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综述
Research Review on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摘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与总结,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国内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起源与发展,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应用、实践应用等方面。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系统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特点,同时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上深入探索其学理支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
Abstract: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is a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y of specific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which fully embo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having guidance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The research on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in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mainly focuses on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basic content, application of basic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However,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is a systematic and developing theoretical system.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should integrate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we should deeply explore its doctrinal support in the research of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and construct a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文章引用:冯慧敏.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8): 571-57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8736

1. 引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智慧结晶。理论界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s in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年度发表趋势

基于中国知网(CNKI)可视化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主题的各类文献有264篇。在时间分布上1956年第一篇文献发表至2023年六月间的趋势较为直观地反映了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与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注程度,总体上来说(如图1所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的发文量不多,在2016年后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呈现上升趋势,在2020年后研究热度有所下降。在文献来源分布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题的文献的来源类别分布在北大核心与CSSCI论文有超过100篇(见图2)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在学科分布上,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见图3),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中国国际政治与政治、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这五个学科领域,占比较高,同时,其他学科领域也均有涉及,这说明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但是发文数量与核心刊物数量较少,在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为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拟从国内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以及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综述,总结归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研究重点、研究脉络等内容,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现状做出评析与研究展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系统的认识,以期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入。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source categories of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文献来源类别分布

Figure 3. Disciplinary distribution of methodological studies in Marxist social sciences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学科分布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源与发展

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定义经历了一个逐步明晰的发展过程,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源发展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层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耦合性,研究论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具备的理论前提。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理论界在“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会”上,学界首先明确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论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联,对与会专家错误地看待或批判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纠正,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般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汲取了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它又高于一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社会实践观是以往任何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都不具备的[2]。这对研究者厘清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二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其次,国内理论界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思想基础和西方社会科学引入中国和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发展的两个维度的考察,逐步梳理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直接的理论前提”[3]。不少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发展探究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在于,它是一种最一般的科学方法论[4]。陈燮君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结构研究中,指出唯物史观方法是社会科学方法论[5]。王伟光指出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6]。理论界不仅从历史唯物主义论证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发展,同时也从本体论与认识论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产生。韩玉祥通过考察实践本体论的产生背景,指出“‘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7]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国内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的研究关注较少,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的探讨主要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特点总结归纳形成。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当前研究生的通识课程,因此,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研究生通识课中教授的内容,包括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具体性和发展性五个方面[8]。有研究正是基于其基本原则,展开论述,论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如许玉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为切入点,对作为方法论准则的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基本内涵做了阐释[9]。此外,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也有少数研究对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如许春红从方法论研究内容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开放性的基本原则[10]

4.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并广泛被运用在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当中。理论界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分析的视角,进行了多个方面和层次的深入的研究,广泛地在学科教学、理论分析、历史学研究、文化艺术等方面开展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坚持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统一。

一是聚焦于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用于学科教学研究上。理论界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学科发展与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守正创新,运用矛盾方法等的策略,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有研究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阐述了对教育的经验启示,强调要转变学生为主体,增强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以提升教育效果[11]。也有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在教学应用中要树立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坚持政治教育学科培养与教育发展[12];有学者从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社会矛盾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三个层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心理学专业研究的运用[13]。还有学者从以史学研究为视角为切入点探究在历史学科的应用[14]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关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阐释其所体现的方法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正是观察研究问题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与理论分析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理论界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是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展开研究,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的基本内容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方法上。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社会实践问题分析为主。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的成果集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或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15]。也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六个方法层面分析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运用[16]。此外,也有研究运用社会过程方法对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发展进行了研究[17]。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阐述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等思想理论的思想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18]

三是从史学研究的特点为切入点,主要从史料研究[19]中探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如在中共党史的运用研究,指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0]。理论界都强调要推动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良性互动,既要在史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指导,也要在史学研究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法运用在艺术与电影等人文社科领域的分析之中。理论界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出发,对艺术在本质上是来源于现实与实践的,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世界的反映进行考察研究,如赵鹏飞从油画作品生产的社会系统中,分析了拉瓦乔的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中所体现的实践的观点,由此分析了他的油画作品《参拜圣地人的圣母》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21];张稠茹则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内容进行了探析,解析了“影片中传播的主流意识形态”[22]。龙宇飞和蒋玉娜通过社会历史认识立场分析了电影《芳华》中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23]

5.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被广泛运用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学界结合该方法论的应用,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意义。主要可以归纳为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两个维度。

5.1. 实践价值方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具体科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理论界有针对性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区分了学科教育应用、社会工作、史学研究等方面说明了的价值意义,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社会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去。一是在研究生素养培育方面,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能够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促进科学的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在“为谁培养人”方面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法论指导从事与看待社会历史问题[24]

其次,在指导社会工作方面,通过社会矛盾分析论等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处理实践出现的矛盾,处理社会矛盾,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化解纠纷,更好地推动工作[25]。第三,在学科发展与应用方面上,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是破除在教育领域上以讲理论、灌输论等基于机械学习的模式的有效机制,[26]推动了大中小学的劳动等实践课程的开展以及大学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注重社会实践的课程,推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巩固学科知识的运用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四是体现在翻译实践上。如有学者从十九大报告翻译实务中指出,要结合中西语境与文化表达的差异性,要坚持从实践出发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翻译的指导作用[27]

最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还体现在国家战略实践指导作用上,如白小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切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论、社会系统论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指导意义,“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和实践途径”[28]。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将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对于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9]。此外,也有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剖析社会舆论探讨了拓展社会舆论有效发挥正向教育作用的路径[30]。综上,这些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价值意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5.2. 理论价值方面

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意义的研究在宏观上主要是在中国当代中国理论发展基础展开研究,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开放的方法论体系。它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基础,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源。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学者较为系统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个归结”的方法、主客体相统一的方法、社会矛盾的综合分析方法等作为科学的哲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重要的方法论的指导作用[3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在西方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中主要有西方的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及韦伯的阐释学等,理论界肯定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方法论核心的唯物史观也给西方逐步教条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与批判范式[3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回到实践指导实践这就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既要注重理论的构建,又要关注实践的应用,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正是在作为一般方法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相关具体研究的方法论的分析与研究,“来实现积极扬弃传统方法论”[33]。有研究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切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为“六个必须坚持”提供了理论依据[34]。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中国理论”[35]。在当今世界,尽管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矛盾运动等基本原理仍然具有普遍意义。

综上所述,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产生及发展,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实践应用、价值意义等方面都做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同时,也可以看到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化,在深入性和理论性的研究层面还有所缺乏。

6. 研究现状评析与展望

6.1. 研究现状评析

一是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国内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做了有针对性地探究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的耦合主要是着重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研究,强调中国社会科学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现实反映。在实践应用中,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基本原则的构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实践应用的指导作用。国内理论界关注在中国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进程中的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学科教育发展、理论分析以及艺术与电影等层面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在价值意义层面,主要是集中于应用实践应用方面进而论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意义。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西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超越进行了研究,指出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在扬弃西方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不仅是繁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沟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与繁荣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体系的要求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作为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国社会具体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将会发挥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需要进一步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系统化、学理化的研究的层次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的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于描述性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其中主要是针对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描述社会中的现实现象或者国家战略方针,进而归纳或介绍经验与实践应用情况,主要是偏向于主观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学者存在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的框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应用中的偏向,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厘清。在理论分析层面上所体现的方法论部分研究局限于描述表面的逻辑,而没有深入挖掘底层逻辑,同时也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哲学基础的研究,而比较集中于社会实践应用的研究。此外,缺乏一定的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因此,要注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从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第三,在研究视角方面,从国内和国际的两个视角来看,国内理论界主要是从国内的维度去进行研究,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中还主要是集中于国内理论发展或实践应用的一般性概念的解读以及宣传阐释,其总体研究的水平有待提高,研究性文章的理论水平也存在不足。而针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理论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研究较少,在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化研究不够深入;在研究中有些学者更加关注西方理论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缺乏比较视角的研究。

6.2. 研究展望

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将继续拓展。但是,还需紧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进行深入研究。

6.2.1. 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探究其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理论体系,自有其历史发展的逻辑理路,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唯物主义上,关于其内在联系本质研究、各个方法论内部要素的相互关联性研究较少。因此,理论研究还需厘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关联,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已经历经了上百年的发展,从一国到多国,从西方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也有必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拓展其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层面的理论研究。

6.2.2. 进一步研究历史经验、现实实践和未来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产物。理论界主要集中在实践运用的研究,而它不仅有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其未来路向构建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更广大的历史材料中呈现的历史逻辑,同时要注重实践的极端重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成就、基本经验等,进一步把握未来发展的研究走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6.2.3. 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的整体,研究者还应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结合跨学科研究法,从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深化研究,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特点,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的方法,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社会实践案例的具体典型事例中,经过演绎归纳、理论指导与提升,将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正确的方法和方法论的原则,深化研究视域。

6.2.4. 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国际视野

要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国际视野,结合中国语境的相关理论研究,汲取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方法,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基本内容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微观与技术操作成功经验中吸收借鉴,创造性地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合理要素。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加以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全面化、系统化、丰富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国际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融合,以更多元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开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积极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8.
[2] 孙辉. 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方法论的创新——《中国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和上海《社会科学》召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会”综述[J]. 中国社会科学, 1987(1): 3-9.
[3] 李文管. 社会实存与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及社会科学思考[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4] 闻凤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J]. 长白学刊, 2010(1): 18-21.
[5] 吴月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本性[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5): 26-30
[6] 陈燮君. 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结构[J]. 社会科学, 1988(8): 68-71.
[7] 王伟光. 简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J]. 北京社会科学, 1995(2): 24-31.
[8] 韩玉祥.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多层意涵与发展方向[J]. 学术探索, 2022(1): 17-23.
[9]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8.
[10] 许玉乾. 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区别[J]. 人文杂志, 1993(1): 23-24.
[11] 许春红.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J]. 人民论坛, 2014(14): 199-201.
[12] 杨婷, 王贵艳.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 黑龙江科学, 2022, 13(3): 110-111.
[13] 宋来臻, 冷翠玲.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才智, 2017(23): 179-180.
[14] 王曼, 韩锦伟.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中的运用[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7(2): 42-46.
[15] 王允健.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历史学科领域内的体现和应用[J]. 时代人物, 2020(2): 2.
[16] 巴彦峰.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J]. 新西部, 2018(7): 56-57.
[17] 纪永昌, 朱孟姣.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运用——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J]. 南方论刊, 2023(1): 3-5, 9.
[18] 姚航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过程方法运用研究[J]. 公关世界, 2021(10): 14-16.
[19] 刘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 共产党员(河北), 2017(24): 35.
[20] 赵沁沁.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究中的运用[J]. 决策探索(中), 2021(2): 90-91.
[21] 胡鑫. 论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运用[J]. 现代交际, 2019(7): 219-220.
[22] 赵鹏飞. 卡拉瓦乔油画作品《参拜圣地人的圣母》浅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J]. 才智, 2018(5): 183.
[23] 张稠茹.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J]. 声屏世界, 2021(18): 36-37.
[24] 龙宇飞, 蒋玉娜. 试析电影《芳华》中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21): 30, 32.
[25] 李奎珍, 夏一鸣. 硕士研究生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 30(1): 55-58.
[26] 王艳.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的作用[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1): 27-28.
[27] 李浩楠.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借鉴价值[J]. 才智, 2020(3): 171.
[28] 康佳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十九大报告翻译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7(11): 124-126.
[29] 白小芳.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导意义[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3): 18-25.
[30] 张瑞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法论运用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视角[J]. 品位∙经典, 2023(15): 67-69.
[31] 黄合娅, 伍志燕. 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隐性教育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J].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 25(1): 1-7.
[32] 杨镜江.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8(3): 1-5.
[33] 黄灵洁.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J]. 法制与社会, 2019(32): 227-228.
[34] 殷旭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21): 35-38.
[35] 吕微.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J]. 科技资讯, 2021, 19(5): 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