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是对人类文明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的各类文化博物馆、新型主题博物馆、展览馆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目前,博物馆陈列设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所以,将地域文化融合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就有其必要与可行之处,这不仅是对于当地独特地域文化的生动再现,也是对于这一独特的地域视角下,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博物馆展示陈列艺术的地域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2. 地域文化的概述
地域文化是地理区划与文化知识的组合 [1] 。它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受到当地的气候、山川、江河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质,与特定区域的环境互动、融合,因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形成时间较长,表现形式较为宽泛等,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概念,它们互相包容,并传承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 [2] 。
地域文化的概念能够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群体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漫长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那些显著和具有特征的文化形式,也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特征,且不会受全球化的影响。因此,“地域文化”也就呈现出一种长期性、独特性、稳定性的特征。
本文对于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而言,其中包含了人们观念的影响,这将使得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时期背景下的设计师在感性的设计过程中都具有了先入为主的文化观念,不同群体的不同概念自然会造成设计效果的不同。文化理念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对设计思维方式的认识与发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殊途同归,将地域文化完美地体现在了博物馆的陈列空间中,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观念,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3. 博物馆展示设计融合地域文化的意义
3.1. 弘扬地域文化
近些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中外文化愈加激烈地碰撞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转而被国际元素所取代,这导致民族元素被人们渐渐淡忘。地方性博物馆作为一个很好的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场域,是最能够代表一个城市代表性文化的载体 [3] 。地方博物馆不仅能够展示的地域文化不仅是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条件,更多的是对当地人文风俗的映射。将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营造地域文化氛围,不仅可以使观者在观展时能够很好地感知当地文化,还可以通过感知博物馆空间氛围营造,对特定文物展示、风土人情的领悟,使观者潜移默化的受到展厅氛围的影响,从而接收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播,使得当地地域文化得到延续。
3.2. 赋予博物馆主题性,便于观众理解当地文化精神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教育场所,一座优秀的博物馆可以体现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特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是一个提升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的场所,也能很好的弘扬民族精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博物馆开始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设计建造中,我国地域性特色的博物馆数量日益增多,例如苏州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博物馆室内外氛围营造,都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通过理解场域氛围,能够很好地把握当地地域文化,为观众理解当地的文化精神提供了便捷途径。
4.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原则
4.1. 融合地域环境
博物馆建筑应该有效地将地域环境融合进来,无论是建筑外形、建筑材料还是周边景观都要与环境有机统一,全方位展现博物馆的内外协调性,以此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例如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营造上,(如图1所示),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设计中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地方文化进行提炼,结合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是简单将建筑伫立在环境之中,而是与周围环境建立出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

Figure 1.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Suzhou Museum
图1. 苏州博物馆外部环境①
4.2. 运用地域材料
建筑作为物质存在,地域材料为建筑提供了更具限制性的条件,是造就地域性建筑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将当地的物质材料运用在博物馆室内外空间中,往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并且也是博物馆地域性表达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物质材料质感不一,它们特殊的形状、颜色、触感也为感官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观众置身于其中,自然地将该馆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联系在一起 [4] 。博物馆中地域材料的运用不单是使整体空间有机统一,还可以将它作为空间的装饰,突出地域性博物馆的亲和力,赋予展示空间一定的独特性。
4.3. 提取地域符号
在当代展陈空间的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符号是不可或缺的,符号作为凝结地域文化、传达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抽象的转译方法。符号的抽象化形态语言是指将具有代表意义的区域元素符号进行合理处理和提炼,并应用于博物馆的展示陈列设计中,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而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则是以此为依据,在众多的区域文化材料中,抽取出能够反映该区域文化展陈的元素符号,需要合理的提炼方式,让观众在观展时潜移默化的体验领悟地域文化。总而言之,地域符号的造型语言表达不能简单粗暴的照搬照抄,而是通过变换,将其科学地整合到博物馆的室内外空间中,从而确保地域文化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5. 地域文化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位于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之上,是中国(华夏)最古老、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今天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混居、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居住着至少十八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友好、和睦地相处,造就了今天贵州辉煌灿烂、多姿多彩的文化。贵州高原的海拔在1100米左右,它的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从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因为贵州大部分是丘陵地带,所以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民族博物馆作为贵州省标志性的建筑物,它将现代陈列设计和地方文化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建筑形态到表现形式的深层表现形式,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
5.1. 建筑造型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是在2007年建成的贵州民族文化宫大楼的基础上,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的省级民族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和弘扬贵州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各民族文物、文献的收藏整理、研究保护、展示交流和宣传教育。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整体建筑外观汲取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造型进行演变,为三叉弧形堵式建筑(如图2所示),前弧形面有机衬托毛主席塑像,大楼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成“山”字形,建筑外观威严壮观,建筑造型着力强调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域及民族色彩。贵州民族博物馆作为代表性地域建筑,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同时也展现出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特点,进一步展现融合、向上的风貌。

Figure 2.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Guizhou Provincial Museum
图2. 贵州省博物馆建筑造型②
5.2. 内部展示
内部的展示空间运用了文物陈列、场景还原、多媒体等交互式设计,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互动方式,观众在观展中亲身参与,加深对展示内容与贵州地域文化的了解。在二楼“千年之行”专题展内,采用叙事手法,主要介绍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十八个贵州世居民族的发展脉络等,以文物陈列方式展示各民族服饰、装制品以及生活品,并运用场景还原的展陈方式展示各民族生活场景(如图3所示),使得观众在观展时能够清晰的感受地域文化。以贵州当地地形地貌为主,提炼出贵州纹样元素符号,并用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法表现出来,使展厅内散发着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三楼“大美不言”文化专题展中,除了运用图文展板与实物展示方式展示民族服饰、饮食医药、村落建筑等,还运用了场景还原的手法还原贵州世居民族生产生活、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多姿多彩,生动形象的再现贵州地域文化。

Figure 3. Internal display of Guizhou Provincial Museum
图3. 贵州省博物馆内部展示③
展览以“多元,和而不同、多彩,丰富鲜活”为设计思想,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运用多种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体现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与民族性格。科技与艺术融合,创新技术与氛围营造,使得观众走进贵州大山里的民族人家,沉浸式感受生动、鲜活的民族文化魅力。室内丰富多变的灯光营造,渲染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5.3. 色彩语言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色彩的选用也可以很好的反映主体,并折射出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在贵州,蓝草资源丰富(蓝草有马蓝、菘蓝和蓼蓝品种) [5] ,当地居民通过繁杂的程序将其进行加工处理

Figure 4. Internal display of Guizhou Provincial Museum
图4. 贵州省博物馆内部展示④
后,制作成蓝靛膏,用于服饰布料印染中。因此,贵州大多数民族服饰多以蓝色为主,除此以外,也有以红色、暖色为主的颜色运用。将这些具有标识性的色彩运用到展厅空间设计中,例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千年之行”展厅中(如图4所示),展厅设计中选用蓝色、黑色为主基调,能够很好地渲染展厅空间氛围,传递地域文化。
6. 结语
总之,在展示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的策略,要把地域文化转换到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语言中去,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有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设计者要对当地的文化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握住当地的文化精华;其次,将沉浸式体验和场景还原等新媒介展示方式融入到空间设计之中,把传统的区域文化元素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文化要素的“活”和“传承”;最后在此基础上,将建筑内外的空间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地域文化性和博物馆性的统一。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展示设计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不能机械地套用,而应该借助现代的陈列方式,使之“活”起来。
注释
①图1来源:作者拍摄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https://gzsmzmuseum.cn/)
③图3来源:网页引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https://gzsmzmuseum.cn/)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https://gzsmzmuseu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