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周晔,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乡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第二届甘肃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专家组专家、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理论专家(授课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农村教育发展;教育政策;教育领导与管理

 

个人经历

2010-今 西北师范大学任教,研究方向:农村教育发展

20186月 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2007-2010年 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研究方向:农村教育,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4-2007年 西北师范大学学习,研究方向:区域教育,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学术荣誉

2020年 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

2022年 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

2023年 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4年 甘肃省领军人才

2024年 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

2024年 负责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术贡献

1)较早提出了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理论

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是通过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教育体系的差异化整合和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与互促共进。从价值追求、目标体系、重点任务、推进方法等方面构建了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该理论体现出更强的系统整合性与实践指向性,具有理论与政策的双重价值。

2)构建了农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

农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特色更强、成色更好、满足需求、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在特色化、共生性、公共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建设教师队伍、变革学校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校自信等内生发展路径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实力。

3)较早提出了城乡教育统筹治理理论

城乡教育统筹治理是以政府为关键主体,采用制度变革和政策革新工具,通过教育系统内部和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统筹治理,使受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达到城乡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实现教育公正的价值追求,城乡教育的“善治”目标。该研究相对于同行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

4)较早提出了乡村教育振兴理论框架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整合视角,提出在“政—校—社”共治格局下,通过制度变革、政策扶持、教师专业化建设及数字技术赋能等多元路径,从课程教学、师资配置、学校文化与乡村社会人才培养、文化振兴、公共治理参与等维度,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为理解和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


社会影响

1)成果被大量引用与转载

论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结构的问题与对策》共被下载3134次,被引用93次;论文《城乡教育统筹治理:概念与理论架构》共被下载2359次,被引用41次。《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空间》《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概念与理论架构》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光明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教动态”栏目、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论坛网等全文转载。

2)学术交流扩大社会影响

5年来,在中国社会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香港大学等主办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多场关于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旨报告,在中央民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作了多场学术报告。

3)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教育政策的研制,如《教育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学术观点被中央深改组“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会议引用;202148日,CCTV-13“新闻直播间”采访报道。

4)直接服务农村教育发展

建立“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校15所;为甘肃、四川、河南、山东等地30余所农村学校、1800余名农村教师、5000多名农村儿童提供教育支持服务;作为主讲教师培训了7000多名农村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甘肃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