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实践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中的融入研究
A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Practices in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2677/ces.2024.125310, PDF, HTML, XML, 下载: 42  浏览: 6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今朝, 苏 尹, 傅文珍:嘉兴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戴 婷:嘉兴南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关键词: 理工类美学教学美学实践欣赏与创新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Practice Appreciation and Innovation
摘要: 德智美体劳综合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美学教育在面向理工类专业教学中,其教学目的和内容,一直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的层面,难以深入落到实处。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理工类大学生专业要求和特点,提出将美术欣赏与造型美学实践结合起来,融入到理工类教学知识架构中,使零基础的学生也能通过美育掌握一定的美术实践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升艺术素养,成就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aesthetics, physical fitness and labor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state for higher educ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Among them, the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ts teaching purpose and content, has been stuck in the level of letting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eply put into practic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ytechnic college students, art appreciation and modeling aesthetics practice are combin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polytechnic teaching in this paper. Even students with zero foundation can master certain degrees of ar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aesthetic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art literacy and accomplishing compound talents.
文章引用:张今朝, 戴婷, 苏尹, 傅文珍. 美学实践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中的融入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5): 459-46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5310

1. 引言

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体现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教育趋向的基本目标,在“五育”中,美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的美育教育,美育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 [2] [3]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该纲要为高校美育指明了方向,使得高校美育教育有章可循 [4]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浸润美育教育的目标和路径,到2027年,美育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5] 。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国家一直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理工科专业的美育工作开展更加具有特殊性。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的和谐进步对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呼声也随之高涨。教育部先后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新工科建设等涉及理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崇高理想信念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在理工科专业中融入美学教育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6] 。

2. 理工类专业美育困境和分析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离不开高科技、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而理工科高等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 。然而,由于专业特点,高科技人才却并不一定具备高素质,高能力、低文化素养的人才群体较为普遍。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审美、情操、心理健康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限制了他们更深层次的发展 [8] 。

2.1. 美育不足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影响

从美育的定义来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9] 由此可见,美育与其他“四育”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美育的缺乏会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美育相对更加缺乏的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审美能力偏低。世间万事万物美和丑是相互共存的,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没有辨别美丑的能力,甚至以丑为美,长此以往,严重的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部分同学谈吐不雅,以怪异为美,追求标新立异,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审美出现了偏差。以某专业为例,图1所示为部分学生的电路接线图和课堂作业。学生因为缺少美的概念,缺乏审美情趣,只追求实验结论,而不注重实验过程,在接线时不注重美观,殊不知,一旦实验有误,这样缺乏美的排线方式,无疑是在浪费时间。由于学生基本上没有美学概念,也不太重视审美,尤其是工科学生,课堂作业潦草、字迹不清的情况普遍,影响学生的平时分的同时,无形中也在降低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学习趣味。

Figure 1. Some students’ circuit wiring diagrams and class assignments

图1. 部分学生的电路接线图和课堂作业

(2) 生活枯燥乏味,缺乏情趣。情趣主要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理工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任务重,每天面对的不是抽象高深的数学公式,就是枯燥的专业知识,如果缺少美育教育,其精神层面很容易形成古板无趣的气息。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学习之外,除了刷手机玩游戏就是睡觉,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毫无兴趣,整天无所事事,麻木不仁,疑似心理出问题,其实不是。由于缺乏美的向往的追求,他们很难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继而对生活失去热情;美学是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如果对环境没有美的感觉,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在生产研究时,就不会考虑到研究的成果对社会自然环境有没有破坏。试想一下,走向工作岗位,如果像图1所示那样凌乱的、毫无美感的接线图,首先很容易造成线路故障,其次会给线路改造带来极大的不便。

(3) 思维方式不完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三种最基本方式。在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下,高校理工科教育大都重专业,轻美育,这使得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加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驱动,科技的本身在于创新,创造力更是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根本素质。显然,美学教育的缺乏与理工科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2.2. 理工科专业美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虽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倡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美育与德智体的教育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理工类美育重新引起高校重视。大家先后在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对美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开始将美育渐渐融入到通识教学中。从目标达成来看,尚未有显著有效的美育成果。理工类美育教学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学教育内涵定义不清晰 [10] 。部分高校普遍采取以德育代替美育,以艺术教育代替美育,这显然是片面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有德首先有爱,有爱是因为人们有美丑标准,觉得它美,人们才会喜欢它,觉得它丑,人们才会设法改变它,而美学素养的实践与积累将直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创造力的提升。

(2) 课程建设不够系统。部分高校开设了与美育相关的课程,如公选课和部分通识选修课,但授课内容只是对一些艺术作品作简单的介绍,不仅学分少,课时少,而且教学只停留在一些艺术历史介绍和较为肤浅的艺术欣赏环节,仅局限于美学概念的介绍等等,而针对美学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几乎没有。

(3) 师资队伍不够充实。部分教师或教务管理人员对美育的认识仍然较浅,美育实践环节操作起来,无从下手,形式主义较为明显,学生修完学分就算结束了,成效自然甚微,加上美育未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可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呼声大,雨点小 [11] 。

3. 理工类知识架构中的美学应用与实践

3.1. 理工类专业美学教育改革思路

Figure 2. The suppor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图2. 美育对于思政类及专业课程的支撑

(1) 理工类人才培养方案中,研究美学培养目标和基本定位,与理工类专业知识结合,如将书法、艺术造型和色彩美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对美育与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寻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趣味与共鸣点,培养学生的复合与跨专业创新应用能力。

(2) 理工类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与文科类艺术类有很大不同,虽然理工类大学生没有美学基础,但可以基于理工类专业及行业背景,对美学内容有针对性选择,如利用美学中的中国传统书法及美术造型、色彩等内容,丰富学生的业余时间和空间,以书法、美术为媒介,从形象美–抽象美–心灵美的引导进行逐步提升,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从无趣空虚的生活中复苏旺盛的生命力与蓬勃的斗志。

(3) 以形象美–抽象美–内心美这根总线,研究课程培养体系与模式的打造。以电气专业为例,结合思政教育、专业导论、工程师职业道德与科学伦理、理工类艺术造型与色彩美学(公选课)等课程进行展开,形成一个美育课程体系。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为主线,将美育与思想政治结合,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目的是让学生“美在其中”,“美中提升”,如图2所示为电气专业的美育对于思政类及专业课程的支撑示意图。

(4) 研究美育实践,通过书法、美术的示范和实践活动,将造型能力运用到专业设计与创新中。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美育建设,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整体素质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美育更符合时代的需求,符合有觉悟、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3.2. 理工类专业美学教育的关键

(1) 美学素养的提升对理工类学生来说是培养环节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又必须在大学四年中有比较显著的体现,将培养目标、模式和实际操练紧密结合。根据理工类专业特点与美育融合,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美育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是个关键问题之一。

(2) 以书法、美术为媒介,进行形象美–抽象美–心灵美的引导,首先是兴趣引导,然后是美学实践;由此推进,深入到美学素养的抽象、积累,直至在心灵深处的反馈,最终构建的美育评价体系,是关键问题之二。

(3) 根据培养目标,将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体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

(4) 美育与专业结合,不仅在创新上得到思维体现,更多的是将美育素养体现在就业能力与工作过程中的人格魅力提升上,体现在终身成长。从这点来看,美育在大学四年之后,并没有结束,而是成为走出校园之后,专业技能与文化综合素养的不竭源泉。

3.3. 理工类专业美学教育实施方案

本课题基于近年来,以公选课《理工类艺术造型与色彩美学》的教学实践为例,初步形成了一套美育实践方法和成效。

(1) 以“形象美”开启美学教育,以点带面,扩大美育覆盖面。以电气专业为美育试点,以书法艺术为切入点,对照学生课堂作业书写情况,以书法美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作业评比中来,激发大家对书法由浅入深的审美,并在课下以集体作业书展为模式进行书写美的引导。以“形象美”唤起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重塑和初期审美。

(2) 以艺术类通识课、公选课《理工类艺术造型与色彩美学》为依托,将专业课程中工程设计类内容与之联系、融合。实践中要求学生不仅有电气工程设计能力,还具有工程装备设计审美概念,将功能与形象设计结合。并通过艺术通识课程的理论分析,对审美进行引导和提升。这是美学教育的重要阶段,研究分析学生对于中国书法、美术以及造型能力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在实现形象美到抽象美的基础上,学生的思想和品格也有所提升,并将思政与美学进一步相互促进。图3所示是部分学生的美育作业。

(3) 以《电气产品辅助设计》作为检验美育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并通过美育成果展或创新大赛的形式,结合思政课程,实现抽象美到追求心灵美的自然过渡。继续检验美育过程成效并得出结论,以便推广。如图4是美学教育实施前后,部分电气专业学生利用构图法设计的电气接线布局图。

Figure 3. Some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assignment

图3. 部分学生的美育作业

Figure 4. Wiring diagram

图4. 接线图

4. 结语

以美育人,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尤其是对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的美学教育,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过程及考核等。对于美学课程的学习,不止于欣赏层面,而是潜移默化地将美学融入到理工类专业教学架构中,逐步浸润,使大部分美学零基础的理工类学生也能拥有美学理解与造型能力,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

基于全人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群建设——理工类大学生美学素养教育(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KT2023107)。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013-11-1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c1001-23559207.html, 2020-9-27.
[2]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9(5): 19-23.
[3]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N]. 北京日报, 2022-04-28(003).
[4]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Z]. 教体艺厅[2022] 1号, 2022-11-26.
[5]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Z]. 教体艺[2023] 5号, 2023-12-22.
[6] 章凡. 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24-27.
[7] 王文科. 地方理工类高校美育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8] 殷玉雪. 理工科高校美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工业大学, 2020.
[9]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群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 国办发[2015] 71号, 2015-9-15.
[10] 高瑛.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1.
[11] 曹意. 新时代理工科院校美育现状与路径选择[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5(z1):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