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 × 1˚,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NCEP资料,对2016年11月04日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平流雾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过程中高空为西北或偏西气流,850 hPa为弱暖区偏西或偏南气流控制,地面形势场较弱;2) 本次大雾过程期间近地面层具有逆温结构;3) 近地面层弱辐合上升运动十分有利于逆温层的维持,为雾的维持提供了良好的辐合机制,使得该地区持续保持在高湿状态,对于大雾长时间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 large-scale advection fog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on November 4, 2016, using NCEP data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 1˚ and a temporal resolution of 6 hou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upper atmosphere was dominated by northwest or westward airflow, and 850 hPa was controlled by weak warm zone westward or southward airflow, resulting in a weaker ground situation field; 2) During this heavy fog process, there was an inversion structure in the near surface layer; 3) The weak convergence and upward movement in the near surface layer is very benefi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inversion layer, providing a good convergence mechanism for maintaining fog and keeping the region in a high humidity stat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heavy fog.
1. 引言
平流雾主要是暖湿空气水平流经寒冷的地表陆地或海面时,因暖湿空气受冷的地表影响,底层空气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离地表远降温少,这样就形成了平流逆温 [1] 。在逆温层以下,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水汽凝结形成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三点:(1) 平流条件:适当的风向和风速。太大易使逆温层离开地面而形成在某一高度上,形成低云而不是雾;(2) 冷却条件: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 [2] 。流来的空气与下垫面的温度差异较大,低层空气冷却的愈厉害;(3) 层结和湿度条件:暖湿平流、近地面层的气层(地面到850 HPA)呈逆温或等温分布、近地面层(地面到850 HPA)比湿随高度增加 [3] 。
平流雾的特点有:日变化不明显,一天之中任何时候都可出现,条件具备则终日不消;来去突然,生成迅速;多出现在冬季;雾区较厚和较大 [4] ;平流雾多出现在阴天,并常伴有稳定性的低云(多与雾相连)和毛毛雨;平流雾多出现在沿海,或海上(海雾),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平流雾,主要是登陆的海雾(应属于平移雾的性质)或平流辐射雾 [5] 。
北京地区持续性大雾天气近几年呈显著增加趋势,但由于缺乏高时间分辨率的雾微物理和大气廓线数据,限制了对大雾垂直结构和物理成因的深入了解。
2. 研究资料
本文选取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空间分辨率为1˚ × 1˚,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FNL资料代替当日的天气实况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3. 天气形势分析
由图1可知,4日白天500~700 hPa高空均为西北偏西气流,高空风较弱,温度平流不明显;夜间500 hPa有冷平流,但700 hPa温度平流不明显。中层700 hPa有浅槽过境,850 hPa白天为偏西气流控制,夜间冷平流不明显。低层弱暖区控制,使得夜间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强,有利于地面冷却降温。
4. 成因分析
4.1. 水汽条件分析
由图2可见,4日上午和夜间华北地区中东部的相对湿度大部分达到70%以上,这说明华北地区
中东部的近地层水汽条件十分充足。配合地面风场可以看到,4日白天至前半夜华北大部位于低压前部的弱辐合区内,这种辐合有利于近地面水汽的汇合,使空气更容易达到饱和,地面以偏南气流为主,有利于将南部大湿区的暖湿空气输送到华北地区。4日后半夜至5日凌晨,华北东部、南部地区近地层的相对湿度大于80%的区域增大,地面形势转变为低压后部,华北中部地区以西北气流为主,东部为偏南气流,有弱辐合存在,而此时正是地面辐射降温最强的时候,因此,该时段形成的雾浓度较高,能见度最差。
4.3. 垂直运动特征分析
由图3、图4水汽通量散度图可知,4日20时华北地区近地面存在大范围的水汽辐合区,其范围与低能见度范围相吻合。从水汽通量散度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看出,华北东部地区不仅是在近地面存在水汽的辐合区,中低层500~850 hPa也存在水汽的辐合,因此,低层大气适当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a) (b)
Figure 3. Vertical profile of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long 40˚N at 20:00 on November 4 and T-LogP sounding curve of Capital Airport (unit: m/s; ˚C)
图3. 11月4日20时风温场沿40˚N的垂直剖面图和首都机场T-LogP探空曲线图(单位:m/s; ℃)
(a) (b)
Figure 4. Vertical profile of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field and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along 40˚N at 20:00 on November 4 (unit: s−1)
图4. 11月4日20时10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沿40˚N垂直剖面图(单位:s−1)
5. 结论
本文针对2016年11月4日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平流雾过程,综合分析表明:
1) 平流雾过程的基本形势:500~700 hPa为西北或偏西气流,不存在明显的风速或风向的辐合,850 hPa为弱暖区偏西或偏南气流控制,而地面近地面层气压场较弱,存在的弱的辐合区,为大雾过程提供良好的水汽和弱风条件。
2) 本次大雾过程期间近地面层具有逆温结构,逆温层有利于低空水汽聚集并在逆温层内充分混合而不会垂直扩散。
3) 近地面层弱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逆温层的维持,为大雾提供了良好的辐合机制,使得该地区持续保持在高湿状态,对于大雾长时间维持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