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工作新模式探索
Exploration of a New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Party Branch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DOI: 10.12677/ass.2024.135402, PDF, HTML, XML, 下载: 45  浏览: 7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葛 亮, 李忠伟, 肖雨洁, 周 莉, 王文卓, 袁一萍: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模式行业高校Teacher-Student Joint Party Branch Party Building Work New Mode Vocational College
摘要: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次创新发展,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同时,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师生联合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群体差异导致联合性实现困难,党支部设置方式有待优化,缺少有效合理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没有发挥高校师生专业和行业社会服务特长等问题,难以发挥行业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优势。西南石油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师生联合党支部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健全党支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学习方式多样化、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多样化和校企合作等方式,探索了一种行业特色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新型工作模式。通过该行业特色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新型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对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引领作用,该新模式可以作为其他行业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As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the teacher-student joint party bran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constantly train successors for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tudent joint party branch,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 problems, including group differences lead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joint difficul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 branch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e lack of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system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so on,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er-student joint party bran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the joint party branch of 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its own reality, through perfect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party branch, perfecting the system guarantee syste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earning method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oluntary 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 etc., to explore a new working mode of the joint party branc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new working mode of the joint party branch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dustr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joint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is given full play. This new mod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joint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ther industries.
文章引用:葛亮, 李忠伟, 肖雨洁, 周莉, 王文卓, 袁一萍. 行业特色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工作新模式探索[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5): 359-36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402

1. 引言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创新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科研团队、学术梯队等建立党组织。选优配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以执行的纽带,党建工作在高校开展的前沿阵地,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与战斗力的重要阵地 [2] 。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将教师与学生党支部合并,优化了支部组织配置,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大程度上实现“1 + 1 > 2”的作用 [3] 。针对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建设,各大高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海理工大学提出“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模式探索,将大学三大功能与党组织“三型”建设结合,使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在学习、服务、创新方面的优势 [4] ;平顶山学院提出纵向的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构建探索,将“稳定与活跃”、“育人与成长”充分联合,提升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5]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总结了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实践探索方法和经验,并提出了规划和建议 [6] ;沧州师范美术学院对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活动的路径进行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结合美术专业特色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效能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组织模式优化、工作机制创新、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1] ;大连理工大学总结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和路径,为探索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范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8] 。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虽然探索了传统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关于行业特色高校,尤其是能源等特定领域内,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模式的研究尚显不足。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工作新模式探索过程开始于2021年,党员同志各取其长,实现师生共建,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支部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产学研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结合。行业特色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构建不仅能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行业科研及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还能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团建,实现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这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通常的师生联合党支部不同,西南石油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师生联合党支部积极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旨在为能源等行业特色高校的党建工作模式提供一个范本,实现科研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并对建设成效进行总结。通过本研究的创新探索,不仅丰富了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为相似领域的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2. 行业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中的难题

通过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新工作模式的探索,提升党支部组织凝聚力,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成效,突显政治功能,将党建工作落实到基层党组织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在新模式的探索道路上,仍存在一些建设性难题影响着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发展。

2.1. 支部党员身份差异化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身份差异,在支部生活会、党日活动的开展上双方都难以融入,在支部建设上容易忽略两者之间的特殊性,难以高效发挥整体的积极性。教师党员主要从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生党员则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并获得学历;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的交流并不适合于党组织生活,党内组织生活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师生之间的身份平等。但是在实际的党员大会中,部分教师党员仍按照老师身份参与支部会议,在组织生活会中不听取自身问题,部分学生党员处于师生关系压力之下,难以表达出内心想法,导致组织生活会难以正常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难以实现师生关系与同志关系的双线发展。

2.2. 部分基层党支部骨干难以发挥先锋作用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中优秀党员的基本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与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息息相关 [9] 。支部书记和教师党员由于日常科研教学工作繁重,对于党支部的管理上缺乏充足的时间与精力,难以平衡科研教学与党建工作 [10] 。支部支委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欠缺,自身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仍需提高。高年级学生党员未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自身思想素质与理论基础已经逐渐成熟,但将自己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以及科研实践,导致支部“老带新”文化传承力度差 [11] 。

2.3. 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与保障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作为高校党组织建设新模式,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实践,缺乏相应的制度上的支持,建设过程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 [12] 。而目前高校对于老师的考核标准主要是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两个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教学以及科研项目的指导,而在党建考核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使得老师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上缺乏主动性。同时对于师生参与支部党建工作缺乏奖惩机制,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建设激情无法充分调动,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无法保障师生按质按量进行党建工作的开展 [13] 。

2.4. 没有发挥高校师生专业和行业社会服务特长

目前许多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对于“立足专业,发挥特长,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仍有所欠缺,教育过于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导致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社会服务意识的低下,充分发挥高校师生专业和行业社会服务特长仍是难题。以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支部教师党员6人(教授3人),研究生党员26人,全部从事与油气有关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果可以基于联合党支部这个平台,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可以很好的与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教师党员带动学生党员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党员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为祖国加速培养了更多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专业人才。

3. 西南石油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索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次创新发展,具有史无前例的现实意义。西南石油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师生联合党支部通过健全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与保障体系,结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志愿公益服务活动,联合校企合作,发挥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特色优势,已达到预期效果,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到实践中,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支部建设新模式。

3.1. 健全党支部工作机制,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支部工作机制的安排上,配备优秀的支部领导班子,巩固党的政治领导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就需要一个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领导团队,发挥党员同志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选择与培养上需要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选拔学院师资队伍里党性修养高、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较高的业务能力,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具有一定威信力的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全面领导支部党建工作的开展。支委中的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小组长分别由支部中思想成熟、觉悟高的老师与学生担任,有利于切实抓紧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14] 。在干部队伍的培养上,通过系列培训、干部座谈会等方式,强化支委的责任意识。加强支部内师生之间纵向联系,教师党员针对性提高教学管理,高年级学生党员主动与低年级学生党员沟通交流,发挥自身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支部文化传承。

3.2.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发挥引领效果

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一套适用的建设制度必不可少。制定合理有效的运行制度,出台相关建设性文件,协同学院实际情况,完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将导师对于支部学生党员指导的成效、指导次数、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与评价等纳入党建考核机制体系当中,即与导师的年末绩效考核、职称评选挂钩,又与学生的奖学金、年末评优息息相关,有利于增强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共同体意识,增强师生之间对于党支部建设的归属感。大力支持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保障支部活动开展的场地安排与经费支持,成立相应的师生联合党支部会议室。师生联合党支部根据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支部会议请假销假制度和会议记录的撰写等。

3.3. 学习方式多样化,增加师生党员相互交流

师生联合党支部需要全面推进“二十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的常态化学习。把握互联网发展新时期,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建活动方式,组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学习,丰富支部组织生活 [7] 。① 开展“学习强国打卡”活动,加强日常任务学习,完成每日打卡积分,师生党员在坚持每天的学习打卡之余,不仅能进行答题挑战,也能邀请大家参与知识竞赛,在挑战中增进师生关系;定期记录大家的学习情况,对于打卡优秀的同志进行表扬,以自我打卡学习积分的方式加强党内交流,提升大家的积极性 [15] 。② 开展“党建沙龙”活动,讲好党员故事,积极组织开展向身边的老党员同志学习活动,聆听他们在党建路上所做的贡献,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定期开展一次党性教育篇的观影活动,例如《榜样》系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系列党性教育片的观影学习,做好党支部内的心得交流,增强同志们的党性修养。③ 开展“党建读书分享会”,分享自己所读的党性期刊读物,做好党内同志之间的分享交流。通过分享会的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大家的综合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④ 开展“每月一课”活动,每月末由支部党员轮流进行微党课学习,主讲人将本月学习的一次系列讲话精神或者是解读一次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演讲,带领支部党员进行学习,增强同志们对党建活动的参与感,提升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⑤ 开展“牢记初心使命,过好‘政治生日’”活动,党员同志过“政治生日”,回顾自己当初的入党动机、重温入党誓词、宣读入党志愿书等活动 [16] 。

3.4. 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多样化,增强党员服务意识

青年党员作为党组织中最具奉献精神、最具朝气活力的群体,全体党员要时时刻刻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党员。支部呼吁党员同志积极服务群众,到有需要的岗位上去,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带动周围同志参与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之中 [17] 。开展“防疫进学校,防疫进社区”活动,在班级中积极开展科学防疫科普讲解,扩大同学们对待疫情防控的认知,积极宣传省委以及学校对待疫情防控所做出的系列精神、政策等,同时积极投身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做好教学楼体温监测,佩戴口罩等防疫宣传;走进社区开展志愿防疫等志愿服务类活动,测量体温、防疫宣传、登记信息,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绽放青春色彩 [6] 。开展“学生学业、就业帮扶”活动,在学院建设辅导室,安排老师与学生定时值班,积极为本学科学生提供学业、就业指导,形成教师党员带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带学科同学的良好学习风气。对班级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交流,通过帮扶形式,实现党建带团建,提升整个学科的业务学习水平 [18] 。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发挥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支部师生党员积极参与一线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6小时,共14人次。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信息采集、全员核酸、核查数据、物资运送、秩序维护等服务保障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3.5. 校企合作,发挥行业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特色优势

为打造基层党建亮点,发挥行业高校师生党员的技能优势,聚焦师生专业发展,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行业单位开展合作,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研究项目、中国工程院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等项目共70余项。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对一线技术人员需求迫切,通过企业合作的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励学生党员奋斗,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支部师生一方面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以扎实稳健的步伐,推动支部走向更高更强,另一方面应该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肩负起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4. 建设工作成效

4.1. 充分凸显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通过不断地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党建活动,支部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 。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继续巩固学习和扩大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导向功能,时刻将党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工作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最为基础与关键的地位,努力建设持之以恒的学习型党组织,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功能。只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在基层得到实现,才能为党的全面工作提供更强大的保证。党员同志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投身学校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发挥 [20] 。

4.2. 师生交流更为广泛,党建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通过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拓宽师生之间的交流面,打破老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又实现同一学科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彰显新工作模式的强大生命力。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学科师生联合党支部争做执行党中央指示的模范,开展了“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们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等多个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组织活动,既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切实引导了学生成长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力量,又加强了党员与党员之间、党支部与团组织之间的交流,支部党员对待学习的热情、思想政治素质、自身道德修养以及对待活动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班级团组织组织力与凝聚力得到切实提升,实现党建带团建新局面。党支部的组织文化得到发展,构建专业与党建相结合的组织文化,从思政教育、学生成长、科研教学等方面多方位出发,切实推进党与党员的形象建设工程,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团员加入党组织中 [21] ,增强党员同志的集体意识与责任观念,激发党员同志对待学习的热情与自豪感,增强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4.3. 实现思政教育与科研教学相融合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汇聚教师党员成熟的政治素养与学生党员蓬勃的朝气与创新力,将两股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创造学科教学的无缝衔接。通过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增强学生科研为国的雄心斗志,并且健全党员的全过程培养。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注重对学生的报国情怀的培养,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主题座谈会,毕业生党员从科研兴趣、潜能激发、成绩提高、学科竞赛、专利撰写、工作招聘等方面对低年级党员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经验,通过面对面交流讨论,使其有目标,学有榜样,充分调动党员同志的活力和积极性,自觉担使命。教师党员在支部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行业内的权威专家与支部内学习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科研教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在组织生活中积极参与,善于发表建设性意见,积极为党建工作创造新想法的同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充分发挥了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优势,为教师党员坚守教育岗位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开拓了新天地,也为学生党员增强理论学习水平和拓展学术视野提供了新平台。

4.4. 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成熟

在党支部的构建与成长中,健全的制度体系对于保障支部成员利益和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能确保支部工作的严格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能让支部成员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工作考核评价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传统的线下考评方式往往由于面对面的交流让一些党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显得过于顾忌,导致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评价结果亦难以达到公正和科学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采取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上匿名问卷调查与线下会议开展现场评价综合打分。支部每学期通过采用支部党员互评、学生评价、组织评价等多元评价手段定期开展工作考核,并及时向全体成员通报考核结果,表彰表现突出的党员。这样既增强了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也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积极性和系统性,构建了一个成熟且有效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4.5. 培育仪器行业人才工作卓有成效

正如习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所说,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饭碗必须掌握在自己家手里,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针对如今能源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统计调查(如图1),我校党支部师生近年来致力于深入研究,勤奋钻研,成果显著。支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取得专利成果20余项,在油气智能测控、传感器开发、油气装备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突破,并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此外,教师党员积极指导研究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如研究生电子竞赛、研究生能源创新设计大赛等,屡获国家级表彰,共获奖项10余项,为国家能源行业培育了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锻造了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Figure 1. Branch results statistical map

图1. 支部成果统计图

5. 结论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作为落实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西南石油大学仪器师生联合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优势,坚持结合师生之间的实际工作和学习,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地探索,取得实质性成效。行业高校需要做好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确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行业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的主动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发展模式 [22]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与立身之本,着手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

项目资助

本研究由西南石油大学基层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问题研究》(No.DJLL-202218 )资助和西南石油大学基层党建工作书记项目《以“党建+”模式实现“双引领”党建品牌》(No. DJSJ-202210 )资助。

参考文献

[1] 袁星, 王拥军, 李田田, 曾煜.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4): 47-49.
[2] 李明琦.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及创新路径探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2(1): 46-48.
[3] 李涛, 范小平. 师生联合党支部: 破解高校党支部建设“教与学背离”之困[J]. 改革与开放, 2019(5): 123-125.
[4] 李妍, 李志清, 张洪川. 依托师生联合党支部加强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模式探讨[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8(1): 65-69.
[5] 王新蕊, 李睿智. 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的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构建探究[J]. 智库时代, 2020(15): 113-114.
[6] 宋阳.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 ”工作模式创新实践探索——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J]. 农家参谋, 2020(24): 194.
[7] 曾凡超, 刘云鹤, 朱容坡. 美术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活动创新路径探索[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4): 28-31.
[8] 刘笑丹, 屈宏.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J]. 青年与社会, 2019(23): 24-25.
[9] 周子明, 李奇涵.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6(7): 41-44.
[10] 屈宏, 刘源, 刘锡明.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困境与提升路径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27): 10-11.
[11] 张武装, 彭仕亨, 傅航.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研究——以Z大学F研究院为例[J]. 科教文汇, 2022(4): 12-15.
[12] 纪杰.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9): 66-67.
[13] 李晓庆. 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研究[J]. 党政论坛, 2017(12): 30-33.
[14] 王菲, 张舒. 疫情防控中把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成更坚强的战斗堡垒[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6): 62-64.
[15] 王洁. 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研究[J]. 活力, 2022(1): 32-34.
[16] 白建锋. 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J]. 求贤, 2021(2): 48-49.
[17] 沈龙云. 基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开展组织力的引领作用研究——以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6(4): 27-28.
[18] 王双库, 赵振岗, 王超. 深化主题教育高校党建基层工作创新路径探究——以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1): 12-15.
[19] 倪海香, 徐珺, 代世轩. 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制度化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4): 32-34, 72.
[20] 吴昊, 俞英, 王淑敏, 姬鹏云, 郭晓旭, 刘国世, 连正兴. 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4): 279-281.
[21] 张颖, 李霄, 顾耘宇. 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教育(德育), 2009(5): 47-48.
[22] 董亚青, 段克柔, 史先娟, 朱其志, 郑义, 魏宁, 李科举. 高等职业院校基层师生联合党支部工作实践探析——以动物医学类学工党支部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3):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