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体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ports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ps.2024.123078, PDF, HTML, XML,   
作者: 李 怡: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关键词: 红色体育思政教育高校文化融合Red Spor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ure Integration
摘要: 作为进步文化的象征,红色体育文化的塑造和进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密切相关。其与高等教育思政课程的结合,源于其固有的实际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实现红色体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在认知、教学方法与实际应用等级别上遭遇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借助红色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深入日常生活,改进学校教育的核心构成和外部模式,优化教学空间和评价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处理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红色体育文化与思政理论教育的有效结合,从而支持高校的立德树人使命并促进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
Abstract: As a symbol of progressive culture, the shaping and development of red sports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entury-long strugg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s integr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stems from its inherent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Currently,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ports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challenges at various levels, including cogni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red sports culture and its deep integration into daily life, improve the core components and external model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optimize teaching space and evaluation systems. Only by doing so can specific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ensuring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red sports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reby supporting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李怡. 红色体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 体育科学进展, 2024, 12(3): 526-531.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4.123078

1.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他多次强调,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去保护、管理和运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特别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石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高校应将红色体育文化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和价值上的引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能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共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红色体育文化不仅被视作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份独有的文化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旨在揭示红色体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及多个维度实践路径分析。

2. 红色体育文化的内涵

优秀文化的衍生总是携带其固有的价值,然而,发掘这些有价值的文化往往并非易事。红色体育文化,作为一段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深厚价值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导致许多潜在的文化财富被遗漏,这限制了其在社会中的传播与传承[1]

2.1. 红色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

红色体育与现代体育竞技大相径庭,代表了一种全民共融的活动精神。推广红色体育文化不仅是让人民深刻理解红军战士追求健康与精神锻造的努力,还鼓励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投身体育之中。参与开展红色体育活动,人们不仅能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各项益处,更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红色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点燃国人日常锻炼的热情,全面提升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精神风貌[2]

2.2. 红色体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体育文化诞生于战争的熔炉,它是人民群众凝聚而成革命精神的体现。尽管现代人未亲历红军的岁月,这份精神仍然可以被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红色革命精神涵盖了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乐观向前和英雄主义的品质;以及面对家国情怀勇于牺牲的决心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藏精神理应被传承的[3]。红色体育文化本质上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并在人们学习和实践这一文化时得以体现,这对于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至关重要。因而,红色体育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于传递和增进人们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了解和实践上有着独特的贡献。

2.3. 红色体育文化促进校园和谐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共产党领航下我们共同追求的愿景。红色体育文化所承载的正是那一时期红军所塑造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精神,无论是红军内部还是红军与民众之间的关系。通过回顾红色体育文化,人们得以一窥当年红军缔造的和谐气息,并借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实现和睦共处、相互帮助与信任。社会的和谐进步是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关键,改善社会环境是让人们更加珍爱所生活的社群的基础。同时,通过展现学习的典范,人们获得追求目标的动力。故此,红色体育文化的宝贵价值之一,就在于它对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贡献。

2.4. 红色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教育既是文化构成的关键部分,也承载着文化遗产的传递与创新的双重职责。我国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高校教育机构通过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与众不同的校园特色课程。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具有深远的思政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将所在地区的宝贵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开辟体育教学的新路径,并加深其教学的思政教育深度和效果[4]。因此,红色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之一体现在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

3. 红色体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红色体育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涵盖了物质遗产、精神传统、体制机制、与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它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红色体育文化的物质存在,还通过其精神内核和信息传递,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将红色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多样化的途径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或根据地区特有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策划实地体验学习,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展览馆、博物馆,开展红色体育项目等,这些做法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2. 树立正确价值观

红色体育文化的深远影响力与明确的政治方向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与价值观具有显著作用。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加速的今日,文化的互动与冲突变得日益频繁,多元思潮对中国主流价值体系构成挑战,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坚定性及社会责任感。然而,观察大多数大学生,他们仍怀揣对祖国的深情与远大志向。红色体育文化教育作为学生教育历程的一部分,种下了对红色文化深沉的情感基础。这种文化传承正在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逐步提升了他们对红色教育的接受度,巩固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并加深了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

3.3.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红色体育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范和艰苦卓绝的品格。它的传播对大学生的正向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映射了中国共产党壮阔的发展征程,而且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实践[5]。通过红色体育作为媒介,在高校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从而在认识和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方面有所增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智慧与信念,传承红色精神,并将这种信仰融入自我,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期望为标准提升自身,坚守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激发创新动力,助力实现“四个自信”的教育目标。

4. 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中华大地上所发生的革命历史充满了触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丰富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不仅是珍贵的文化财富,也成为了生动的教学内容。在2022年,教育部督促全国各地区和学校,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红色体育文化与学校特色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宏伟实践。目的是将党的创新理念和历史经验,融合进每一阶段和领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红色体育文化的整合进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成为实现教育的道德培养和人才塑造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步骤。

4.1. 丰富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日常生活

红色体育文化的更新要与时俱进。更新红色体育文化对保持其活力和符合高等教育政治课程要求至关重要。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并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发展的红色体育文化,其丰富的内涵是其历久弥新的基础,应在各个历史阶段被传承和宣扬。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成果,红色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服务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为其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入提供了初始驱动力。同时,这一文化也需兼容并蓄,吸纳时代特性和积极因素,以促进自身的辩证进步。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在接受政治教育时表现出更多元的需求和困惑。因此,红色体育文化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扩展,在保持核心精神的同时,实现时代化的表达和传播。红色体育文化应深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红色体育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其传播和发展也必须植根于此。一方面,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实践为红色体育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土壤。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构成了红色体育文化融入的基础。另一方面,使红色体育文化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除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还应通过营造氛围和媒介影响等手段,使还是体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开展的一部分。这样,校园不仅在提供显性教育的同时,还可借助隐性教育进行补充,从而在红色体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达到系统性、要素互动和成效的内在一致性。

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日常,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这些平台不仅能为红色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提供广泛的传播渠道,还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互动机会。为了进一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学校可以创新形式,如制作红色体育赛事精彩片段的短视频、开展实时红色体育比赛直播等,这些新颖的方式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红色体育文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崭新的领域。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样不可忽视。这不仅涵盖了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红色历史,更需要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红色体育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体育文化的魅力。而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成为我们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

4.2. 建立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课程

与其他学科相较之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展现出更为显著的思想导向、政治特征和理论深度。然而,教学实践中理论的密集性有时会导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挑战。面对此类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变得迫切必要,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首先,从课程内容的内涵出发,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教学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是思想政治教学应当注重的关键。这些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元素。在红色体育文化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应用方面,这些教学活动占据首席位置。通常,除了对相关文献、影像资料、历史文物的梳理和研究之外,实地考察纪念馆和革命历史遗迹也被视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同时,多层次教育实施主体的紧密协作亦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校园作为学生集中学习和理论研究的主场,学校需通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努力,为学生的知识吸收提供支持。在社会层面上,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等也应利用其独有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特色教育,实现教育内容与层次的互补。

其次,涉及教学方式的外部形式需要仔细考量。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重点。一方面,恰当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提升课程内容的生动呈现和学生的参与度。尽管直接的理论传授是快速充实学生知识库的有力途径,但鉴于课程难度和学生认知差异,教师应避开单一教学手段,而是结合实践教学、体验学习等多样化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红色体育文化的感情共鸣。另一方面,更新的教学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红色体育文化的热忱与主动性。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大学生的需求和体验应成为关注焦点。大学教师需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更应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是关键,让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实施针对性和成效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愿意、主动并乐于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应采取多样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策略。首要的是,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其在学生群体中的表率作用,激发同学们对红色体育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深入研究和传承红色基因。此外,针对那些有潜力、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应予以重点关注和精心培养。在红色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这些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成为未来的优秀领导者。我们不仅要将红色体育文化融入在线课程和数字资源,还要借助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新兴平台,运用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打造全新的红色体育文化传播渠道,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数字生活,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4.3. 完善红色体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体育文化融合,需倚重于特定环境的塑造与教学评估的互补共进。构建一个充满红色体育文化的校园氛围,有效地增进学生对此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潜在地强化其价值理念。进一步建立一个均衡而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对提升课程的成效拥有积极的促进影响。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红色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其必要性。高校应当采用一个全面的评价系统,以积极地促进实践教学的进步。评价要涵盖教学的多个方面,包括教育主体、过程、结构和效果。重视教育实施者的评价,同时也关注接受教育者的反馈;关注教学的效率,同时也确保教学的质量;评估教学管理机构,同时也考虑教学执行机构;同时兼顾过程性与结果性的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原则应遵循公正、合理、完善的标准,既要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要考虑教学实际效果、主体特性及个人观点;既要追求精确性和量化的标准,也要接纳一定的主观性与定性评估。综合来看,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优化相关评价要素,能够使评价成为教学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动力与支撑。

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运用先进的排版剪辑技术,精准突出教育内容的重点,使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推行独具特色的“红色体育学分”制度,旨在实现红色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应改革学分制度,适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学分的比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思政课、红色体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网络“红色课程”等方式,积累红色体育学分,形成个性化的红色成绩单。这种制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他们对红色体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 结语

红色体育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是完成立德树人核心使命的关键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体育文化整合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符合时代进步的需求。高等学府应当有效利用红色体育文化的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重视整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以及不同领域,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 蔡祥雨, 杨洪露, 于雪梅. 高校体育课程中红色体育文化思政培育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 5(7): 37-39.
[2] 张亚龙. 红色体育运动项目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入路径研究[J]. 体育风尚, 2024(1): 65-67.
[3] 陈雨涵, 王海英. 数字媒体技术融入红色体育文化传承传播的应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1): 130-132+137.
[4] 黄勤山. 中央苏区红色体育文化育人机理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23): 40-42.
[5] 张艳, 张建, 李楠俊. 初心理论和使命感视角下的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23, 42(6): 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