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国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综述与展望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Domestic Junior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y Approach: Overview and Prospects
摘要: 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呈现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且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而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促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笔者以“学习活动观”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出139篇期刊文章,236篇学位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该领域研究成果丰硕。本文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梳理了该领域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The domestic junior high school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presents many urgent problems and lacks effective solutions. Activity is the basic 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y approa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English discipline to take root. The author searched 139 journal articles and 236 dissertations on CNKI with the theme of “Learning Activity View”, and carried out a visual analysis, which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field are fruitful. This paper utilized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to sort out the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field, point out the research deficiencies in this field,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文章引用:刘沥沥.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国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综述与展望[J]. 教育进展, 2024, 14(5): 474-47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22

1. 选题背景

1.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需要

英语阅读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学业考试的重要命题点,且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裨益。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理解文本表层含义,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文本加工,挖掘文本内涵以提升思维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且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措施。王蔷指出,当前的阅读教学趋向于表面化和模式化,将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浅层处理上,忽视了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加工,从而阻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教学碎片化,并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2]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更侧重于对阅读文本信息的处理,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

1.2. 英语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领域备受关注。该教学法强调任务导向,通过一系列任务达到语言目标,但相较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培养。在这种背景下,英语学习活动观崭露头角。《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 [3] ,该概念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在一起,旨在指引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学的核心是活动。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设计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通过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的活动,实现英语学科知识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水平。

1.3. 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4] 英语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将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具体化为与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相关的整体育人观、英语学习活动观与素养导向的评价观。作为素养落地的关键,英语学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整体把握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进阶性作用,使素养的形成得以可视化、过程化 [5] 。随着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变化,外语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化。而英语学习活动观正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 理论基础

2.1.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

二语习得近年来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了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五个假设,其中输入假设是核心部分 [6] 。输入假设强调,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将其转化为习得 [7] 。这就是著名的“i + 1”公式。其中,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i + 1”表示学习的语言材料的难度。该假设认为学习材料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既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怀有积极态度,才能在适当挑战中进步。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设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并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学习理解类活动侧重于理解语篇信息;应用实践类活动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注重语言运用和掌握基本语言技能;而迁移创新类活动则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这三种活动类型的层次清晰,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效率,达到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2.2. Dewey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理论强调教育的实际应用性,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非仅仅以考试为目的。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强调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然而,在实际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活动往往只注重表面形式,缺少真实性。英语学习活动观则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将侧重于运用语言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 文献综述

3.1. 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最初于2018年在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提出,这一观点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外语教学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目前国外尚未出现相关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然而在国内,该理论却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要义,是在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抗衡中发展完善的一种教学主张。此“活动”并非一般的生产性交往活动,而是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紧扣语言能力培养并助推生命全面成长的价值探求活动 [8] 。英语新课标指出的活动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9] ,其提出体现了“素养至上,育人为本”的理念。王春晖则认为学习活动观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遵照英语学习的“活动”本质,基于六要素整合的相对宏观的学习途径,是学生学习英语课程促进语言、思维和文化同步发展的主要路径,是连接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宏观实施路径 [10] 。王蔷指出,英语教学应遵循以下理念: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11]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意义,通过个人经验或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感知、分析、获取、评价、泛化、创新等一系列相关的实用思维活动,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学者将英语学科的能力划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维度 [9] 。2018年,高中英语新课标创新性地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桥梁,也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该观念的践行者和持有者,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12] 。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及笔者对相关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并不仅仅是指一系列的英语课堂活动,这是具有系统性的整体,这个整体不可分割。英语学习活动观指的是以主题为引领,通过一系列体现了综合性、关联性、实用性等特征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融合发展,而且也能加强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它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价值意蕴

根据王兰英的观点,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改变过去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如“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以及碎片化的知识传授 [13] 。苏培丹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任务型教学密切相关,可以有效解决英语课堂任务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到高阶,提高思维能力 [14] 。李涛涛、田建荣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关注英语核心素养,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 。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应用中学习,实现学与用的结合,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5] 。

3.2. 英语阅读教学

1)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贺学勤提出了基于翻转任务的教学模式,即基于任务导向的自上而下的翻转课堂 [16] 。将任务型翻转课堂应用于英语阅读课堂,不仅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阅读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性,学生可以通过任务导向的方式完成他们的阅读学习。杜盈俊指出,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17] 。然而,任务型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设计连贯的阅读任务模型,包括“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步骤。

2)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学生有效地使用和迁移英语学习策略的基础之上。这些策略包括元认知、认知、交际和实践策略 [1] 。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而这需要教师的指导。林霞指出,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18] 魏秋影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同时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阅读兴趣,为学生设定适当的阅读条件和要求 [19] 。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习策略和技巧,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3.3.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实践

冀小婷、代俊华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语境为主线,通过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改变对阅读文本的态度,深入挖掘和扩展文本内容,将阅读作为完成其他任务的基础,意识到阅读材料与生活的关系。” [20]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阅读教学可以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展开,通过直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和语言学习的本质,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路径 [21] 。葛炳芳、印佳欣指出,“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所倡导的“综合而有侧重”的实践原则可以作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际应用方法 [22] 。教师应该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同时着重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尽管学者关注角度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学者肯定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 已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活动观经过长时间的补充与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为英语学习活动观在真实的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学者们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分类、价值意义以及实践运用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角度全面,研究成果丰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需要进一步思考。如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际应用效果、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价值。此外,还有必要探索不同背景和条件下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适用性,以便于更好满足各种语言学习者的需求。进一步研究还可以聚焦于更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以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和实践建议。总之,虽然英语学习活动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以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1. 研究不足

从研究角度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另外,现有研究大多关注阅读教学,对其他课型的研究较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阅读在英语学业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希望能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探索切实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另外,从研究学段来看,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在高中学段,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可能因为英语学习活动观最初是在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提出的,因此高中教师更加重视相关研究。

4.2. 研究展望

从研究角度来看,应该增加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并使用数据作为有力的支持。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理论层面,因为真实的英语课堂受到多种影响因素和变量的影响;此外,从研究内容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研究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相应调整;此外,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对象需要更加地细化,“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蔷.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 “情境” “问题”与“活动” [J]. 基础教育课程, 2016(5): 45-50.
[2] 梅德明.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绘制英语课程改革新蓝图——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J]. 基础教育课程, 2018(Z1): 32-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5] 陶享荣, 陈云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进路[J]. 教学与管理, 2023(4): 41-45.
[6] Krashen, K.J. (1983)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17, 300-305.
https://doi.org/10.2307/3586656
[7] Gregg, K.R. and Krashen, S.D. (1986)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TESOL Quarterly, 20, 116-122.
https://doi.org/10.2307/3586393
[8] 李涛涛, 田建荣. 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与超越[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5): 96-102.
[9] 王蔷, 胡亚琳. 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 教育学报, 2017(2): 61-70.
[10] 王春晖.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 基础外语教育, 2019(5): 32-38.
[11] 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 英语教师, 2015(16): 6-7.
[12] 章策文.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 教学与管理, 2019(19): 47-50.
[13] 王兰英. 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12): 7-12.
[14] 苏培丹. 从任务型教学到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教学途径的发展与变化[J]. 教育观察, 2020(27): 21-24.
[15] 梅德明, 王蔷. 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 2022(10): 19-25.
[16] 贺学勤. 自上而下翻转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J]. 外语界, 2016(4): 82-88.
[17] 杜盈俊. 论“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的局限性及其纠正[J]. 教学与管理, 2019(27): 109-111.
[18] 林霞.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 亚太教育, 2023(2): 143-145.
[19] 魏秋影. 中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20(6): 222.
[20] 冀小婷, 代俊华. “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 教学与管理, 2018(19): 64-66.
[21] 陈世克.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14): 50-56.
[22] 葛炳芳, 印佳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6):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