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究
Exploring the Path of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ecl.2024.132267, PDF, HTML, XML, 下载: 67  浏览: 136 
作者: 朱雪婷: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方式优化高质量发展Real Economy Digital Economy Mode Optim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在面对新形式下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首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以“便捷、高速”的优势迅速占领头筹,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消费者们进一步消费,消费者的消费推动了电子商务范围、空间的拓展,由数字银行到网络营销。在此过程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以竞争者的身份相互驳斥,经济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实体经济是就业之本,必须巩固发展实体经济,稳住国民经济,推动就业发展,在新形势下,要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有效结合,促进生产消费新发展。
Abstract: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country’s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new for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commerce quickly occupies the first plac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ce and high sp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emergence of e-commerce promotes consumers to further consume, and consumer consumption promo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and space of e-commerce, from digital banking to online marketing. In this process,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refute each other as competitors, and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olarized. The real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of employment. We must consolid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stabilize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mote employment.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we must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real economy with the digital economy to promote new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文章引用:朱雪婷. 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2): 2202-2207.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267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1]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总目标 [2] 。

2.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相关内容

数字经济是指依赖于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主要媒介的,能实现时间空间上经济的流通和转移的一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生产、交易和消费的环节在线上完成,从而实现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商业模式。

实体经济是指通过人们的思想意识利用工具创造出来的经济,简单来说,实体经济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场域、物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2.1. 联系:两者辩证统一

首先,实体经济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根基和广阔空间。数字经济依赖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同时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实体经济是物质基础的保障,如果失去了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只是虚拟的数字,缺少了“金融”的本质属性。尽管数字经济发展得较为迅速,但是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的物质产品、科技成果的支撑。在全球化普及的当代,仅以实体经济作为单一的经济显然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必须以快捷、便利、灵活的经济形式代替传统的实体经济,这为数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同时需要意识到,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数据要素源泉,为数字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潜在消费客户。

其次,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功能上来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经济的不同表现形式,并非对立和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扩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两者都需要媒介,实体经济需要以场域作为媒介,而数字经济需要网络平台作为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数字经济全面渗透和深刻影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不仅提高了效率、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也为经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加快质量变革。

2.2. 区别:运营模式、经营范围不同

从区别上看,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无论是围绕数据信息收集、存储、加工、传输、追踪形成的智能制造,还是依托数据计算和运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数据都是重要原料和关键投入;而在传统工业经济中,资本、劳动力、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尚未成为赋能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

2.2.1. 运营模式不同

在常见判别认定中,普遍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属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往往具有场所固定、人员相对稳定、经营项目固定等特点。而数字经济服务范围更广,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如我们常见的京东、淘宝等,以网络搭建平台,通过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实体经济通过常规的进货(生产)–陈列–销售环节进行基本的运营,数字经济可以展开多样的运营模式,除了在网上进行销售,进行线上的一些基本的网页维护、商品更新,还能利用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更快地掌握潜在消费者人群,达到精准投放。

2.2.2. 经营范围不同

随着网络的发展,线上平台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网络搭建平台,形成全网、全球的物质资源交换。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消费者通过点击、查找、付款的形式能迅速购买到心仪的产品,并且有相应的售后保障。实体经济由于地点、人员、产品的相对固定,经营服务的范围有限,在周围三公里左右,只有通过促销、福利等销售方式,才能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从服务范围辐射来看,数字经济具有操作灵活、服务广泛、创作新颖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3. 数字化背景下实体经济迎来的机遇

3.1. 国家大力扶持实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马克思指出物质资料生产劳动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他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3] 。因而,可以看到,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发挥实体经济为本的积极作用。“实体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民生福祉,也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何振兴实体经济,重新迎来实体经济的春天,需要做出更多的应对。”“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而农业、牧业、加工制造等行业则是实体经济的根本。与基础产业重要性相悖的是,基础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却很薄弱,待遇低、环境差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4]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需要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乡村财富的主要来源,实体经济在提升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农业、制造业、纺织业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国家大力扶持实体经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5] 。

3.2. 实体经济保障民生,扩大就业机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人民的就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关系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长久稳定。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也使得劳动力的使用不再成为必须,人工智能、AI技术在工厂、企业中得到运用。然而,必须认识到,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劳动力矛盾依旧突出,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亟待解决,绝大部分人依托实体经济谋生,尽管数字技术在物流、服务、跨行服务中有了广泛运用,然而在边缘化地带,实体经济是当地经济之本,是当地人民就业的重要支柱,数字化的经济很难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因此,解决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必须要稳固实体经济的地位,保障基层群众的就业,实业兴邦,扩大当地的就业机会。

4. 数字化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4.1. 数字经济的便捷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地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自2012年6月直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从5.38亿增长到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从39.9%提升到76.4% [6] 。与实体经济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选择,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随时随地购物,不仅满足了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更使得购物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便利的同时给居民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消费体验,这种多元化、便利性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促使居民更积极地进行购买 [7] 。其次,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演算,能够根据消费者个人的兴趣、喜好和消费行为,为其精准地推荐商品和服务,达到一对一的销售模式,从而激发了更多的消费欲望。最后,数字经济还运用在虚拟技术中,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和互动方式。数字经济正以“方便快捷”的优势抢先占领市场,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4.2. 实体经济转型存在困难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一方面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8] ,同时,也给大中企业转型带来困难。首先,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分布不均等问题,发达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区域的发展较为迅速,包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以及北京等沿海沿江省份城市,而西部偏远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 [9] 。在偏远地区的企业想要转型面临着技术落后、人员不足等风险,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型成功。其次,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土地要素,即一定的场地,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器材等,而数字化经济则需要网络、信息化技术等,就能轻松实现线上交易,相比实体经济少了土地租金、人员管理等耗费。实体经济要想转型则面临着大额的土地租金、人员薪酬、商品过期折旧等风险,因而,在实体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前期的大量钱财的耗费,一方面难以达到转型后的预期效果。最后,实体经济转型需要人才的智力支持,关于数字化相关的人才目前还比较紧缺,实体经济转型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人才。

5. 数字化背景下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5.1.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之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扩大实体经济的总体量,增加对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鼓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

实体经济是民生所需,民营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稳固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首先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实干兴邦,以硬本领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升级转型,积极推动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最后,注重人才引育,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保障人才的基本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

5.2. 实虚结合,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

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根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剂。可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规模。实体经济促进了百姓就业,牢牢稳固住了家庭的收入来源,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数字经济建设是经济全球经济下采取的重要手段,不仅促进经济双循环,同时也兼顾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作用 [10] 。

因而,在新形势下,实体经济应当正视电商发展带来的机遇,辩证看待电商,发挥电商优势,与电商合作,不仅可以促进线下实体与线上平台高效融合,更能全面整合资源,迎来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必须坚持“虚实结合”,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赋能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加速培育消费新模式、支持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新经济新业态加速发展 [11] 。

5.3. 多种方式并存,优化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一些非法经济,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因此,优化市场经济体系成为必须。首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更加协调适应。其次,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促进资源配置实现效率最优化,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最后,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和运用,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商务平台出现的产品质量、售后保障等问题,《电子商务法》的制定与实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坚实的售后保障,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数据隐私保护。《电子商务法》的实施在规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 总结

实体经济是一国之本,也是稳住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以“便捷、高速”的优势迅速占领头筹,数字经济成为消费的新形式。在此过程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以竞争者的身份相互驳斥,但并没有加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反而在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数字经济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售后服务难以达成等一些弊端。实体经济是就业之本,必须巩固发展实体经济,稳住国民经济,推动就业发展,在新形势下,要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有效结合,稳住国家经济命脉,促进生产消费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王文华, 张傲霜. 《电子商务法》实施五周年回顾与展望: 有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J].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24(1): 15-19.
[3]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58.
[4] 张舒慧. 多措并举振兴实体经济[N]. 中国政府采购报, 2024-03-12(006).
[5] 王炜昱.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思考[J]. 天津经济, 2023(8): 7-9.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2024-03-25.
[7] 杨凡. 数字经济、流通业集聚和居民消费扩张——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15): 189-192.
[8] 谢春阳, 董晔. O2O与实体商业空间布局与关联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2): 35-43.
https://doi.org/10.14100/j.cnki.1008-9659.2021.02.007
[9] 姚凤阁, 梁珈源. 数字金融、电商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2): 172-176.
[10] 章进, 张景利, 周子钰. 数字经济驱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 2024, 31(1): 94-98.
[11] 高晖. 以电子商务示范引领工程推动实体经济加速转型[N]. 南昌日报, 2022-07-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