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教材革新:译林版七年级英语新教材系统性分析
Innovation in Textbook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Yilin Edition English Textbook for Seventh Grade
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材则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知识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而新课标的颁布则更为明确地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时代性要求。本研究聚焦于译林出版社2024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系统性分析,以7A教科书为例,探讨其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变革与特点。在全球教育趋势和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本文旨在评估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及突出特点,并提出使用建议,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extbooks are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conveying knowledge and value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e quality of textbook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the issuance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has put forward new era requirements for textbook compilation more explicitl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new textbooks for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published by Yilin Press in 2024, taking the 7A textbook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its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adapting to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 educational trend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is paper aims to evaluate the main changes and prominent features of the new textbooks, and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us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mpac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文章引用:祝心恬. 新课标下的教材革新:译林版七年级英语新教材系统性分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8): 920-92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501

1. 引言

本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1]在英语学科上做出了重要更新。新版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语言技能的全面培养,即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提升语言技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以增进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此外,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新课标还确保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现代社会的特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新教材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以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和变化。这些调整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英语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同时,对新教材全面的探索与研究将有助于一线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新教材的重难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材使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切性,从而提升教材实施的整体质量。

新教材在板块设计方面有明显的变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内容、结构、语言技能等方面对这些变化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分别以教材分析的“四大原理”——目标一致性原理、结构合理性原理、文化适宜性原理、创新与更新原理深入分析新教材整体性、科学性、文化性、时代性等突出特征。

2. 新教材的主要变化

2.1. 取消Comic Strip板块,改为单元主题开篇页

新教材不再沿用以Eddie和Hobo为主人公的连环漫画,而是设置了单独的单元主题页。开篇页包括了与主题情境相关的图片,励志名言,单元目标,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阐明这四个部分。通过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单元教学目标的展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这有助于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教材内容的这种调整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学创新。

2.2. 阅读语篇多样化,词汇难度升级

新教材涵盖了多样化体裁的阅读材料,就目前的七年级上册教材来说,其涉及的文本类型包括对话,视频文稿,邮件,网页文章,采访文稿等,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偏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往往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和理解技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新教材显著增加了词汇量,从326个单词扩展至377个,难度也有所提升,部分词汇达到了高中水平,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储备,也为学生提供了逐步适应更高级语言学习的机会。

2.3. Study Skills板块调整为Pronunciation板块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新教材加强了对学生的语音训练,除去规范的音标教学外,新教材还提供了规范的发音方式和舌位位置的指导。在练习方面,除了传统的对组跟读练习,新教材采用了tongue twist这种趣味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消除学生对语音语调学习的刻板印象,这也有助于满足新课标强调学生全面技能发展的新要求。

2.4. 整合Integrated Skills板块和Task板块为Integration Part

新教材将Integrated Skills (综合技能)板块和Task (任务)板块整合为Integration Part (综合部分),这一调整有助于保持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流畅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练习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更全面地发展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新教材也强调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提高他们的文化适应性和交际能力。

2.5. 优化Assessment板块,新增Further Study板块

新课标强调评价范式转向,以评促学,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检测和衡量学生在相应学段的学业成就(李亮,2022) [2]。相比旧教材中的自我评价方式,新教材采用了表格的方式,列举了评价的具体方面,同时增加了同伴评价的角度,更为科学全面。此外,学生需要回顾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在哪些方面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并以此来制定自己进一步的行动计划。通过优化评估板块,学生能够获得更及时和具体的反馈,这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预期成果。

Further Study板块的增添意味着教材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作为课后拓展板块也意味着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超越课本,拓展知识面,使得主题语境的构建更为完整。学生在搜寻补充学习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训练、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另外,Further Study板块可能包含跨学科的内容,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全面的理解,这也符合当下提倡的教育理念。

3.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3.1. 整体性

新教材编写遵循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大观念”为引领,单元主题为脉络,整合各子主题的语言知识,突显了整体性原则。这种整体性原则的体现,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还在于教学活动的系统性设计,深入化地将语言知识、技能培养和文化意识融为一体。例如,新教材的第一单元“This is me!”通过一系列连贯的教学活动和内容设计,巧妙地体现了整体性原则。这一单元以自我介绍为中心主题,围绕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背景、学校生活等方面展开,形成一个多维度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一单元中,不仅学习到如何用英语进行基础的自我介绍和描述他人,还通过各种互动练习,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加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2. 科学性

新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其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的特征。第一单元的“This is me!”“认识我自己”以自我介绍为主题,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个人信息,这是学生进入新学校后建立身份和个性的第一步。第三单元的“Welcome to my school”“欢迎来到我的学校”以熟悉校园为主题,转向校园环境和场所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校设施和不同场所的英文表达,这有助于他们在新环境中导航和参与校园生活。第四单元“My school life”“我的学校生活”聚焦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日程,如一天中的活动安排,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节奏。这三个单元的顺序设置符合七年级学生,从小学迈入初中后的实际情形,也符合科学的由内向外的认知规律,从个人的自我表达开始,让学生在新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声音,通过了解校园环境,让学生对学校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空间上的归属感,最后,通过日常生活和学校日程的了解,让学生适应日常的学校生活流程。

3.3. 文化性

新教材的编写突显了文化性的原则。一方面,新教材包含了对多元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介绍,例如在第八单元“Let’s celebrate!”介绍节日庆祝活动时,教材跨越了文化差异,融合了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与圣诞节等国际节日,此外,在讲授“Happy New Year”这篇课文,新教材介绍了来自“Greece、Denmark、Colombia”等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欢庆新年的,展现了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新教材更多地融入了本土文化,通过不同方式呈现中国文化元素,倡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材中出现了春节、川渝等各地美食、中国象棋、徐悲鸿、国画、冬奥会、汉服、旗袍等元素。学生们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一方面能扩大知识亮,扩宽国际视野,同时也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心。新教材的变化响应了新课标在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上提出的新要求,能更好地培养具有中华民族自豪感的新一代青年。

3.4. 时代性

新教材精心设计的单元和活动内容,巧妙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现代社会的脉动相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第六单元“Integration”部分选取了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和旗袍的播客为听力材料,汉服和旗袍即是当下的潮流服饰,也是学生热衷的话题,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第二单元“further study”部分,还涉及了2021年奥运赛事首次将滑板纳入正式比赛项目。这些内容的设置,成功地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和全球视野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新教材在选材方面对时代热点的关注和对年轻一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包容和接纳,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现代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环境。

4. 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4.1. 融合多模态资源,提升学习体验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实施多模态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和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适应。首先,教师可以整合丰富的视听材料,如视频、音频和动画,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真实语境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理解力。接着,设计互动式活动,比如利用互动白板进行实时问答,或者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语言实践机会。此外,教师可以开发各种视觉辅助工具,如信息图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概念和语言结构。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创造性表达,比如制作PPT展示、拍摄短视频或创作电子海报,不仅能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掌握,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跨媒体学习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媒介之间转换,比如从阅读文本到观看相关视频,再到参与在线讨论,这样的多角度学习体验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4.2. 创设真实化情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倡导的真实语言教学,其核心在于将语言学习与实际使用相结合,通过“真实情境”、“真实任务”、“真实交际”和“真实语言材料”的融入,让学生在接近生活的场景中学习和使用英语(程晓堂,2023) [3]。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这一理念,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的可能性,从而实现真实课堂的创设。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中的主题单元,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如学校生活、节日庆祝、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英语学习活动,如撰写邮件、制作海报、进行调查报告等。这些任务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3. 构建大单元教学,深化主题探究意识

新课标充分吸收了理论研究的成果和一线教学的经验,强调在“大概念”的导向下强调探寻综合主题意义(王卉,2023) [4]。而新教材的编写正遵循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教师在设计每个大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前,需审视新教材中的各个部分,识别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连贯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在正式授课之前,需与学生一起明确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理解主题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向。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主题相关的讨论会,鼓励学生表达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在活动后进行反思。在布置作业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巧妙的作业设置来引领学生探索单元主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5. 结语

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新教材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英语学习体验,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新一代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李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教、学、评视角[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2, 23(5): 13-17.
[3] 程晓堂, 王瑶. 新课标下的真实英语教学: 内涵、价值及实施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 43(8): 116-122.
[4] 王卉. 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的“变”与“不变”——兼论语言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平衡作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50(1): 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