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浙江省是我国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农业综合区之一。浙江省的农业农村发展长久以来都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且浙江省各级部门都积极参与农业农村改革,深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经济迅速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浙江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将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而体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1] 。但不容忽视的是,浙江省的农业资源也会愈来愈紧缺。因此,浙江省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便是持续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并统筹利用外国多种市场、资源。另一方面,浙江农企对外投资也可以有效促进国家高额外汇储备的使用、缓解国内日益显现的资源短缺和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虽然浙江农业企业早已有对外投资的行动,但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时间来积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庞大的国际市场,我们将要面对的是无法预知的风险和挑战,不确定的利率、汇率、天气、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都使浙江农业“走出去”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还会付出代价。因此,本文的目的便是通过对浙江农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解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对浙江农业“走出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
2. 浙江省农业现状分析
2.1. 浙江省农业生产现状
浙江省目前主要是土地资源居多,而可利用的耕种土地以及水资源相对不够,因此浙江省的农业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分散经营。浙江是资源小省,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至2022年浙江省农业总产值达到1769.83亿相较于2018年1517.96亿增加了16.5%,如图1所示。农作物播种面积从2018年1978.68千公顷到2022年2027.16千公顷,浙江省对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并且农业现代化效果显现。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双强”行动持续推进,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6.5%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5%以上。在产量上和质量上的提升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夯实基础1。

Figure 1. Agricultur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8 to 2022
图1. 浙江省2018~2022农业生产总值
2.2. 浙江省农业对外贸易现状
在对外贸易方面,浙江省在2022年全年共出口34,32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4.0%,其中农副产品的出口678亿元,占总全年的出口的1.9%。市场布局持续优化,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0.3%和5.4%,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达235个,对中东、非洲、东盟、拉美进出口分别增长39.3%、21.2%、19.6%和14.4%,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合计拉动全省外贸增长9.1个百分点。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相对较少,作为沿海城市有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而农产品在出口方面还远远不足,本文也针对此现象分析浙江省农业国际贸易的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优势与机遇作出战略分析,后续提出对策建议。
3. 浙江省农业国际贸易战略分析
通过对浙江省农业产业进行SWOT分析,浙江省农业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都非常鲜明。浙江省的先天优势为浙江省农业的对外投资工作夯实了基础;而劣势的存在一方面表明浙江省的农业产业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但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浙江省的农业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尽管外部环境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浙江农业“走出去”的进程,但外部环境的机会同时也给浙江省的农业企业提供了更多与国家市场进行交流合作的可能。将浙江农业“走出去”SWOT分析的四个因素结合成了一个综合战略矩阵,如表1所示,并相应提出了战略分析和最优对策。

Table 1. SWOT matrix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in Zhejiang Province
表1. 浙江省农业国际贸易的SWOT矩阵
3.1. SO策略
优势–机会战略在本文是指浙江农企要清晰地了解到内部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机会的一种战略。当企业本身有了特定的优势,同时外部环境又提供了发挥这种优势的有利机会时,便是采取该战略的时机。由于浙江省本就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因此浙江省的农企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加快新的农作物种类的开发,结合本地的地域和天气优势,在更广泛的接受各种品种的种植的同时也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能以次充好;与此同时还需要抓住其他国家农产品需求上升的时机,增加对国外农业产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加快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各投资主体参与农业对外投资的建设;最后浙江省农企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形成与农业出口市场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开辟更多的跨区域运输线 [3] 。
3.2. WO策略
劣势–机会战略是指浙江省的农业企业利用外部的机会来削弱内部的劣势,从而将自身劣势不断改变再获得优势的战略。首先,为了将内部劣势降到最小,浙江省农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的优势,积极学习其他省、国企业科学的运行制度。同时,企业还需优化人才政策,基层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并授予更多的信息化知识,还要进行农业资源人力的引进,企业可通过高薪或其他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另一方面无疑是加大了企业成本,因此企业劳动力成本会增大,为了平衡企业的成本,浙江省农业企业可以考虑尽量扁平化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同样的、相近的、相似的职能部门可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合并或优化,尽量把人才用在“刀刃”上 [4] 。
其次,除了人力可以让企业效率事半功倍,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企业要想在市场立住脚跟,最重要的就是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企业要想有一定的科技资源并具有自身独特的产品技术优势,还需要企业逐步改革创新自身的科技体制,调节和完善企业的科技结构并充分整合科技资源来加快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转化,从而促使企业的农产品结构及时改进升级;浙江农企还需要增加对核心技术创新的科研投入以加强自主创新,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利用企业的创新成果努力建设以企业自身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链。
3.3. ST策略
优势–威胁战略是指农企利用企业内在优势来缓解或者规避外部威胁的影响的战略。浙江省当地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创新农产品营销机制,还可以对某些国家采取优惠制度应对某些国家的贸易壁垒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同时也要健全运行机制,使企业本身更有能力各种风险 [5] 。
而要想海外了解并信赖他国的产品或技术,最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优势产品,例如法国的名表、迪拜的豪车等等,类似这种别人一听就知道出自于哪里并且质量也是最优级。有了好的产品还需要有渠道能够让大众所知,所以我们还应创新自己的农作物营销机制,例如:利用杂志、户外广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甚至可以聘请国外有威望的艺人担任代言人,从而提升顾客对我省农产品的信赖度。
另外,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没有受到贸易壁垒影响的或影响较小的国家建立离岸子公司,浙江省内本部可先往离岸子公司输送农产品,再通过离岸子公司与目标市场企业进行合作达成交易,再出口到目的地,就可以成功绕开关税壁垒或者出口限制配额,甚至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降税或者免税待遇。又或者浙江农业企业还可以在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直接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从而直接将农产品销往目标国家。
3.4. WT策略
弱点–威胁战略是指浙江省农企一边需要减少企业内部的弱点,另外还要时刻警惕外部的威胁,将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一种防守型战略。针对企业内部的劣势,浙江省农业企业首先需要浙江农业企业必须突破地域界线,强化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充分立足浙江农业特色,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吸取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以外,解决人才缺失问题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尽量将内部的劣势减少到最小。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投资环境,浙江农企还应该及时向信息服务平台了解投资信息,积极寻找海外的农业企业合作,抓住有力的机会拓展自己的农业产业。而面对贸易壁垒,我们也应该及时了解他国法律法规以及产品标准,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利用好这些准则才可以尽可能的规避外部的威胁。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各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产业以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4. 浙江省农业国际贸易得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的战略组合分析,由于ST、WO战略对资金、人才等要求较高,较于目前浙江省的主体现状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浙江农业“走出去”的现实战略是SO、WT战略。首先对外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利用好信息服务平台以充分了解他国的法律和产品标准,而对内也要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加强国际间的农业合作奠定基础;然后再合理利用现有的政策,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并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力度;最后通过政府对浙江省龙头企业的扶持,使浙江省的主体上下合理平均化,提高浙江省农业企业的产业化程度以提升浙江省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企业知名度,使浙江省的农业产业得到良性的发展。要使浙江省的农业产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各部门上下同心,相互合作 [6] 。为此,根据以上思路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4.1.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日本、美国以及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水平比较领先,由于这些国家拥有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因此它们的农产品在国际上也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众所周知,美国与中国在农业技术上差别最大的地方就是:美国积极提倡使用农用机械,通过机械产品替代畜力和人力,从而在节约了许多劳动力的同时还保证了高效率。同样,日本也非常重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它们通过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鼓励农业机械改革创新、并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浙江农业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创新,在优秀的技术上添砖加瓦,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效益,提升农作物质量。
4.2.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
农业国际合作是浙江农业“走出去”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大力鼓励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浙江农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沿线新兴市场,利用现有优良基础上深度贯彻浙江省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机制,为发扬具有浙江特色、浙江特点的茶叶、蚕桑等经典产业努力创造条件,从而为浙江农业“走出去”创建良好的国际环境。
浙江农业企业可以通过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等方式来实现农业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海外的农业要素禀赋弥补浙江省资源不足的劣势,创建包含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体系,建设全面的农业国际供给体系,完善全球化的农业产业链布局。另外,浙江省农企还可以在海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与海外优势农企进行技术交流、建立技术合作来提高浙江农企的技术创新水平。
4.3. 建立农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
由于在数据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要想准确找到自己心意的投资主体属实不易,浙江省农业企业想要提升农业“走出去”的成功率,了解国际投资环境和市场信息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建立农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是企业或者农民及时了解投资国的需求、投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快捷的途径之一 [7] 。
一方面,这个信息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库帮助企业预测分析市场的供需状况,为浙江农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率;另一方面,浙江农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更多有关农产品输送路线的天气、温度等自然状况,从而提前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尽可能降低自然风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4.4. 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与完善配套策略
当地政府的扶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
对于前者,浙江当地政府应当有针对性的选择资金投入主体,除了投资国家一级大型国有农业企业以外,也可以适当降低融资条件,给大量的民营农业企业融资的机会,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进行企业自筹时融资困难的问题。
而对于后者,浙江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农业“走出去”的形式不同,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特点,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对于浙江农业“走出去”过程中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等可以采用适当给予通关便利或者降低进出口税费的方式来促进浙江农业“走出去”的发展。除此之外,无论农业采取什么形式“走出去”,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开设有关农业对外投资的险种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浙江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的发生率和成功率 [8] 。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浙江农业资源虽然不多,但农业生产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与自然资源越来越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局限于国内。现农产品愈来愈多样化,浙江农业“走出去”使农业产业有了更多机会和施展空间,尽管目前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但对外投资主体的数量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浙江农业产业依旧具有极大的潜力进行农业对外投资。这个过程肯定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浙江的农业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同时还需要及时抓住机遇积极与第三方国家进行合作,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浙江省农业的发展。今后,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浙江省农业“走出去”以及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NOTES
1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