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 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因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学术界也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利用知识图谱研究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近年来CNKI所收录的期刊论文为数据,利用Bicomb2.0书目分析系统和SPSS26.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梳理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热点及重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思路。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期刊为文献来源,采用标准检索的方法对主题为“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检索,检索文献时,对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单位等条件不设限,检索到有关文献423篇,在此基础上,规范研究文本,保证检索的文本编码格式符合BICOMB2.0软件要求 [2] ,检索时间为2022年11月23日。采用BICOMB2.0书目分析系统用于文献关键词统计和词篇矩阵的生成,SPSS26.0用于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具体步骤:首先以Bicomb2.0书目分析软件为工具进行高频关键词,以及词篇矩阵的生成,其次以SPSS26.0为研究工具,对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对其结果中生成的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最终得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大部分文献综述于个体主观经验的归纳总结,较少采用科学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因而产生不正当的归类 [3] 。
2.2. 文献分布
从部分年份发文量(图1)来看,可将2012~2022年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作简要分析。
2.2.1. 萌芽阶段(2012~2014年)
此阶段论文发文量较少,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12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在此之后,发文量逐渐增加。
2.2.2. 起步阶段(2014~2017年)
此阶段发文量明显提升。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5] 。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既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又不能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要成于中而形于外。
2.2.3. 成熟发展阶段(2017~2022年)
从数量上来看,此阶段中论文发表总量稳定在30篇以上。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发表关于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突出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由此可见,论文的时间分布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论文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研究进展,进而达到揭示和把握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目的 [6] 。

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of papers in the last ten years (2012~2022)
图1. 近十年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2012年~2022年)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统计及分析
关键词提取大于10的19个高频关键词,其总的出现频次为580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26.67%,基本代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前八个关键词包括:传统文化(167)、语文教学(61)、传统文化教育(60)、大学语文(48)、初中语文(27)、小学语文(2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

Table 1. Ranking table of the top 19 high-frequency keywords
表1. 前19位高频关键词排序表
3.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分析
通过BICOMB2.0进行19个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并导入SPSS26.0选择Ochiai系数得到相似矩阵,结果见表2所示。相似矩阵的分析原理是:相似矩阵中两个关键词之间的数据越接近1,表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反之,两个关键词的数据越接近0,则距离越大,相似度越小 [7] 。由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由远到近的关键词依次为:传统文化教育(0.000)、初中语文(0.179)、语文教学(0.287)、大学语文(0.313),这表明在已发表文献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多于其他3个关键词的组合。仔细分析表中系数大小,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和“大学语文”经常一起呈现(几者距离最近),可以知晓“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更多是呈现在一起。

Table 2. Similar matrix of som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表2. 部分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
3.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挖掘高频关键词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SPSS26.0对其进一步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 [3] ,以期应用SPSS26.0的系统聚类功能和多维尺度分析功能来探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热点及发展趋势。能够更直观地展示19个高频关键词间的亲疏关系,将表2的高频关键词差异矩阵导入SPSS26.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得到树状图,通过分析树状图连线距离的远近,关键词之间差异越小,它们越有可能聚为一类,共同分布在一根树杈,纵坐标上排列着高频关键词,横坐标则标明各个关键词的距离,具体结果详见表3。从表3可以发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词可以被分成五类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Table 3. Results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 analysis
表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Figure 2. Clustering tree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图2.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种类1为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该热点包括“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育”“高中语文”“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策略”九个关键词。该方面研究总体结论为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种类2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该热点包括“传统语文教育”“初中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三个关键词,该方面研究总体概括为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借助正面宣传教育和课堂教学营造氛围,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种类3为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该热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学”两个关键词,该方面研究总体概括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种类4为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该热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语文”两个关键词,该方面研究总体概括为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中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种类5为高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该热点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教育”“语文教育”三个关键词,该方面研究总体概括为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本进行拓展深化挖掘书中文化精髓,采取多种形式,让中华优秀文化真正新起来,兴起来。
3.4. 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一种将多维空间的研究对象简化到低维空间进行定位、分析与归类,同时又保留对象间原始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 [8] 。采用SPSS26.0对19个高频关键词构成的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再根据聚类图对多维尺度图进行描绘,绘制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领域1对应聚类分析的种类1、由此类推领域2对应种类2、领域3对应种类3、领域4对应种类4,领域5对应种类5。战略坐标的聚类结果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战略坐标中,每个关键词所处的位置都由小圆圈代表,圆圈之间的距离越近,关键词间关系越密切,反之,则越疏远 [9] 。影响力最大的关键词,其所表示的圆圈距离战略坐标的中心点越近 [10] 。

Figure 3. Hot spot map of research on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图3.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热点图谱
以逆时针方向将图3划分为四个象限,将关键词依托划分为五个领域,在领域1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主要位于第一象限与第四象限,关键词之间联系相对其他领域而言比较紧密,是我国近几年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2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和领域3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主要位于第三象限,各个关键词之间呈现一种松散状态,表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由中小学转向了大学生群体,说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领域4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主要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和领域5高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主要位于第二象限,相对也是呈现出一种松散状态,表明还需要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
4. 发展趋势分析
4.1. 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呈现多样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通过阅读鉴赏、探究交流等方式来探索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时既要找准切入点,挖掘作品的文化资源,又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比如在教学古诗文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中,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老师可以使用图文并茂形式呈现出古代戍边生活与现代边关士兵的生活让学生观察,既能让学生对戍边艰辛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论语》中,可以通过开演讲会的形式创设真实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亲近传统经典作品,体会其中倡导的学习之道和修身之道,将其中承载的传统美德、深邃思想、艺术修养、文化精髓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深度理解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2. 传统文化教育走近中小学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在领域2中“小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两个关键词,联系紧密成对出现在论文中,说明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中小学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比较低,教师可以组织每周为学生专门设置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或民间故事宣讲活动,营造的校园良好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走近中小学语文课堂,滋养语文核心素养,根植优秀传统文化于心中,以达到以文化人,凝心聚魂的精神境界。
4.3.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一门基础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云“文以载道”,这反映出语文的重要性,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在大学教育中,它更加重视人文性的挖掘,重视培养学生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通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4.4. 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我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发展实用人才的摇篮,在进行教学既要注重工具性特色,又要注重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其工具性特点,还要强调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行路难》的朗诵播放出来,铿锵激昂的配乐,他身处逆境,却仍然坦然面对,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体现了李白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遇到困难不要放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5.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
新时代下,高职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不仅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升,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有利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培育出综合性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有利于发挥语文教育在大学生价值引导、情感表达、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5. 结语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作了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主要围绕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高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五个主体展开,各个专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并且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构成了较大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格局。通过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仍存在两个不足,值得学界继续深入探讨。第一,关于中小学、中职、高职以及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相关研究数量并不多,或因为没有创新正在减少。第二,关于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的关键词分布不集中,说明当前研究方向不稳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需要逐步加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一是继续加强面向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注意教学策略的创新性。二是需要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精神的内涵,积极宣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