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不仅有传递本文功能性,更有视觉图形的审美性。当下是以图像为主导的信息时代,汉字作为设计元素的使用愈加广泛。面对图形化的汉字字体设计,其象形之“形”与会意之“意”显得尤为重要,字必有形,意当传神,二者共同丰富图形化字体设计。作为图形符号本身的汉字,其象征性与会意性为汉字图形化设计拓展了设计空间。
2. 关于汉字图形
通常情况下,汉字图形被理解为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象形文字的特点。然而,在设计师的眼中汉字图形也可以理解为艺术表现的手段。从古至今,汉字图形便有许多的表现方式,例如将文字图案运用到古代的工艺美术器具、瓦当等,以及现代的海报设计、包装产品等。准确来说,汉字图形是以汉字的框架结构为基石,将笔画通过删繁就简等艺术手段进行处理,强调字形的美感与字意的表达 [1] 。古时候的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首,即为“象形”。对于汉字图形,古代更多是站在文字立场上考虑汉字与物的关联性造字,而现代则是从设计立场上对汉字进行多样化处理。因此,设计中所谓的汉字图形则是对其的内涵扩展。一般来说,汉字的图形化演绎不单会从结构方面进行处理,如今更多从汉字形态及意义观念的组合变化进行宏观考虑,实现形态和意境的双重配合。
3. 汉字图形中的“形”与“意”
汉字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传达交流的用途,同时,由于汉字给人带来的图像感受,在字意之外也能传递信息。例如“众”字,由许多“人”组成,由此给人带来了“人群”“群众”的感受,这与汉字的本意也吻合,这是由于汉字本身便有图形化的特点。见图1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便是典型的图画文字造字方法,将直觉感观作用于汉字,强调象征性。然而,经过长期发展的汉字并不局限于客观描摹具体事物,而是在东方思维下进行形式化处理,这将汉字的演变变得抽象起来,但却对设计师来说拥有了更多可尝试的发展空间,将其图形化演绎也成为了汉字设计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在设计中需充分把握汉字造型特征,理解汉字所承载的内容信息,才能合理进行汉字设计“形”与“意”的转化,达到具象的汉字字形与抽象的汉字字意契合统一 [2] 。值得一提的是,与注重艺术表现的汉字图形相比,现代印刷字体更加强调信息的传递功能。它以汉字标准字形为基础,通过框架结构中的美感表达来传递汉字韵味,这与汉字图形化来说更不易自由发挥。汉字图形的形与意本身是从汉字的形中体会、联想、感受到的意味。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局限于视觉上的平面载体,听觉、嗅觉、触觉等等都增强了多维体验,汉字的形与意也将被更直接的感受到。
4. 汉字图形化中“形”的表现
于设计而言,汉字图形化不应局限于字体固有形态,而应再思考字形框架结构能否具有新的演绎形式,使其更具视觉冲击与表达。在尝试创造别具一格的视觉形态,拓展设计方式方法的同时,其作品也令观者眼前一亮,感叹设计之妙。
(1) “形”的增减
由于人们本身对规范的汉字拥有固有认知,因此增减变化都是基于人们对汉字的固有印象为基础而进行的改变。正是由于这样的矛盾错觉,让汉字图形具有了丰富的视觉趣味。见图2是历史上著名的“虫二”哑谜,即“风月”去除外框,取近似字所得,意即风月无边,用以形容风光美好宜人或一种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无边无际的舒适感觉。见图3是在年华二字上加了外框,寓意“年华有限”。二者都是将汉字本身的字形框架进行删减变化,增强了趣味感而不失内涵。
(2) “形”的重构
除增减变化之外,将字形进行重构,拆分重组出一个“新”的汉字进而带来了新的视觉效果。与直接加减笔画不同的是,汉字的重构可将汉字拆解或组合,更灵活巧妙。首先是拆字,拆分字形得到汉字的多种比划,汉字特有的横竖撇捺给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活力,其往往充当设计元素用以丰富画面图形。见图4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的海报《文字的想象力》,他以“拆”的手法,将拆后的文字笔画作为元素重构海报画面,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趣味性,具有现代设计下的东方审美气息。
其次为组合,汉字的组合在合字上有明显体现。合字可以理解为多个独体字组成的字,这样一个新的“字”代表了多个独体字组成的意思。见图5为可口可乐牌中文字体“在乎体”的合字版本,其作为该字体隐藏的特殊字元彩蛋呈现,安装这套字体后输入特定字元便可打出图中“组合”后字体,更是强调了其趣味含义。如此,作为单元的独体字在处理时往往将某个字形进行删减或变形处理。同时,组合的手法不单局限于汉字,更有突破性地将中英文进行组合。见图6展示了“飞”与“Fly”作为同义词的塑造,汉字的框架结构与字母流畅曲线外形并没有实现一致性,因而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视觉冲击力。见图7为“喜”字与“Hope”的构形,观者仔细审视时便会发现,两件作品都在矛盾中寻求突破性的变化。
(3) “形”的转换
汉字图形本身的最初意义便是象形,通过字的形状变化来达到接近字意的状态。一方面,转换可以是替换,将字意之具象表现融入汉字当中,使其更为生动直接。见图8将“京”字与地方代表性京剧脸谱结合,直观地表达出本土民族文化特色。见图9更具生动性地将舞蹈动作展现于人,“舞”字最长一横犹如伸展着双臂,双脚对应撇划和竖划富有舞感韵律。由此可见,“形”的替换最为直观展现汉字与意的结合。
另一方面,转换也可为转变。通过对角度的把握与微妙的变化,在置换观看顺序或角度后传递出另者层意思。见图10为日本设计师野村一晟与台湾饮品商合作推出的水瓶包装设计。于正面而言包装上的文字显示“才能”,然将其倒置又可显示其他富有意味的文字,独具特色地宣扬价值内涵。可见在字形的转换中,设计师需要同构正视的字与反转后的字的笔画,精心配比汉字框架结构,这将影响转变效果的辨识度与审美效果。

Figure 1. Inscriptions on tortoise shells and bones
图1. 甲骨文①

Figure 4. Ikko Tanaka Imagination of Characters
图4. 田中一光《文字的想象力》④
5. 汉字图形化中“意”的表现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3] 。意是设计语言中最为可贵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传达了在形之上更深处的意义,往往巧妙地表达了设计师的主观情感。通过“意”的升华,作品也将由浅显的具象表现上升到富有内涵的抽象表达。事物的具体客观物形与设计者的主观思想通过“意”这一媒介交融与升华,使得设计本身突破固有的现实面貌,具有包含内在情感在内的特殊意义。
汉字图形的“意”包含两方面,一为字形意,即直观看到的形态之意;二为字外意,即主观理解的内在含义。一般来说,其背后的意义往往是对汉字图形的递进作用,它使得观者更深刻理解、感受、领悟其想表达的内涵或表现。见图11,在字形上并无太大的处理,然而模糊化处理的效果对字意有了更强的递进作用,从平面中也能感受到内在的温度,强调了“意”的表达。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意”的感知变得更直接,动态字体让汉字图形有了直接叙事的能力,见图12所示,呈现了“尘”字的动态演绎,整个字形仿佛随风飘散如尘埃般轻盈,直观地传达了情感。除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外,产品设计中的汉字图形能够触发观者多重感官的体验,为意象的传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途径与可能性。见图13为汉字拆解出的28个独特的笔画与茶产品结合。每一笔画都被塑造成茶饼,用户可将其取出并品尝。其形式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拓宽了观者对视觉上的固有印象。引发味觉、嗅觉、视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的体验,突破了传统平面图形所带来的感知局限。见图14中“鸟”字由平面转为立体形态,通过手动拆解拼接的方式将鸟拼成了立体的玩具鸟,这样的汉字产品不仅增强了互动性,同时将意的表现更多通过触觉体现出来。显然,在传统的形意中,呈现在平面载体上更多的是对字效果的把握,倘若将其呈现于立体空间,似乎有了更多的拓展性。见图15、图16都是用上文提到过的形的解构变化来进行表达,然而,运用在空间上的变化更具有表现和吸引力。在空间展场中,通过每一笔画的层叠关系辅以灯光效果,令观者全方位多维度感受欣赏,此意的表现同样是对形的递增关系,起到升华之作用。因而汉字图形的“意”可用多重媒介承载,通过“意”的升华传达出内在的情感涵义,作品也将更具立体感和深度性。
6. “形”与“意”的关系
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4] 于设计而言,汉字的形与意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汉字图形化中,“形”以汉字的基础字形和结构笔画为基石构建 [5] ,“意”以设计需表达的情感涵义相融。字必有形,意当传神,形态与涵义成为同构关系相辅相成,可分为“以形表意”和“以意传情”。
(1) 以“形”表“意”
“形”是人能直观看到的具态,从观看到反射大脑,意象便在此产生了。汉字图形通过对其最直观的字形框架来反应“意”。由于汉字本身便具有表意功能,加上它的图形化属性,其“意”便得到了更多的升华。在图形化的汉字设计中对其字形的处理往往需要删减变化,这就使得观者需要自行去构建和辨识,在此过程中,图形被显现出来,汉字与图形交相呼应,从形态传达到意义。
(2) 以“意”传“情”
汉字图形是从视觉上升到意象的视觉感受,通过意象,人们更可以感受到其包含的情感感受,其情感的导向是基于设计者的主观感受刻画而成。从“意”表达出的情感是多样的,观者通过对汉字图形的直观感受后,有所理解和感悟,从而上升到情意之中。
汉字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不仅仅存在于以符号形式对设计的参与,而是由内而外地对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形态产生全方位的渗透 [6] 。在汉字设计的图形化演绎中,“形”是以汉字的基础字形和结构笔画为基石进行构形,而“意”是其要表现的情感含义。字必有形,意当传神,二者相融共同发挥汉字图形形式的美观与独特,同时呈现信息表达的准确有效。
7. 结语
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观念,设计师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与智慧,演绎汉字造型韵味。在汉字设计的图形化演绎中,“形”是以汉字的基础字形和结构笔画为基石进行构形,而“意”为设计需表达的情感涵义。实际上,“形”的建立与“意”的表达可以理解为形态与意义的同构关系,形态的价值取决于意义,意义的表现则取决于图形。字必有形,意当传神,汉字设计的“形”与“意”需要有图形形式的美观与独特,也应呈现信息表达的准确有效。设计师需提炼汉字造型,升华语言内涵,为汉字设计提供更多角度的思考。只有深耕领悟中华文化,将当下设计形式与东方审美观念结合,才能构建出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设计语言,对中国设计的发展提供帮助,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凸显身份与立场。
注释
①图1来源:甲骨文 Inscriptions on tortoise shells and bones:
https://www.pinterest.com/pin/735564551662319017/
②图2来源:《风月无边》Boundless Scenerys
③图3来源:《年华有限》Time Is Limited:笔者自绘(图像处理)
④图4来源:田中一光《文字的想象力》Ikko Tanaka Imagination of Characters:
https://www.pinterest.com/pin/908530924804501020/
⑤图5来源:可口可乐《在乎体》Coca-Cola Care Font:
https://www.foundertype.com/index.php/FontInfo/index/id/4792
⑥图6来源:《飛》字体设计“Fly” font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421368108897374341/
⑦图7来源:《喜》字体设计“Hope” font design: https://japan-designers.jp/profile/315/
⑧图8来源:《京》字体设计“Jing” font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1117807569994900926/
⑨图9来源:《舞》字体设计“Dance” font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511440101445418025/
⑩图10来源:《倒转的世界》产品设计 Inverted World product design: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18/05/35528637_763203832.shtml
⑪图11来源:《感度》海报设计Sense poster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360499145185608100/
⑫图12来源:《尘》动态字体Dust dynamic font: https://www.pinterest.com/pin/442549100893831301/
⑬图13来源:《文化茶》产品设计Culture Tea product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536983955584359723/
⑭图14来源:《鸟》产品设计Bird product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359162139044946059/
⑮图15来源:《听》装置设计Listen device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281543720617096/
⑯图16来源:汉字装置设计Chinese character device design:
https://www.pinterest.com/pin/49264995015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