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教育教学的范式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AI工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时的写作反馈和阅读支持,还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然而,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平衡AI辅助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刘丽莎曾说“当前,AI读写工具在学术英语读写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但是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完成写作和阅读任务的现象愈发普遍,这可能对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2]。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在影响,并提出有效利用AI工具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技术使用与自主学习的培养。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读写能力培养方面表现突出。例如,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如Grammarly、写作助手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实时的语法检查、拼写纠正以及写作风格优化建议。对于英语的读写过程,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进行解释,其中图式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最具代表性。图式理论认为,人们理解新信息时,会依赖大脑中已存在的知识结构。在英语阅读中,读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如词汇、语法和背景知识)来理解新的文本[3]-[5]。研究表明,AI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词汇积累、语法规则掌握以及句式结构运用等基础技能方面。此外,AI还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智能评估系统等功能,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例如,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动态调整学习内容,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反馈。这种精准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总的来说,AI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为个性化学习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开辟新的道路。
在AI写作工具的分类中,常见的有基于规则的写作系统、基于统计的写作系统、生成式写作系统三类,结合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6]。现有研究表明,AI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质量。若AI反馈及时且具体,学生能够通过AI工具即时纠正错误,迅速提高写作技能。然而,过度依赖AI工具也可能导致学生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写作能力严重退化[7]。Lee指出,AI的过度使用可能削弱学生的原创性思维,限制了他们在没有技术辅助时的自我修正和表达能力[8]。许多研究也关注了AI工具带来的依赖性问题。学生过度依赖AI反馈可能导致其在没有AI帮助的情况下缺乏应对复杂写作任务的能力[9]。这种依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还可能限制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AI的过度使用可能使学生依赖性增强,从而减少他们主动探索和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3.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1:AI工具如何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
研究问题2: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是否会产生依赖性?
研究问题3:这种依赖性如何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收集有关人工智能(AI)工具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影响数据。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专业背景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问卷分为五个部分,涵盖基本信息、AI工具使用情况、自我评估、AI工具的影响以及开放性问题。
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分发,确保样本的代表性。调查过程中,研究者确保所有参与者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强调数据仅用于研究目的,所有信息严格保密。参与者填写完毕后,研究团队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5. 数据分析
5.1. 样本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参与者的年级分布见图1:
Figure 1.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ipants’ grade levels in the survey
图1. 问卷调查参与者的年级分布
参与者的专业背景则呈现较为均衡的分布见图2:
Figure 2.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ipants’ academic backgrounds in the survey
图2. 问卷调查参与者的专业背景分布
5.2. AI工具的使用情况
85%的参与者表示曾使用过AI工具辅助写作或阅读。使用频率方面,约50%的参与者表示每周使用几次AI工具,30%的学生表示每天使用,20%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
5.3. AI工具对写作的帮助
80%的学生认为AI工具在语法纠正和拼写检查方面提供了显著帮助。60%的学生表示AI工具帮助优化了句式结构。45%的学生认为AI工具提供了创意写作灵感。
5.4. AI工具对阅读的帮助
70%的学生表示AI工具在词汇理解和文章结构分析方面提供了帮助。55%的学生表示AI帮助了背景知识的获取。
5.5. 学生自我评估
在写作能力方面,约45%的学生评估自己为“较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一般”,25%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能力“较差”。68%的学生认为使用AI工具后,写作能力有所提升,20%的学生认为提升显著,48%认为提升有限。在分析学生的写作能力自评与使用AI工具的频率之间的相关性时,结果表明,经常使用AI工具的学生较少自评为“较差”或“一般”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自评中,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较好”,25%认为“一般”,25%认为“较差”。60%的学生认为使用AI工具后,阅读能力有所提升,25%的学生认为提升显著。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评与AI工具使用频率呈现正相关关系,频繁使用AI工具的学生自评阅读能力普遍较高。
5.6. AI工具对学生依赖性的影响
65%的学生表示对AI工具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尤其是在语法检查和创意写作方面。60%的学生表示在没有AI工具帮助的情况下,写作变得困难。
5.7. AI工具对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影响
55%的学生认为AI工具的使用影响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50%的学生认为AI工具对他们的创造力有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依赖工具进行快速修改时,他们更倾向于接受AI的建议而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5.8. 差异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AI工具使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实验组(使用AI工具)和对照组(不使用AI工具)的成绩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语法、拼写、句式结构方面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然而,实验组在创意和深度方面的表现较差,表明AI工具的使用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原创性写作能力。
6. 研究结果
6.1. AI工具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关系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AI工具对学生基础写作技能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在语法、拼写和句式结构的准确性方面。学生普遍能够在使用AI工具后迅速识别并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写作质量。这与现有研究相一致,表明AI工具在语言学习中能够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并提高准确性。然而,尽管AI工具能有效改进表面上的写作问题,研究也发现,学生在创意写作和深度写作任务中表现相对较差。这可能与AI工具过于侧重于标准化的反馈机制有关,它更多关注语法和结构的正确性,而对内容的创新性和思想的深度评价较少。因此,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往往忽视了深度思考和创意思维,导致他们更关注形式上的规范,而不是内容的原创性。
6.2. AI工具与学生依赖性的问题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发现是,学生对AI工具的依赖性较强,尤其是在没有AI支持的情况下,他们普遍感到写作困难且缺乏信心。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使用AI工具的学生在没有工具的帮助下,难以完成写作任务,且缺乏足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会抑制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表现,限制了他们在复杂写作任务中的表现。这一现象提醒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避免让学生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影响其自主思考和自我修正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没有AI辅助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和创作,从而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6.3. AI工具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AI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在使用AI工具后,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AI的即时反馈机制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进步的具体成果,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过度依赖AI工具的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效产生偏差,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这种情况表明,AI工具虽然能够提供便捷的学习支持,但如果学生过度依赖,它可能会减少他们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和思考。因此,教育者应在使用AI工具时,注意平衡技术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避免技术成为学习动力的唯一来源。
7. 结论
本研究表明,尽管AI工具对提升学生的基础写作技能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设计和优化AI工具,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8. 讨论
尽管本研究提供了关于AI工具对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宝贵数据,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主要来自单一高校,且样本数量相对较小,限制了结果的普适性。因此,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范围,涵盖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学生,以验证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其次,本研究主要集中于语法和拼写纠正类的AI工具,未涉及其他类型的AI工具,如自动写作生成器或个性化阅读推荐系统。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更多类型的AI工具,以全面评估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最后,本研究的重点是在短期内观察学生使用AI工具后的效果,缺乏对长期使用AI工具的跟踪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关注长期使用AI工具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方向展开。首先,研究可以探讨不同类型的AI工具对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影响,特别是如何优化AI工具的功能,加入更多创新性反馈,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其次,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如何将AI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AI工具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不同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的需求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学生个体差异(如学科背景、学习习惯等)对AI工具使用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合理使用AI工具的指导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提升基础写作技能的同时,合理使用AI工具,并鼓励学生在没有技术辅助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教师可以设计结合AI辅助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育政策制定者应根据AI工具的影响,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平衡技术应用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确保技术的合理使用,并针对学生的依赖性问题进行适时干预。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未来研究能够为教育领域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