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刘志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人,生于1965年11月,博士,二级教授,现在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生态扶贫博士点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受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资助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访学。从事“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已30余年。
社会职务
2016年至今 湖南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2009年至2013年
中国生态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2008年至2012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委
2006年至2013年
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至2013年
湖南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2004年-2007年
吉首大学资环学院院长、生态研究所所长
2004年至今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
1997年至2002年
新疆动物学会副秘书长
基金项目
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幼麝粪便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营养与病理意义(编号:20570279)
-
菊头蝠科对溶洞的择居模式及对岩溶区域生态的指示作用(编号:13560130)
-
武陵洞蛭吸食洞栖性蝙蝠血液的觅食行为生态研究(编号:32160241)
出版著作
-
与导师盛和林教授合著《中国麝科动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该书得到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保护国际(CI)、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的联合资助,并于2008年5月获得“第21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译著《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对灵长类学历史的透视》,科学出版社,2015,该书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团中央新闻网、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等12家权威媒体评选为“2015年度值得期待的30种图书”,并被百道网列入《中国好书榜·新知类》
-
译著《哺乳动物学》,科学出版社,2017。被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用作研究生教材或科研参考用书。
-
专著《洞穴生物学》于2020年12月被“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立项资助。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洞穴生物学著作,已于202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发表论文
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如下:
1. Yin Z H, Liao J P, Li L B, et al. A new species of Odontobdella Oka, 1923 (Erpobdelliformes: Salifidae), a macrophagous terrestrial leech from Central China. Zootaxa, 2025, 5566 (1): 159–172.
2. Song S, Cao J H, Xiang H M, et al. Comparative mitogenomic analysis of Chinese cavefish Triplophysa (Cypriniformes: Nemacheilidae): novel gene tandemduplication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BMC Genomics, 2025, 26:293. https://doi.org/10.1186/s12864-025-11486-0.
3. Wen X, Xiang H Y, Zhang M Q, et al. 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sensory adaption of the cave-dwelling leech 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 to the karst cave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5:1-14; 15:e70877.
4. 唐艳,靳潇,郑峰,等.山西省蛭类新纪录:天目山蛭分布的新北缘[J].世界生态学,2025,14(01):32-38.DOI:10.12677/ije.2025.141005.
5. 肖任之,邹发生,刘志霄,等.栗背短脚鹎的种群分化与遗传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24,59(01):49-66.DOI:10.13859/j.cjz.202422319.
6. 宋金津,宋爽,黄太福,等.红盲高原鳅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J].动物学杂志,2024,59(04):588-596.DOI:10.13859/j.cjz.202423161.
7. 廖金屏,陈美如,向海洋,等.广西临桂县首次发现武陵洞蛭[J].世界生态学,2024,13(04):499-505.DOI:10.12677/ije.2024.134064.
8. 吴清姐,向冬琴,向海洋,等.基于血餐iDNA技术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24,28(03):247-257.DOI:10.16605/j.cnki.1007-7847.2023.10.0196.
9. 吴清姐,黄太福,兰香英,等.贵州省首次发现武陵洞蛭[J].世界生态学,2023,12(01):94-100.DOI:10.12677/IJE.2023.121012.
10. 宋金津,刘航宇,徐金屏,等.峒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J].世界生态学,2023,12(01):58-66.DOI:10.12677/IJE.2023.121008.
11. Ren M J, Gustafsson D.R.Tian C P, et al. Co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e Philopteroides Mey, 2004 (Phthiraptera: Ischnocera) parasitizing bulbuls (Passeriformes: Pycnonotidae)[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ulution, 2023,11.DOI:10.3389/fevo.2023.1053820.
12. 程小洁,殷梓涵,张格菲,等.武陵洞蛭对洞顶壁吸蝠血行为的生态适应[J].世界生态学,2023,12(02):182-190.DOI:10.12677/IJE.2023.122022.
13. 肖任之,任梦娇,徐万吉,等.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缺齿鼹[J].四川动物,2023,42(02):199-205.DOI:10.11984/j.issn.1000-7083.20220210.
14. 蒋能,伍丽艳,吴清姐,等.武陵洞蛭卵茧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J].生命科学研究,2023,27(03):237-244.DOI:10.16605/j.cnki.1007-7847.2022.09.0204.
15. 张格菲,廖金屏,邓华娟,等.湖南再次发现华南水鼠耳蝠[J].世界生态学,2023,12(01):27-34.DOI:10.12677/IJE.2023.121004.
16. Yang J, Huang X G, Wen F 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s from an aquatic predator Protohermes costalis (Megaloptera: Corydalidae) on exposure to cadmium[J].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 2023,26(02).DOI:10.1016/j.aspen.2023.1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