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是一种有效果且有效率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极其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能真正实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1] 。“一镜到底”原指一部影片仅通过一个镜头就完成了整部作品的拍摄 [2] 。在教学活动中,教研专家基于情境教学法进行改进,将“一镜到底”引申为“一境到底”,指一堂课构设一个主体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问题的发展串联课堂主干知识点 [3] 。教师在使用此教学方法时,应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来精心构建情境 [4]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的课程理念,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符合国家教育战略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5] 。因此,本文将BOPPPS教学模式和“一境到底”教学方法相结合,选取“五大基本地形”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积极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模式简介
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部分,该模式十分重视教学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6] 。
1) 导入:导入阶段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产生强烈学习动机。通过一些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有趣的或引人入胜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建立联系,将他们先前掌握的知识和新学习内容衔接起来,促进对新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
2) 目标:该阶段的目的是明确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期望的结果。该模式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需要明确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重点,以及如何衡量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自我评估自身学习是否达到了要求。
3) 前测: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通过一些问题、小测验或其他形式的评估,了解学生对该主题的先前了解程度。这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4) 参与式学习:创造互动和参与的环境,设计小组活动、讨论或案例分析等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意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5) 后测:该环节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表现来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6) 总结:总结阶段旨在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并引导下节课内容。与传统教学不同,BOPPPS教学模式强调总结应由学生自行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负责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3. 《五大基本地形》教学设计
3.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及图例,以及如何在地图上辨别地面的高地起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各地形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中国地理中各区域地形、世界地理中各大洲地形奠定坚实基础。本节教材注重对地形特征的描述,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图文并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形的形状和特点。本节课涉及到地理学中的基本地形概念和特征,内容相对简单易懂,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3.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地理,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并不多,还未形成掌握地理知识的系统方法,且地理思维尚未完成构建。针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水平方面,有些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对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有好奇心,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而有些学生对地理可能不太感兴趣,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对基本地形的认知程度方面,有些学生对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这些地形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构建地理思维,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准确掌握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基本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地形的特征,例如高原和山地在海拔和地势上的差异。
3.4. 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合作探究法。
3.5. 设计思路
为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基本架构,在参与式学习环节中,运用“一境到底”的情境教学方式,教师化身为旅游团导游,带领同学们沿北纬30度一路揭秘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基本地形特征,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flow char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
3.6. 教学过程
3.6.1. 导入
本教学设计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借助北纬30度的自然风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转变身份,变为旅游团导游,带领学生们畅游祖国大好河山,揭秘不同地形之美。通过构建师生共游北纬30度的“一境到底”教学情境,学生学习五大基本地形的相关知识点。
3.6.2. 目标
1)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对本节课的要求为: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5] 。课标要求同学们了解各基本地形,并能区分各地形基本特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提高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2)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本节课以北纬30度为区域范围,涵盖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不同地形。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区域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在情境教学和示意图辅助下,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理解和归纳不同地形的特征,通过综合感知地理现象与情感体验,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本节课通过欣赏祖国壮丽山河,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相处,培养了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地形示意图,学生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地理实践力: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和示意图辅助,主动参与观察、比较、分析等地理活动,了解不同地形特征,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这些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3) 思政目标
通过欣赏祖国壮丽山河,学生将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多样之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学习地形示意图,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地貌,还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信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
3.6.3. 前测
为把握学生们对基本地形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正式上课前对他们进行课堂小测(图2)。通过图片与地形名称的匹配,初步了解学生们对平原、山地和丘陵的掌握程度,在小测完成后教师追问同学们是否知道其他的地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们现有基本地形知识水平,并调整教学环节,把握重难点知识的讲授。
3.6.4. 参与式学习
本部分为新授课环节,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五个方面的内容(表1),讲授过程中师生互动活动多,保障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学习主体地位。
3.6.5. 后测
教师于网络教学空间布置随堂演练(图3),实时监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在学生们答完后随机挑选进行展示、点评,最后展示正确答案以供同学们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随堂演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知识讲解后立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检测,便于学生及时运用、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空间监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可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对基本地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成师生间良好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3.6.6. 总结
1) 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知识点,一起梳理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基本地形特征。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改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环节有助于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加深对基本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进展,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作业
请同学们完善表格(图4),并利用环保材料制作相应的地形模型,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作业中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和巩固本节课知识,加深对基本地形知识的理解,制作地形模型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地形知识,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Figure 4. The features of five basic terrain
图4. 五大基本地形特征
3.7. 板书设计
该教学设计采用图示式板书(图5),将文字和地理示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Figure 5. The board design of five basic terrain
图5. 五大基本地形板书设计
4. 结语
本研究耦合BOPPPS教学模式和“一境到底”情境教学方式,对七年级上册中的基本地形知识进行讲解。通过一境到底的情境教学,教师化身为旅游团导游,带领同学们沿北纬30度一路学习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基本地形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都很高,对情境教学的方式感到新奇和有趣,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也更加主动和积极。但在设计情境教学时,部分细节考虑不周全,导致学生在理解某些地理概念时有些困惑;教学虚拟情境可能过于抽象,有些学生难以感受地理特征的真实性。因此,应更注重情境教学的设计和衔接,使其贴近学生的实际体验。
总的来说,BOPPPS教学模式和“一境到底”情境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深入了解五大基本地形特征,提高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后续需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改进和优化两者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基金项目
本文受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20GGJS158, 2023GGJS096 )、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中国地理》和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022SYJXLX062)的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