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要努力保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并且在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的过程中,重点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使广大农村地区众多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开发与保护好传统村落也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进程中广泛认同和关注的重大课题。
传统村落的更新与保护问题是世界各国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地理学界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以科尔等人为代表开始了对农村居住方式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有德国村庄更新、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瑞士乡村建设、法国农村改革等 [1] 。此外,传统聚落旅游不仅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国外旅游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其研究也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如Wall曾经实证研究了印尼Bali岛6个传统村落村民感知旅游影响的空间变化情况,从空间上印证了Doxey的旅游影响的时间序列变化理论 [2] 。国内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刘沛林等学者从关注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等 [3] [4] [5] ,到开始关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 [6] [7] [8] ,对传统村落从空间结构、建筑、文化传承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再到今天,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引用多学科的方法和原理对传统村落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 [9] [10] [11] [12] [13] ,百花齐放,在促进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保护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以及资源整合,为以口夸传统村落的合理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规划方案及发展建议。
2. 研究区概况
以口夸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市子午镇,距楚雄市区25公里,距镇政府子午街1.5公里,整个自然村环庙山而建,元双公路从村前穿过,交通地理位置优越。2009年9月以口夸村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3年8月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级传统村落。“以口夸”为彝语,意为“有一清泉的寨子”,以口夸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要聚集地的古老村落,在彝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骠川文化”,以口夸村便是骠川坝子中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以口夸村行政区划面积为1797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28户,乡村人口1330余人,共有耕地4016.00亩,林地3488.20亩。该村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目前正在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本文是以以口夸村村委会所在地的村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路径研究。
3. 以口夸村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3.1. 以口夸村旅游资源类型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整理资料等,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进行分类,归纳出以口夸村旅游资源分为6个主类,9个亚类,13个基本类型,23个主要单体(表1),形成了以建筑与设施为主体,包含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历史遗迹、旅游购物、人文活动的旅游资源体系。由此可见,以口夸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为其进行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Yikougua Village
表1. 以口夸村旅游资源统计表
同时,从以口夸村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图1),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首先,以口夸村拥有多种旅游景点,如古建筑、古文化遗址、自然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分布在李家、张家、夷方道三个巷口附近,以及大照壁至向天坟之间的沿线地带,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游览村落内的这些核心景点区域,感受村庄的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观。其次,除了中心区域外,以口夸村的各个角落、边缘区域也都分布有一些零散的独特景观和历史遗迹,如水碾房遗址、咪西神庙等,这些资源虽然分布较为分散,但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也是游客了解村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Figure 1.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Yikougua Village
图1. 以口夸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3.2. 以口夸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SWOT分析
目前,以口夸村依托“花灯之乡”、“骠川坝子”等文化资源优势,对传统大院、寺庙、祠堂进行规模化保护、“古村八大碗”品美食、“油菜花田”等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形成了以休闲观光、诗歌文化、民俗体验为主的旅游开发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绘画写生。但是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存在项目开发深度不够、资源联系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以口夸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状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为更好的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撑。
3.2.1.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优势分析
1) 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
以口夸村保存了完好的古村落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村落内保存有极具特色的古宅深院(如何家古院)、大照壁等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彝族“向天坟”、千年黄楝茶古树、明清时期的古墓群等文化遗迹遗址,此外也有着悠久的传统民俗,洞经古乐、花灯演唱、滇剧、彝剧、太平灯会、土主祭祀活动等传统民俗丰富多彩,被誉为“花灯之乡”、“文化粮仓”。彝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骠川文化”,以口夸村便是骠川坝子中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2) 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以口夸村地理位置优越,元双公路从村前横穿而过,玉楚高速从村后穿行。距镇政府1.5公里,距楚雄市区25公里,旅客可选择自驾、公交专线等到达旅游目的地,交通十分便利。
3) 旅游效应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以口夸村通过启动诗歌小镇项目,一幢幢红墙青瓦的特色古村落民居错落有致,将诗词精心融入墙体文化中,打造了“一步一景”的诗意栖居地,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旅游效应已初步形成。
3.2.2.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劣势分析
1) 旅游资源类型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以口夸村历史文物古迹、文化传统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而且现阶段的旅游产业以自主观光游览为主,缺乏体验型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服务单一且缺乏创新,难以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
2)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以口夸村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缺少大型停车场、公共厕所、旅客服务中心等,餐饮和住宿也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没有发展大规模旅游产业的基本条件与保障。
3) 村落现有布局不合理,开发难度大
由于村落内部房屋错落、道路狭窄,使得各条街巷与景点的连通不够顺畅,且相关路牌信息也不够清晰。另外,新建房屋与传统建筑存在风格不统一,对相关的街巷空间、水系空间、公共建筑空间等空间区域没有针对性的保护,影响了整体风貌。
4) 知名度较低
虽然以口夸传统村落是楚雄州内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也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距离城市也近,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传统单一,相比于州内其他传统村落知名度相对较低,游客量较少。
3.2.3.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机遇分析
1) 政策的大力扶持
2020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努力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走出一条独具云南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这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2022年10月,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下发了《楚雄州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将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与乡村振兴、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族团结示范村、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规划有效衔接。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以口夸村在旅游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乡村旅游的热潮
近年来,由于乡村旅游热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乡村生活,选择到郊区、乡村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而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因此,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不仅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也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
3.2.4.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威胁分析
1) 旅游模式与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以口夸村目前的发展模式与大多数乡村的旅游发展模式类似,并且其旅游项目的开发较晚,旅游产品模仿倾向比较严重,缺乏与其它旅游村落的差异性。
2) 村落空心化严重
以口夸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不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村民参与度低,同时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房屋的结构受损和自然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后期的开发难度较大。
3) 发展旅游的内生动力不足
以口夸村目前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内部的发展动力不足,旅游资源的整合较差,几乎是靠外界的作用来主导发展,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活力,无法有效地推动村庄的旅游发展。
以上基于SWOT分析法,发现以口夸村发展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其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以及交通位置等有利因素使以口夸村发展乡村文旅业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村落规划不合理、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等问题制约并影响着以口夸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在充分尊重当前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做好旅游规划方案,更好的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4. 以口夸村旅游开发与保护方案
4.1. 开发与保护定位
在充分有效的保护以口夸传统村落的原有生态系统、自然和文化资源前提下,以提高村落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挖掘和保护以口夸村的汉彝文化,以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主,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紧跟乡村旅游的热潮,将以口夸村打造成一个独具魅力的汉彝文化体验村,为人们提供深层次认知传统村落价值和体验传统村落独特自然与文化环境的各种机会。
4.2. 总体功能设计方案
基于将以口夸村打造成一个独具魅力的汉彝文化体验村,提出了“一心三区四带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方案(图2)。
一心:以口夸村核心游览区,是历史文脉最为丰富的聚居区域,为该传统古村落街巷肌理、古建筑形态保存完好区,也是未来体现以口夸村村传统村落形象的核心区域。
三区:主要将规划区范围分为三类大的功能区——自然观光区、民俗体验区、文化遗址区。民俗体验区根据导向功能空间区分,以以口夸村现存的传统习俗与技艺为资源基础,为游客体验民俗技艺提供场所。自然观光区主要是由入口周边的花田区域,以及古茶树到荷花池塘之间的区域两个分区组成,形成两个大面积的块状生态景观,供游客观光游览。文化遗址区主要指的是在传统村落中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包括历史建筑、古遗址等,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四带:主要指李家大巷口、张家大巷口、夷方道大巷口以及两个入口之间的道路空间,为古村既往通今的空间主纽带,要对其周边进行适当改造,将美食品味、民俗体验、花海观景等特色项目融入其中,尤其是两个入口之间的道路空间,要在道路旁增加餐饮店及一些临时摊位,即能为游客提供食饮、购物服务,也能营造旅游氛围、宣传地方特色。“四带”将村落各区及其景观有机组织起来,因此改造时要注重景观与古街巷道的结合,形成不同主题的开放空间。
多节点:“多节点”是指每个区在农文旅功能基础上,结合原始风貌、地形地势、田园风光和人文元素,设置文化广场、田园景观、民俗技艺体验馆、宿营基地等多种景观节点,加强村落空间内部的联系,提高景观空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形成功能明确、独具特色的特色村落景观。
4.3. 旅游路线设计
根据以口夸村生态环境与自然特征、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同时结合“一心三区四带多节点”的总体结构,提出以下不同主题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案:
第一条路线:通关游戏路线。借助重点建设的三条旅游廊道设计户外打卡通关集章游戏路线,主要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特定传统节日时开展,以这些特定节日的文化内涵为设计主题,分别以李家大巷口、张家大巷口、夷方道大巷口为出发点,在每条巷子中设置游戏关卡、趣味问答、体验活动等,三条巷子具有不同的特色标签,供游客自由选择,每完成一项挑战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印章,最后在终点处根据所集印章数兑换具有地方特色的奖品。
第二条路线:自主观光路线。根据不同的主题规划设计的四条观光路线(表2),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和组织路线,自由安排行程,增加游览乐趣。

Table 2. Four themed sightseeing routes in Kougua Village
表2. 以口夸村四种主题观光路线
第三条路线:研学路线。以口夸村可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各中小学对接开展以“走进古村落,寻迹旧时光”为主题的探访研学活动,安排村民作为导游,带学生参观文化遗址,体验传统民俗艺术,了解农业生产过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提升劳动价值认知,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领悟研学探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
4.4. 景观节点设计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节点主要指某些特征的集中点或连接点,如乡村的广场、公共绿地等 [6] 。传统村落的景观节点设计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升村落形象、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口夸村的景观节点设计将通过运用美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村落入口、公共空间、建筑群落等重要节点进行设计,使其既要满足游客游览、休憩的需要,又要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口夸村的主要景观节点设计如表3所示。

Table 3. Design table of tourism nodes in Kougua Village
表3. 以口夸村旅游节点设计表
4.5. 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1) 道路交通规划
因地制宜整治村落内部道路交通和出行环境,根据以口夸村原有的交通布局、地形地貌等,改善村内道路网络的建设规模,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注意突出传统村落交通特色,保护原有的街巷格局与肌理,另外还要加强对村内道路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安全隐患。李家、张家、夷方道三条巷口作为以口夸村的重要巷道,旅游景观主要分布在沿途,因此要进行重点修缮改造,路面的铺装要考虑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路口的交叉处设置景点指示牌,确保景点之间的通达。
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以口夸村委会附近建设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医疗所,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需求。第二,在进村主入口(牌坊处)设置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店、停车场,满足外来游客的集中停车和旅游接待的需求。第三,在村内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加公共厕所、休息亭,同时治理周边环境,供村民进行传统节事等活动。
4.6. 房屋整治规划
以口夸村传统旧房空置较多,且这些住宅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因此要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同时村民在新建住宅时应该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统一建筑模式,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同时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
4.7. 环保基础设施设计规划
传统村落中的环保基础设施对于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可以在在村落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生态设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同时设立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基地,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结合村落的地形地貌进行绿化规划,包括公共绿地、街道绿化和庭院绿化等,提高村落的绿化覆盖率,也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5. 开发与保护策略
1) 及时保护与修缮文物遗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对以口夸村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信息采集和归档整理,建立完善的文物遗迹保护制度,明确保护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大对文物遗迹保护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项目,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保护格局。此外也要加强对文物遗迹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和挖掘,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有力支撑,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工作,将文物遗迹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合理进行村落规划
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文娱场所、停车场、餐饮店、公共厕所、医疗所等,补充旅游配套设施,改造落后公共设施,以因地制宜为原则,避免建设杂乱,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及时更新服务设施的功能,与时俱进,提高使用性能。同时要以不破坏传统村落格局和保持历史建筑原始风貌为前提,对整体村落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与设计,进一步提升村庄对闲置空间资源的利用效能,进一步整理和优化建设用地资源结构,使历史建筑空间布局新旧共存。完善专项规划,对村落各区域的功能、产业、环境条件重新定位,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各个景观之间的空间联系,实现空间连片发展,为旅游路线的重构打下基础。
3) 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打造体验型旅游模式
突破传统的自主观光旅游模式,以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大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体验性旅游产品。比如对特色作物如油菜花、万寿菊进行规模化种植,大力打造以此为依托的观光性农业。借助以口夸村空间格局的独特性和景观分布的巧妙性,依托传统节日的不同主题,可设计任务打卡、迷宫寻宝等趣味旅游路线,让游客脱离以往枯燥的旅游模式,在探索游玩中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对特色建筑、文化景观与民俗艺术进行活化与创新,同时增加供游客体验民间手工艺、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的场所,开发主题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亲历性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领略以口夸村的风土人情,感受村落多元文化的魅力,从而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提高体验满意度。
4)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原则,提高原住村民参与度
传统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当地村民的有效参与。当地村民对提供给游客的表演、饮食等方面的见解与认知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落实各项政策,创新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鼓励人才回乡,吸引流失劳动力回乡创业,避免当地年轻人受城市化的影响纷纷涌进大城市,从而出现“空巢化”“空心村”问题。另外在实施村落规划、环境治理、旅游开发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原则,不仅要赋予当地村民主体角色,鼓励他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也要引导游客尊重地方民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游客与村民的共享共赢。
5) 制定宣传策略,提升知名度
在以口夸村的旅游开发运营中,应该注重文化的宣传,通过线下与线上宣传相结合,增大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互联网的普及为村落形象宣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定期发出当地活动预告及活动的现场视频,不定期地在这些平台投放特色活动的精彩花絮或片段,将以口夸村的传统文化、民俗艺术、历史建筑、自然风光等鲜活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运用互联网的影响力,对以口夸村的产品或形象进行宣传,从而让人们对以口夸村产生兴趣、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以口夸村的知名度。
6. 结语
旅游开发是我国现代传统村落发展的主要模式,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发挥历史价值,而且能推动乡村振兴、加速美丽乡村建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同质化、低俗化等诸多问题,也是传统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破解同质化困局、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是传统村落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口夸村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一心三区四带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方案,努力将以口夸村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汉彝文化体验村,探索适合以口夸村的保护与开发路径,实现以口夸村文化、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023J079)。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