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
Construction of Sojourn Aged Care Rural Commu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SD.2024.14103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祝怡敏, 王文静, 刘晓敏, 冉群超: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关键词: 乡村振兴旅居养老田园社区Rural Revitalization Sojourn Elderly Care Rural Community
摘要: 随着人口老年化,养老问题成为新时代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依靠养老院、居家养老等传统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存在专业护理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安全隐患高和缺乏社区支持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借鉴国内外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设经验,分析我国建设新型养老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在乡村地区从政府引导、企业联合、人才引进等方面建立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是一种以田园环境为依托,满足老年人休闲度假需求的养老产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养老问题,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补充,同时又利用乡村闲置房屋、改变乡村就业结构等作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the pension problem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in a new era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t mainly relies on traditional models such as nursing homes and home care, but these models hav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nursing, unable to meet diverse needs for elderly care, high safety risks and lack of community suppor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new pension model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pension model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enterprise joint,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ojourn-style retirement rural communities. The sojourn aged care pastoral community is a pension industry model based on pastoral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for leisure and vacation. This model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old-age care, make it a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pension model,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use of rural idle houses and changes the rural employment structure, thus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祝怡敏, 王文静, 刘晓敏, 冉群超.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1): 226-232.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1030

1. 引言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就要必须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实现所有人民都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在2020年民政部召开的全国农村养老服务会议上,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视为重点突破期的难题之一,特推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养老事业的策略方针。目前,国内外展开了一系列对乡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布局、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社区养老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但仍较少涉及养老空间设计的细节和实际操作、养老空间的功能创新。旅居式养老模式将“慢下来、静下来、养起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是农家体验、乡村风光类等养老模式的综合体,同时运用了中医养生、西医护理的疗养式医疗服务体系,以此构建养老服务模式新路径。此项研究论证了田园旅居式养老社区的建设可行性,能够弥补以上问题。

2.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从健康养老的模式来看,Gretchen认为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1] 。从社区养老的优势来看,富兰克林和席斯(Fradkin & Heath, 1992)认为,社区服务中的暂托服务一方面有利于老人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交往,减轻孤寂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家庭照顾者负担,获得短暂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2] 。Barresi & Stull认为,社区服务中的暂托服务大大提高了老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一些机构及学者从老年医疗照料的角度研究社区养老问题 [3] 。Anthony T Lo Sasso, Richard W Johnson的研究也赞同在过去的社会中多数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将养老场所首选在家庭,而不是传统养老院或护理院等养老机构 [4] 。Kane R. A提出不要刻意划分出社区照料、机构照料的界限,要不断地扩大社区照料的概念 [5] 。Dr. Ian Philp认为社区养老机构的体制设置和职员的精神面貌会对其照料方式和照料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6] 。John S McAlearney认为社区健康中心(CHCS)可以与医疗团队、医院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国外研究表明现在社会急需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

国内研究方面,从健康养老的背景来看,张广利和瞿枭(2011)通过分析城市高龄空巢老人在日常照护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生命安全以及精神慰藉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提出要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提高这部分老人生活质量 [8] 。穆光宗(2015)提到“老年生命历程理论”,指出全社会应在老年人面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时候给予支持 [9] 。从健康养老的内涵来看,曹明倩和周业勤(2018)认为健康养老是指由多种多样的服务相互配合帮助老年人延缓生活能力的衰退 [10] 。从社区养老的优势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仅仅依靠家庭成员进行养老的方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向运华和许诺(2022)提到社区养老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 [11] 。从旅游养老的概念来看,黄璜(2013)认为,旅游养老是指老年人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离开自己常住地到外地生活,持续逗留的时间在1个月至1年之间的活动。何云灿(2015)认为,养生养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大自然规律,对人类身体和精神进行调整以达到健康长寿、修养身心为目的的整个活动过程 [12] 。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学界已对建设田园旅居式养老社区的重要性达成了基本共识。窦金花和张芳燕(2022)认为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是针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养老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间的差距,其周边社区居民同样受益,利用乡村的优势去解决城市问题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使得城市与乡村的老人都能进一步提升养老水平 [13] 。张海鹏、郜亮亮等(2018)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根植于马克思农村发展思想和历代党发展农村宗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新型城乡关系、优先发展“三农”等一系列的创新思想,提倡“三主三分”的乡村振兴规划方法等 [14] 。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老年人的需求,而对于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犹嫌不足。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新型养老模式,以应对现在社会下对于养老发展提出的新需求。

3. 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3.1. 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

传统养老模式缺乏专业护理,往往依赖养老院护工的照顾,但普通护工可能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老年人所需的专业护理服务。另外,老年人在传统养老模式下容易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社交活动和社区参与的减少,社交孤立感加重,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养老模式无法提供全面的服务和照顾,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传统养老模式缺乏完整的社区支持系统,老年人无法获得社区活动、社交互动、健康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综上所述,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养老需求,需要寻求更加全面、专业和多样化的养老模式。理想状态下的旅居养老模式要满足旅居的老年人养老、娱乐、休闲、学习、饮食、医疗保健等多项要求,最重要的功能是旅游观光和养老,围绕这两大核心功能,其他功能性商业诸如交通、住宿、特色食品等横向聚集,最终形成完整的旅居养老商业链条,围绕这一商业链条在某区域形成以养老为核心的地理区域,在一定范围内,必要的生活服务和养老功能齐全。

3.2. 养老需求的多样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吃饱穿暖作为养老中基础的生活需求在物质资源丰富的今天基本可以得到满足,所以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转变为当代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在精神层次的重要需求。传统的“9073”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刚性化、常态化、多元化等更高层次的养老需要。对于未来老年群体来说,随着教育的普及程度上升与人们人力资本的增强,他们依靠自己养老和接受新兴养老观念的能力越强,养儿防老的生育动机和养老观念不断弱化,个人养老需求层次也更加丰富。这些“新生代老人”相比传统老人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他们受教育水平更高,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与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他们认为养老不仅是一种委曲求全的生活方式,而更是一种积极乐观、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态度。对于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正在重塑新生代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快、旅居养老时代的到来,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甚至出现某些养老机构开展的城市旅居养老场所数量存在严重不足的状况,旅居养老目的地由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五六线或乡村的趋势较为明显。乡村旅居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提升乡村众多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缓冲当前养老机构或城市旅居养老场所不足的现状,还可以满足积极老龄化群体的精神需求,又可持续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3.3. 乡村闲置房屋和土地转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因此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和土地,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另外,乡村地区的老年人养老也成为一大问题。田园社区的建设是指在农村和乡镇中为适应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男女老年人而设计的居住空间。这些空间具备适应老龄化需求的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环境,并能满足他们身心健康的需求,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田园乡村养老空间不仅是提供养老服务的场所,也承载着推动乡村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使命。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一直在持续探索和发展适应乡村积极养老模式。《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即产业兴旺、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养老居住空间定位于靠近城市的乡村地区,并且具备优美的自然环境。该模式更注重乡村田园的环境和乡土气息,更适合于那些原本就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和城市中退休后回到乡村生活的老年人。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建设能够持续进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并结合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激发当地老年群体回归乐龄活力状态,营造一种美丽和谐的乡村社区,这应是对美丽中国建设最好的诠释。

4. 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路径

4.1. 政府引导,完善相关政策

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必须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对于解决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着积极作用。第一,政府可以参与制定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发展规划,明确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等,提出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建议,确保社区的建设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指导社区的有序建设和发展。第二,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制定并完善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标准和规范,为社区提供规范指导,促进社区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第三,政府需要加强对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监管指导,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社区的建设符合规划要求,企业按照协议履行责任。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对社区的绩效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对社区的管理进行监督,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第四,政府可以为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建设提供服务保障的支持,主要包括建设和维护公共设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实现老年人的幸福和安宁。

4.2. 企业联合,注入动力

企业的加入与联合,可以使社区得到更多的专业化支持和社会资源,提升旅居式田园养老社区的服务品质,为养老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养老选择和发展动力 [15] 。第一,企业可以投资兴建旅居式田园养老社区,为民宿、康养设施、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二,企业可以提供养老护理、医疗、健康咨询等专业的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提供安全、便利、优质、专业的社区管理服务。第三,企业可以与社区或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各自的资源。例如,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旅游服务资源;与餐饮企业进行合作,整合餐饮服务资源;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整合资金资源;此外,还可以整合建筑、设计等相关资源,提供项目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共同支持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给予社区居民全面的关爱。第四,应用科技手段,通过引入智能化养老设施、医疗保健系统、健康监测和智能预警系统,企业可以为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区的管理效率和健康管理水平。

4.3. 人才引进,组建专业团队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通过引进农业、养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人才,来打破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的壁垒,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第一,社区可以聘请具有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背景的人才组成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专业人才可以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进行健康咨询和康复训练等,确保老年人得到专业的照顾和护理。同时,社区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岗位,在专业人才培训合格后上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旅居养老业的协同发展。第二,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可以利用老年人的人才优势,开设各种技能培训班,让老年人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提升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可以开设手工艺品制作、书法绘画、舞蹈等培训班,让老年人可以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三,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可以与当地的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并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与人才密切合作,社区可以引进先进的养老科技和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社区也可以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5. 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的实施策略

5.1. 提高旅居式养老扶持水平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加剧的养老问题,政府部门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才能实现旅居式养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旅居式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在财政预算中纳入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建设资金预算,通过专项经费支持来推动这一服务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鼓励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等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田园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此外,需发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专业人才,引导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募集资金支持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通过不断引进社会资本,保障资金来源,支持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5.2. 提升民众针对养老问题的积极性

提高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概念和养老意识的理解和认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可开展小范围试点活动。为提高当代老年人对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模式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的方式,向老人及老人子女传递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模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需不断扩大医疗建设水平,配备必要的护理器材,以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为推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可组织医护人员下乡,为老人进行全面的体检,检查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可组织应急队伍到田园社区进行急救指导和培训活动,提高老年人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田园社区内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5.3. 优化田园养老服务的各项质量

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群体都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理念,提高对现代社会的认知水平,认识到养老并不是单个家庭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大事。可以帮助老年人积极了解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通过认知转变,让老人更好地融入和参与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为此,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意义,让村民了解到旅居式田园社区养老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在村里田园社区内设立养老服务中心,为青年人、中年人提供一些兼职工作机会,提高社会群体对养老服务的参与度。

6. 结论

多项研究表明,以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方式最适合我国国情,而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的建设是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路径之一,其总结了传统养老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响应了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探寻了适合我国时代发展的养老模式,既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养老问题,完成了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目标,还响应了国家号召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帮助农村经济发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今后,在田园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对养老空间进行设计策略的阐述,为养老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同时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基金项目

2023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新下旅居式养老田园社区建设——以天津市西青区建新村为例》(项目编号:202310069170)。

参考文献

[1] Gretchen, S.P. and Stling, I. (2014) The Incidence of First Onset Depression in a Population Followed from the Age of 70 to 85.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1, 1159-1168.
[2] Fradkin, L.G. and Heath, A. (1992) Caregiving of Older adults. ABC - CLIO Inc., Califomia, 134.
[3] Barresi, C.M. and Stull, D. (1993) Ethnicity and Long-Term Care: An Overview. Springer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49.
[4] Sasso, A.T.L. and Johnson, R.W. (2002) Does Informal Care from Adult Children Reduce Nursing Home Admissions for the Elderly? Inquiry - Excellus Health Plan. Fall, Rochester.
https://doi.org/10.5034/inquiryjrnl_39.3.279
[5] Kane, R.A. (1997) Expanding the Home Care Concept: Blurring Distinctions among Home Care, Institutional Care and Other Long-Term-Care Servic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sota, 58.
[6] Philp, L. (2004) A Comparison of Care in Private Nursing Homes. Geriatric and Psychogeriatric Hospi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62.
[7] McAlearney, J.S. (2006)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tegration: Experience in the State of Ohio.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rserved, 17, 55-64.
https://doi.org/10.1353/hpu.2006.0030
[8] 张广利, 瞿枭.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6(1): 8-17.
[9] 穆光宗. 成功老龄化: 中国老龄治理的战略构想[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3): 55-61.
[10] 曹明倩, 周业勤. “健康养老”的政策内涵建构与路径选择[J]. 广西社会科学, 2018(9): 158-161.
[11] 向运华, 许诺. 异质性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分类治理[J]. 北京: 北京社会科学, 2022.
[12] 苏丹, 温智恒, 都之涵, 刘海英. 全域旅游视阈下旅居式养老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8): 40-41.
[13] 窦金花, 张芳燕. 京津冀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与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2, 43(2): 186-191.
[14] 张海鹏, 郜亮亮, 闫坤.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2-16.
[15] 陈晨. 产业融合视域下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融合发展路径[J]. 中南农业科技, 2023, 44(8): 195-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