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
An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加深和就业市场多元化趋势的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和手段,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优化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策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Abstract: As the preval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es to grow and the job market becomes increasingly diverse, the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ivotal rol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apabilitie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facilitating successful student employment from a perspective centered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 By emphasizing the enhancement of counselor’s employment guidance capabilities,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career counseling services,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ng methods for career guida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specific measures aimed at optimizing university counselor’s strategies for employment guidance. The objective is to enhance targetedness and effectiveness in guiding students towards successful employment.
文章引用:刘聪聪. 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8): 275-28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8702

1. 引言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较2022届增加了82万;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076万,较2021届年增加了167万[1]。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呈逐年上涨趋势,而如何解决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心理压力与职业挑战愈发凸显。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就业指导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因此,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视角,对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旨在优化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策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就业心理问题是尤为突出和敏感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良心理问题,不仅对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产生负面影响,还不利于当前国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缓解。因此,如何通过高校辅导员这一重要角色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就业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以及求职面试、就业过程等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每个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就业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表现各不相同,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2.1. 个体因素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性格因素影响,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所表现的态度与行为差异明显。如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得自信大方、善于沟通交流,敢于主动出击;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及避免产生过多交流的工作机会。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会选择处于自己舒适区的职业和行业,但这一性格特征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很大程度上,由于学生性格特征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和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他们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避免了学生职业规划的盲目选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方向。

2.2. 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决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可能更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敢于挑战和冒险,而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可能更注重职业的可持续性及收入的稳定性。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或以父母的期望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态度。

2.3. 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波动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政府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影响,如鼓励创业、提供求职、就业补贴等。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和看法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心理,如过分强调名校效应、学历歧视等。学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心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是否全面、有效,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决策。

3. 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3.1. 就业选择的主体性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往往重视自身职业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他们期望通过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优秀工作表现获取职业上的成功。

3.2. 就业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趋于稳定,能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发挥等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他们在就业求职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决策。

3.3. 就业心理倾向的波动性

大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面对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表选出心理倾向的波动。例如:在面临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先就业再择业或先择业再就业之间的心理双重矛盾等。此外,大学生还面临由于家庭背景、学历层次、能力有限等因素产生的自卑、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求职表现和心态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中国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该调查的51.4%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就业压力太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太大主要表现在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对自身个人能力的质疑、对当前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不了解和担忧。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波动,高校辅导员需要提升不断提升自身就业指导能力,适应就业市场形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关键作用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一些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快速转变,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愈发繁重。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主要存在以下难点:1) 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2) 就业指导模式单一,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3) 就业信息平台不完善,信息推送不精准[2]。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辅导的综合效果[3]。当前现阶段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在毕业年级开展,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往往追求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差异性,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很少主动探索。这种“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无法帮助大学生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很难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4]。因此,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性。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为紧密的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校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业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还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的重要使命。

4.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大学生职业计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指导者,从学生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辅导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计划[5]。目前,国内高等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通常由辅导员负责授课,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计划知识和方法。辅导员通过讲授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带领学生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自己的职业方向,建立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求职思维。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以及认识职业是十分必要的。正确认识自我,可促使个体对自身能力、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认识和管理,对个体才能的发挥和性格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辅导员可以通过利用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只有当职业目标与自身优势能力相匹配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大学生才能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正确认识职业,可促使学生对就业过程所具备的应聘条件及技能有更清晰的认知,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结果的成功率。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于人员的招聘要求不同,如学历水平、专业背景等方面。为了让学生对职业更深入地了解,辅导员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就业指导大师等行业专家、组织职业讲座和就业指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与职场直接对话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方向,为未来的求职之路做好准备[6]

4.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陪伴者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陪伴者,他们是求职信息的搜集员、简历制作的审核员、面试技巧的培训员、心理疏导的通讯员。学生在求职道路上离不开辅导员的悉心支持和陪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简历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求职的成功率。高校辅导员会为学生提供简历创作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梳理个人信息,突出亮点,打造一份专业又有吸引力的简历。此外,辅导员通过开展面试技巧培训,教学生如何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展示优势等,提高面试成功率。在求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比如面试失败、岗位信息不匹配等等。此时,辅导员会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信心。辅导员会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烦恼,并为他们提供建议和鼓励,使他们在求职中更加坚定和自信。例如:沈某是某高校的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在校期间在校成绩优异,综合表现佳。大四期间,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参加了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国企等各类考试,但结果都差强人意。面对身边的同学的考研上岸及成功就业,她身心俱疲,也对自身的自信心倍感打击。临近毕业时,当她站在分岔路口,举步维艰,她的焦虑情绪愈发明显,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何种工作。辅导员与沈某进行了深入交流,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包括职业规划不清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就业市场认知等。同时,为沈某提供了心理支持,帮助她排解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职业规划认知。针对沈某职业规划不清晰的情况,辅导员帮助她制定了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包括在毕业前参加实习、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等。辅导员为沈某提供了就业市场的情况分析,并“量身定做”推送就业信息,帮助她明确就业目标和方向。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措施,沈某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她渐渐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开始尝试接受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和实践机会。她开始积极地投递简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最终,沈某表现出色,被一家国有企业录取。她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变化让她的家人和朋友都感到欣慰和鼓舞,也让她自己更加满足和自信。这个实例充分展示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辅导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通过提供心理支持、职业规划、学习与实践帮助以及环境支持等多方面的措施,辅导员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促进其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从求职准备到面试成功,大学辅导员始终陪伴在学生身边,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他们会关注每个学生的求职进度和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在求职成功的那一刻,辅导员会把最真诚的祝福和鼓励送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他们关注学生的求职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求职需求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求职指导和帮助[7]

4.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信息交流、推动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职业发展以及维护学生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生态系统中,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术与生活的指导者,更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流通、双向选择和深度合作。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主动收集各类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通过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向学生推送就业岗位,帮助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就业岗位信息。除此之外,辅导员针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应进行个性化、一对一岗位推荐,同时也积极对招聘单位推荐岗位匹配度高的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也减少了招聘单位的招聘成本。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科背景、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和谈心谈话,能够以职业规划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高的就业规划方案。同时,辅导员还会邀请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或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职业讲座或分享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8]

校企合作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辅导员是建立校企合作的重要推动者。辅导员主动与招聘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活动形式,将招聘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教育实践资源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9]

5. 结语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的人才配置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不仅要求辅导员具备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皖西学院校级人文社科辅导员研究项目“皖西学院传媒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研究”(项目编号:WXSK20216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严雪. 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J]. 就业与保障, 2022(12): 124-126
[2] 严阳浩. 高校辅导员指导下的就业现状、经验与路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17): 128-130.
[3] 张玉.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 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3.
[4] 雷蕾, 苏浩然. 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5): 616-62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7.65086
[5] 沈丛微. 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提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思考[J]. 四川劳动保障, 2023(8): 53-54.
[6] 毛潇莹, 刘彤. 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J].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1): 64-66.
[7] 李哲君. 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策略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22, 13(15): 101-103.
[8] 郝登峰, 孙竞. 基于高校就业育人体系的辅导员角色探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1(24): 34-39.
[9] 罗晓婷. 观趋势就业呈现新变化[J]. 高校招生, 2023(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