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功能翻译理论虽然引进国内较早,但对于旅游文本翻译这一块还是资料不多,大型的旅游景点或者纪念馆里面有英文翻译,由于受众是外国游客,所以应该按照他们的语言习惯来翻译文本。有关旅游文化的文本更要符合他们的源语习惯,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做好红色文化旅游文本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工作十分重要。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去分析和研究所选择的旅游文本英译,在实地考察拍照以及查阅资料熟悉了功能翻译理论之后,着手开始研究英译文本所存在的不足。
在对旅游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功能翻译理论,了解其起源,发展历程,发展水平,以及运用理论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不太合适的地方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供翻译实践者参考,以期引起译者的关注,减少翻译中出现的错误,促进甘肃省红色文化正确传播和文化交流,在英译文本中充分体现出甘肃省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让受众去感受和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文献综述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发现,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译研究有很多,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功能翻译理论在其他研究方向的应用,二是对于其他省份红色文化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1]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翻译功能论。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要求原文与译文要有不同的功能。该理论经过两代学者的研究,逐渐发展成熟。Nord [2]在他的著作《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中总结了赖斯的理论。根据赖斯的观点,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包含文本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方面,译文的目的是对等的。一般来说,该模型基于等效理论。然而,它被认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赖斯和弗米尔共同出版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她提出了自己的文本类型理论。她将不同的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在这本书中,她还将自己的翻译标准从对等修改为适当,并将她的翻译理论与弗米尔的目的论相结合。奈达和泰伯[3]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要分为三步进行的理论,即分析:对原文的表层结构及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转换:译者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源语转化为译语;重构:把传递过来的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最后使之完全符合译者的要求。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陈敏等[4]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湘西老司城遗址对外宣传片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从三大原则出发对文本进行英译策略研究,提出译者对于不同的文本特点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陶书敏[5]指出,公交标识语的翻译要参照功能翻译理论文本类型分析和翻译目的论,再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探索有效的公交标识语英译策略,进而美化城市公交双语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郭常红[6]指出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红色文化旅游文本翻译时,要采取直译、增译、减译和改译等策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达到最大可能传递原文信息的英译翻译目的。杨娇[7]以商洛红色旅游资料为例,具体探究了红色旅游资料的文本类型、翻译原则,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以及方法。要以目的原则为指导,忠实于原文并注重连贯原则。杜柯含,才智[8]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可以消除原文内容存在的制约,在翻译中,借助原文与译文的相互对比来实现译文的多样化和动态化。方幸娟[9]在对六安市的考察中发现,红色旅游文化文本的意义宣传及介绍文本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并从目的、忠实、连贯三原则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黎敏和陈予[10]概括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论框架和中国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刘媛[11]以《犹他州风情》这一杂志翻译为分析材料,总结出了笔者所运用的翻译原则和策略。马红和林建强[12]论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翻译原则和方法,希望可以对翻译学的建构有所帮助。谢晰丹[13]以句容市茅山红色景点为例,分析了红色旅游文本的特点,探讨文本翻译策略。肖群[14]井冈山景点为例,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料的翻译现状以及一些翻译策略做了简要的概述。姚光金[15]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红色旅游英译策略,提出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让译文能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关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其他研究方面的应用,以及对于其他红色文化旅游文本的应用研究有很多,但唯独缺少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甘肃省红色文化旅游文本英译探析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出发,研究甘肃省红色文化旅游文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功能翻译理论
3.1. 功能翻译理论基本概念
功能翻译理论是以实现翻译功能为目标,对语言环境、读者文化社会背景、文本使用者以及翻译策略、行为过程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涉及多种行为主体的复杂行为,这些行为主体包括委托人、译者、受众等,其是文化转换活动,是跨文化的,用于交际互动。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广义的术科,涵盖了众多以语言的功能为基础和中心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德国,先驱人物的相关理论有凯瑟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费米尔的目的论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等。它摆脱了传统的对等、转换的语言学的翻译方法,运用功能和交际方法来分析、研究翻译[16]。费米尔(Hans Vermeer)在莱斯的指导下研究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突破了莱斯的理论局限,创立了目的论。目的论意义非凡,功能学派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目的学派”。目的论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它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的研究角度由以语言学和形式翻译理论转向更加倾向于功能化和社会、文化方向[17]。
3.2. 三大原则
目的原则(skopos rule)。目的原则是指根据翻译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要根据不同的译入语情境和文化,同时也要按照译入语观众所受期待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根据连贯原则,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并且最基本的是符合逻辑,并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范围内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一定的意义。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译文接收者必须能读懂译文,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根据忠实原则,译文不必做到跟原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但译文不能违背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忠实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18]。
总的来说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单靠语言学这一方面不能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出现的所有问题。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时应当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预期。翻译理论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4.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英译文本问题分析
在分析时选择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面的文本,试论以上所提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所截取的英译文本中的体现和意义。
4.1. 语言失误
语言失误是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使用了不合适的表达形式造成的失误。这失误体现在文字、语法等方面。
例1:策应河东,建立永昌山丹根据地,它的英译是:“Support for Hedong and establishment of Yongchang and Shandan Revolutionary Bases”。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忠实原则,译文虽不必与原文一字不差,但是不能违背原文。由此可见这个翻译不妥,support只有支持的意思,策应还有个互相响应的意思。
例2:部分英译文本中“西安事变”是“Xi’an Incident”,部分却是“Si’an Incident”。这会给人以误导,不知道究竟哪个正确哪个错误。
4.2. 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社会规则以及价值观的不同在交际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圆满的交际效果的失误。第一个是缺少源语中特有的文化现象的必要注释,第二个是删除或简化原文有用信息。
例1:我们试论以上所提的“西安事变”,对于本国人或者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来说,很清楚这个事件的历史渊源,在参观纪念馆的时候,能很好的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相反,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对于多次出现的西安事变就是一头雾水,没办法更好的理解纪念馆的背景和历史渊源。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目的原则,应该在此处备注西安事变的概念等基本信息。
例2:在纪念馆中第三单元的内容:为应对形式变化,中央指示西路军在临、高地区集结,切勿西进。西路军与尾追强敌展开了长达六十余天的血战。原文翻译是:“The West Route Red Army waged bloody battles against a large number of following enemies for more than 60 days”。这里原文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是强敌,但是英译文本只体现出了敌人的数量之多,并没有体现出敌人的强大,这里不符合目的原则,目的是为了告诉受众,敌人很强大,西路军才会殊死搏斗六十多天。
例3:在对董振堂将军的简介中提到了反围剿,应该在此处注释反围剿的文化背景,如:红军反“围剿”战争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反革命军事力量对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重点的根据地的五次“围剿”的作战。可以让外国游客更好的去了解历史,贴近历史。
4.3. 文化失误
文化失误是指在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不能较好的传达或调整特有的文化内涵,不符合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忠实原则。
例1:全力营救,保存革命火种。原文翻译为:“Spare no effort to rescue the West Route Red Army in order to save the spark of Revolution”。这里的spark是火花的意思,而原文中的革命火种,不仅仅是指保存西路军的数量,而是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像火苗一样生生不息。
例2:在对董振堂将军的简介中有这样一个词:反围剿作战。此处只是简单的翻译了反围剿作战,并没有去解释“反围剿”这个文化现象。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译者并没有达到让旅游者去充分理解中国特有文化词语的目的。
例3:文本中的西安事变,是一个极具红色文化内涵的词语,在部分文本中被翻译为“Si’an Incident”,显然不符合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忠实原则。
4.4. 其他的翻译失误
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指导下的连贯性原则要求在翻译过程中,按照语境去增补,删减或者重构,使其更加连贯自然,不至于信息缺失。
例1:西路军进占永昌,山丹……,原文翻译为:“After taking Yongchang and Shandan……”。这里的“进占”应该是进攻和占领,连贯原则要求增补信息,从而翻译的更加准确。
例2:光照千秋,西路军的精神永载史册。这里虽然光照千秋和永载史册意思差不多,但是为了强调这种伟大的精神,此处应该重复说明西路军的精神永不消灭。原文翻译是:“The spirit of the West Route Red Army will go down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不符合连贯原则。
例3:张荣支队被敌人打散,部分牺牲,部分被俘。在翻译的时候并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没有翻译出被动语态。这里需要根据语境去重新组合语序,才能使翻译出来的句子更加连贯自然。
5.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红色文化旅游文本英译问题相关对策和方法
5.1. 重组法
重组法:指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最大程度的显示出译文的流畅度,在弄清楚译文句子的结构,理解文本原意的基础上,打破译文句法结构和语序,重新组合句子的一种方法。重组法符合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连贯原则。
例1:其他的翻译失误中提到的:光照千秋,西路军的精神永载史册。在这里原文想要传达的意思是西路军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这里需要换一种方式来阐释光照千秋,会让游客更好的融入这种气氛中。这里需要对句子进行重组:“The spirit of the West Route Red Army will go down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I think that we have the wonderful life we have now”,这样翻译会使句子更加连贯,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原文的意思。
例2:西路军进占永昌,山丹……按照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连贯原则,翻译为“attacking and occupying”会更加贴切。
5.2. 增译法
增译是指在一定程度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短句或句子,使翻译更加的准确,更好的表达出原文含义的一种翻译方法。增译法符合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目的原则。
例1:西路军与尾追强敌展开了长达六十余天的血战。原文只是翻译成了大量的敌人,并没有翻译出强大的敌人。原文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受众,敌人有多么强大,战争有多么激烈。这里改成:“……a large number of following enemies who were very powerful……”,会更加符合语境。
例2:4.2中的所说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必要注释,在提及到西安事变的时候,需要在旁边阐明西安事变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更有助于受众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到一起,更好的理解译文,从而达到让受众接受的目的,符合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目地论原则。
例3:同样是对于特有文化的注释,在对董振堂将军的事迹介绍中提到的反围剿,也需要在旁边添加注释,以便于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历史事件的文化背景,从而获取到更加准确更加丰富的文化常识。
5.3. 阐释法
阐释即为解释性翻译,为了达到原文作者与受众接受效果相同的目的,是对原文概念的一种解释性说明。
例1:4.1所提到的:策应河东,建立永昌山丹根据地。策应河东只是翻译成了support,在中文表达的意思中,策应还有不单单是支持的意思。在这里翻译成“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会更加符合一点。
例2:4.3中所提到的全力营救,保存革命火种。“spark”更多的意思是火花,火苗,肯定是不忠实于原文,我觉得这里的保存火种更应该是保存革命的力量,换成“strength”会更好理解一些。
例3:反复出现的西安事变。首先这种专有名词的翻译应当统一其写法,统一成:“Xi’an Incident”,才不会对旅游者产生误导。其次还需标注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来阐释前因后果。
5.4. 其他改进措施
首先对于译者来说:第一,要采取相应的契合外国受众期待视野和审美意识的翻译策略。第二,加入主题专栏或者播放相关视频。第三,需要提高翻译素养和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加强中外合作,提高准确性;其次对于传播者来说:第一,政府部门加强规范化引导,提高公众参与度。第二,在相关媒体上发布一些解释性的文章或者小视频。第三,面向大众征集意见和建议。
6. 结语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从三个原则出发去分析所选取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英译文本具体从语言、语用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失误去展现所截取的翻译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并忠于理论指导下的目的、忠实和连贯三大原则提出改进的措施,部分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中仍然存在问题,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甘肃省纪念馆中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英译,不仅影响纪念馆未来的发展,更多的是关系到甘肃省红色文化的传播。在此大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游客来说,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才是他们所想要深入了解的。在这种条件下,要推广红色文化向外传播,就要更加重视对于红色文化宣传和介绍文本的英译,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迎合受众的用语习惯,还要忠实于原文,达到让受众接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