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网络流行语”是指网民约定俗成、喜闻乐见的网络用语。这类网络流行语与教科书中规范用语不同,是通过一些新创词语的创作,将更深层次的含义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栓Q”一词来源于抖音短视频博主刘涛,该博主是一位刻苦努力学习英文的农民,喜欢在抖音上发布自己讲英语的短视频,其中一个介绍桂林山水的视频中,他说:“Welcome to Guilin! Welcome to Yangshuo! Thank you!”由于最后的“Thank you”发音不标准,被网友写成“栓Q”,于是该词瞬间走红。该段视频的点赞数高达9.6万次,评论3.8万次,转发7.3万次,他的另一个视频点赞数高达329.1万次,评论35.2万次,转发74万次。由于该视频的爆火,网友开始频繁使用“栓Q”一词。“栓Q”一词入选了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和快手年度热词榜单。浙江卫视于2023年1月5日播出的《加康加年味》综艺节目中,几位明星分组寻找道具,明星吴宣仪在发现道具后大喊:“欢哥,我真的是栓Q你了!”此外,“栓Q”一词还在年轻人平常日常交流和网络上使用频率极高,特别是微信表情中还出现了“栓Q”“我真的栓Q”以及“栓Q歪瑞马奇”的表情包。
“三个平面理论”是胡裕树首先提出来的,极大地推进了汉语语法的研究。1981年,他在《现代汉语》(增订本)里谈到语序问题时,提出“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看法,开始萌发了这一思想;1982年在和张斌合写的《句子分析漫谈》一文中,又进一步提出从语序到虚词到句子成分都需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去加以研究,思想日渐明确;1985年胡裕树、范晓合写的《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更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平面理论”,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引起汉语学术界极大反响。1994年,胡裕树在《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对“三个平面理论”作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论述,使这一理论走向成熟 [1] 。
就“三个平面理论”的精神实质,胡裕树曾给出明确答案,即“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语法观念甚至语言观念上的变化。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将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汉语语法规律和现象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描写和解释”。这一理论拓宽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视野,丰富了语法研究的内容,使得语义研究系统化,在促进汉语语法学的科学化、现代化的同时,也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法学界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主语、主题、宾语的划分界定等。诚然,作为一种系统、完整而明确的语法观。
这种理论是汲取了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合理内核而作出更高综合的一种新的理论。它既是语法观,又是方法论。这个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主张在语法研究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相互兼顾地结合起来;在研究句子时,要紧紧扣住句法,以句法为基础,向隐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内层和外层相结合、描写性和解释性相结合。“三个平面”的理论提出以后,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兴趣,近年来,这个理论已为多数人所肯定。《中国语言学年鉴》(1993)在《现代汉语研究综述》中谈到:“三个平面理论指导着语法研究的实践,开阔了语法研究的视野 [2] 。”
本文通过新浪微博、百度百科等平台,搜集整理关于“栓Q”的网络语料,并且结合“三个平面理论”对“栓Q”一词从语义、句法功能、语用三个方面分析,并且探究该词流行的原因。
2. 语义层面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指的是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句子中词语与容观事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sematical)。人们分析一个句子,通过句法分析,可以找出句子中词语在句法结构中分别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可以了解句子的层次构造,也可以得出句子的句型等等。但析句并不到此次止,如果不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句子中的语入关系,即通过句法平面深入到语义平面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那还不算完成了析句的任务。要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单靠句法分析还不够,还要弄清句子闪部各个词语之间语义关系 [3] 。
2.1. “栓Q”的本义及构成
“栓Q”是外来语音译而来,通过英语“Thank you”这种网民较常用且熟悉的词语拟声构成,原本的含义是英文“Thank you”,意思为感谢你。“栓Q”由一个汉字和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组成,汉字“栓”表示音译,在这里没有实际的意义,可以把“栓Q”看作成一个整体,表示谢谢你的意思。
2.2. “栓Q”的引申义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音译词“栓Q”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不同的意义,成为了当下火爆的流行词之一。“栓Q”的引申义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而是与“我真的会谢”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相结合,一般表达的感情有以下几种。
(一) “栓Q”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及其无奈的心情”。例如:
(1) 今天上班迟到了,我真的栓Q了。(微博id:怨男0)
(2) 栓Q,失业了。(微博id:芝麻汤圆女士)
(3) 我的耳机丢了我栓Q呜呜呜呜。(微博id:QQkkiii)
例(1)中的说话者表示对自己上班迟到这件事的吐槽。例(2)也是表达对于失业这件事无奈的情绪。例(3)中的说话者表达耳机丢了一种伤心难过但又没有办法的情绪。三个例句都表示“栓Q”有一种无奈的心情的语义。
(二) “栓Q”用来表示不满、不爽的意义。例如:
(4) 过年不发工资,我真的栓Q。(微博id:萌膏呀)
(5) 搞不懂那些知道自己阳了的人为什么还要出来溜达,还不戴口罩聚餐,一点也不自觉栓Q。(微博id:一起去玩玩玩吧)
(6) 北欧航空我真的栓Q,延误了两个小时,磨磨蹭蹭不起飞,现在开始洗飞机了。(微博id:chance-)
例(4)中的说话者本应逢年过节之际收到工资,公司却不给他发,于是他用“我真的栓Q”来表达他的不满,例(5)中说话者认为在疫情期间应当做好防护,这种已经生病的人应该戴好口罩居家隔离,更不应该在外聚餐,这是没有公德心的行为。例(6)中的说话者的航班被延误了两个小时,并且两个小时后飞机也没有起飞,她用“栓Q”表达她对该航空公司这种不守时的行为的不满。以上三个例句都用“栓Q”表现出说话者对于所遭受的事情的不爽、不满的心情。
(三) “栓Q”用来表示嘲讽或者自我调侃的意义。例如:
(7) 期末考试分数一门比一门低,别挂科就行了,直接栓Q了。(知乎2022.10.20)
(8) 被自己蠢哭了栓Q了。(微博id:我想吃面包)
例句(7) (8)都是表达对自己陷入困境,心情焦虑,更多地是一种对自己的调侃与嘲讽。
(四) “栓Q”用来表示感谢的意义。例如:
(9) 各位大佬,麻烦看到这个问题给我解答一下,十万火急,栓Q!(知乎2022.11.07)
(10) 因为疫情取消了期末考试,栓Q我的校长!(百度2022.12.5)
例(9) (10)中的“栓Q”用来表示对他人的真诚感谢。
总的来看,“栓Q”的表达通常为无奈、不满、调侃、感谢这四种语义。
3. 句法功能层面
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指的是对词组(短语)和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子中词语与词语之问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Syntactic)。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对的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的法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传统语法分析词组(短语)和句子得出的成分如主语、调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都是的法分析的术语,这样的成分分析讲什么词充当什么句法成分,都是着眼于句法结构分析出来的。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问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无论是研究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还是层次切分,都是偏重从结构关系出发,这是句法平面进行句法分析的基本特点 [4] 。
3.1. “栓Q”用作形容词
(11) 双十一买的护肤品真的好便宜啊,那些没抢到的朋友只能栓Q了。(微博id:zj嘻嘻哈)
(12) 工作太忘我,没看见老板给我发的短信,真的栓Q了。(微博id:1990cc)
例(11),“栓Q”在句子充当谓语,“那些没抢到的朋友”为主语,这个“栓Q”修饰的主语是人,表示一种无奈的情绪。例(12)“栓Q”被当作形容词使用,也表示一种无奈、无语的心情。
3.2. “栓Q”用作动词
(13) 礼物虽迟必到,栓Q我老公。(微博id:马路寒)
例(13)中的“栓Q”充当谓语,作为动词,表示谢谢的意思。
3.3. “栓Q”单独使用
(14) 栓Q了,就抢到一个红包。(微博id:CIAO_YLLH)
(15) 栓Q,考前一天发烧。(微博id:不要和我谈恋爱-)
例(14) (15)“栓Q”被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一个语篇中的一个小句,用来表示事情的发展走向出乎意料,并且事情往往都不太好,处于不利的事态,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个人感受,较为主观的态度。
4. 语用层面
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指的是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句子中词语与使用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用的(pragmatical)。研究语用,也就是研究人们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相互间进行交际。句法分析和词义分析中讲词类,讲句法成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等等,都还只是停留在对句子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写阶段,而语用分析则是偏重于表达的,是一种必需的动态分析 [4] 。
4.1. 拉近交往距离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这种新生社会语言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有效沟通,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网络用语以其更接地气、更具有亲切感的优势,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自然。例如,在微信聊天中,比较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我们想跟对方表达感谢的时候,使用“栓Q”显得更加亲密,在不经意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网络的发展延伸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网络交流与沟通日新月异。网络语言的涌现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网络的发展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产生共同的话题,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网络进行无障碍的交流。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成为拉近人与人交往距离的重要媒介,有效的言语交际往往是在双方拉近距离的情境下促成的。
4.2. 调节气氛
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栓Q”这个流行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新事物、新的词语也保持着好奇与热情。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栓Q”这个词的出现让网民感到很新鲜。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栓Q”这个词多种情感表达。在运用它进行气氛调节时,如果不当使用或过度使用,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时恰到好处,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良好的语言氛围对于沟通的效果至关重要。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有效的沟通和愉快的沟通是让语言表达效果达到最优的重要保障。网络流行语恰好具备这两种特点,因此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语言,在促进人们有效沟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3. 促进语言观念上的变革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传统语言造成了影响。在传统的言语交流中,较为随意和不正式的话语通常不适用于公共场合,如社交媒体、官方文件或传统教育课堂。尽管人们对网络流行语存在偏见,但随着其不断更新和得到大众认可,这种传统语言观念逐渐受到冲击。
网络流行语具有很高的语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鲜活、个性化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传统语言交际中,语言表达往往缺乏新鲜词汇和个性化表现力,且表达方式死板、单一。此外,一些语句的书面化色彩较重,口语与书面写作紧密相关。因此,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使口语交际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
5. 流行原因
5.1. 谐音修辞
网络谐音词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Thank you”通过谐音的转换,变成了“栓Q”,表达出原本的词语所不具备的意味,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形成独特有趣的修辞效果。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被运用,不仅增进了交流双方的社交距离,也增强了社交的互动性。
5.2. 大众从众心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不断传播,在心理机制的影响下,人们对网络流行语产生好奇的心理,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是一种个性的表达方式,从而跟风使用网络流行语。“栓Q”一词满足了现在青少年的心理的跟风需求。
5.3. 反传统的心理特征
如今网民群体的主力军就是年轻人,对比其他年龄段的网民,年轻人的思维更加活跃,自我意识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也有着更大的包容性。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反传统意识,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纳性更快,也有着更大的好奇心。这体现在语言实践中,年轻网民不受传统规范的约束,对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词语随心所欲的进行创造与使用。
5.4. 共同情绪的产生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有了更多、更好、丰富的生活方式,面对着更复杂的选择,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消极的情绪需要被表达,压力需要被释放,因此人们开始选择借助网络流行语这种形式。“栓Q”这个词更多地被用作表达“无奈”“不爽”“嘲讽”的情绪,该词所表达的情绪引起了他人的共鸣,人们能够使用这个词表达一种共同的情绪,所以这个词被人们接受,同时流行开来,被人们广泛使用 [5] 。
6. 结语
“栓Q”一词能够流行起来并被人们广泛使用,说明它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它的出现给人们日常的情绪表达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使人们语言更加简洁,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栓Q”这个词,影响到了语言的规范性,另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栓Q”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出现,对日常交际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妨碍了人们的正常交流。比如最近河南的一名小学生将“栓Q”写进作文,这个让很多中年人听不懂的奇怪词语却被不少孩子当作日常用语,甚至搬上了“台面”。所以对于此类网络用语的流行,我们应当把握分寸,避免滥用,避免“栓Q”等网络流行词语成为我们日常表达中的常用词语,避免出现表达固化、僵化、套路化,甚至出现“失语”的现象。我们作为语言使用的主体,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网络流行词,在日常的表达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并对青少年作出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