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语法意义与语义特征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Yishi”
DOI: 10.12677/ml.2024.125333, PDF, HTML, XML, 下载: 10  浏览: 24 
作者: 孙明新: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一时”语法意义语义特征句子组配“Yishi” Grammatical Meaning Semantic Features Composition of Sentence
摘要: 现代汉语中,副词“一时”常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作状语,来修饰句中成分。“一时”的语法意义是非人为控制的短时存在,有当前短时存在、偶发短时存在和心理短时转变三类。它在语义上呈现短时性、偶然性、消极性和不可控性的特征,在句子的内部组配上倾向于否定句,而较少出现于肯定句中。
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the adverb “Yishi” is often used as an adverbial before the predicate element to modify the sentence element.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Yishi” is a non-human-controlled short-term existence,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urrent short-term existence, occasional short-term existence, and psychological short-term transformation. It presents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term, contingency, negativity, and uncontrollability in semantics, and tends to be negative in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sentences, while appearing less frequently in affirmative sentences.
文章引用:孙明新. “一时”的语法意义与语义特征探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88-9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33

1. 引言

“一时”在《现代汉语词典》 [1] (第七版)中有四个释义:① 作名词,表一个时期;② 时间名词,表短时间;③ 副词,偶然;④ 副词,重复使用,与“时而”相同。“一时”具有“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作名词时,主要有两种用法:一作宾语,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后,如享誉一时、风光一时、显赫一时、盛极一时等,表示一段时间或时期内的情况;一作定语,位于名词性成分之前,起修饰作用,如一时的心血来潮、一时风骚等,表示短时间的。作副词时,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作状语,一般被称为时间副词。如:

(1) 我张着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的话。(《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 说到这里,不禁又勾起了宋蔼龄被那个“总统夫人”的预言害得几年颠三倒四、白白浪费了许多感情的宿怨,她一时沉默了。(《宋氏家族全传》)

(3) 他左看右看,一时不解其意。(《蒋氏家族全传》)

在“一时”的研究中,学者们在词性分析方面、语义特征方面、语法意义方面、对比分析方面都有涉猎。对于“一时”的词性方面,张谊生(2000) [2] 认为是频率副词,李泉(2002) [3] 认为是时间副词,王凤兰(2005) [4] 认为是副词兼区别词;对于其语义特征和语法意义方面,多集中于具体意义的阐释与分类,如赵艳梅(2004) [5] 、李宇宏(2009) [6] 等;对于与其他的词的对比分析上,多集中于与短时间性词的比较,如杨玉环(2019) [7] 、王凤兰(2005) [4] 等。

在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笔者发现“一时”常常作为副词出现。尽管学者们对“一时”的词性各有看法,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笔者所研究的“一时”均在句法环境中,位于状语位置,修饰句中成分,故文中分析的“一时”均为副词。“一时”的具体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探析。

2. 语法意义

作为时间副词的“一时”基于其基本语法意义,即表示非人为控制的行为状态的短时间存在 [8] ,可以出现三种情况的解释,即当前短时存在、偶发存在及心理突变存在。

2.1. 当前的情况较短时间内存在

(4) 此外还做过些别的生意,多到一时想不起来。(《鲁豫有约·开心果》)

(5) 方思绪之迅速升迁,一时曾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蒋氏家族全传》)

两例中的“一时”都修饰VP结构,凸显了某行为或状态在一段短时间内维持不变。例(4)中,“一时”是说话人因为自身经历丰富,但无法在主持现场的短时间内讲述完或者回想起来,所以用“一时”表示短时间想不出;例(5)只是强调在当前情况下人们对事件发生的议论,但之后议论与否与此时并无关联。这两例中的“一时”,不是参与者可以控制的,参照点是当前会出现的情况,并不强调之后的事情是否发生改变,但能够保证在此刻的时间里是维持不变的。

2.2. 由突然发生某种情况引发的短时存在

(6) 他一看一恐惧,一时痉挛倒在地上就死了。(《怎样活到100岁》)

(7) 刚才在电话里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所以没有及时反击她。(《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这里的“一时”具体指在某一时点或某一刻突发的某种情况,往往是在某种前提或条件下引起的一种即时的反应或结果,“一时”修饰的VP结构指的是瞬间的一种状态或动作。这两例中的“一时”是由于突发情况导致的短时存在,是在非自然的情况下引起的一种即时的反应。例(6)是当事人对于事件的发生没有可以控制的能力,被动接收后所产生的异常的短暂反应。例(7)是正常人对于突发状况自然的反应,在一段时间后会恢复。

2.3. 预期外的心理转变

(8) 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

(9) 我一时羞辱难当,猛地推开那双脏手说:“放开,我不拍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这两例都是短时存在的心理状态导致了某种结果的,其中“一时”后的AP结构,都是指瞬间的一种情绪或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激发偶然行为。如例(8)是“火起”的心理状态短时存在引发了“长子骂父”的行为,例(9)是“羞辱难当”的短时存在引发的“推开”行为。

这三种语法意义的侧重点不同,第一种突出在短时内情况维持不变;第二种突出突发的情况,后面的成分大多是前面引发的结果;第三种突出心理的预期转变,一般会引发偶然性行为。

3. 语义特征与语义指向

3.1. 语义特征

“一时”所在的语境的语义特征主要从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发生的急缓、消极与否、所述事情的可控与否进行考察。

3.1.1. 短时性

(10) 幸而他知道外交家的秘诀,一时上对答不来,把嘴里抽的烟卷作为遮掩的烟幕。(《围城》)

(11) 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工作,需要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时不容易着手。(《标准与尺度》)

例(10)是他在别人询问后的那一刻里,没有办法立马回答出来,是短时间存在的情况;例(11)是事情的规模大,需要的投入多,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是无法完成的。因此,“一时”的时间是短暂的,具有短时性。

3.1.2. 偶然性

(12) 别这样,这只不过是我一时高兴为他发明的一个字眼。(《患难与忠诚》)

(13)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一下,撵了她下去。”(《红楼梦》)

例(12)因为“高兴”引发了“我”的一字发明,是偶尔发生的事件;例(13)中“生气”引发了“打”、“撵”的行为,这是不经常出现的情绪和做法。因此,“一时”后的情绪和行为都不是参与人惯常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3.1.3. 消极性

(14) 每日清晨对着镜子,瞧见自己的模样,想真要脱发不止,成个秃顶,这后半生就活得更惨了,一时万念俱灭,遂想起了清虚庵的慧明来。(《废都》)

(15) 二三日内我就搬到北辰宫去住下,这里一个人找房子很难,而且一时不容易找到。(《致萧军》)

例(14)中“一时”修饰“万念俱灰”,“万念俱灰”描述的是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对于人的情绪来说是消极的,所以可以说“一时”后面可以修饰消极性的词语;例(15)中“一时”是作“不容易找到”的状语,“不容易找到”是一个含有否定性的VP短语,否定性具有一定的消极色彩。即使“一时”不修饰消极性的词语,但在句子中也会出现一些限制标记,如否定形式,来展现其句子的消极性。总的来说,“一时”所在的词语大多带有一定的消极性。

3.1.4. 可控性

(16) “别这样,”他求她,一时不由自主地被这景象打动了。(《变形的陶醉》)

(17) 马伯乐一回到旅馆里,就躺在床上了。吃下去的鸭子,一时不容易消化,上上下下地反复。(《马伯乐》)

(18) 不要一时糊涂上了人家的当。

事件整体情况的自主性或非自主性与动词本身有关,而且主体的选择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件发生的自主性与否 [7] 。“一时”所在的句子中事件的自主性与“一时”所修饰的内容及“一时”本身的表义有关,同时也与“一时”的主体选择性有关。例(16)中他被景象打动、例(17)中马伯乐因鸭子未消化而躺在床上反复,此时的参与者都是自身无法控制情况的发生而被动接受,无论是“打动”还是“无法消化”,都是“一时”的短暂造成的结果,是“一时”的主体选择。这两例中“一时”作状语修饰的词句,作为当事人都无法自我控制,具有不可控性,也是非自主的。例(18)中的“糊涂”是当事人可以自我控制的,在这一方面,“一时”所在的语境可归因于具有可控性,但是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一时”所在语境具有可控性只出现在祈使句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可控性上,“一时”更多的表现在短时的不可控语境中。

3.2. 语义指向性

时间副词“一时”作为状语,有三种不同的语义指向。

(19) 我相信你只是一时生气,我已经保证过下回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亲密宝贝》)

(20) 全楼立刻寂静无声,连那陈公子和捕快等人都瞪眼瞧着他,一时没有做声。(《剑气千幻录》)

(21) 明扬先前看到骆长青之时,只觉得这人和自己好像极熟,只是一时想不出他是谁来。(《起舞莲花剑》)

(22) 阿绚也高傲地不愿再问东问西,气氛一时陷入僵硬的沉默。(《月漉波烟》)

例(19)中“一时”修饰“生气”,句中“生气”是形容词作谓语,“一时”的语义指向谓语;例(20)中“一时”修饰“没有做声”,句中“没有做声”是述宾结构作谓语,“一时”的语义指向整个谓语;例(21)中“一时”修饰“想不出”,“想不出”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语,“一时”的语义便指向谓语中心语;例(22)中“一时”修饰“陷入僵硬的沉默”,句中的意思是气氛突然间沉默,“一时”的语义实际上是指向“沉默”,“沉默”在句中是宾语,所以“一时”的语义指向宾语。总的来说,时间副词“一时”作状语修饰句子或句中成分时,语义可以指向谓语中心语、整个谓语部分或者宾语部分。

4. 组配分析

多出现于否定句中,少量出现于肯定句中。“一时”出现于否定句时,多与VP结构共现;“一时”出现于肯定句时,既可以与VP结构共现,也可以与AP结构共现。

4.1. 否定句

在“一时”出现于否定句时,常有“一时 + 不 + VP”、“一时 + 没 + VP”、“一时 + 无 + VP”、“一时 + 难(以) + VP”、“一时 + 可能补语否定式”这四种组配形式。

(23) 换了新的环境,李某一时不大适应,晚上觉总是很轻,睡不踏实,甚至失眠。(《面对面》)

(24) 因在想别的事情,一时没听到众人说什么。(《七姐妹》)

(25) 余小双一时无从判断他这话是真是假,便道:“但我刚才常看见你眼中露出凶光,那是什么意思?”(《丹凤针》)

(26) 也许,对于难言的痛苦,一时难于说出,他沉默了一阵。(《人民日报》)

(27) 他抬起头来,接触到访竹那专注而宁静的眼神,眼神里有着什么东西,他一时看不出来。(《问斜阳》)

这五例一一对应“一时”在否定句中的组配方式,“一时”在句中都是作状语,位于否定成分之前。在之前的例子中,例(1)、(3)、(11)、(15)、(17)按照“一时 + 不 + VP”的方式组配;例(7)、(20)按照“一时 + 没 + VP”的方式组配;例(4)、(10)、(21)是按照“一时 + 可能补语否定式”的方式组配。在“一时”出现于否定句中,是对动作结果存在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否定倾向。

4.2. 肯定句

在“一时”出现在肯定句时,常有“一时 + AP”、“一时 + VP”、“一时 + 主谓句”三种组配方式。

(28) 我目睹此景此情,一时激动不已。(《美好的旅行》)

(29) 晴砚有些讶异于小女孩说出口的是标准的华语,一时忘了动作。(《真想见到你》)

(30) 我混在人流中出了站,但在出口处却没见到那张理所应当出现的面孔,一时我有点慌乱。(《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

这三例分别对应“一时”在肯定句中的三种组配方式。在之前列举的例子中,例(2)、(8)、(9)、(12)、(13)、(14)、(18)、(19)是按照“一时 + AP”的方式组配,AP结构可以是双音节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短语,其中“一时”修饰的多为表达情感的词语,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例(5)、(6)、(16)、(22)是按照“一时 + VP”的方式组配的,VP结构可以是简短的动词,可以是动宾短语,也可以是主谓短语或者动补短语。“一时 + 主谓句”的组配方式,如例(30),大多出现于周围环境或自身发生变化时。

5. 小结

根据上文的讨论,我们从“一时”的语法意义上看,无论是当前情况还是突发情况,“一时”是强调动作或者心理的短时存在;从“一时”的语义特征来看,“一时”与所在语境之间的相互选择,使得“一时”所在的句中语义倾向于短时性、偶然性、消极性和不可控性;从语义指向上来看,“一时”有三种语义指向,即指向整个谓语、指向谓语中心语和指向句中宾语;从组配上来看,“一时”常出现于带否定词或者否定形式的句子中,较好地从形式上解释了语义带有消极性这一特征。另外,对于留学生而言,常会把“一时”和“暂时”混用,“一时”的多层次分析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一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张谊生. 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 语言研究, 2000(1): 51-63.
[3] 李泉. 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J]. 语言研究, 2002(2): 85-91.
[4] 王凤兰. “一时”的语义及词性分析[J]. 语文学刊, 2005(1): 34-36.
[5] 赵艳梅. 关于“一时 VP”的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9(9): 73-75.
[6] 李宇宏. 从语义特征看“一时”与“暂时”的差异[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9): 75-77.
[7] 杨玉环. 小议“一时”和“一下子” [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29(6): 28-31.
[8] 丁雪欢. 时间副词“一时”的三类语法意义[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3):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