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教学案例库建设是规范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的理论工具,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实践平台。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是结合教育部最新修正发布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及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特色进行的归纳整理,不仅能够促进案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完成高效自学。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从案例库中提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料。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的每一篇课外古诗词案例大致包括案例发生的背景、案例主题、案例具体细节、案例故事的结局、对案例的反思和评价五部分,同时每篇配备教案、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朗读音频等教学辅助资料,较大程度地体现着教学内容的内化更新。
2. 案例类型
2.1. 评述型教学案例
评述型教学案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现课堂现实状况,另一部分是总结案例或者做评述性分析,让学习者从中获得一些方法或者经验,这种案例比较适合初中新入职的语文教师使用,因为新入职的初中语文教师关于课外古诗词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还不丰富,通过借助这一类型的案例进行学习,恰好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新入职的初中语文教师快速适应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的教学思路,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诸如《给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秋词>教学案例》 [1] 一文中,作者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反思与分析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对《秋词》的古诗教学进行阐述,能够给刚接触语文教学的新教师起到引领教学实践,摸清教学思路的借鉴作用。
2.2. 讨论型教学案例
讨论型教学案例和评述型教学案例不同,它只有再现课堂现实状况这一部分,没有对案例的评述分析与经验总结,主要由学习者进行研究学习,一般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讨论型教学案例适用于熟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部分并且教学实践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语文教师,因为这些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研究与讨论就可以从案例中汲取对课外古诗词教学有益的经验。以《景语,情语,诗语——我的<约客>磨课历程》为例 [2],该文通篇围绕《约客》的不同教学切入角度进行教学案例阐述,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可起到举一反三的启发效果,帮助老教师形成更富有新意的教学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案例库中的这两种类型的案例做出选择。
3. 案例内容构成
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主体部分是诗歌教学案例,主要包含以下五大要素:
3.1. 背景
因为纳入案例库的诗歌教学案例真实的发生在教学实践中,所以在写作伊始,就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例如介绍一堂诗歌教学课,就需要向读者交代这堂诗歌教学课是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上课的教师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是一堂临时抽查的“家常课”还是经过长时间准备的“公开课”。重点介绍案例中的特殊背景。
3.2. 主题
每一个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本篇教学案例想向学习者反映的一个诗歌教学问题。有的教学案例是围绕如何恰当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领会诗句的深层含义而展开的,有的则关注教师怎样启发学生的思维。
3.3. 细节
案例中的细节服务于主题。诗歌教学案例中的细节是对部分教学实践的放大,有针对性地向学习者交代一定的内容,捕捉关键性的教学细节。比如介绍如何恰当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领会诗句的深层含义,案例就会把学生怎么从对诗歌由“陌生”到“豁然开朗”的转变,特别是关键性细节交代清楚。细节是最有利于学习者从中汲取诗歌教学经验的构成要素之一。
3.4. 结果
教学结果,也就是教学效果。和教学实录不同,教学案例不仅记录教学过程、思路,还关注教学的效果,这种效果包括学生与老师的内心感受。读者在知道结果以后,将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3.5. 评析
评析是指对教学过程及指导思想、利弊得失的分析。这种评析能够向读者揭示整个诗歌教学案例的意义和价值,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理论角度切入,挖掘诗歌教学的规律,最终指导实践。
4. 案例选择标准
4.1. 真实性
纳入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机构编造而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案例从实际教学中来再到实践活动中去,发挥教学案例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细节描写是展现真实性的重要方法,因此,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尤其重视对反映案例主题所要交代的特定内容的细节描写,真实的再现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师生的心理活动情况,而不是作者对人物行为的主观臆断,只有符合现实情况,案例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进而引发其思考,指导课外古诗词教学。
4.2. 典型性
一个好的诗歌教学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包含若干教学疑难问题,它们发生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教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4.3. 多样性
学生是独立于教师的生命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真实课堂情境中,教师抛出一个疑难问题,不同学生会给出不同回答,尤其是诗歌教学,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面对不同的看法,教师需要对各种问题情境进行判断、选择与决定,现场组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将这些复杂的情境一一体现在文本中,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课外古诗词教学中的行为、情感和态度。各个案例既有值得学习之处也有值得一线教师反思之处。
4.4. 时代性
被选入库的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应当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同时,被选中的教学案例都在紧紧围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发展学生语文思维、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展开,努力减少学生的“被灌输感”。
5. 教学案例库的总体架构
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以六册教材共48篇课外古诗词的典型教学案例为内容,在团队成员的搜集整合下,拟以应用方便的共享文件夹、微信公众号、网页等为载体,多渠道构建专业化的学习平台,动态补充更新案例库内容,方便师生自主选择学习。

Figure 1.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the teaching case bank
图1. 教学案例库总体架构
教学案例作为案例库建构的根本,结合学科特点及应用实践,拟分为具体案例和辅助资料两个一级子库,在此基础上,下设评述型教学案例、讨论型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朗读音频等六个二级子库,见图1。
6. 案例库应用潜力
6.1. 指导教学
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参与人员即教师和学生产生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显著的。具体来说,一方面,实施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化,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运用案例教学法能缩短教学情景与理论之间的距离,为学习者架构知识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6.2. 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深耕母语文化,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增设课外古诗词部分就凸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此同时,考试也加大了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察,这都对语文教师的诗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运用案例库指导教学的方式被提出,对典型诗歌教学案例进行整理从而形成案例库,再辅助诗歌教学则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因此研究部编本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的建构,对帮助古诗词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7. 结语
案例可以直接、生动地反映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其可操作性较强,相信教师在充分了解了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案例库的案例选择、架构以及构建方式以后,将会更加信赖案例库教学方式,最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外古诗词教学效率。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20年国家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16702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