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风景园林,这个名词的诞生,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最早起源于美国,被人们所熟知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风景园林师,他们的作品展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同时又极具个人特色,展现出独特的个性风格,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人们的赞誉。美国的彼得·沃克是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他是极简主义的推崇者,他将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密切结合,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以及心灵感受。
2. 彼得·沃克介绍
2.1. 彼得·沃克的教育从业经历
1951年,彼得·沃克来到了伯克利加州的加州大学,主修风景园林。在这段时间里,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后来从事园林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期间,还曾在劳伦斯哈普林的设计室学习,虽然后来沃克转向了极简主义,但是在其作品中仍可见到加州学派的痕迹 [1] 。
1955年,大学毕业后,出于对景观专业的热爱,同年进入伊利诺斯大学研究生院进行进一步的深造。1957年,沃克进入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攻读风景园林硕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导师,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佐佐木英夫 [2] 。佐佐木英夫与沃克具有相似的的教育经历,佐佐木英夫也就读于伯克利学校,后师从于斯坦福怀特,之后也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学习。相同的学习历程和相似的设计理念使他们一拍即合。由于受到格罗皮乌斯的影响,沃克受古典主义的影响少,受现代主义思想的熏陶较多,如功能主义、园林是建筑的延伸等等,导致沃克初期的设计作品表现为建筑形式的扩展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两个方面 [2] 。1957年二人合作在佐佐木英夫创建的Sasaki事务所的基础上成立Sasaki Walker Associates,也就是后来著名的SWA集团,从此开启了他景观设计的职业生涯。同时,从业的过程中面对的一些问题,以及与他自身期待的不符,为他后期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在担任SWA负责人期间,彼得·沃克主持了大量的项目,其中有区域规划,城市景观,园林等等。彼得·沃克在完成了一系列的风景园林设计之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现代艺术的渴望和追求,与现状相差较远,也不符合自己对于园林景观的向往,于是在1976年辞去了SWG的职位,前往哈佛执教,并于1978至1981担任风景园林专业系主任一职,开启了他对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探索道路。1983年成立了Peter Walker and partners事务所,继续从事对极简主义的探索,并付出实践取得重大成果。1992年,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成立了PWWJ事务所,是其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黄金时期,创作出了丰口市美术馆环境设计等极具极简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
总之,彼得·沃克成为一位优秀的极简主义者与其自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在哈佛大学期间,他极大地受到了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受身边现代主义学者的感染,早期他是现实主义的追随者。随着对园林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不断尝试将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融合。随后,法国古典的规则式园林对彼得·沃克的冲击,使其更加坚定自己的设计想法,初期阶段也给予其较好的反馈。在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中展现出极简主义风格的成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 [3] 。
2.2. 彼得沃克的设计理念
沃克的作品贴近大地,悄然占据人们的内心,令人难以忘怀,沃克曾经表示他追求的“几乎是一个宗教性的目标” [4] 。这表明他对极简主义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希望通过设计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在综合研究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沃克成功地将这些元素融入他的园林设计中。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极简主义的精髓,还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这种跨界的创新使得他的设计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总的来说,彼得·沃克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成功地将极简主义与园林设计相结合,为现代园林设计开辟了新的路径。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引人注目,更在思想层面上给人以启示。
3. 极简主义
3.1. 极简主义的历史背景
极简主义产生于动荡的社会变化之中。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6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发展影响着各个行业,艺术也无一幸免,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承担着诠释社会不同阶层现实状况的新艺术类型,极简主义便应运而生 [5] 。
3.2. 极简主义的主要特征
极简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 [6] 。
3.2.1. 非表现和非参照
在极简主义艺术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抽象而且是绝对,作品摆脱与外界的联系,不表现或反映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不参照也不意指任何属于自然和历史的内容或形象,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 [6] 。
3.2.2. 简化
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简洁、清晰和功能性。它通过去除多余的元素和装饰,使设计更加简洁、明了。这种设计风格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3.2.3. 形式上强调整体性
采用单体元素的系列化方式,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重复和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叠加,形成有秩序的平面。
3.2.4. 植物种植设计
种植上运用规则的几何构图的植物种植,简洁同时又别具一番韵味。
3.2.5. 材料选择
极简主义艺术家多选用非天然或工业材料,比如不锈钢、电镀铝、玻璃。它通过选择单一颜色或少数几种颜色来创造设计,反对花里胡哨的表现形式。同时,它也强调材质的选择,注重材质的质感和触感。
3.3. 彼得沃克极简主义设计思想的发展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战后受益国之一,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欧洲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等转入美国发展,给美国带来丰富的艺术源泉。现代主义运动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战后美国社会阶级构成的特殊性,即中产阶级占大多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主义进入美国后的发展基础。密斯的“少就是多”原则,符合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后期,密斯的追随者也以“少”作为设计准则,忽视功能性,盲目追求形式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过度工业化,使景观设计缺乏文化色彩同时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各种文化、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同时引起艺术行业的动荡与变化,引起艺术家们进行反思,新的社会审美的需求和这些应运而生的众多艺术流派给予彼得·沃克深刻地启示,为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设计美学思想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思想来源 [2] 。
3.4. 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3.4.1. 对于特定要素高频度运用
从彼得·沃克的众多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多次运用石块、喷雾等要素,使其与其他要素密切结合统一于周围的环境当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通过喷雾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著名的如唐纳喷泉(如图1)、新加坡樟宜机场(如图2)。
3.4.2. 普遍采用几何规则式布局
在整体的平面布局当中,通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采用多种排列、穿插、组合,使得平面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如国家911纪念馆(如图3)。
3.4.3. 结构的复杂性及层次性
彼得·沃克的作品一般是通过多个层次叠加形成,使景观空间变化多样,多样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秩序,不会杂乱无章。
3.4.4. 空间上的暗示与场地效应
沃克的作品一般没有空间上的明确划分,而是表现为一种“领域感”,这种领域感的形成有时是靠改变铺地的材料与颜色,有时是使用植物,有时是使用设施 [7] 。
3.4.5. 善于利用光影
彼得·沃克非常善于利用光影和季相变化来创造独特的景观效果。他的设计作品中,常常通过巧妙地运用光线和季节的变化,来营造出一种富有动态感和生命力的环境。
例如,在911国家纪念广场的设计中,彼得·沃克通过两束高能量的镭射激光,射向深邃的夜空,宛如双塔重生。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象征意义,同时也利用光线的变化,为广场增添了神秘和庄重的气氛(如图4)。
3.4.6. 善于运用象征与隐喻
彼得·沃克确实非常善于运用象征与隐喻来增强其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在诺华公司总部广场,论坛广场的入口设计灵感源自古老城镇广场,旨在展示贝塞尔悠久的历史。整个设计以单体元素的系列化手法为基础,通过简单几何形体的重复和不同几何系统的巧妙交叉叠加,形成有序而纪念碑式的平面布局。这种系列化的摆放方式使得广场的物体单元呈现出更强的有序性,为观者创造出一种独特而令人难忘的视觉体验(如图5)。

Figure 5. Novartis headquarters Plaza
图5. 诺华公司总部广场⑤
4. 彼得·沃克极简主义设计思想的主要来源
在艺术急剧发展的背景下,极简主义园林大师彼得·沃克是众多优秀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既有古典园林的恢弘气势,同时,又通过极简的表现方式展现浓郁的时代气息。他赞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形式美,欣赏日本禅宗艺术的极简美。他综合研究学习现代艺术、古典艺术以及禅宗艺术后,创造出极简主义园林。
4.1. 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强调对形式、色彩和结构的探索和创新,追求简洁、清晰和抽象的形式。这种艺术风格与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都强调简洁、清晰和抽象的形式。
在彼得·沃克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借鉴和应用。他通过对景观元素进行简洁、清晰的设计,以实现景观的功能和意义。这种设计手法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抽象化、简洁化的形式追求相呼应。
此外,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色彩运用也对彼得·沃克的设计产生了影响。他善于运用简单的色彩组合来创造简洁而有力的设计作品,这种设计手法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色彩运用相契合。
4.2. 古典主义艺术
从彼得沃克的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形式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影响重大。凡尔赛宫的缔造者勒诺特尔是杰出的代表。其影响范围之广,跨越了法国的国界,后来几个世纪许多大师都能从其作品中攫取灵感 [8]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勒诺特尔的影响。
他的作品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以规则式达到整体布局的均衡与稳定。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注重轴线的运用,主要轴线控制全园,次要轴线辅助,增加节奏感。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常常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轴线来控制全园。
4.3. 禅宗艺术
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东西艺术设计也不断交流借鉴。二战后,与日本园林联系密切,两者互相融合发展。
彼得·沃克后期的作品中深受日本园林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能够看到日式园林的缩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禅宗思想和极简主义在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设计思想与日本禅宗艺术在多个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两者都强调简约和内敛的美学风格。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追求,通过简洁的线条、朴素的材质和自然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出一种静谧、内敛的氛围,这种美学理念与日本禅宗艺术所强调的简约之美相呼应;两者都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彼得·沃克在设计实践中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同样,日本禅宗艺术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此外,两者都注重空间感和氛围的营造。
最后,两者都追求无中生有的境界。彼得·沃克通过简洁的线条、朴素的材质和自然的光影效果来创造出一种丰富的内涵和意境。同样,日本禅宗艺术也主张“无中生有”,即通过简约的表现形式来达到丰富的内涵和意境。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设计思想与日本禅宗艺术在简约和内敛的美学风格、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空间感和氛围的营造以及无中生有的境界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反映了两者对美学和艺术的共同追求和理解。
5. 作品赏析
5.1. 唐纳喷泉
唐纳喷泉是由彼得·沃克设计,坐落在哈佛大学的一个交叉路口。这座喷泉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构成,所有石块都嵌入在草地之中,形成了不规则排列的圆圈。喷泉的造型优雅独特,为校园增添了奇幻色彩,同时也为来往的行人和师生创造了一道动态的风景线。
唐纳喷泉是受沃克关于英国古代大石柱阵列的启发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设计者巧妙地将朴实的大石块与周边的经典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别具一格、和谐的视觉感受。而这个圆圈的布局,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石阵与周边环境之间的深厚关系。
在热闹的路口营造出的幽静美好空间中,唐纳喷泉的设计考虑了各种年龄层的人群需求。其大小适宜的巨石为人们提供了坐、读、攀爬、跳跃和冥想的舒适场所,使喷泉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社交和休闲场所。
唐纳喷泉作为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雾喷泉,具有四季变化的特点。在春、夏、秋三季,水雾如云般在石头上舞动,巧妙地模糊了石头的边界,为喷泉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如图6)。
“唐纳喷泉是一个充满极简精神的作品,”沃克说,“这种艺术很适合于表达校园中大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存疑及哈佛大学对智慧的探索。 [9] ”是一个兼具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喷泉,是哈佛大学校园中的一处独特景点,也是彼得·沃克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体现。
5.2. 伯纳特公园
彼得·沃克设计的伯纳特公园是一个独特的城市开放空间,位于美国福特沃斯市中心。这个公园最早由伯克·伯奈特捐资,并由设计师乔治·凯斯勒规划设计,风格为传统的自然风景园形式。公园在60多年后的1983年进行了改建,由彼得·沃克担当改造。这次改造采用了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利用了方形这一经典几何元素,如方形的路网、草坪、水池和花池。这些方形元素通过大小相似的变化和重复的手法组织在一起,满足了对功能、景观等多方面的要求。
伯纳特公园整体分为三个水平层次,最高层是由直交和斜交的路网组成。第二层是绿色草坪配合以场地和铺装,第三层是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水池组成一个整体,与草坪道路等密切结合。三个层次的融合,空间的变化与层次相交融(如图7)。
6. 极简主义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
6.1. 功能与美观融会贯通
在景观塑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视一方面功能或美感,而忽略了另一方面。通过对彼得·沃克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的感官体验、场景移情、意境顿悟等体现的禅宗思想,应该被更多地运用到中国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从而增加中国园林的附加值 [10] 。
6.2. 融汇交流,百花齐放
加强对景观设计的深入思考,保持本土独立性和纯洁性的前提下寻找和西方极简主义的融合点,从中得到无穷的灵感和丰富的艺术思想 [11] 。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将东西方,古现代优秀园林精华、最具活力的部分继承与发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
6.3. 运用新技术、新材料
彼得·沃克的设计理念在当时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特点,他善于运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将其运用在其景观设计当中,创造出别开生面的园林景色。他注重对本土材料与植物的运用,因地制宜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有序而富有美感的设计风格。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我们确实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结合传统,推陈出新。沃克的作品所展现的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和对四季和时间变化的考虑,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6.4. 注重生态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却面临着不断恶化的挑战。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要通过运用多种造景要素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极简主义艺术不仅仅是风格上的极简,而是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等多方面进行有序的结合与规划,并根据对环境的生态敏感性和营造适宜性的评价,使园林发挥综合效应,为园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案例与典范。
7. 结语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无论是在构图,还是材料、元素的选择方面。极简是简约而不简单,用简单的元素来塑造适宜的空间,给人以多方面的享受,让人们在园林中释放自己,享受自然。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photo.zhulong.com/detail58244.htm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s://c.m.163.com/news/a/HITMCH2N0515DTVT.html
③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gooood.cn/National-911-Memorial-By-PWP.htm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zhulong.com/bbs/d/30075286.html
⑤图5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gooood.cn/Novartis-Headquarters.htm
⑥图6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a/590315226_121123890
⑦图7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a/590315226_121123890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