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绿色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已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圆满闭幕。本届亚运会深入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绿色”这一重要办赛宗旨,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亚运会。作为在国际层面传播和报道杭州亚运会绿色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平台,《中国日报》英文网——《China Daily》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因此,对《China Daily》中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并提出提升策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化传播和为国际社会提供绿色发展借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分析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为人们提供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方法论指导。而话语分析恰恰要从话语的表层与深层分别剖析,并产出该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意义,这恰恰与矛盾分析法的观点产生交叉,并可以在其指导下进行。
本研究以矛盾分析法为整体指导,借用文体学的“分层–突出”分析模式,对《China Daily》中体现杭州亚运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报道分别进行“词汇”和“语义”两方面的话语分析,旨在评估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的传播效果,最终给出可行的对外新闻话语构建策略。通过该研究,不仅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还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成果提供重要的现实价值。
2. 文献综述
关于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指导、探究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新闻话语分析相关的研究,学界呈现出将它们相互结合、互作辅助的现状。研究者根据本研究目的将收集到的文献分为两大类别: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语言学研究,和矛盾分析法指导下的“绿色话语”研究。
在第一种大类别下,国内学者杜宛蔚[1]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各个方面全面剖析其对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和启示,尤其在二语习得方面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例如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考虑不同语境下的英语学习特殊性。此外,另一位学者缪蓬[2]还针对性地将社会科学方法论应用到文体学范畴下的诗歌分析中,与“分层–突出”模式相结合,一分为二地进行文本意义剖析。霍贤惠子和南华[3],还用矛盾分析法为指导来分析新闻传播中的英文翻译情况,以此来剖析国际化传播的效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传播现状。
在第二种大类别下,少数学者选择用矛盾分析法作为指导来进行“绿色”话语分析。一项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赵娜[4]所做的研究关注了外国网站“Facebook”中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情况,并以梵·迪克的新闻话语结构为框架进行了文本分析,最后发现了民间群体被“边缘”、舆论监督被忽略视角太宏观、故事太生硬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提升建议。此外,常纾菡[5]对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政策提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矛盾分析法指导下对其实践应用进行了评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公益广告、环境类节目或专刊应该如何提升话语传播策略。
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视角和经验,例如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二语习得、翻译、文体学、新闻话语分析框架相结合,以及在矛盾分析法视角下如何提出针对现状的可行提升策略。然而,少有研究从体育新闻报道,特别是杭州亚运会的相关语料出发,也少有研究在此种语料的基础上用矛盾分析法加以指导开展与话语分析,更少有研究在上述基础上剖析话语所体现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与对外传播。因此,本研究的提出对于弥补研究空白,丰富跨学科研究方向和思路,助力我国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对外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3. 理论框架
3.1. 矛盾分析法
许全兴[6]回顾了矛盾论的基本原理,“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同时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他还总结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表示共性与个性“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由此,矛盾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此外,许全兴还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部分给出了如下观点:一是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二是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对此,可总结出方法论:“牵牛要牵牛鼻子”,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还要注意统筹兼顾,适当解决次要矛盾(两点论);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本研究将主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矛盾分析法为指导,并辅之以下述文体学分析框架进行话语分析。
3.2. 文体学“分层–突出”的话语分析模式[2]
“分层–突出”方法论主要涉及两个关键步骤:首先是对分析对象进行多层次的划分,例如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和语义层四个层次。其次,在每个层次中,需要寻找作者故意为之的偏离常规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解读。最后,将各个层面的解读结果整合起来,以理解文段的整体意义。
这种“分层–突出”的话语分析模式的思路亦可见之于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强调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而文体学所强调的文本或话语恰恰可以被视作一个矛盾统一体,“分层”与普遍性对应,“突出”与特殊性对应。首先,对文本或话语进行分层研究是把分析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有利于开展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适应矛盾普遍性的要求。其次,“突出”是整体中具有明显特征的组成成分,表达了创作者故意而特殊的意图,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研究以矛盾分析法为指导,主要从“分层–突出”模式的“词汇层”和“语义层”两方面入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 绿色发展理念
王玲玲和张艳国[7]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述评,清晰了其核心内涵和行动指南。“绿色发展”是一种以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它在生态和资源的限制下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涵盖了多个相互关联且相互支持的领域,包括:绿色环境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它强调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绿色经济发展,它构成了绿色发展的经济支柱,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和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来实现经济增长;绿色政治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和法规上的支持,确保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来指导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文化发展。它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核,通过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形成支持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文化氛围。这些子系统虽然各自独立,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共同推动着社会向更加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将基于上述绿色发展理念内核,对《China Daily》中的杭州亚运会报道进行语料筛选;同时,也是以此为参照来评估相关报道中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效果和实践情况。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语料均来源于《中国日报》英文网——《China Daily》(http://www.chinadaily.com.cn/)。首先,使用《China Daily》的高级检索功能,在“全文”模块下增添(1) 全部包含“Asian games Hangzhou”词目的项;(2) 至少包含“green, ecological, ecology, carbon”其中一个词目的项。其次,考虑到前期准备和后续总结阶段都有可能提及“绿色发展”,故检索不限制时间区间。最后,将新闻来源模块只勾选“China Daily”,以保证收集的语料仅代表中国日报一方的视角。
根据以上高级检索限定,共检索出22篇新闻报道,其中符合研究条件的有4篇,题目分别为“Anticipation Builds for the 19th Asian Games in Hangzhou: A Gen Z Perspective”、“Hangzhou Games showcase for the Asian Spirit: China Daily editorial”、“Pinning down the perfect memento”、“Hangzhou Asian Games foster unity, promote green living”,正文共计2345字,内容主要涉及比赛前的展望、开幕式情况、亚运村建设和闭幕式情况。
4.2. 研究步骤
首先,本研究将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内核,并运用上述筛选方法,对《China Daily》中的杭州亚运会报道进行语料筛选。
其次,对语料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范围内的传播和在《China Daily》上的传播是一对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后者的话语模式有其特殊性,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从“词汇层”和“语义层”开展“分层–突出”分析。
同时,对语料进行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剖析:研究对象对于亚运会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报道目的和希望他国学习借鉴的传播目的构成了一对矛盾;而在报道体现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时又会有其侧重点,这二者构成了另一对矛盾。所以在分析中需要发现报道中将上述何者作为了主要矛盾,何者作为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解决。
最后,从分析结果中总结归纳在上述绿色发展理念传播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可行提升建议。
在此过程中需解决的研究问题如下:
1) 通过“分层–突出”分析,可以发现《China Daily》在有关杭州亚运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报道中词汇、语义使用的哪些特点?
2) 报道是否达到了将绿色发展理念有效传播给国际社会的目的?
3) 《China Daily》对于杭州亚运会的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可行建议。
5. 矛盾分析法指导下的“分层–突出”分析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举例而言,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时所用的话语策略和《China Daily》上传播绿色宗旨时所用的话语策略形成了一对矛盾,它们有相似之处,即话语策略的普遍性,但也各具不同的话语策略,即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该部分的分析中,先将所选语料按照普遍性原则分为“词汇层”和“语义层”,再进一步剖析每一层面所体现出的特殊话语策略。
语料1节选:
Hangzhou’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ility aligns with the 2030 Sustainable Goals, prioritizing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valuation, including governance and living standards.
词汇:sustainability aligns, Sustainable Goals, green, conserves
首先,从词汇层面分析语料1,“sustainability aligns”和“Sustainable Goals”这对有关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词组与其他话语相比展现出突出特征,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前者中的“sustainability”是名词,而“aligns”是动词,两个词构成一个主谓短语;后者中的“Sustainable”是形容词,“Goals”是名词复数形式,且首字母被大写,两个词构成一个偏正短语。两组词汇的两个不同成分之间处于矛盾之中,但由于词组结构使然,均有一方代表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别占据主要方面的主语“sustainability”和被偏正的“Goals”作为主要方面,可以看出新闻作者希望通过主次词汇的使用,巧妙突出“可持续性”和“发展目标”。
其次,从语义层面分析我们进而可以发现,句子中的“aligns with”表示与什么相一致,所以处于后方位置的成分在意义方面应该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即“2023 Sustainable Goals”。因此,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才是句子想要强调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暗示出了此次亚运会的“绿色”宗旨是在国家层面的长远发展目标下指导提出的,要抓住这一事物的关键进行报道。
经过上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分析可以看出,《China Daily》在进行杭州亚运会中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传播时,注重将其与2030年可持续目标,即政府的宏观大政策联系起来,运用巧妙的词汇布置与语义传达突显亚运会绿色理念贯彻背后的国家意识形态运作。
语料2节选:
“We live in the same region, we breath the same air, we speak similar languages, we play the same sports, and we definitely share a common future. I suppose if we trade a heart for a heart, us the genuine heart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we can build a better future for the Asian community.”
词汇:breath the same air, share a common future
从词汇层面来看,该节选运用了连续两个排比结构的词组,即“breath the same air”和“share a common future”,二者都是由动宾结构组成的,并且各个部分的词性相同。动宾结构中宾语占据更主要的地位,所以新闻运用了词汇位置的放置来突出了“air”和“future”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让读者重点关注和理解的部分。
从语义层面来看,尽管“air”和“future”在普遍和一般语境中代表空气和未来的意义,但是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当词汇被放在不同语境中时,词义就会相应发生变化。所以,在这里的两个词实际上分别具有“environment”和“ecology”的指代意义。根据我国的外交常用语和当前语篇可以了解到,呼吸同一片空气就是共享同一片环境,共享同一个未来就是共享同一个生态未来。即使这段语料字字不提“green”,但是却处处蕴含着绿色发展观,还体现出了此次杭州亚运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贯彻,和中国作为亚运会举办方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大国风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China Daily》在传达绿色发展理念时善于合理使用“联想性”词汇,体现了词汇的丰富性;还善于使用“借言”的方法,借用外界声音所蕴含的话语含义来间接传达本次亚运会的绿色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语料3节选:
1) Liang said: “Because the Hangzhou 19th Asian Games also promote a theme of green technology, we hope to facilitate pin exchange through an automated process.”
2)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the organizers have prioritized hosting a green and smart event.
词汇:green technology, low-carbon, green and smart, eco-friendly
从这两段节选收集的有关词汇来看,其中两组与“green”相搭配的短语最具特殊性。“technology”和“smart”分别作为名词和形容词,和“green”搭配而成了形容词短语和并列短语。被形容词修饰的部分可以被看作短语中的主要方面,而并列短语可以同时被看作主要方面,由此可得,两个词组想要强调的都是科技、智能与绿色理念的紧密关联和同等重要性。
在意义层面,该节选想要传达的实则就是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为“绿色”杭州亚运会中的实践贡献。在政府与领导层号召的要开办一场“绿色的、智慧的”的亚运会的前提之下,亚运村在自身的管理和建设中应用了绿色技术,并鼓励运动员用绿色低碳行动来进行胸章交换。实际上,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力物力的消耗,达到了降低运动员碳足迹和运动会资源消耗的目的。因此,在这一特殊情况下,“科技与智能”这类关联性词汇也可以被称作“绿色亚运”的代名词。
上述分析可以同样可以体现出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指导,探寻出了《China Daily》报道思路的精妙性和内容的全面性,不仅突出了智慧、绿色的办会理念,还用亚运村举例,体现出绿色理念被真切实践到了包括运动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语料4节选:
Methanol fueled the central flame of the Games, electric vehicles transported athletes and media members between venues, recyclable water cleaning systems were used in swimming pools, and rain retention systems operated at all venues.
词汇:green practices, Methanol, electric vehicles, recyclable water cleaning systems, rain retention system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ports events
语料4中体现出的《China Daily》新闻话语特征尤为明显,这体现在名词性短语的使用上。第一句使用了“recyclable water cleaning systems”和“rain retention systems”两组短语都把代表节能行为的动作用名词表示了出来,如“cleaning”和“retention”,虽然没有动词却又正式而精准地展现出了绿色节能的行动。这就是《China Daily》与他国普遍的英文新闻报道相比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并体现出了“名词化”(nominalization)现象的优势——用正式化书面语的形式产出指向性强、准确性高的“简而达”的词汇形式。
此外,在语义方面,该语料还传达了绿色实践覆盖性广的事实。杭州亚运会真正把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等理念落实到了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在开幕式和闭幕式时别出新意地使用了数字烟花表演,在环保的同时还展现了科技进步的魅力。
由此可见,《China Daily》不仅用其极具特色的话语特征传达出、也传达好了习总书记强调的“生态文明观”、“绿色发展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还体现出这些理念并不只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被杭州亚运会所落实、实践和应用。所以说,在新闻作者撰写文章时,他们实际上也意识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不仅阐释了对杭亚会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还着重报道了其实际落实与应用。
6. 讨论
经过研究发现,在词汇特殊性方面《China Daily》善于使用“主次词汇”——用词性搭配突出想要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联想性”词汇——用修辞和意象间接引导读者联想到绿色发展理念;关联性词汇——用与绿色概念相关联的概念辅助加深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名词化”——用动词名词化的方式更加书面和精确地传达出绿色发展举措的正式性、广泛性和有效性。
从语义剖析结果中可以看出,《China Daily》的4篇语料虽然在绿色发展理念阐释方面与实践方面的资源分布较为平均,但总体上更加侧重于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实施的报道。例如在报道中提到的场馆建设中的节能系统运作,亚运村中的低碳足迹、鼓励运动员绿色出行、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以及开闭幕式中的“数字烟花”,都展现出了该平台对于实践环节宣传的重视。
此外,关于国际化传播有效性问题,《China Daily》在基本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做出了显著贡献。其不仅引用了国家政策对绿色概念加以支持,还在开闭幕式报道中紧扣“绿色”宗旨,向世人宣布和展现了我国独特的生态文明观。然而,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绿色发展理念在亚运会期间的实施情况,却很少介绍具体实施步骤、实施困难与实施经验。这对于国际社会从本媒体中获取有价值参考经验的贡献存在不足。
针对上述不足,本研究试提出可行改进策略:首先,在话语策略方面,报道可以增加“借言”的使用,引用他方媒体或国外参赛运动员对于绿色理念与实践的见解与感受,以此来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他国向我国借鉴的可能性。其次,针对语料中提到的“他国媒体故意歪曲和回避绿色理念践行的报道”现象,本国媒体可以聘请国外专家或记者前往现场参与考察和记录,并撰写杭州亚运会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的专栏,待回到各自国家后进行在本地媒体上的报道和宣传。此举不仅可以增加绿色发展理念在赛会中践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避免个别媒体故意歪曲和回避事实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上述改进策略的采取,《China Daily》或能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助力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
7. 结语
本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为指导,通过对《China Daily》平台发布的杭州亚运会绿色发展理念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分层–突出”分析,得以了解所选语料的话语特征、认识或实践侧重点以及国际化传播和借鉴的效果,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国际化传播的改进建议。通过此研究,不仅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还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成果提供重要的现实价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研究语料字数受限,未进行国内国外对比研究,以及只遵循了矛盾分析法的其中两个方法论指导等。
在未来研究中,望增加研究数据来源的丰富性,扩展到《China Daily》平台中所有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增强对比研究的显著性,加入他国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例如美国《纽约时报》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指导,加以其他话语分析框架做辅助。望此类具有理论和社会双重价值的跨学科研究可以在日后得到不断完善并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