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兴起,慕课浪潮席卷全球。随着慕课的到来,一种线上网络平台学习加线下实体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成型。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推动了21世纪最大规模的一次“互联网”教育实验。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线上教学席卷全球。线上教学为疫情时期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关于教学模式革新的新思考,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1. 混合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在国内的出现是由何克抗 [1] 和祝智亭在2003年首次提出的,此后祝智庭 [2] 、李克东 [3] 、田世生 [4] 、黎加厚 [5] 等教育学界相关研究人员都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国内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结合,二者的结合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从而有效推进和促进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在国外,混合式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混合学习理论。最初是由英特尔、微软等大企业运用于内部员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后广泛运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1.2. 混合式教学学术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截止2023年12月,在知网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学科分类选择“哲学与人文科学/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方向,共检索到相关论文120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术研究成果,在2020年以前较少,在2020年研究趋势上涨,年发表量为20篇,到2021年到达顶峰,年发表量达30多篇,2022年稍有回落,也有近30篇的发表量,2023年又有所上涨,如图1所示。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Figure 1. Overall publication trend analysis
图1. 总体发表趋势分析
从发表成果的共现关键词来看,研究热度主要集中在“混合式教学”(25次)、“教学改革”(27次)、“教学效果”(21次)、“课堂教学”(10次)、“教学模式研究”(9次)、“混合式教学模式”(11次)、“设计类课程”(8次)、思政(6次)“平面设计”(5次)、“动画专业”(3次)等方面,如图2所示。如此可见,艺术设计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函待深入与扩展。


Figur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线上教学、在线教育的研究起步早、范围广,通过近十几年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大致呈现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理论研究阶段,主要通过研究线上教学的理论基础,如联通主义理论,该理论支持者认为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而互联网就好比知识传播的“管道”,学习者一旦能够接入“管道”便能获取知识;第二个阶段为实践研究阶段,主要研究线上教学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方式,如直播、录播、微课、答疑分别适用于何种场景;第三个阶段为反思总结阶段,主要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始关注受教育者体验感受。国外当前对于线上教学的研究逐渐趋向于混合式教学,希望通过完善教学设计以及技术手段层面的提升来使该类研究能够落实于实践中。
国外线上教学平台技术发达,教育行业发展迅速。早在2014年培生集团便实现了为小学、初中、高中以及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追踪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诊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其内容形式比大部分公立学校更为新颖。美国部分学校已经能够独立创建平台或网站进行自主上传下载学习资料,并充分运用VR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早已形成 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的习惯。美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了大规模的混合式教学,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和不同因素的推动,国内国外的相关研究都较为成熟。国内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原则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媒介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步骤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线上阶段和线下阶段的有效融合;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混合式教学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国外学者的关注热点大多集中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上,在构建原则上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在实践研究上也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法的优势 [6] 。
1.3. 混合式课程国内上线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2014年以前,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度主要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运用、混合式教学的使用环境、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2014年,微课程、慕课、网络教学较为广泛的运用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2015年,混合式教学开始在具体科目中进行实施与推广,并且研究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2016年起,学者们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方向开始发生转变,研究热度主要集中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以期探索出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各大线上平台也陆续出现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例如广告设计、信息设计等课程。然而,作为艺术设计各专业基础的《文字设计》课程,截止目前,各大平台少见其身影。通过全网调研发现,适合高等教育的“文字设计”类课程有2门。
其中一门是2016年在优学院平台上线的《文字设计》课程,作者单位是武汉工程大学。优点:第一次开课时间2016年,上线7年,评价情况良好,国家级一流课程。此课程运行时间较长,比较成熟,团队成员梯队合理。缺点:此课程内容体量过大,将成套字体设计(字库)纳入了课程体系,并放于第二章进行讲解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过大。字库设计相对复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适合放于文字设计进阶学习部分。由于上线时间较长,目前看来课件显老旧,知识也未进行及时的更新。
另外一门是2019年在智慧树网上线的《字体设计》课程,作者单位是天津美术学院。优点:第一次开课时间2019年,上线4年,评价情况良好,省级课程。教师讲解清晰,精神饱满,教学内容有理论有实操,教学设计合理。缺点:课程名称是字体设计,所讲授内容却不限于字体。通篇对于中文字体相关知识讲解较详实,西文字体泛泛而谈未深入。西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语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要加强其设计领域的实训。
总的来说,国内专家、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了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文字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构建
2.1. 课程背景介绍
文字设计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规范的艺术类4年制本科高等教育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学科,它注重设计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作品是设计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艺术设计中,文字是艺术设计的传递元素,因此,在艺术设计的实际操作中,任何设计都离不开文字符号的承载。文字使艺术设计在视觉上更加直观、更加实用,使艺术设计能够发挥出理想的情感传递、视觉审美等功能。文字设计是对文字美化的重要过程,主要包括对文字进行选择、编排、装饰等美化工作。它从文字的外形特征出发,对文字进行视觉感受上的组织和创新,使文字形成鲜明的具体形象,从而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文字所承载的艺术信息,在增强文字美感的同时,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魅力。文字设计的处理手法,能使文字达到最大化的美和空间感的体现,使文字更加具有节奏感和整体感。因此,从本质上说,文字设计可以使艺术设计达到吸引人们眼球、触动人们视觉神经的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能正确掌握文字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字体和创意表现手法,创造出新颖别致、具有创造思维的文字设计方案与作品。同时,使学生在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今后与文字有关的版面、广告、包装、书籍装帧及视觉传达领域内的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教学模式思考与问题分析
《文字设计》课程线下授课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让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这种直接互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设计概念、技术和创意等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正向引导力强。线下课堂提供了一个实际的社交环境,鉴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训练导向,线下课程有较多的作品实践经验交流的机会,更易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可以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文字设计是一门强调视觉效果的课程,线下授课可以通过投影仪或展示屏幕等设备,直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文字设计的细节,同时可以与教师、其他学生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缺点,从而提升自己的设计鉴赏能力。
虽然线下教学有极大的优势,但是随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依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数十年来教学反馈,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在课程内容体系及课时安排中可见一斑,如表1所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发声之一的文字,其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学生想要学好文字设计课,文字的文化修养必不可少。但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文字的相关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引导只有12个课时/3次课,其中还包括西文字体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引导。可想而知,在有限课时内能讲授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学生的学习接受、学习效果也极大的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更好的实现本课程的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
在文字创意设计与表现这部分,有大量的软件实操案例。大二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学习,无论在软件应用、技能还是创意表达方面经验匮乏。线下教学课时紧凑,很多内容讲一次学生未能熟练的掌握,更不谈举一反三。基于此,萌生了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想法,以期解决以上所述问题。

Table 1. Teaching content and hour allocation of type design course
表1. 《文字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2.3. 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旨在基于线上学习平台搭建艺术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框架,在这个模式框架基础上开发《文字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实践应用。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以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好效果。
“线上录播授课 + 线下辅导讨论与答疑”授课法成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讲授的通用方法,而不是一直以来的零星的、散点式的教与授。录屏授课在互联网发展十分普及、技术相当成熟,以及新冠疫情爆发、国家及个人公共卫生安全受到极大冲击的今天,必然成为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新的教学传播手段。
2.3.1. 线上教学内容及方法
建立《文字设计》课程视频教程及素材库,教师精心准备合乎每一节授课内容的素材,形成一门课程完备的资源库。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课程线上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创意表现手法和综合设计法则等知识讲解,并进行经典案例赏析。
线上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背景知识(基础概念与文字文化脉络):文字设计的相关概念阐述、汉字文脉(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西文脉络(拉丁字母的起源与发展);
2) 核心知识1 (基本字体及绘写):汉字基本字体及其笔画特征、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汉字经典案例赏析;西文基本字体及其笔画特征、西文书写基本规律、西文经典案例赏析;
3) 核心知识2 (文字设计创意与技法):文字创意设计原则、文字创意设计表现手法、经典案例赏析;
4) 综合应用(文字组合与编排):文字组合相关知识、文字编排相关知识、文字组合及编排设计软件实操、经典案例赏析。
这一类教学内容采用录制与拍摄,以线上教学方式展开源于这一类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时间消化,线上教学资源可反复观看学习。学生对于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延展。
2.3.2. 线下教学内容及方法
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多涉及设计实践,线上课程无法完全解决课程实践性较强部分知识点传授。此时,线下“因材施教”、“个别辅导”、“知识点讨论与答疑”授课法便成为了线上课程良好的补充与协调。课程实践运行过程中,可阶段性布置设计实践实训,通过线上的学习辅以线下的设计实践,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每周三次“线下辅导讨论与答疑”,拟解决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自主设计实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设计思维、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线下教学实训课题与线上教学内容相对应,精心挑选匹配知识点的主题,具体选题并不固定,每年会更新选题,更新的方向会根据社会热点、专业前沿、专业赛式、课题组成员横纵向项目等进行选题的甄选。以2023年下半年为例,整个课程64课时,每周完成16课时,分4周完成,完成4项课题实训。
1、第1周实训主题为基本字体绘写临摹,通过临摹掌握字体的基本特征与绘写要点,分为汉字和西方两个方向。
1) 宋体、黑体,各三组不同字体临摹,临摹词组“永恒”。例如:宋体可选字体包括但不限于新宋体(必选)、思源宋体、汉仪瑞虎宋、汉仪玄宋、汉仪报宋、汉仪书宋、方正博雅宋、方正风雅宋等;黑体可选字体包括但不限于新黑体(必选)、思源黑体、站酷酷黑、阿里巴巴惠普体、汉仪旗黑、汉仪元隆黑、方正悠黑、方正韵动黑等。2) 临摹26个拉丁字母,字体为Times New Roma,掌握本方经典字体的魅力与笔划特征。
实训主题对应解决线上教学的背景知识(基础概念与文字文化脉络)和核心知识1 (基本字体及绘写)实践落地问题。
2、第2周实训主题为文字型图标临摹与再创作。收集并临摹优秀文字型图标设计案例不少于5个;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改造与创新设计;要求电子绘制,改良性设计要求风格统一、信息传达准确等。
实训主题对应解决线上教学的核心知识2 (文字设计创意与技法)实践落地问题。
3、第3周实训主题为文字型版面临摹与再创作,收集并临摹优秀文字型版面设计案例1个,并进行改造与创新设计。
实训主题对应解决线上教学的综合应用(文字组合与编排)实践落地问题。
4、第4周实训主题为命题创作,以命题汉字为创意源点,在对其意义内涵进行探索的基础之上,体现多元的设计视野,紧贴中华民族文化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需结合现代艺术导向和市场需求,实现汉字与产品的有效结合,设计作品要具备原创性、艺术性、实用性、时尚性等,产品寓意健康向上。
通过4周与线上课程对应的课题实训,实训难度层层推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步将知识进行应用与转化。
3. 总结
总的来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 教学方式灵活。采用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线上学习时间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线下答疑讨论更有针对性;2) 完整的《文字设计》课程资源库。授课视频、资源及时共享,课程内容不囿于课堂,学习内容可以反复观看、仔细分析领悟,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3) 课程内容实战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组成员的横向课题中获得设计实践锻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文字设计》课程为例”(编号2021207)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