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Anhui Regional Culture into Open University Curriculum
DOI: 10.12677/ae.2024.145645, PDF, HTML, XML, 下载: 63  浏览: 10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 丹:安徽开放大学文法与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关键词: 安徽地域文化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路径Anhui Regional Culture Open Universit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摘要: 安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文化育人的有效资源。开放大学可结合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教学,以文化滋养学生成长。本文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探讨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提出融入路径:优化教学目标,目标指引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共鸣;建设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深入社会实践,完善学习方式。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hui has formed a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which contains rich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s an effective resource for cultural education. The Open University should combine regional culture,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tap into the element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nrich the course and nurture the students with culture. This paper integrates Anhui regional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the Open University, discusses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Anhui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the Open Un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path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optimizing teaching goals, guiding teaching goals; Enri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evoking the students’ empathy; Constructing campus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subtly; Deepening social practice and making learning methods perfect.
文章引用:赵丹.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1-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645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实现在课堂教学或实践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深远地影响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 。地域文化是指历史上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形成的并为人所认知与认可的种种文化现象,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安徽大地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安徽地域文化纳入课程思政中,符合培育文化自信的需要,契合开放大学“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耦合衔接,映射“大思政”格局理念,有助于促进开放大学学生全面发展 [3] 。充分挖掘、运用安徽地域文化进行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能够有效扩展课程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聚焦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安徽地域文化概述

安徽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三大文化圈,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长江、淮河穿省而过,把全省划分为三大区域,反映到文化空间就是皖北“淮河文化圈”,皖中“皖江文化圈”,皖南“徽文化圈”等 [4] 。淮河文化以淮河流域区域为主,集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色于一体;皖江文化分布在中部长江流域一带,其范围大致与今皖江经济带相一致;徽文化多集中在皖南山区、古代徽州府1府6县、今黄山、宣城绩溪等地 [2] 。

徽州孕育出的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菜、徽式建筑等也走出山区,向外辐射 [5] 。安徽各市也向全国输出文学和艺术。在艺术上,黄梅戏原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为安徽人所接纳后成为当地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6] 。清代方苞、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对全国形成强烈的影响 [7]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导致被称为中国国粹的京剧的诞生。

在历史洪流之下,安徽在发展中淬炼安徽精神:小岗村的改革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大包干”精神,开放奉献的“黄山松精神”,顾全大局的“王家坝精神”等 [3] 。

3.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3.1. 安徽地域文化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提出要求,因此,需关注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学术成果反哺教学。开放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开放大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较难实现脱产学习的成人,难以集中在校学习给课程思政建设带来挑战,因此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考虑学生的学情,才能做到润物无声。经调查,安徽开放大学的学生95%是安徽籍,少部分学生是其他省份人员在安徽工作、生活,学生对安徽地域文化或多或少都有相应了解,因此,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能够较好唤起学生乡土情感,进而提升知识、能力和塑造价值观。安徽开放大学现有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办学体系,开放大学办学网络不断织密,安徽省地理面积广阔,包含皖北皖中皖南,文化各具特色,在各地办学中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能够丰富开放大学的教育内容,让开放大学因地制宜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地域特色。

3.2. 安徽地域文化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宝库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8] 。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善于科学有效挖掘思政素材,安徽省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能够有效赋能课程思政。安徽地域文化包括学术文化、科技和教育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徽商文化、民俗文化和山水旅游文化等,具有丰富多样、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等特征。在课程思政中融入地域文化,能够使课程思政更加契合学生需求,促使课程思政的元素多样化,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情境中来,积极互动,让课程思政课堂生动有趣。开放大学思政素材挖掘难点在于部分专业课程较难找寻其课程思政元素,但是若放宽视野,从地域文化着手,不难发现其思政元素。

3.3.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助力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助力开放大学发展的同时,地域文化也被更多的人群所熟知,更多人对地域文化的了解趋于系统和全面,了解地域文化、认同地域文化,才能够促进地域文化传承和弘扬。文化是教育行为是教育过程的本体,而教育则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机制 [9] 。文化传承不能让地域文化束之高阁,而是要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开放大学的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在学习中守正创新,让地域文化华彩绽放。

3.4.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推动文化自信

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它们既是安徽省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推动作用。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中融入安徽地域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安徽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开放大学的学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培养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其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奋勇争先,以建设美好安徽为己任,做好新时代的劳动者。因此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中融入安徽地域文化,能够夯实安徽发展的根基。

4.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4.1. 优化教学目标,目标指引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中,要将安徽地域文化明确到教学目标中去,即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发挥教学指引作用。安徽地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学术文化,科技及教育文化,文艺文化,宗教文化,徽商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旅游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其所孕育出的兼容并蓄,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知行合一,家国一体,以人为本,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符合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所以,立足课程思政,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目标立体化、多元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保障。

4.2. 丰富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共鸣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10] 。挖掘安徽地域文化,提取思政元素,作为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有系统、全面的认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安徽开放大学针对学生开设了地域文化选修课程,由王德寿主编《安徽文化概要》作为授课教材,可建议专业课教师进行学习,完善对于安徽地域文化的认知,培养教师乡土情怀,进而主动挖掘思政元素,盘活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安徽地域文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同的地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尽量选择当地的、广为人知的文化元素,利于引发学生广泛共鸣;讲解中可采用多媒体设备,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在国开学习网上传学习资源,在预习阶段进行感知,在课堂讲解中深入理解,遵循教育规律,让学习层层递进。结合安徽地域文化,从文化类型中精炼内容,从中提取思政元素,见表1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Anhui regional culture and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urriculum

表1. 安徽地域文化分类及其课程思政元素

4.3. 建设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

校园文化的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也充分发挥了春雨润物无声、悄然入心的滋润作用 [11] 。课程思政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显性教育作用,还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在校园中,要注重布置能够凸显安徽地域文化的校园环境,如安徽名人的名言,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陈独秀的“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彷徨”等;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融入安徽文化元素,如芜湖铁画、泾县宣纸、徽墨歙砚、万安罗盘等;在校园建筑设计中,适当融入马头墙、青砖绿瓦、青石板、花窗等元素,通过承载安徽地域文化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潜移默化,让学生的熏陶下,自觉被地域文化所感染,实现提高政治素养的教学目标。

4.4. 深入社会实践,完善学习方式

课程思政的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之中,还应拓展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强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价值观,在实践中检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开放大学将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积极构建教学实践基地,与当地的文化企业、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等合作,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在学校组织文化活动中,以安徽地域文化为主题,如渡江战役精神为主题演讲比赛,小岗村精神的微视频大赛,六尺巷精神的辩论会等。开放大学需要提高社会实践所占课程比例,在社会实践中渗透地域文化,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观文化馆活动、校企联合培养活动等,比如滁州开放大学可结合凤阳花鼓,开展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的参观和学习活动,深入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合肥开放大学可结合渡江战役纪念馆开设志愿者服务活动,学习渡江战役背后的故事,领会渡江战役的军民情等。

5. 结语

安徽省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课程思政,有其深刻的价值意蕴,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需要。从实践层面提出融入路径:优化教学目标,目标指引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共鸣;建设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深入社会实践,完善学习方式。希望此路径探究能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补充,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安徽省创建社区教育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与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AH040339);2022年度安徽开放大学老年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安徽地域文化的老年教育特色课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LNJY2022YB05)。

参考文献

[1] 张红伟, 何薇, 吴永超. 专业伦理教育融入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三重维度[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5): 65-69.
[2] 赵萍, 王宁, 张明明, 等.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GIS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探索[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4(S1): 115-118.
[3] 李明阳. 安徽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路径探究[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4(2): 18-22.
[4] 罗先奎.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征[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3): 47-48 55.
[5] 许迎春.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4): 51-55.
[6] 宋玉. 新时代安徽地域文化助力社会治理的功能与路径探析[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0(2): 63-68.
[7] 省文史馆项目组.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N]. 安徽日报, 2013-03-18(003).
[8]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25(002).
[9] 王德炎. 地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9(10): 26-29 41.
[10] 何良伟, 靳玉军.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向[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 98-104.
[11] 闫蕾, 杨乐馨. “三全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制探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9): 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