离开了语言的内容和上下文,练习语法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语言;放松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2.4. 视听法
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首先由古布里纳(P. Guberina)于1954年提出,视听法提倡广泛运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器材进行听说训练,使听觉与视觉意象相结合。视听法认为,听力训练应与特定的情境相结合,并以特定的情境为依据 [9] 。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情景法(Situational Approach)。视听教学充分采用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优点,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图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情景中全面地感受到外语的声音和结构。其优势: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有所了解并提高其学习兴趣,而视听教学则是先选择词汇,然后选择情景,最后选择结构。情景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提示和启发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其弊端:对母语的完全排斥会影响对语言的全面了解;在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过分强调形式;过度重视整体的结构认知,忽视语言的分析、讲解和训练。
2.5. 认知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鲁尔(J. B. Carroll)于196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认识法(Cognitive Approach),它被认为是与说法相对立的,认知是心理学名词 [9] 。描述了人们在观察、组织、分析和回忆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习惯。在认知研究中,运用“认识–符号”的方法来代替听说法的“激发–反应”的教学模式。认知法并不赞同将其视为结构模式,也不赞成重复的机械操作的教学练习。认为语言是由规则决定的创造活动,学习语言是以规则为基础的,而非培养学生的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认知方法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概念。它是指人们观察,组织,分析,回忆信息和体验的习惯。学习声音的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的技能,从学习一门外语起,即允许使用母语和译文,并把语言错误视为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的结果,提倡要有系统地学习口语,并适当地纠正错误 [9] 。它着重于了解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视听教具,以达到语言教学的情景和交际效果 [8] 。认知方法是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外语教学方法,认知法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补充。在倡导认知法时,应避免重犯语法翻译的老毛病。其优势: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角色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规则的理解;重视理解,以掌握语言的知识和规律为依据,反对死记硬背 [10] ;反对听说占主导地位,认为语言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提倡听说读写能力要齐头并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弊端:作为一种独立的外语教育系统,尚不健全,有待于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认知法对语音、语调的要求不高,会影响到学习者对语音语调的掌握;不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5] 。
2.6. 功能法
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起源于1970年代早期在西欧共同体的几个成员国,以英国为核心。功能法也叫交际法或意念法。交际方法是70年代由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两位学者共同创立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8] 。功能法是一种基于语言的功能,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技能。而功能方法则是通过意念项目活动来安排的,因此被称为“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8] 。在英语中,交际是最基础的,而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故它也被称作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一些学者认为,与其命名相比,交际法的命名更能反映出其把握交流的本质。功能法把语言看作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人们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而根据职业的不同,人们对语言的需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教学法课程的学习重点也会发生变化。功能法认为,功能法提倡外语教育不应遵循翻译的原则,也不要像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作为框架,而是通过接触、模拟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三个步骤进行英语的教学 [11] 。功能法最大的优点是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学习目的,运用交际性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 [8] 。然而,当前英语教学仍然有一些问题,如标准、范围、教学次序等,与教学内容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其优势:重视学生的现实需要,重视交流技能,并能有效地使用英语;注重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能力;交际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英语。其弊端:忽略了听力、阅读、写作、翻译这些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传统语法的排斥,导致了学生在语法上的普遍错误。与传统的交际法相比,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英语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历程
上文所述的几种英语教学法,目前在我国在外语教学中都已经使用过,其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从我国英语教育起步之初,国内英语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再加上英语教师的数量有限,导致了许多老师误以为英语教学和母语教学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有些老师就提出了这种语法翻译法。但其通常只能用于英语的阅读和翻译,听、说、写、译方面并没有得到锻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对于培养二语习得者的标准也随之提高,20世纪60年代,听说法逐渐进入了我国,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听说教学法侧重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和口语交际能力,而非仅仅把英语的学习局限于纸上谈兵,而将其应用于英语的日常对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句型的教学,注重英语式思维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从语法翻译法转换到听说教学法,是英语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交际法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国内流行开来,英语的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在面对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很多发展机遇,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在很多方面,英语都是不可缺少的。九十年代末,英语老师的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英语教学的广度也在不断地扩大,英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的教育机构也在大力地推广英语,从小学开始,推广英语进而达到全民普及。在全国性的宣传普及下,能够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时期接触、学习、掌握英语。而在中学阶段,则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 英语教学法的共同应用
4.1. 阅读教学
在英语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在英语考试中,阅读成绩占比也很高,这就导致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英语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因为它的价值较重要,所以受到了较大的关注。有些学生在做测验时,会发现有些单词的基本意思是明白的,但却不能很好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原因在于,英语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此情况在学生中非常之常见,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增加一定的语法知识,以促进两种语言的互译。
独立结构是语法规则中比较容易混淆的,也是较高频的考点。为明确地解释独立结构在句中的关系,讲解时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多译为主从复合句,增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让句子表意明确。以邹为诚主编的第三版《综合英语教程4》中Package Design为例,The goods in this store may be equal to or even better than goods elsewhere, the prices competitive, the sales clerks sharp. 参考译文:这个店里的商品也许和其它地方的商品一样好甚至还要好过别的商家,而且它的价格有竞争力,售货员也敏锐。此例体现了递进关系,增译了连接词“而且”,讲解时可从课文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环境出发,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一语法结构的构成和表达的意义,以深刻理解文章。
4.2. 写作教学
目前,我国英语测验中,除阅读之外,作文的分值也较高。写作教学法是通过训练学生把所学的语法和单词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写作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训练自己英文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法和词汇的储备,通过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相互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2] 。交际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语法交际中,更注重英语的互译,并在写作的过程中改善了学生的中国式思维。
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考点,因此识别和使用定语从句是高中生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教师想培养学生定语从句语用能力时,经过之前几堂课的语言输入,首先展示一些同班同学的照片,规定一位同学使用定语从句描述该人物,另一位同学则需要根据此描述进行猜测。接下来展示一篇包含定语从句的描述人物的文章,教师引领同学们掌握文章的大意与结构之后,进行仿写,最后在post-writing环节同学之间互评、修改作文。
5. 结语
在教学法、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外语教学的变革已经过了几个阶段,各种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变革。外语教学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语言能力,采取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英语教学法对于英语教育的发展都意义重大。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丰富的外语教学原则,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