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改革目标。“双碳”政策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迎来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绿色消费的一大亮点,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息息相关。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但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报废处理中,依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同行业的披露质量和水平层次不齐,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并不完善 [1]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其目的在于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准,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合规运行。
2.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本文以2022年45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 [2] 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数据,探究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2.1. 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在对202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公布的4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的年度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3] 进行深入探究后,我们发现了以下情况:
研究结果(表1)显示,2022年,所有样本企业都在年度报告中向外界公布了环境会计信息,这一比例高达100%。然而,在内部控制报告中公开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仅为10家,分别是比亚迪、长城汽车、天赐材料、天齐锂业、杉杉股份、拓普集团、大洋电机、东旭光电、信质集团、得润电子,整体占比偏低。社会责任报告方面,3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全部在报告内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占比100%。

Table 1. Disclosure method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表1.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披露方式
在深入研究上述企业报告后,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上总体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年度报告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披露途径,社会责任报告则次之。此外,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等独立报告形式也作为信息披露的辅助手段。然而,总体而言,这些公司对于使用独立报告形式的积极性并不高。
2022年度,根据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准则要求公司将涉及环境保护的信息统一纳入新设立的环境与社会责任部分 [4] 。本次研究的样本公司发布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年度报告中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板块,与证监会发布的要求基本一致。
在部分样本企业里,环境会计数据会通过财务报表注释的方式进行定量公开,这包含环保税、环保补助以及排污权等信息。另一些样本企业则挑选以单独报告的形态来公开环境会计数据,这些报告较为固定,例如内部控制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等。尽管这些独立报告的内容与年度报告有所重叠,但因为它们的内容更为详细,并且采取了更为系统化的定性与定量相联合的披露方式,补充了年度报告内缺少的环境会计信息,显著提升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2.2.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对样本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碳排放信息、生态环境应急信息、生态环境违法信息六个方面,细分为定性的非财务环境信息、定量非财务环境信息和定量的财务环境信息。
由表2信息可知,从这6项具体环境信息披露指标来看,2022年度样本企业基本信息版块对环境会计信息描述的披露率达100%,66.67%的样本企业对其有货币化描述,28.89%的样本企业对其仅有文字描述。企业环境管理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披露率均为95.56%,碳排放信息披露率为91.11%,生态环境应急信息披露率为97.78%,虽然这四个方面的披露率都在90%以上,但是部分样本企业仅进行了文字描述,极少部分企业进行了货币化描述,整体信息质量不高。
此外,2022年度样本企业对生态环境违法信息的披露率仅有46.67%,并且有所披露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只有文字描述,只有国轩高科、杉杉股份、拓普集团、多氟多、方正电机这5家企业有货币化描述,一方面是因为生态环境违法信息披露的企业基本都是受到违法惩罚的企业,未披露信息的企业生态环境违法信息不明确。另一方面企业不详细说明受罚情况可能是考虑到企业形象问题,披露受罚信息不利于树立自身的正面形象。
总体来看,样本企业主要对重大环保问题、社会责任情况等内容进行定性描述,仅少部分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了少量定量披露或货币化披露。样本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为100%,披露内容综合使用了定性和定量描述进行披露,但各个样本公司描述内所具备的信息丰富度差异较为显著。

Table 2.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表2.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2.3.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决定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方法对样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评估。制定评分标准,根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量化程度来确定分值。打分标准如下:没有信息的情况赋予0分;定性的非财务环境信息赋1分;定量非财务环境信息赋2分;定量的财务环境信息赋3分。满分为3分。这6项环境信息披露项目的总分为18分,分数越高,意味着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环境会计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越高。
依据评分规则对45家样本企业的公开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评分和分级:0~5分为较差,6~11为良好。12~18为优秀。
根据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并不理想,仅有五分之一的公司能够达到优秀的披露标准。质量较差的公司占所有样本企业的4.44%,处于良好阶段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比达到75.56%,这一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Table 3.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co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表3.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得分
3.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1. 披露方式不统一
由样本企业的分析结果可知,所有上市公司都在2022年度发布了年报,并在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约70%的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所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都在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而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仅不到20%,由此可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进一步观察披露内容发现,45家上市公司均未形成统一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各上市公司没有使用相应的环境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披露,不同上市公司对同样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各不相同。有些上市公司能够通过披露环境会计的定量的信息,而有些上市公司只是进行简单的定性描述。这导致不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可比性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差异,不利于决策者对比了解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3.2. 披露方式不规范
由于我国没有颁布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相关准则,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统一的披露方式,企业披露的形式不规范,数据也较为混乱,更多流于表面形式 [5] 。样本企业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报告中均有披露,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年度报告中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散乱分布在各种各样的细分板块中,缺少系统且全面的展示,这无疑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为了获得系统全面的环境会计信息,他们通常需要在各个报告中搜寻并整合信息,才能得到他们所需的内容 [6] ,显著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3.3. 披露方式不全面
由于当前国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从而导致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强。企业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往往会在法律范围内对环境会计进行选择性披露,公司会主动披露对于企业经营活动有利的环境会计信息 [7] ,比如企业环保支出,应对环境问题的应急预案等,而那些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环境会计信息,企业大概率会不进行披露,比如因环境违法信息、污染物处理情况等。这可能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
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的报告可以发现,企业主要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生产产品种类、排污种类、环境治理方案等环境非量化信息在企业的报告中被集中披露,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披露的环境量化信息主要包括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数量。目前新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定量的财务环境信息,例如环境负债费用、环境处罚费用、环境保护开支等货币化信息。
4.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对策
4.1. 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国家环保部针对环境污染管控出台了相关制度,例如《环境保护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文件 [8] 。这些文件只是具有较为宏观的参考价值,企业选择何种方式,在报告中披露哪些环境会计信息内容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在现有法律制度下,政府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的作用收效甚微。健全会计法是完善环境会计披露的重中之重,应将环境会计的有关内容添加到会计法之中,从而明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其次,要完善会计准则,通过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明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的具体要求,我国应推动企业全面整合环境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收益等六方面信息 [9] ,全面纳入会计报表的核算当中。推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统一,提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4.2. 提高环保观念,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
当前,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加大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观性,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投资者角度而言,企业的潜在风险是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考量,环境保护问题同样是企业的潜在风险之一,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将极大影响投资者的选择,国家和政府应当利用各种手段来宣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同时对那些主动担当,切实有效开展环保工作的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或者政策的奖励 [10] 。提升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作为企业,要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将环保观念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和会计工作当中,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积极主动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4.3.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清晰度。企业的外部监督对于保障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很大的作用。大部分企业没有外部独立的机构审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 [11] ,其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障。环境会计工作不仅需要完善的会计素养,还需要了解环境生态方面的知识。高校在培养审计人才的时候,应该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内容。政府要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和指导,首先要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准则,让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政府还要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组织审计人员参加环境会计审计的相关学习,帮助组建一支专业能力出色的环境会计信息审计团队,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宣传的手段加以提高,共同监督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
4.4. 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会计培养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依旧处于传统模式,主流培养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12] ,没有环境会计的相关内容,这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会计的发展趋势。会计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会计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前,我国推行“双碳”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会计学的教学培养并没有跟进绿色发展的相关理念,导致财务人员进入企业后缺乏环保意识。财会人员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人,会计培养应将环保理念与会计教育相结合,使其理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要性,从而增强企业财会人员的披露意识,提升环境会计的披露质量。
基金项目
扬州大学科创基金项目“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XCX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