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化学新课程标准实现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让初中课堂真正成为核心素养落实的地方
Practicing the New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 to Realize the Core 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Making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ruly Become the Place Where the Core Literacy Is Implemented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基本的走向和最终的归宿。课堂改革要取得成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就要使各项改革举措既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因而课堂改革要体现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这样的目标定位能够让教师团体重新思考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内涵。本文以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生石灰性质为例展开探究,为一线老师教学提供方向。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clearly presenting the basic trend and final destination, if classroom reform wants to achieve results, it must aim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to achieve the core litera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reform measures both in line with students’ growth laws and cognitive habits, but also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nse of actual gain. Therefore, the classroom reform should reflect the four core qualities of chemical concept, scientific thinking, scientific inquiry and experiment,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Such goal positioning can make teachers rethink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the education value of chemi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teaching direction for first-line teachers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ural flourishing karst cave and the nature of the gray.
文章引用:王青. 践行化学新课程标准实现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让初中课堂真正成为核心素养落实的地方[J]. 教育进展, 2024, 14(8): 161-16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387

1. 引言

陶行知认为,中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内容是以文字为中心,是以与生活脱离的无用知识为中心,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生活能力。杜威有句名言:“教育即生长”[1]。“教育即生长”应该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说孩子的生长,第二个是说文化的生长[2]。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进行改革,课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就要使各项改革举措既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因而课堂改革要体现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3]

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研究现状

化学核心素养能够指导分层教学,基于初中生性格现状和基础合素质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优化教学策略,知道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综合发展[4]。此外,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备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开展化学实验、创设问题链条及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探究,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主观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科学创新等关键能力得到培养,进而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并将其合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5]。最后,在探究综合素质在化学教育中的具体落实中也有各种示范性教学[6]

3. 展现人文底蕴,美化化学课堂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人文底蕴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课本上提到石灰溶洞的形成,通过投影展示石灰溶洞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旅游大自然的情景,调节课堂氛围。通过播放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实验展示同样的美景呢?

我们可以用三氯化铁(晶体)、氯化铜(晶体)、胆矾(晶体)、明矾(晶体)、硫酸镁(晶体)与5%磷酸三钠溶液接触,晶体表面溶解液与磷酸三钠溶液反应生成的难溶盐,沉积在晶体表面成为倒挂的钟乳石、“顶天立地”的“石柱”、“石笋”。几分钟能观察到奇妙无比的实验现象。

例如讲解溶液的形成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景色——瀑布,来引入课题。在审视美的同时学习溶液的组成。

通过实验模拟,使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同时培养学审美的观念,在审视知识的魅力的前提下,学习化学,让化学课堂真正的美起来。

4. 践行科学精神,活络学生思维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新课程评价课堂有效教学,关键是能否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能否在教学中构建积极主动的思维文化[7]。这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与他们合作生活学习的机会,多给与他们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供给端在教学中必须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创新探究实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在学习工业制取生石灰时,教师引导背诵《石灰吟》,增强课的诗情画意,同时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工业制取生石灰。

原料:贝壳、酚酞溶液。

仪器设备:镊子、酒精灯、导管、烧杯。

原理:利用细导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吹出高温火焰烧石灰石8到10秒,将石灰石放入加酚酞试液的烧杯中,现象变红。

本实验以工业生产生石灰为基础,设计这套操作简单、实验安全、时间快、现象明显等,培养学生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并体会工人生产生石灰的方法与过程,知道他们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准备好的器材设计该实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达到课堂高效率。

5. 体现课堂改革,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观念。

例如在讲石蜡燃烧探究实验室,学生积极要求动手实验,我们就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蜡烛。课堂上每位学生手里都拿着一支蜡烛,渴望的眼神看着你,能让他们动手实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学习效率会很高,乐于学习。

在做石蜡燃烧产物探究时,在说现象时都说出有黑烟产生。这时听到下面有学生在低语黑烟是什么呢?我就问了一句“想探究产物是什么吗?”。他们异口同声:想。

通过以上的实验课,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多高,渴望动手探究的眼神,说明他们想学、乐学。在此教师引导他们善于学习,勤于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勤于反思的学习观念。

6. 充实健康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课堂要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出发,并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生活情景”教学,以此为课堂教学切入点,这就要求供给端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化学与生活联系,必然要提到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提到饮食,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针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大量食品安全的事例进行分析,如毒馒头、瘦肉精的肉、三聚氰胺牛奶、毒生姜等等问题食品,引导学生健康饮食。哪么,如何进行健康饮食呢?

通过以上的食品安全问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也能更好学习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使生命健康教育贯穿化学教育的整过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关爱生命。

化学与生活联系,还要提到环境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在讲到空气或大气污染时,必提到当前很流行的雾霾,雾霾是当前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我们身边到处可以见到黑水沟、臭水沟,导致水源被大面积污染,人类由于引用被污染的水引起多种疾病,这样穿插在化学教学中,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尤其是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化学课堂上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关爱我们生存环境,重视健康饮食,保护水资源等于生命有关的内容展现出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健康成长。

7. 体现责任担当,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我们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中国传统的教育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唯一内容是课本旧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康德说:“在人性中有许多胚芽。而现在,把自然禀赋均衡地发展出来,把人性从胚芽展开,使得人达到其规定,这是我们的事情。”[8]现代的课堂,我们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水资源时,我们重点是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观念。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教师重点是培养学生之间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学习化学与生活时,让学生感恩化学家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化肥和农药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同时也产生了环境问题。我们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绿色生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8. 体现实践创新,培养创造意识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动手做实验,“手脑并用”,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进行大胆改进创新。

学习分子运动时,我会提示学生根据我说的一些器材,准备一套探究分子运动的仪器,下面这套就是我带领学生使用的探究分子运动的装置。

装置很简单,一个大可乐瓶取上半截,一个表面皿(或塑料纸板),一瓶浓氨水,一张滤纸。操作是将浓氨水瓶盖代开放在可乐瓶中一会取出,将用酚酞写上“运动”两字的滤纸放进去,一会就会出现红色“运动”两字;取出在空气中甩甩,红色两字就消失。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更具有趣味性。通过学生设计并动手探究,能很好地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就要使各项改革举措既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因而课堂改革要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让初中课堂真正成为核心素养落实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 刘晓东. 儿童教育新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5, 37-39, 42.
[4] 孙雨诗.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方略探索[J]. 试题与研究, 2024(12): 150-152.
[5] 莫运凤. 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关键能力——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育实践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4(10): 105-107.
[6] 谢仁.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8): 84-86.
[7] 杨九俊. 打开思维之门[M]. 南京: 江苏教育研究, 2008.
[8] [德]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M]. 李秋零,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