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基于沪深上市零售业公司的实证研究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Retail Companies Listed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2年的数据,深入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特别关注了内部控制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其次,内部控制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使得这一倒U型曲线变得更为平缓。建议企业应审慎地控制社会责任的投资规模,寻找最佳投入点,以提升财务绩效;同时,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对于降低CSR对财务绩效的潜在不利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不仅丰富了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理论探讨,也为管理者在进行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活动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绩效提升的双重目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ctively promoted the active performan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enterpris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 matter of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This study focuses on listed retail companies in China as its research subject and explores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data from 2015 to 2022, with special attention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on this relationship.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Secondly,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ntrol weake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some extent, making the inverted U-shaped curve smoother. It is suggested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prudently manage their investment scale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d the optimal investment point to impro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optimiz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especially improving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is essential for reducing potential adverse impacts of CSR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is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bu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manager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related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which can help promote enterprises in achieving dual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文章引用:徐文振.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基于沪深上市零售业公司的实证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6861-687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847

1.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零售时代,更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纷纷进入快速扩张的轨道。零售业作为支撑民生和物资保障的关键行业,其在激发消费需求、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导致诸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物价恶意上涨、用工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涌现。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零售企业的社会声誉,更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为例,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中,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出于私利,恶意哄抬物价,企图获取暴利,这种行径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更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伤害。事实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始终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积极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企业的道德担当,更能为企业带来诸多潜在的益处。同样是在疫情期间,仍然有众多零售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阿里巴巴为例,设立了高达10亿元的专项资金1,专门用于采购医疗物资并运往武汉,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旗下淘鲜达团队打造的无人超市,实现通过智能化的自动结账系统,实现了全无人零售的便捷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购物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零售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企业的道德形象,更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零售企业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当前文献对CSR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涵盖了多个维度。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1]、高管特征[2]、政府规制[3]和社会信任[4]等;而在经济后果方面,研究则着重探讨了CSR对企业绩效[5]、经营风险[6]、盈利质量[7]、绿色创新绩效[8]以及整体企业价值[9]等方面的影响。特别地,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了丰富多样的结论,但目前这些结论尚未达成一致。部分研究表明CSR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升财务绩效[10];而另一些研究则得出了负相关的结论,认为CSR的投入可能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11]。此外,还有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即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或减少[12]。可以看出,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企业社会责任(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探讨,然而对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尚显不足。实际上,CSR在不同水平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简单的线性关系无法全面揭示CSR所产生的具体经济后果。因此,深入研究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探索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投入或产出层面上的不可验证性,可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进行机会主义披露的空间。然而,内部控制质量作为一种有效的纪律机制,能够限制管理者的权力滥用,从而促使管理者更高效地投入社会责任活动,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13]。此外,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有效调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还能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显著提升[14],进而有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目前的研究多聚焦于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然而,关于CSR对财务绩效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显不够深入。此外,鉴于CSR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受到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刻影响。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机制,其对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重点聚焦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深入剖析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二是探究当企业面临内部控制环境时,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变化?

本文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以下贡献:首先,针对以往研究多聚焦于CSR与财务绩效的线性关系,本文综合考虑了CSR的活动属性及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资源置换因素,验证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丰富了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内容。其次,在内部控制的研究方面,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仅关注CSR对会计信息质量、股价崩盘风险、盈余管理等直接影响的局限,从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新视角出发,发现这两者能够显著调节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拓宽了公司治理的研究视野。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也为探索CSR经济后果的变动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见解。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企业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互换,从而创造价值的。企业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功与否[12]。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有效提升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这种提升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15]。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首先,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从而增强品牌的价值。品牌价值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额。其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与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不仅能够使客户成为企业的忠实拥趸,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收入,还能够通过客户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客户基础。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关注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的企业,能够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16],进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最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经营潜在的风险有着更高的敏感度。通过关注环境、社会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问题,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因素,避免或减少因环境问题、社会冲突或员工纠纷等引发的风险损失。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17]、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不可能使财务绩效一直保持线性增长。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财务绩效的增长速度将随着社会责任的投入增加而减缓。一方面,作为企业管理者往往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方面,容易会过度投入以减少非系统性风险。然而,股东由于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避免此类风险,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减少社会责任投入,承担更多风险以追求更高的财务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不断增加,可能是管理者出于个人动机,以牺牲财务绩效为代价而做出的决策。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不断增加,这些支出不可避免地会转嫁到利益相关者身上[18],进而引发产品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下降等问题。尽管存在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利益相关者,愿意为支持社会责任活动而牺牲自己一部分利益,但他们仍然是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当成本不断攀升导致财务回报持续下滑时,部分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选择从企业中撤回资源。换言之,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增长趋势并非无限。一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超出某个临界点,财务绩效便可能呈现出下降趋势。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CSR与财务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2.2. 内部控制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具有普适性与规范性,它深植于企业内部运营机制中,发挥着对各项经营活动的全程监控与制度规范功能[19]。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特殊的企业行为实践,在其执行过程中必然接受内部控制的严密监督与专业指导,从而影响CSR实践[20]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决策和管理问题。在CSR投入初期,企业为了确保社会责任的有效实施,企业会充分考虑成本与风险因素,对CSR风险进行严格管控[21]。然而,过度的内部控制管理可能导致CSR的有效投资水平受到抑制。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可能会加剧企业内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进而影响CSR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由于这些利益冲突和矛盾的存在,CSR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速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然而,随着CSR水平的持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成为保障CSR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规范CSR的履行过程,使之更具条理性和有效性[22]。通过确保企业CSR的执行效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从而增强双方信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此外,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员工得到应有的报酬,实现工作与回报的对等,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在面向顾客的社会责任方面,内部控制发挥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有助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赢得顾客的信任与支持,进而使社会责任投入产生更多有益的回报。同时,内部控制还能够优化企业采购流程,降低与供应商的交易成本,建立与供应商的互信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

综合前述分析,可以合理推测:在CSR与财务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的上升阶段,严格的内部控制对CSR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这有助于平衡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SR对财务绩效的积极贡献;而在倒U型关系的下降阶段,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则确保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增强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从而缓解了CSR对财务绩效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内部控制调节了CSR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与低质量内部控制下的情形相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减轻了这种关系的陡峭程度,使其表现得更加平缓。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库存在数据更新滞后的问题,本文选取了2015~2022年沪深A股零售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验证,其中对ST、*ST公司进行了剔除,最终得到了969个样本数据。CSR数据来源于国内首家CSR专业测评机构(和讯网)发布的年度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总得分;内部控制数据来源于国内首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业测评机构迪博(DIB)公布的内部控制指数,此外,目前学者们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中,大多采用这一数据,数据的权威性能够得到保证;其余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型精准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同时,本文通过Stata17.0软件对数据样本进行整理分析。

3.2. 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财务绩效(ROA),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测量,借鉴已有多数研究[23],本文采用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财务绩效的测量指标。

(2) 解释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CSR),本文将“和讯网”发布的CSR评分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代理变量。该评测体系从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五项考察,各项分别设立二级和三级指标对社会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分数越高,表示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3) 调节变量

内部控制(IC),对于内部控制的测量,现有研究主要采用过程导向和目标导向两种方法,但过程导向法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愿披露的年报数据,无法保证其客观性和完整性,因此,本文采用目标导向法,选取以内部控制5大目标为评价标准的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IC)的测量指标。

(4) 控制变量

除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内部控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外,上市公司本身特征也会影响到企业价值。因此,本文引入公司特征与治理层面的典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Lev)、包括公司规模(Size)、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Big10)、公司上市年龄(Age)、现金持有量。具体的变量定义与测量方式见表1所示。

3.3. 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H1,通过模型(1)对CSR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ROA i,t = a 0 + a 1 CSR i,t + a 2 CSR i,t 2 + Controls i,t + Year +ϵ (1)

其中,模型(1)中i为观测对象公司,t为观测年度,CSRi,t CSR i,t 2 为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情况,Controlsi,t为文章中相应控制变量, ϵ 是扰动项。

进一步,建立模型(2)检验H2,通过查看交互项系数及显著性,判断内部控制对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

ROA it = β 0 + β 1 CSR i,t + β 2 CSR i,t 2 + β 3 IC i,t + β 4 IC i,t × CSR i,t + β 5 IC i,t CSR i,t 2 + Controls i,t + Year +ϵ (2)

依据Haans et al. [24]研究,模型(2)中分别加入CSR一次项、CSR平方项与调节变量ICi,t,系数分别为β4β5,这两个系数代表倒倒U型曲线变动情况,是理解内部控制和调节作用的关键其余变量解释同模型(1)。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table

1. 变量定义表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符号

指标说明

被解释变量

资产收益率

ROA

净利润与总资产比值

解释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

CSR

和讯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得分

调节变量

内部控制

IC

迪博内控指数/100

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

Size

年末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Big10

期末前十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 × 100

资产负债率

Lev

负债总额与资产总数比值

企业年龄

Age

企业上市年限

现金持有量

Cash

货币资产与资产总数比值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名称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ROA

969

0.0218

0.102

−1.577

0.829

CSR

969

22.91

11.74

−10.67

83.80

IC

969

6.221

1.547

0

9.186

Size

969

9.845

0.541

8.314

11.78

Big10

969

58.66

14.39

20.35

90.62

Lev

969

0.539

0.237

0.0435

3.645

Age

969

16.06

8.186

1

31

Cash

969

0.160

0.120

0.000555

0.936

表2为描述性统计结果。CSR平均得分为22.91,表明样本公司总体CSR履行水平普遍较低。同时,CSR得分最小值为−10.67,最大值为83.8,说明我国上市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ROA平均值为0.0218,说明零售业的资产回报率平均水平为2.18%,每单位创造的净利润水平较低。IC的平均值为6.221,表明研究样本中内部控制水平普遍较高。此外,IC最大值为9.186,最小值为0,表明研究样本中内部控制水平具有明显的差距。从描述性统计来看,样本主要变量数据之 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回归分析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4.2.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见表3报告了文中主要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财务绩效、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以及资本结构呈现显著相关性,内部控制有效性则与财务绩效、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呈现显著相关性。因此,本文认为零售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履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在进行变量相关性检验基础上,本文也同时对各个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表4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2,这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variables

3. 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

ROA

CSR

IC

Size

Big10

Lev

Age

ROA

1

CSR

0.327***

1

IC

0.352***

0.313***

1

Size

0.074**

0.245***

0.146***

1

Big10

0.085***

0.214***

0.0490

0.202***

1

Lev

−0.488***

−0.108***

−0.171***

0.403***

0.057*

1

Age

−0.0200

−0.059*

−0.0340

0.189***

−0.247***

0.081**

1

Cash

0.168***

0.092***

0.059*

−0.242***

0.178***

−0.312***

−0.072**

Table 4. Collinear diagnosis

4. 共线性诊断

Variable

VIF

1/VIF

Size

1.540

0.649

Lev

1.380

0.726

CSR

1.240

0.805

Big10

1.240

0.808

Cash

1.210

0.829

IC

1.170

0.858

Age

1.150

0.871

Mean

VIF

1.270

4.3. 回归分析

经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选择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更为适合。

1. CSR与财务绩效回归结果

表明倒U型关系的是二次项系数。见表5列(1)结果显示CSR系数为正,显著性为1%,表明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企业财务绩效不断得到提升;且显著性不变的情况下,CSR平方项(CSR2)系数为负,假设1得到初步验证。证实了CSR与财务绩效之间为倒U型关系。进一步地,见图1所示,展示了CSR与财务绩效间的倒U型图像。由图1可知,在前半段,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先是随着CSR投入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但是随着CSR的不断投入,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持续下降。在CSR不断投入的过程中,存在着最佳的CSR投入量,在CSR的最佳投入量上,可以使得财务绩效水平达到最高。经过计算得到CSR的最佳投入水平为44,此时财务绩效达到最高,在样本中CSR的范围在−10.7到83.8之间,包含44,表明CSR与财务绩效的之间的倒U形关系是成立的。

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5. 回归结果

(1)

ROA

(2)

ROA

CSR

0.005***

0.012***

(0.001)

(0.002)

CSR2

−0.000***

−0.000***

(0.000)

(0.000)

IC

0.019***

(0.003)

IC*CSR

−0.001***

(0.000)

IC*CSR2

0.000***

(0.000)

Size

0.067***

0.060***

(0.016)

(0.016)

Big10

0.000

0.000

(0.000)

(0.000)

Lev

−0.340***

−0.320***

(0.017)

(0.017)

Age

−0.002

−0.002

(0.003)

(0.003)

Cash

0.084***

0.093***

(0.031)

(0.031)

时间

控制

控制

_cons

−0.535***

−0.568***

(0.150)

(0.148)

N

969.000

969.000

r2

0.465

0.489

r2_a

0.353

0.379

Figur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1. CSR与财务绩效关系图

2. 内部控制作为调节的回归结果

内部控制对倒U形关系的调节作用效果体现在内部控制(IC)分别与CSR、CSR2的交互项上。见表5列(2)显示的交互项情况为:内部控制(IC)与CSR的交互项(IC * CSR)系数为负,内部控制(IC)与CSR2的交互项(IC * CSR2)系数为正,两个系数的显著性均为1%,假设2得到验证。进一步地,将内部控制减弱CSR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效果再图2中展示,CSR与财务绩效的曲线图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而变得更平坦。

Figure 2. Adjustment effect diagram of internal control

2. 内部控制调节效应图

4.4. 稳健性检验

进一步的,为保证本次实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采用变量替换法来检验实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替换因变量,用每股收益(EPS)替换ROA衡量企业绩效,回归结果见表6 (1)、(2)所示。查看发现,假设1和假设2仍然有效,表明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Table 6. Results of variable substitution test

6. 变量替换检验结果

(1)

EPS

(2)

EPS

CSR

0.059***

0.078***

(0.005)

(0.013)

CSR2

−0.001***

−0.001***

(0.000)

(0.000)

IC

0.144***

(0.026)

IC * CSR

−0.005**

(0.002)

IC * CSR2

0.000

(0.000)

Size

0.091

−0.015

(0.126)

(0.124)

Big10

0.014***

0.013***

(0.003)

(0.003)

Lev

−0.525***

−0.380***

(0.134)

(0.133)

Age

0.056**

0.057**

(0.024)

(0.024)

Cash

0.670***

0.695***

(0.244)

(0.238)

_cons

−2.743**

−2.523**

(1.174)

(1.151)

N

969.000

969.000

r2

0.266

0.307

r2_a

0.112

0.158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构建并分析了实证模型,利用2015~2022年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年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特别关注了内部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即在社会责任投入处于适度范围内时,财务绩效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提升;然而,一旦投入超过这一范围,财务绩效则会随之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内部控制的加强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均削弱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为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财务绩效,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受到公司内部治理的调节提供了实证支持。

5.2. 建议

第一、企业需把握好CSR的投入程度。在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研究中,现CSR与财务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意味着存在一个最优的CSR投入量,使财务绩效达到峰值。这为企业理解CSR的重要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在当前中国政策鼓励下,众多企业正积极履行CSR。然而,对于热衷于CSR的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而言,过度的CSR投资可能会阻碍财务绩效的提升。因此,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时,应警惕过度投资的风险,避免产生负面影响。一旦企业意识到CSR过度投资导致财务回报下滑,应及时调整策略,减少投资。企业应积极探索并确定CSR的最佳投入点,以最大化其正面效应,提升财务绩效,并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是推动CSR产生正面效应的重要途径。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有助于降低CSR对财务绩效的倒U型影响,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CSR过度投资导致的财务绩效下滑,但并不能显著增强CSR对财务绩效上升的促进效应。这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防止CSR投资过度的重要机制,对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和运用公司治理策略,以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企业或许可以积极优化内部控制设计,提升内部治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降低CSR对财务绩效的负面影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NOTES

1毕磊、夏晓伦: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载人民网http://it.people.com.cn/n1/2020/0126/c1009-31562475.html,2020年1月26日。

参考文献

[1] 孙自愿, 汪玮, 董钰婷. 内部审计能使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更佳吗?——质量与效率双重视角[J]. 审计研究, 2024(1): 126-139.
[2] 徐宁, 张媛, 张迪. CEO声誉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吗?——双重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6): 15-25.
[3] 朱晗, 李彤, 唐加福, 等. 考虑政府规制下的竞争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4): 1321-1334.
[4] 黄斯琪, 麦勇, 晏景瑞.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社会责任脱耦的治理研究[J]. 当代财经, 2023(10): 133-144.
[5] 刘刚, 唐寅, 殷建瓴. 分析师关注度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的影响机理: 基于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4(2): 156-166.
[6] 舒欢, 叶南客, 邹维. 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经营风险——来自上市工程企业的证据[J]. 社会科学, 2022(12): 119-130.
[7] 李慧, 温素彬, 吕欣. 企业社会责任对盈利质量的影响机理——媒体治理的调节作用[J]. 科学决策, 2023(4): 69-91.
[8] 冉戎, 董迪, 胡轩, 等. 抑制或促进: 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创新绩效[J]. 科研管理, 2023, 44(6): 95-106.
[9] 史永东, 王淏淼.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基于ESG风险溢价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23, 58(6): 67-83.
[10] 郑培, 李亦修, 何延焕.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0, 41(6): 64-71.
[11] Lin, W.L., Law, S.H., Ho, J.A. and Sambasivan, M. (2019) The Causality Direction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Nexus: Application of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Approach.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48, 401-418.
https://doi.org/10.1016/j.najef.2019.03.004
[12] 单蒙蒙, 林玉婷, 程芳利.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 会计之友, 2019(11): 45-51.
[13] 严武, 孔雯.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困境的影响[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6): 55-59.
[14] 钟鹏, 吴涛, 李晓渝. 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缺失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预测, 2021, 40(1): 17-23.
[15] Servaes, H. and Tamayo, A. (2013)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Firm Value: The Role of Customer Awareness. Management Science, 59, 1045-1061.
https://doi.org/10.1287/mnsc.1120.1630
[16] 王娟, 张喆, 贾明. 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反生产行为: 基于亲社会动机和内在动机的视角[J]. 预测, 2017, 36(5): 8-14+23.
[17]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技术创新[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3): 544-555.
[18] McWilliams, A. and Siegel, D. (2001)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 117-127.
https://doi.org/10.2307/259398
[19] 张劲松, 李沐瑶. 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J]. 预测, 2021, 40(4): 81-87.
[20] 李志斌. 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来自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调查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13(12): 72-78.
[21] 王海兵, 韩彬. 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1): 75-84.
[22] Al-Thuneibat, A.A., Al-Rehaily, A.S. and Basodan, Y.A. (2015)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Requirements on Profitability of Saudi Shareholding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25, 196-217.
https://doi.org/10.1108/ijcoma-04-2013-0033
[23] 陈承, 王宗军, 叶云. 信号理论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19, 16(3): 408-417.
[24] Haans, R.F.J., Pieters, C. and He, Z. (2015) Thinking about U: Theorizing and Testing U-and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s in Strategy Research.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7, 1177-1195.
https://doi.org/10.1002/smj.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