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在英译国漫《天官赐福》字幕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in Chinese Animation Heaven Officials Blessing
DOI: 10.12677/ml.2024.125323, PDF, HTML, XML, 下载: 60  浏览: 14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孙嘉悦, 唐丽君: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顺应论中国动漫字幕翻译Adaptation Theory Chinese Animat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摘要: 本文探讨了顺应论在国产动漫《天官赐福》字幕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所使用的字幕来源于哔哩哔哩动画,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原则等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在翻译中准确把握语境关系,保持语言结构的通顺与连贯,并灵活运用动态顺应原则,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观众的接受习惯。研究发现,通过顺应论的指导,可以有效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言文化差异和受众认知差异等问题,从而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和可读性。通过对《天官赐福》字幕汉译英翻译的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国产动漫字幕翻译提供实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促进中国动漫作品在国际市场的传播与推广。
Abstract: This academic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in the Chinese animation Heaven Officials Blessing. The subtitles used are from Bilibili Anim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text analysis method,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deeply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xtual adaptation, linguistic structure adaptation, and dynamic adaptation principles. By comparing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while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the study explores how to accurately grasp contextual relations, maintain the coherence and cohesion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flexibly apply dynamic adaptation principles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in line with the viewing habits of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with the guidance of adaptation theory,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well as audience cognitive differences encounter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can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leading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and readabilit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in Heaven Officials Blessing,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practic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Chinese animat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animation work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文章引用:孙嘉悦, 唐丽君. 顺应论在英译国漫《天官赐福》字幕中的应用[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25-3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23

1. 引言

全球化浪潮深化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各国影视作品也逐渐跨越国界,被引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好莱坞的动作大片、韩剧的玛丽苏剧情、日本动漫的唯美风格等都广为人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产影视剧的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产动漫也开始涌现,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译者不仅需要深刻理解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内涵,还需要兼顾中西文化差异,力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基于此,本文研究国产动漫的字幕翻译,有助于提升国产影视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为了探究以上问题,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首先对顺应论理论进行描述,分析翻译文本的语言特色,然后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将顺应论应用于文本翻译中,得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同时,通过对原文本和译文的细致分析和对比,系统地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寻求最合适的语言翻译方法,以期使文中观点逻辑连贯流畅、内容清晰明了。

2. 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顺应论的观点来看,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交流过程来说。当人们进行交际时,语言使用者在他们可以选择的语言范围内进行协商,而交际语言是语言适应的最重要方面,即当人们进行交际时,语言使用者在他们可以选择的语言范围内进行协商,并进行灵活的语言适应,减少或避免语言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在语言理解上的模糊性,从而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为呈现出最佳译文,译者应关注顺应论在字幕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2.1. 顺应论概述

国际语用学协会的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理解语用学》(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性理论。根据维索尔伦的观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语言选择过程,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1] 。由于语言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的存在,说话人可以在语言使用中做出各种适当的选择。其中,变异性和协商性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而顺应性则是其最终目的;换而言之,没有变异性和协商性,顺应性也将不会存在,顺应性是最为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语言顺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使用者能够灵活地调整不同的语言选择来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维索尔伦认为,在语言使用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的各个方面相对应。语言是在语境中使用的,根据语言恰当性理论,语言使用需要语言选择,而选择合适的语言是实现语言使用的预期效果的唯一途径。

2.2. 顺应论在字幕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适应性选择的过程;同样地,翻译也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译者必须进行各种适应性调整,以便在特定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语言。正如顺应论可以指导和解释翻译活动一样,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也可以根据顺应论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与纯文本翻译不同,字幕翻译有其独特的特点。字幕翻译是译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源文本的直接信息转化为文字的一种方式。鉴于电影字幕的空间性和瞬时性的限制,译者需要考虑原文本的长度,译文必须流畅、清晰、优雅,并适应目标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理解能力。

钱冠连在《语用学:一个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一文中指出,顺应理论可以帮助解决中国语用学研究的问题,帮助指导各国研究者对语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 [2] 。因此,顺应理论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在翻译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为认识翻译的本质和解决翻译问题创造了新的理论视角。

3. 字幕翻译概述

在着手进行字幕翻译之前,首先要了解其特殊性。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不同,字幕翻译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体裁形式也与前两者不同。译者只有了解了字幕的特殊性,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个译文的分析,才能使影视剧中的对话和人物独白更有意义,才能使观众欣赏到演员的表演,才能使情节发展更容易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

3.1. 影视剧字幕翻译特征

字幕是指影视作品播出时,实时显示的词语。字幕将影视作品中的对白及其他非影像内容用文字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受众更加准确迅速地理解并接收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字幕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类别,和文学翻译既有共性又具有其不同的个性。了解电影字幕的特点,把握其基本要点,有助于我们为以后的字幕翻译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以下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字幕翻译的特征。

3.1.1. 语言层面

电影字幕受到时空的制约。如李运兴所说,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而且这一信息功能实现的具体途径也对字幕翻译构成限制 [3] 。字幕稍纵即逝,留在画面中的时间也很有限,同时,字幕通常在画面的中下部,鉴于画面一行字可容纳的数量和看电影时的美感,字幕应简洁易懂,篇幅适当,并且能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阅读完并获取字幕中的信息,这也正是瞬时性和通俗性的体现。另外,电影作为一种融合了音乐、画面、人物表演和语言文字的艺术作品,需要在字幕翻译中考虑到这些因素,做到相互依赖和互补,从而取得最佳观影效果,同时它又表现出字幕综合性强。

3.1.2. 文化层面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的和地域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 [4] 。源语国家与目的语国家之间由于历史背景、地域风情等方面的差异,常常会产生一些文化差异。同时,字幕无注性强,不能标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文化专有词等等,容易引起一些目的语受众不理解和混乱。译者在文化翻译中常使用归化与异化两种常用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其文化差异。

4.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天官赐福》字幕翻译方法

国产动漫《天官赐福》,先后在Funimation、Netflix等海外流媒体平台亮相,并获得无数好评。如果说国内市场的繁荣可以被理解为强大的作者粉丝效应和原著的粉丝基础,那么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则完全可以证明这部动画作品的确在剧本和内容上拥有着过人之处。在其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其高质量的英译字幕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以下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等角度对《天官赐福》英译字幕进行分析。

4.1. 语境关系顺应

语境,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的简称,是语用学、语义学、语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学科中的一个基本和核心概念 [5] 。维索尔伦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首先,交际环境涵盖了具体的时间、地点等物理条件,以及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其次,语言环境突出了语境内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简而言之,语境具备复合性质,包括了交际者在物理和心理层面的联系,以及语境对语义和逻辑关系的影响。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样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目的,译者必须使自己的思维运作及翻译过程顺应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译文顺应了译语语境的各种需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才有保证,译作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6] 。

4.1.1. 交际语境顺应

交际语境则指的是交际双方所处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心理世界。翻译中的交际语境顺应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并适应源语言文本中的交际环境,这包括考虑文本所处的时间、地点、社会关系等具体情境因素。学者钟文认为,翻译除了要顺应原文的交际环境外,还要顺应译文预期读者的交际语境 [7] 。因此,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中的文化、社会习惯,以便准确传达原文中的交际信息,确保翻译结果在目标语文化中具有相应的得体性和可理解性。国产动漫《天官赐福》作为一部注重人物情感变化的作品,其语言表达丰富而深刻,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矛盾、爱恨情仇等复杂情感。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以顺应目标语言的交际习惯和文化背景。

例1:天官赐福 百无禁忌

Wish you all the heavenly blessings. May all taboos shattered!

在这里,译者通过使用“May all taboos shattered!”来传达原文的祝福之意。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为了更直接地表达对于庆祝和祝愿的情感,符合英语中在祝福语中使用愿望的常见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交际上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祝福的信息。译者在这里选择使用“Wish you all the heavenly blessings.”来表达“天官赐福”强调了神圣和庄重的语气。这种表达方式更符合英语中对于祝福或祈愿语气的一般表达,同时保留了原文中的仙侠神秘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翻译者在保持原文神秘感和庄重氛围的同时,巧妙地选择了符合英语语境的表达方式,使得祝福更容易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是在交际语境顺应方面的一种灵活运用。

例2:上元佳节,神武大街,惊鸿一瞥,百世沦陷。

On the yuan Festival, shenwu Street, a glance, the fall of the world.

翻译在保留了原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对应的英语表达,使得整个句子在交际语境中更加自然。“On the Yuan Festival”对应“上元佳节”,“Shenwu Street”是神武大街的直译,“a glance”对应“惊鸿一瞥”,“the fall of the world”则传达了“百世沦陷”的意境。这句翻译成功地传达了原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a glance”强调了眼前瞬间的一瞥,而“the fall of the world”则表达了这一瞬间的深远影响,这种表达使得翻译不仅传达了文字的意义,也尽量还原了作者希望传递的景象和情感。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英语读者可能对上元佳节、神武大街等中文文化元素不太熟悉,翻译中保留了这些元素,同时通过直译和解释方式传达了原文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呈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境。总体而言,这样的翻译在保留原文的意境和情感的同时,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英文读者能够体验到中文文学的美感。

例3:那便预祝殿下,此去一帆风顺!

Hope everything goes well. Your Highness!

这句话的翻译考虑了交际语境、语言文化和社会习惯,在英文中,对尊贵人物的称呼通常使用“Your”加上相应的头衔,比如“Your Highness”。这种称呼传达了一种尊敬和礼貌,符合英文交际的惯例。“Hope everything goes well”是对祝愿的一种常见英文表达方式,通用于许多场合,尤其是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这种表达方式直接而真挚,传达了良好的祝愿。

英文的正式场合通常使用较为正式的语言风格,以表达尊敬和庄重。因此,在翻译中应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以符合英文社交文体的习惯。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句话的翻译在保留原文的尊敬、祝福和正式的语言风格的同时,适应了英文社交文体的习惯,使得翻译在交际语境中更为贴切和自然。

4.1.2. 语言语境顺应

语言语境,依据交际形式的不同也叫作话语语境或文本语境,是语言的各层单位之间的组合关系形成的语境。意义形成应当从语言语境出发 [8] 。在语言语境的翻译方面,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必须顺应受众的风格,以达到尽可能接近原语的效果,即语用对等。

例4:可外面还有兄弟……

But some of our men are still out there...

翻译者通过使用“But”引入句子,以引出一个转折或对比的语境,表达了原文中的“可”,表示对前文情况的一种转折或补充信息。同时,翻译中的“some of our men are still out there”保留了原文中的“兄弟”的意涵,但更加具体地表达了这些人的身份,适应了英语中对于表达同辈关系时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语境。翻译中对于“兄弟”的表述使用了“our men”而非直译的“brothers”,现代汉语中,对非亲非故之人称兄道弟很是常见,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情绪。譬如本句,这里的“兄弟”不是亲缘关系上的哥哥弟弟之类的,更像是一个帮派的朋友,译者这里采取意译的方法译为“our men”非常合适,把握住了人物关系的内涵,同时又清楚地传达了原文色彩。

例5:这满天神佛里,有一位著名的三界笑柄。

Among all the deities of heaven, there was one famous laughingstock throughout the three realms.

从词汇选择上来说,“deity”是一个广义词,可以指代任何形式的神祇,不特指性别,也不局限于某一宗教或文化。这使得它成为描述包含多种性别和性质的神祇时的理想选择。由于其广泛性,使用“deity”有助于包容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神明,为翻译提供了一种灵活性,使其能够跨文化传达原文的意境。相比之下,“god”通常用来指代男性神祇,“goddess”用于女性神祇。虽然它们在描述特定宗教体系中的神祇时非常准确,但在需要广泛涵盖多种神祇的情境下显得过于狭隘。

在语用规范方面,译者充分考虑了文化敏感性,在跨文化交流中,选择一个既具包容性又不失精确度的词汇非常重要。使用“deity”避免了对特定文化或宗教的直接指代,这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说或神话故事常常涉及广泛的神祇概念,它们可能超越了传统宗教体系的界限。“deity”在这种语境下的使用,不仅适应了作品的文化背景,也满足了读者对于作品的想象空间和理解深度。

总的来说,“deity”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对词汇意义的精准把握,也展现了对作品语境、文化背景和目标读者预期的深刻理解。这种选择在翻译实践中既符合语言的词汇选择原则,也遵循了语用上的规范,体现了翻译者对于语言及其文化内涵的敏感和尊重。

4.2. 语言结构顺应

翻译的结构顺应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持目标语言(译文语言)的结构和语法与源语言(原文语言)相符,以使翻译更为自然、通顺,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这包括对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语用规范等方面的顺应。

翻译的结构顺应有助于确保翻译文本在语言上流畅,避免因结构不当而导致的歧义或困惑。这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即使翻译的词汇选择准确,如果句子结构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规范,就可能使翻译显得生硬或不自然。

在进行结构顺应时,翻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法特点、表达习惯以及文化背景,以确保翻译文本在结构上与原文一致,同时能够在目标语言中流畅表达原文的意思。这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例6:你就接着编吧

Pants on fire

这句话来源于英国童谣,原文是“Liar,liar,pants on fire”大意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在剧中,当花城对谢怜的回答不以为然时,就对他说“pants on fire”,此句采用俚语的翻译“Pants on fire”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它保留了原始的形象,通过直接的字面意思传达了撒谎的含义,同时也携带了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做到了语言结构的顺应。

例7:我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And check out who this lucky dog is.

将“我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翻译成“And check out who this lucky dog is.”保留了中文原文中的口语化风格,使翻译更为生动和接地气。同时又保留幽默感,“何方神圣”的翻译成“lucky dog”是一种巧妙的表达,既保留了对神秘身份的好奇,又通过使用“lucky dog”强调了对方的幸运。整个翻译流畅自然,易于理解。采用了一种符合口语表达的结构,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感受到原文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样的翻译能够保持原文的风格和幽默感,同时在表达上做了适度的调整,使得翻译更符合英语口语的表达习惯。

例8:你和那半月国师到底有什么恩怨啊?

So what’s your beef with the Imperial Preceptor?

在翻译中,将原文中的“有什么恩怨啊”译为“what’s your beef”也体现了语言结构的顺应。这个短语“what’s your beef”在英语中是口语化表达,类似于“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矛盾”,用于询问对方是否有意见或不满。关于这个含义来源的历史是这样的:先是在1888年的一篇英文报纸上,有许多美国士兵抱怨国家定量供应的牛肉太少,质量太差,于是逐渐积累在牛肉上的怒气使“beef”终于演变出了表达抱怨与不满的动词形式。而到了1984年,美国快餐Wendy’s拍摄了一则讽刺竞争对手麦当劳和汉堡王的汉堡缺斤少两的广告。广告中的老太太坐在别的汉堡店生气地问道:“Where’s the beef?”,随后,该广告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beef”的用法也被广泛沿用到了总统竞选或是商界讨论某事物真正价值等方面。这种表达方式在英语中较为地道,通过语言结构顺应,该句翻译成功地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使得对话更贴合英语的口语表达特点。

4.3. 动态顺应

动态顺应是顺应论的核心,主要指语言使用中“意义的动态生成” [1] 。译文语言的选择也应该是作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言结构而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作为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必然涉及目的语的重构。目的语的重构是译者对原语的语境、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 [9] 。这里强调的动态顺应要求在国产电影字幕翻译中跨越中西文化差异,以在英文中重新呈现类似的功能信息。也就是通过动态顺应,重新定义电影原文在英文语境中的含义,并赋予其恰如其分的意义,这强调了翻译策略的灵活性。然而,灵活性是有限度的,对于译者而言,必须坚持原则和文化立场,在发挥引介作用的同时,善于弘扬中国文化。

例9:-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是船到桥头自然沉。

-You’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you come to it. -The bridge was bunt.

“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下句本应该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里将“直”改为“沉”,仅一字之差,就从自我宽慰变为自我解嘲。英文中原本就有类似的俗语,译者便没有围于原文的“车”、“山”、“船”等意象,而是根据语境,顺着英文的字面意思展开:说要过桥,但桥毁了,自然过不去。这句中,译者在充分理解了说话人语境后对其采用意译的方法,按照英文表达进行翻译,充分考虑了动态顺应。

例10:世中逢尔 雨中逢花。

Every flower meets its hour in the world.

通过简练而抒情的表达方式成功传达了原文的意境和哲理。“Every flower meets its hour in the world”通过巧妙的表达传达了花朵在世界中等待合适的时机绽放的抒情意境。翻译选择了富有诗意的词汇,使得译文更富有感情。翻译保留了原文中“逢尔”和“逢花”的表达,成功传达了花朵与时机的相遇和交融的意境。“逢尔”可以诠释为遇到你、遇见自己的时刻,而“逢花”则表达了花与雨的相遇。“meets its hour”表达了花在某个时刻与其绽放的机会相遇,凸显了时机的重要性,传达了一种关于时机和命运的哲理,表达了事物在合适的时刻得以展现的深刻含义。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使用简练而自然的语言,没有过多修饰,使得表达更为清晰和直接。这有助于读者更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上述优点的实现,这句翻译成功地将原文中的诗意和哲理传达到英文读者,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花朵在世界中等待适时绽放的深刻情感。翻译不仅保持了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而且通过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使得整个句子在另一种语境中依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的翻译效果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文学价值。此句翻译看似对原文有所改变,但却生动传达了原文的深刻内涵,符合动态顺应原则。

例11:岂非动不动就要神仙打架,日月无光?

Thus, would there not be gods who wanted to fight each other all the time, who would fall into a life of disgrace?

“日月无光”的比喻在翻译中得以保留,这有助于传达原文可能描绘的混乱、灰暗的景象。保留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有助于保持原文的情感和意境。翻译使用了“fall into a life of disgrace”来表达“日月无光”,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它传达了负面和堕落的意味,与原文的负面暗示相符。通过选择贴切的表达方式,翻译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情感。翻译通过使用“fall into a life of disgrace”准确地传达了“日月无光”的含义,指向一种可能的负面结局。通过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翻译成功地保持了原文的观点和情感。总体而言,该句翻译通过动态顺应原则,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象征性表达、情感色彩和意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同时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达到了有效传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顺应论在国产动漫《天官赐福》字幕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与反思:

首先,顺应原则在国产动漫字幕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天官赐福》作为一部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需要兼顾受众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习惯。通过顺应原则,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情感与意境,提升翻译质量和观众体验。

其次,顺应原则在实践中具有一定挑战性。汉译英翻译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如何在保留原作风格和情感的同时,适应英语语境的表达方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再者,顺应原则需要与翻译的忠实原则相结合。在顺应受众语言文化和社会习惯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对原作的忠实,确保翻译结果既符合英语观众的接受习惯,又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意义与情感。

最后,翻译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天官赐福》字幕汉译英翻译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行的顺应策略与方法,如对话表达的顺应策略、场景文化的顺应策略等。但同时也意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综上所述,顺应原则在国产动漫《天官赐福》字幕汉译英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其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提高国产动漫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然而,翻译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我们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提升翻译质量和效果。

基金项目

2023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POA理念的《英汉汉英笔译》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编号202310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3年批次立项项目(数智化背景下基于校企协作的《英汉汉英笔译》资料库建设研究(编号230805701140334)。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 J.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Arnold, London, New York.
[2] 钱冠连. 《语用学: 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1991(1): 61-66, 80.
[3]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 22(4): 38-40.
[4] 庄琦春. 中外影视作品译制的社会文化思考[J]. 现代传播, 2005(1): 115-116.
[5] 童珊. 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语境理论的动态发展[J]. 国外理论动态, 2009(3): 87-89.
[6] 宋志平. 翻译: 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04, 25(2): 21-25.
[7] 钟文. 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8(6): 140-144.
[8] 吕洁, 陈开举.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论语境对阐释的约束[J]. 哲学研究, 2020(8): 90-97.
[9] 戈玲玲. 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 外语学刊, 2002(3):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