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贸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能否抓住数字贸易的机遇并迎接好挑战,成为各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本文旨在探究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通过对数字设施、政府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深入剖析,本文揭示了数字贸易在提升贸易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感等方面的潜力。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数字贸易面临的数字安全、数字鸿沟和政策协调等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产生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trad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economic growth. Whether a country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digital trade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and analyze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trade pattern.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digital facilities, gover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market demand,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 trade in improving trade efficiency, promot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digital trade such as digital security, digital divide and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o as to have an impact on policymakers and enterprises.
1. 引言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各国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合作新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1],数字经济凭借覆盖范围广、创新速度快、影响力度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数字经济的结构中,数字贸易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正在塑造新的全球贸易格局。数字贸易既包括传统的电子商务,还包括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的跨境交易,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数字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理论上,通过对数字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的研究,来丰富国际贸易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理论结构,加深学术界对于数字经济时代贸易方式新变化的理解。在实践上,可以为政府制定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帮助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把握机遇,提供企业竞争力。
2. 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概述
2.1. 数字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简而言之,数字经济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创造价值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互联性高,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市场互联系在一起,信息飞速流动,贸易的壁垒降低;信息驱动,在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资源是信息和数据,生产力的提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依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创新主导,驱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既激发了许多新兴产业也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2.2. 数字贸易的定义与类型
数字贸易是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包括电子商务、数字产品的跨境流动、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贸易。其类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这是人们最熟悉的数字贸易的类型,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可以更便捷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打破了传统贸易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内容贸易,是指对软件、音乐、视频等数字内容的跨国交易,通过互联网对这些产品进行交易,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交易速度;数字贸易服务,是提供云计算、数字营销、在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服务。
3. 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3.1. 全球数字贸易的现状
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2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5.5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五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7.4万亿美元。数字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数据表明,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正不断的扩大,并且未来几年仍保持着这种趋势。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主要是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中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数字贸易的领头者。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全球市场正在无缝衔接,企业通过数字平台与各地的消费者进行交易变成可能。
3.2. 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
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较快,202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13.1万亿人民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92万亿人民币。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速度值得注意,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市以及市场环境的不但完善为数字贸易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中国一些主要的企业和平台,如腾讯、京东、阿里巴巴,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还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形成全球产业。中国的数字贸易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4. 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
4.1. 拓展市场
数字贸易的发展增加了企业进行市场拓展的机会。通过不同的数字平台,企业可以进入全球消费市场,与世界各地不同的消费者进行消费交易。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国际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使的中小企业可以节省资源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跨境平台可以帮助一些中小企业突破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4.2. 提高效率
数字贸易使得企业能将不同生产环节分离到全球不同地区,实现精细化分工,进而提高效率。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对用户需求做到精准的预测,提高企业响应的速度,进而提高物流的效率。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和需求变化,优化生产和配送流程。同时,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生产和贸易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减少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人为失误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4.3. 创新驱动
数字贸易将加速国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流通、服务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数字贸易的发展激发企业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为了实现更便捷高效的消费行为,平台经济迅速崛起,企业通过搭建数字化的平台,将供应商和消费者链接起来,新的商业模式也由此诞生。同时,数字贸易还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通过数字技术,企业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进行跟踪,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面对不同人群的精准个性化定制。数字技术还会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既拓展了企业的产品,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虚拟试衣、虚拟看房等新型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
4.4. 增强消费者福利
数字贸易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数字平台上,消费者可以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这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更好的选择,满足其消费需求,同时相对透明的价格,也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对比,从而挑选最近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数字贸易还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数字贸易通过货币数字化的方式,帮助消费者实现便捷的购物和消费,大大减少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同时还可以根据平台的推荐获取符合自己喜好的产品。
5. 数字贸易面临的挑战
5.1. 数字安全的挑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购物、网上冲浪等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由此生成大量包括个人偏好、隐私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导致数据安全隐患[2]。随着数字贸易的发展,企业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些信息与用户的隐私密切相关,但黑客的攻击、内部人员的泄露以及系统自身的漏洞都会导致这些数据被不发分子获得,这将会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2017年的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导致1.43亿用户的敏感信息被泄露,造成巨大损失。数字贸易还存在着法律合规性的问题,企业是否可以获得并分析用户的信息一直饱受争议,针对这个问题,虽然各国出台了严格的法律来保障数据隐私,但对于企业如何保证消费者数据不被滥用的问题却一直没得到解决。同时,数字贸易还存在着网络防护与安全的挑战。数字贸易发展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这些不仅会导致业务中断,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以及客户的信任。例如,2016年的Dyn DDoS攻击导致多个知名网站瘫痪,影响广泛。
5.2. 数字鸿沟的挑战
数字贸易显示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差距。无论是在互联网的普及率、网络速度还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利用数字贸易优势的能力。例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0%左右,而北美和欧洲则超过80%。除了不同国家的差距,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接入和网络质量往往不如城市地区,限制了农村居民和企业参与数字贸易的机会。《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呈现梯次发展格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差距较大[3]。同时,在数字技术人才和数字教育资源方面也有较大的差距。数字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具备数字技术的人才,但许多国家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制约了数字贸易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而数字教育资源的不平均更加剧了数字鸿沟,在缺乏数字设备和课程的贫困地区,学生们无法获得必要的数字培训。
5.3. 政策协调的挑战
各个国家在数字贸易政策上的不同和处于保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倾向,往往会形成新的贸易堡垒,在监管数据流动、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的政策上,不同国家的差异性较大,增加跨境数字贸易的成本和复杂性。如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限于传统商品,还扩展到数字领域,两国在技术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争端,给跨境数字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企业的战略布局。同时,一些国家会处于对自身主权和安全的考虑,要求企业将数字储存在本国境内,这些数据本土化的政策,也增加了数字流动的成本,并且不同国家数据传输的标准不同,面对不同的合规性问题,企业往往要付出巨额金钱和时间代价。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跨境数据传输有严格规定,企业需要确保数据传输符合GDPR要求,否则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不同国家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差异,则会增加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合规成本和运营难度,并且数字贸易设计多个技术标准和协议,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企业在跨境数字贸易中面临着技术兼容性问题。
6. 策略与政策建议
6.1. 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首先,要提升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我国网络安全态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能力等方面着手解决。对于政府、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的网络安全保障要放在优先位置,及时更新国家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如加密认证、威胁情报等,并积极运用分布式存储、区块链等技术。完善的网络安全检测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形成科学的应急处置体系,明确分工,开展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其次,完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对于个人信息的界定范围,要有明确的立法,数据的采集、使用、存储、流通和销毁的全流程规则也要做详细的规范,并赋予公民对自身信息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可以制定个人信息标准合同,使数据控制和与处理者的权力义务得以明确。对于敏感的个人信息要有清晰的界定,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加强对违规数据买卖、滥用行为的监管。最后,推进数据跨境的有序流通。建立健全重要数据确认和审查机制,严格管控核心数据跨境传输。积极参与G20数字经济工作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等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多边数据治理规则。推进国内外有关数据监管通行证、数据自由流动区等机制落地,实现安全可信数据流动。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防止人为阻碍正常的数据流动。
6.2. 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
首先,加快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提高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完善网络提速降费政策,制定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降低网络资源价格。进一步放开农村市场,促进网络服务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实现网络资费持续下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限制,支持采取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参与农村地区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网络覆盖偏远地区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和以用促建的理念,加快5G规模化部署步伐,推进5G精品网络建设[4]。其次,普及数字技能教育培训。将数字素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课程入手,将计算机编程、网络应用等数字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合格教师。同时,开展面向重点群体的培训项目,结合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开发简单实用的数字技能课程。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因地制宜设计无障碍培训。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多层次培训,要鼓励企业创新针对不同人群的数字应用,推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数字服务普及。
6.3. 加强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
首先,完善国内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数字贸易政策协调机构,成立由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网信办等部门组成的国家数字贸易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化解部门利益冲突分歧。同时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协调机构要加强数字贸易政策的统筹规划,用系统性思维推进顶层设计和立法,形成保护数据安全、促进公平竞争、防范风险、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数字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其次,推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构建。参与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积极参与G20数字经济工作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机制,在规则制定中为中国发出声音。推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收、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协调。为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出中国方案,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实践,就数字贸易领域规则制定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观点主张。在平衡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最后,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减少数字贸易过程中的规则障碍,营造健康的贸易环境,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5]。开展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完善数字丝绸之路。支持企业参与海外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同时,推动中国由数字规则参与者向规则主导者转变。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国际数字治理和数字经贸体系[6]。
7. 结论
当前,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数字贸易作为新兴贸易模式蓬勃兴起,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但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数据安全、数字鸿沟、政策分歧等一系列新挑战。本研究分析了数字贸易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但由于研究视角和资料来源的局限,在对数字贸易发展影响、风险评估、国际规则研判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个别具体问题分析有待深入。展望未来,数字技术持续迭代升级,数字贸易模式也将不断演进,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将更加深远复杂。我们需要保持前瞻思维,持续跟踪数字经济发展动向,拓展研究视野和领域。
总之,数字贸易发展是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采取全方位施策,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数字贸易才能行稳致远,持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数字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