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 ”老年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et ”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in China
DOI: 10.12677/acm.2024.1451587, PDF, HTML, XML, 下载: 41  浏览: 110 
作者: 张 倩, 王雅娟: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刘 婧*: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互联网 老年护理老年人医疗Internet Geriatric Care Aged Medical Care
摘要: 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老年护理在我国医疗领域中已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就目前传统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这一理念已被很多领域得以运用,许多国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咨询、建立健康档案。在我国医疗领域中,将“互联网 ”的服务模式与老年护理相结合,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多角度、多领域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Abstract: Nowadays,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is more serious. Elderly care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in China’s medical field.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traditional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nurs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Many countries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medical consultation and establish health records through Internet platforms. In China’s medical field,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 service mode and elderly care can achieve certain results, and provide nursing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fields, so as to better prot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张倩, 刘婧, 王雅娟. 我国“互联网 ”老年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5): 1558-1562.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51587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医疗以及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会逐渐增加 ‎[1] ,老年护理服务面临的问题日益显现,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2] ,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得以运用,均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借助高速发展的网络支持系统,将“互联网+”与医疗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医疗体系的变革,分析探究信息时代下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创新老年护理服务内容、合理配置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互联网+”老年护理模式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具有现实价值,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革与完善。

2. “互联网+”老年护理概述

2.1. “互联网+”护理的概念

在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颁布了《“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概念,即在医疗机构内注册的护理人员,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给予出院的患员或者罹患有疾病导致行动受限的人群护理服务。此外,该方案还明确指出了“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服务内容。“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已经通过了时间的考验,存在先例可证明其可操作性。

2.2. 老年护理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上世纪伴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之也引发了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对老龄化社会的解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7%的社会。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社会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20%,而在2040~2050年之间,这一比例将达到峰值,为25.5%,而总人口数将超过4亿 ‎[3] 。巨大的老年人群体需要得到合理的赡养,老年人的养护问题已成为社会进步中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的安定与平稳,也会对我国的整体发展产生较为重大影响。因而解决好老年人相关的养护问题,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部分老人身体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有完善的老年护理措施、政策来照顾好这部分老人。

2.3. “互联网+”老年护理发展的必然性

如今,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程度最重的国家,并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期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互联网+”老年护理的新型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能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有效解决居家患者健康照护问题,减少再人院,节约医疗成本 ‎[4] 。如今,老年护理不仅仅是局限于医疗护理,同样还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宣教等,所以,互联网与传统老年护理的结合在将来老龄化越来越重的社会下,发展是必然的。

2.4. “互联网+”老年护理的政策背景

互联网+模式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是用新兴IT技术来全面改造老年护理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服务效率和品质的双重提升。而这一点,也正符合国家对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方针政策。2020年2月,我国颁布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3年)》 ‎[5] ,此项计划对之后三年的智慧养老发展目标做出了科学合理的部署。纵观该项计划,未来老年护理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将倾注大量的投资以推动老年护理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也被多次提及:在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中推进“互联网+”,在养老方面推进“互联网+”,就属于智慧养老的范畴。随着我国政府对养老行业的扶持强度不断加深,我国的护理服务体系、服务政策也需要逐步完善。除此之外,同样是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的聚焦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护理服务的不断发展,未来“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也必定加速发展。

3. “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护理保健制度不断健全,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导致也面临着更大的养老压力,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当下,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已经更加凸显,明显已经难以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养老的大环境使创新已成为必然,“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已是必然,成为新的突破点 ‎[6] 。“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可较高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护理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互联网+”老年护理可基于网络大数据平台,针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老年人自身的健康需求进行区分与细化,对护理服务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提供的护理服务更加具有指向性,可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多种健康需求,有效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还可以较大程度的减轻其家庭成员的照护压力,使老年人在家内就可以体验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基于大数据平台录入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子女可通过健康档案随时随地得知老年人目前健康状况。

4. “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老年人对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

老年人作为老年护理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但其对老年护理工作并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许多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却并不清楚安全用药的原则以及疾病预防的方法。老年人对疾病的不了解也是老年护理现存的一大问题,许多老年人患病却不自知,以及对治疗后的自我护理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在教育宣传上还需加大力度。老年人其自身抵抗力下降,作为易生病的群体,本应做到按时体检,早发现疾病并及时干预,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但多数老年人一年或两年,甚至基本不做体检,仅有少部分老年人能做到半年体检一次。由此可见,老年人对老年护理教育学习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需求。因此,应通过互联网+让健康宣教趋向移动化,让老年人在饮食、起居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让老年人对一些疾病有所了解,及时关注自身健康,有病及时就诊。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方式的宣教,例如疾病与健康,性格差异,文化程度不同等。同时也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子女外出工作,许多老人独居在家,很少有子女陪伴,难免心理上比较孤独,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有认为自己越来越不中用、拖子女后腿的想法,所以也需要通过心理上的健康教育让老人保持乐观的情绪,心情上放松,生活愉悦。

4.2. 我国医疗护理服务体系仍不完善

我国医疗护理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是现阶段的主要的问题,现阶段的医疗服务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上门医疗护理、免费义诊定期普查的需求。多数养老机构也存在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固定资产投入利用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 ‎[7] 。显然,我国老年护理服务还有待进步。目前大部分老年人仍存在就医难的问题,因此,应完善“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平台 ‎[8] ,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降低服务费用,减轻家属照护负担,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也是当下的一大重任。构建“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方案应在政府主导,相关政策制度支持下,基于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现状,加大专业护士培训力度,完善“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居家护理服务智能化发展,缓解养老压力。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加强就近医疗和上门诊治服务,尤其是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便利,使其获得及时治疗和帮助,针对性满足老年人个体化需求,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4.3.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老年居民普遍对周围医疗机构的上门需求程度较高(如应急情况处理、抽血化验、注射输液等),这与“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服务形式是相一致的,因此“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开展符合老年居民对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虽然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行,但上述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9] ,推广“互联网 + 护理服务”,对于交通和网络信息发展较弱的乡村地区老年人如何获取优质护理服务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乡村老年居民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知之甚少,但整体需求度较高。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面向老年人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4.4. 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紧缺

我国目前存在着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慢性疾病增长速度快等挑战 ‎[10] 。在当今我国的社会环境下,老年护理人员的缺口较大,且未来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从各项调查数据来看,截止到2017年,我国有近380万注册护理人员(《2017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然而,现实中最后真正走上护理岗位的远不足380万人。通过“互联网+”与老年护理服务的交叉结合,扩大了社会对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促进老年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但由于目前护理人员的缺额,使得当下的护理人员在完成自身的护理工作后,还需要通过加班的方式为患者上门提供护理服务。所以,应出台提高护理职业社会地位的相关政策,加强我国老年护理类人才的培养。面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巨大缺口问题,各医学院校应积极调整策略针对护理人才培养,力求培养出拥有更高能力与更高素养的老年护理职业人才。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机制,加强护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可以从护士为老年人员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的规范性与完善程度,对老年人的随访频率和健康宣教是否到位等方面完成考评,进而提高老年护理工作的规范程度与标准化程度。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以及各类补贴,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比如,通过给予护理人员一定的工作补贴,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

4.5. 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互联网+”老年护理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护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而当前护理人员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欠缺 ‎[11]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 + 老年护理”的发展。因此,应开展相关培训学习,让护理人员通过院内开展的护理信息知识、软件系统操作课程的培训,使得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得以提升。

5. 展望

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也加大了对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未来我国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将会成为较为沉重的负担。“互联网+”老年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改善老年护理的现状,为老年人带来更便捷、优质的晚年生活。最近几年来,“互联网+”护理在医疗服务方面应用较不错,通过“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能获得更及时、更高效的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身心需求是我们的共同期待。尽管就当下来看,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更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展望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空间,因此,我们也应不断发挥创新意识,尝试护理服务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邢亚男, 曲婧, 付佳, 裴瑞娟, 王召青, 李莉. “互联网 ”医养结合构成要素及优势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8, 31(2): 35-38.
https://doi.org/10.13723/j.yxysh.2018.02.011
[2] 郭鸽. 基于互联网下的老年护理模式研究综述[J]. 饮食科学, 2018(2): 233.
[3] 卢美秀, 许淑莲. 现代护理务实全书[M]. 福州: 海天出版社, 1998.
[4] 朱蓝玉, 阎琪. “互联网 ”时代下社区养老护理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4(4): 756-758.
[5] 卢璇, 张建薇, 邓小岚, 等.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老年慢病“互联网 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9): 86-89, 93.
https://doi.org/10.7619/jcmp.20201691
[6] 赵红梅, 李力力, 樊俊杰, 李莹, 金英子, 常金良, 詹碧华, 黄淑波. 基于互联网的老年护理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17): 8-10.
[7] 岳颂东. 对我国建立老年护理制度的初步构想[J]. 决策咨询通讯, 2008(3): 90-91.
[8] 李咏阳, 刘世晴, 徐静仙, 王津东. 互联网 居家上门照护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 4(4): 362-365.
[9] 峗怡, 贺加. 新医改背景下卫生资源配置制度伦理研究——以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为视角[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2): 211-213.
[10] 周晔玲. 分级诊疗背景下医疗资源配置思考[J]. 创新, 2020, 14(4): 27-36.
[11] 杨丹锋, 朱文娟. “互联网 ”背景下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研究进展[J]. 健康管理, 2021(9):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