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释儒对构建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ilosophical Ideological System of Xujiang Medical School
DOI: 10.12677/acpp.2024.135120, PDF, HTML, XML, 下载: 147  浏览: 21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 准, 吴文佳: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西 抚州
关键词: 道释儒旴江医派中医哲学Taoism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Xujiang Medical School Philosophy of Chinese Medicine
摘要: 旴江医学是我国古代地方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构建深受中华传统文化道释儒哲学思想的影响深远,其中道家哲学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石,释家哲学以“万法唯心”为基本思想,儒家哲学以“仁义”为核心理念,伴随佛学的中国化形成禅宗,促使道释儒不断融合实现“三教合一”,推动了道释儒哲学思想对旴江流域的旴江医家学术思想的渗透影响,构建形成了旴江医派“道学为体、释学为用、儒学为魂”的中医哲学思想体系。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ocal medical schools, Xujiang Medicin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philosophical ideological system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of Taoism,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Among them, the Taoist philosophy takes “follow nature’s course” as its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the Buddhist philosophy takes “cultivate one’s mind” as its basic thought, and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takes “uphold benevolence and justice” as its core concept. The formation of Zen Buddhism along with the Chineseisation of Buddhism prompted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Taoism,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to realise the “unity of the three religions”, which promoted the penetration and influence of Taoism,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on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the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the dawn river basin of the dawn river, and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dawn river school of medicine, with “Taoism as the body, Buddhism as the use, and Confucianism as the soul”.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formed.
文章引用:黄准, 吴文佳. 论道释儒对构建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J]. 哲学进展, 2024, 13(5): 803-80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5120

1. 引言

旴江,今名为抚河,位于江西省东部,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血木岭。旴江流域河流众多,其干、支流主要流经现江西省广昌、黎川、南丰、南城、金溪、资溪、宜黄、崇仁、乐安、临川、东乡、丰城、樟树、南昌、进贤、新建等16县(市、区)。旴江流域素有“名医之乡”的美誉,从这里走出了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药家,在江西境内形成了医家众多的地方医学群体,已故著名医史学家杨卓寅教授将之命名为“旴江医学”。

旴江医学萌芽于先秦,起源于秦汉,传承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出自旴江流域就有八人,分别为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其医家之多,医籍浩繁,涉及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创造了多项医学之最,同时因医学的兴盛形成了中国南方的古药帮及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之“建昌帮”和“樟树帮”,两者合称为“江西帮”。据江西中医药大学谢强教授考证发现,旴江流域从西汉至民国有医药家2016人,医籍815种,在我国地域医学流派中一枝独秀,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影响深远 [1] 。“旴江医学”已经与我国“岭南医学”“新安医学”“孟河医学”合称为古代四大地方医学流派 [2] 。

纵观旴江医派的历史,其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汉、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魏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隋唐、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明 [3] 。旴江流域不仅是张陵、葛玄、许逊、葛洪等著名道家隐居云游布道传医之地,还是佛教禅宗一花开五叶之两叶(即曹洞宗、法眼宗)祖庭之地,更是晏殊、李觏、曾巩、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一大批儒学大师家乡之地。道释儒三教都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地处旴江流域的旴江医派的形成和发展占据着时代的主导地位,从而在魏晋时期因医道相通,以医传道;在隋唐时期因医佛相通,以医喻佛;在宋明时期因医儒相通,儒医辈出。由此,道释儒哲学思想在旴江医派的中医哲学思想体系构建中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作为地方医学流派的旴江医学也逐渐形成了我国中医学所固有“道学为体、释学为用、儒学为魂”的中医哲学思想体系。

2. 先秦道教方士修行: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萌芽

旴江流域是我国道教的诞生地,旴江医派深深铭刻着道家医学的烙印,形成了具有独特的道家医学所固有的医道相通和医药兼通风格 [4] 。先秦之时,旴江流域就吸引了诸多早期道教方士到此隐居而修真炼丹,施药行善。如相传中国音乐始祖伶伦在南昌梅岭洪崖山修行和创制音律,东周周灵王太子姬晋在南昌青云谱修真悟道,春秋秦国史臣萧史在南昌西山紫霞峰采药炼丹等。由此,先秦道教方士在旴江流域的隐居修行,并将道家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引入医学治病救人,实现了巫医分离而道医同源,使旴江医派在早期的萌芽阶段,道家哲学思想就成了其医派哲学思想体系的源头和根本。所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构建中一直居于主体地位。

3. 秦汉黄老修行施药: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起源

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帝王为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分别采取不同的学派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并付诸实施。先以秦始皇接受采纳李斯建议,推行法家学说,打压儒家学说,采取焚书坑儒;后以汉武帝接受采纳董仲舒建议,施行以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儒家学说地位,也改变了西汉初期所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治国政策。虽然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采取运用了不同的学说治理国家,但因秦汉各帝王都追求自身的长生不老,在此期间对道家的养生思想却不仅未以打压,还给予支持,并高度重视道家的仙方之术。此时,旴江流域已是道教先驱黄老道的重要修行场所 [5] ,大批道仙汇聚于旴江流域及周边隐居修行施药,对旴江医学的影响深远。

秦时,著名寿仙麻姑女在家乡南城(古称建昌)丹霞山修行,常为百姓采药治病,消灾济众,得道成仙,后人为纪念麻姑的德行,将丹霞山改名为麻姑山 [6] 。据史书记载,秦时,宫廷十三武士,辞官往南方寻觅长生术,其中三人驻庐山,十人隐居南昌修行,采药炼丹,为民袪病 [7] 。

西汉时,隐居于乐安华盖山的开山祖师浮丘公和二位弟子王衮、郭姒并称为华盖祖师三仙真君。后来,三位真君云游到了附近的南城麻姑洞隐居修行,创建道场,炼丹制药,传丹法及养生之术,开矿石入药的先河,成为建昌药业的始祖,后世发展为“建昌帮” [8] 。

东汉时,有张陵、葛玄等道教先驱们在鹰潭龙虎山、樟树阁皂山创建道教祖山祖庭,弟子众多。如张陵在鹰潭龙虎山所创建的道教“天师道”(后称“正一道”)是中国最早的道教组织,后世公认其为道教创始人,有弟子3000余人,他三十余年在旴江流域及周边等地修行,在樟树阁皂山炼丹、制药、治病,开樟树医学及制药先河,成为樟树药学的始祖,后世发展为“樟树帮”。葛玄在樟树阁皂山创建了道教“灵宝道”(又称“葛家道”),有弟子500余人,他四十余年在旴江流域的南城麻姑山和樟树阁皂山等地修行,采药、炼丹、制药、行医、传医、传授中医药炮制法。这使旴江流域及周边不仅成了道教的发祥地,而且促进了旴江医学和药业的发展。还有董奉在旴江流域的南昌及周边庐山上隐居修行施医,其医术高超,与同时代的华佗、张仲景并誉为“建安三神医”,同时其医德高尚,看病不收诊费,种杏即可,在庐山下遗留后世“杏林”佳话,这亦是道家“无量度生”“度人无量”思想在中医学的体现 [9] 。这些道仙通过采药炼丹,追求长生,施医布药济众,为民消灾除病,并为后世留下了其所撰写的道经和医学著作,其中张陵撰写有《老子想尔注》《神仙得道灵药经》等著作,葛玄撰写有《神仙服食经》《广陵吴普杂方》《葛氏杂方》《断谷食方》等著作,从而医道相助,使黄老道在旴江流域逐渐兴盛。

在旴江流域,旴江医学在道教的影响下,伴随着旴江道医通过道家哲学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终极追求思想渗透于旴江医学,促进了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诞生。

4. 魏晋玄学产生: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由秦汉以来国家的“大一统”走向了政治分裂和政治动乱。这个时代,政治黑暗,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却促使打破了儒学禁锢百姓思想的枷锁,给中国文化思想又迎来了一次“文艺复兴”。这时期的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以魏晋玄学为居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玄”字原出自《老子》第一章,末句形容“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指它深远神秘,变化莫测。玄学的名字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10] 。由此,魏晋玄学继承了传统道家哲学“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融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新道家,是具有“简约、精致、思辨性强”的哲学思潮 [11] 。道家玄学理论出现,打破了两汉时期两汉经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促使了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这时期的道家在旴江流域创教传医,道医频出,其中在西晋时就有两位著名的道教祖师分别为道教“净明道”祖师许逊和“灵宝道”祖师葛洪,他们以医传道、借医弘道,不仅是道教各派祖师,而且成了医药学家。

许逊出生于西晋豫章郡(今南昌),先“举孝廉”为官,在为官之时拜同乡吴猛学道,后弃官回乡隐居南昌西山修道。在修行之时拜谌母为师,以医弘道,济世行善,创“太上灵宝净明法”,建“太极观”道院,额曰“净明真境”,其宗旨为“净明忠孝”,撰写有《炼丹图》《灵剑子》《石函记》等著作。

葛洪出生于西晋丹阳郡(今江苏丹阳),为东汉葛玄之侄孙,他从小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而且甚是喜欢“神仙导养之法”。通过拜葛玄之徒郑隐为师,传承祖辈衣钵,长达十年在旴江流域的南昌西山、樟树阁皂山、南城麻姑山等地修行,采药炼丹,制药行医,治病救人,所撰写流传后世著作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还有些著作《玉函方》《服食方》《金匮药方》等都已经散佚。他的道家医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中药学家屠呦呦,其青蒿素的发明即得益于《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尽服之”的启发改用冷提法而成功 [12] 。

葛家道发展到东晋时,葛洪的从孙葛巢莆和后裔葛灿两人都传承了其衣钵,箓传《灵宝经》,也曾到樟树阁皂山隐居修行,通过以炼丹制药、行医传教的方式促进旴江医学和药业的发展。到南朝梁时,陶弘景因慕名葛家道,曾隐居樟树阁皂山整理葛玄、葛洪的道教文献,促使道教理论的完善,同时其在阁皂山采药、行医、布道,强调药材采集季节……药材真伪鉴别……开创了樟树药材鉴别之先河 [13] 。出生于西魏的孙思邈也曾到樟树阁皂山采药,对阁皂山的药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后到樟树定居行医,收集民间验方、秘方进行整理。……开创了樟树药源普查和方剂整理的先河。

此时期的旴江医学,因高道在旴江流域的创教传医,其被渗透了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中的医学哲学思想。旴江道医将道家的生命运动发展观和矛盾观等辩证思维方式引入于旴江医学,为旴江医学辨证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将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渗透于旴江医学,为旴江医学精气神学说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将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无为”自然宇宙观融入于旴江医学,为旴江医学养生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来源;将道家的经典医籍授业于旴江医学,为旴江医学的临床医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从而医道相通,进而推动了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14] 。

5. 隋唐佛学中国化: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成熟

佛教属于外来的宗教文化,诞生于古印度,大概在西汉末年从西域传到中国,至今学界也没有准确的时间。到隋文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统治者的扶持和倚重,特别是中国的道、儒两家思想融入佛教,使其实现了转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禅宗”,中国佛学从此诞生。此时的旴江流域及周边不仅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而且是佛教的弘传重地,禅宗的五大七宗大多在此地创立,印度佛教的中国化最后在江西得以完成 [15] 。这时的旴江流域因高僧创教传医,以佛弘医,促使了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成熟。

隋唐时期,佛教在旴江流域及周边盛行,寺庙林立,并创建了禅宗各派祖庭或道场,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佛医曾在此修行,有道一、百丈、惟宽、怀晖、大义、普愿、慧海、慧藏、智藏、法常、慧寂、光涌、良介、匡仁、本寂、道延、文偃等数十位历史上著名的得道高僧。这些高僧中,如马祖道一禅师为禅宗法门洪州宗的创始人,其弟子百丈怀海禅师的门下开创了临济、伪仰二宗;慧寂禅师为伪仰宗的创始人之一;本寂禅师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文偃禅师为云门宗的创始人。他们创教弘法,施医济众,进而医佛相通,其中最出众的是马祖道一禅师,其既是得道高僧,也是施药拯疾的佛医。

马祖道一禅师出生于唐朝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其幼年出家,曾先后师从无相禅师和南岳怀让禅师,后相继在江西临川西丽山、虔州(今赣州)龚公山、洪州(今南昌)开元寺弘扬佛法,特别是在洪州开元寺修行时广聚徒众,入室弟子有百丈、惟宽、怀晖、大义、普愿、慧海、慧藏、智藏、法常等百余人,使开元寺成为当时江南佛学中心,创立了“洪州禅”(又称“江西禅”)。他主张道不用修,要引导修行者达到最好修行境界是从“即心即佛”至“非心非佛”到最后的“平常心是道”的三个阶段。他所倡导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教界的提出,赋予了“顿悟”说有了新理念,通过付诸实行,取代了传统的看经坐禅,标志着佛教中国化在江西的完成。他的弟子百丈怀海禅师继承了衣钵弘法传教,制定了中国佛教第一部管理法典的《百丈清规》,故中国佛学界素有“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的禅宗典故,也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此时旴江流域及周边已成了中国的佛学重地。

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40余年的悟禅修行中,继承了古印度医方明中“地水火风”为基础的佛医理论,并且通过慈悲为怀、乐善好施而以佛弘医。据《江西省宗教志》记载:“道一曾于靖安县法药寺弘法时,遇到当地瘟疫流行,便留下讲授佛法并置药于寺院的井里供患者饮用,从而瘟疫得到有效控制,百姓病除后都赞誉其医术精湛。”马祖道一禅师的众多弟子都传承其衣钵,以佛弘医。如高徒慧藏禅师在石䂬寺弘法施医,并将医术传承弟子,后世住持戒明法师深得其真传,因医术高超而曾治愈了宋仁宗皇后的恶疾,受到了宋仁宗皇帝的御赞,并把洪州宗佛医一脉再次得到了发扬光大 [16] 。

佛教在隋唐时期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学思想的禅宗哲学。禅宗在旴江流域及周边的盛行,使众多高僧在此地创教传医,旴江佛医将释家哲学的唯心主义思想渗透于旴江医学,从而赋予了旴江医学具有“万法唯心”的哲学思维方式。由此,旴江医派不仅吸收了古印度医方明的医学理论,同时还将佛医所具有的“五蕴”“以心医疾”学说运用于治疗患者的疾病,促成了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逐渐完善成熟。

6. 宋明理学盛行推动儒学复兴: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的继续发展

自两汉到隋唐的千年,儒家学说的地位不断一落千丈,特别是佛学中国化的形成,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了道释儒三教并行存在,而且各自互不相容,都保持着自己思想的独立性。随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迎来了局部统一的北宋王朝。这个时期的士大夫已经渴望追求改变中国佛学的禅宗思想在国家的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吸收借鉴了唐朝以来佛、道两教的天道观,并有效地对之前的儒家经典学说进行了重新转化和阐释,促进了道释儒三教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融合,从而催生演变出了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理学思想,进而儒家思想体系得以重新获得新生和改变,由此理学的诞生推动了儒学复兴。理学思想的主张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肯定,满足符合了北宋统治者需要一个全新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行动指南,后续的明朝也继承发扬光大了理学思想,后世对这一理学思想统称为宋明理学,并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

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并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旴江流域已经成为唐初王勃笔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发祥地和兴盛地,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江西学” [17] 。宋明两朝,旴江流域儒学发达,理学兴盛,走出了一批儒学大师,已成了才子之地,如北宋文学家临川晏殊,北宋哲学家南丰李觏,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占其二有北宋南丰曾巩、临川王安石,陆王心学的创立者之一南宋金溪陆九渊,明代戏曲家临川汤显祖等。当时的中国社会,尊儒尚医,存在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主张,形成了无儒不通医。此时地处旴江流域的儒学大师不但身居高位,且精通医学,如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都是儒医相通。这时期的众多旴江医家分别以儒通医、弃儒通医、先儒后医、世代为医等方式走向了医学道路,成了悬浮济世的儒医,如南宋临川陈自明和明代金溪龚廷贤、龚居中及南丰李梴等,为后世留下《妇人大全良方》《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红炉点雪》《医学入门》等医学著作。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思想中,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仁义”视为其学说的核心。因儒术通医术,由此提出医乃仁术的主张,指出了作为医者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以仁为魂。宋明时期的旴江儒医将仁爱思想作为行医的首要原则,在医家所撰写的医籍中明确地进行了阐述医德思想。如龚廷贤的父亲龚信撰写《古今医鉴》中辑有“明医箴”“庸医箴”“警医箴”,规定了医者要遵循行医行为规范;龚廷贤在其基础上指出仁心是医者首要品质,并撰写《万病回春》中辑有“医家十要”;李梴撰写《医学入门》中辑有“习医规格”,强调行医者要具备仁爱、敬业和廉洁之心。由此,旴江医派具有了“仁心仁术”哲学思想,丰富发展了旴江医派中医哲学思想体系,使旴江医学迎来了历史的鼎盛,儒医辈出。

7. 结语

总之,旴江医派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医学流派,其中医哲学体系的构建与道释儒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深受影响,已形成了“道学为体、释学为用、儒学为魂”的中医哲学思想体系。但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西方医学的传入我国,旴江医派却始终停留于盲目的尊经崇古而僵化,并其本身还存有哲学理论上的缺陷,同时对某些疾病治疗采用咒法、画符等现象难以科学的解释,导致后期走下了衰败。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因而旴江医派需要注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遵循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做到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重振其医派辉煌。

基金项目

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3SK27);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2022B01)。

参考文献

[1] 谢强, 黄冰林. 有关正确认识旴江医派的历史地位及今后传承工作的思考[J]. 江西中医药, 2022, 53(8): 1-4, 7.
[2] 吴文佳, 黄准.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分析——以江西省抚州市为例[J]. 传媒论坛, 2023, 6(9): 86-88.
[3] 谢强, 章德林, 黄冰林. 旴江医派志略[J]. 江西中医药, 2019, 50(8): 3-8, 37.
[4] 谢强, 章德林, 黄冰林. 旴江医派志略(续一) [J]. 江西中医药, 2019, 50(9): 3-12.
[5] 谢强, 章德林, 黄冰林. 旴江医派志略(续五∙先秦-汉晋) [J]. 江西中医药, 2020, 51(1): 3-9.
[6] 卢星, 许智范, 温乐平. 江西通史∙秦汉卷[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7] 张国培, 何明栋. 江西宗教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3.
[8] 谢强. 源远流长的旴江医学——旴江医学发展探寻[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26(2): 1-4.
[9] 谢强, 章德林, 黄冰林. 旴江医派志略(续二) [J]. 江西中医药, 2019, 50(10): 3-10.
[10] 冯友兰, 著. 中国哲学简史[M]. 赵复三, 译.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11] 谢朝丹, 李其忠. 试论魏晋玄学对中医学的影响[J]. 中医药文化, 2013, 8(4): 8-11.
[12] 徐春娟, 乐丽霞. 旴江道医述评[J]. 江西中医药, 2016, 47(8): 3-5.
[13] 孙国如, 黄文鸿. 樟树中医药发展简史[M].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4] 孙爱云, 张金波. 浅谈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1): 81-82.
[15] 谢强, 章德林, 黄冰林. 旴江医派志略(续六∙南北朝-隋唐五代) [J]. 江西中医药, 2020, 51(2): 3-8.
[16] 罗传奇, 张世俊. 临川文化史[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7] 许怀林. 江西通史∙南宋卷[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