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影响全球约5%~20%的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1] [2],是严重影响“女性一生”的生殖健康疾病,表现为生育力降低和不孕[3]。PCOS以生殖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临床表现呈多态化,病因病机复杂,且病程缠绵难愈,虚实夹杂,亦可同时出现多脏腑失调[4]。PCOS病程之初多以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为主,病程日久则演变为痰瘀互结、肾虚血瘀证[5]。PCOS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异常[6],育龄期的女性还会因发生排卵功能障碍而导致不孕。PCOS是贯穿女性一生、可累及全身脏腑机能的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不孕症是指女子未避孕,性生活正常,与配偶同居1年而未孕者[7]。近年来,不孕症已从医学问题转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共性问题。目前全球不孕症发病率10%~15%,其中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占不孕症的25%~35%,已成为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之一,70%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女性患有PCOS [8]。
龙江韩氏妇科对PCOS不孕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韩延华教授承袭家父韩百灵先生“肝肾学说”,创新性提出“肝主冲任”理论,尤注重以肝为核心诊治PCOS不孕[9],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对不同个体实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立法、处方精准,疗效显著,对PCOS不孕的临床诊治颇具指导意义。
2.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PCOS的发生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导致激素分泌失调,如胰岛素抵抗、雄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卵泡的正常生长,引起排卵障碍。中医虽无PCOS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符合“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癥瘕”等[4]。其发病机制与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密切相关,这一认识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作用环路相对应[9]。当这一作用环路出现问题时,就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或排卵障碍的出现。肾藏精,主生殖,《素问·五脏生成》谓“诸髓者皆属于脑”,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肾生骨髓,髓生肝”,钱镜湖在《辨证奇闻》中提出“脑气不足治在肝”,说明肝肾与脑密切相连。这与西医学认为PCOS病因与下丘脑、垂体病变相关是一致的。龙江韩氏妇科认为PCOS不孕的发生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尤责之于肝肾[10]。肾虚肝郁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肾虚为致病之本,痰湿、血瘀为致病之标。
2.1. 肾虚肝郁为本
肾藏精,主生殖,对女性孕育与生殖起着决定性作用。肝为女子先天,司血海,二者与冲任二脉及胞宫关系密切。肾藏先天之精,能化血亦能化气,肾精所化生之精血是月经产生、孕卵形成的物质基础[11],肾阳为成熟卵子排出之原动力[12]。若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诸虚劳损,肾虚精少,冲任失调,则胞宫失于濡养,卵泡发育不良、妇女难以摄孕,或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胞宫虚寒,且阳虚无力启动氤氲之气,卵子难以排出,因而不孕[12]。肝主升主动,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疏通调畅全身气机,当肝气条达时,血脉才能通畅,卵泡循周期生长、发育、成熟,卵子如期排出[9]。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气郁而血滞,冲任不畅,胞脉受阻,卵子无法正常排出,发为不孕。
龙江韩氏妇科临证多以韩百灵教授提出的“肝肾学说”立论,韩百灵教授认为肝肾与胞宫、血海的功能联系和经络联系是最为直接、密切[13],“肝肾同源”具体指的是肝肾的功能结构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与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肾母子相生、精血互生、经络相交并同隶属于奇经,病理上两者亦具有同源性。《经水先后无定期》一篇载:“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强调肝与肾的关系之紧密。《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谓:“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妇人大全良方·产门难》云:“肝之血必旺,自然灌溉胞胎,合肾水而并协养胎力。”可见,肾的封藏功能和肝的疏泄功能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协调,在病理上,伤则俱伤,耗则俱耗,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肝肾是母子之脏,均能储存精血,如果肾阳虚、肾精虚亏,也会引起肝血不足,从而影响到肝的机能,肝郁克脾,脾失运化,水湿停聚,湿聚成痰,痰湿下注,壅塞冲任、胞宫,最终引起不孕[5]。
2.2. 痰湿血瘀为标
除此之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饮食劳倦忧思过度损伤脾气,或肝木郁陷,欺克脾土,均可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职,水饮代谢失司,壅于脉道则积为痰饮,痰湿瘀阻冲任、胞宫,阻碍卵子发育及排出,以致不孕[9]。
同时,久病虚瘀夹杂,而至肾虚血瘀。《肾虚血瘀论》曰:“久病则虚,久病则瘀,虚可致瘀,瘀可致虚。虚则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即生;瘀则机体生新不顺,虚弱乃成。”肾虚精血亏少,不能化气行血,以致血行迟滞,气血运行不畅,淤血阻滞冲任、胞宫,则可导致不孕的发生。
3. 诊疗思路
龙江韩氏妇科在PCOS不孕的诊治中,以肝为核心,亦重视“肾藏精,主生殖”以及“脾主运化”的理论。临证时采用病证结合,中西相参诊治思路,首辨脏腑,再辨虚、实、寒、热。治疗以疏肝益肾,化瘀调经为大法,盖全身气机调畅,精血运行流畅,冲任气血条达,则月事有序,胎孕可成[14]。
3.1. 调周治疗
历代医家均注重经与孕的关系,强调“种子必先调经”,调经是孕育的先决条件,是治疗不孕的关键。因此,龙江韩氏妇科认为PCOS不孕的治疗以调经为首务。《傅青主女科·调经》谓:“经水出诸肾,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是肾阴,先决条件是肾气盛。《医学纲目》曰:“调经之法,必先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肝为女子所用,冲任贯穿妇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若肝肾功能失调,冲任二脉失畅,血海蓄溢失常,月事则失调。韩延华教授根据自然界月之圆缺的规律,依据阴阳消长的动态变化,主张按着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方药的加减化裁,以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关系,达到建立月经周期的治疗目的。主张于经前10天以补肾活血调经为治法,予以补肾活血调冲汤加减[14]。经后佐以调经,经净后至排卵期前侧重补益,多选用补肾填精养阴之品,佐以益气温阳之药,旨在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经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方用加味育阴汤加减。氤氲期酌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药排卵期后至月经将至,多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主。当雌孕激素水平较低或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水平升高,妇科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时,可以适当添加紫河车、菟丝子、巴戟天,以填精益髓,调理冲任[5]。对PCOS所致崩漏者,当以止血为先,并配合炒蒲黄、炒五灵脂以活血祛瘀止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血止后重在调周,符合“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大法[10]。
PCOS的患者通常没有规律的月经周期可言,因此须脉证合参,参考西医辅助检查,同时根据临证经验施以辨证论治[14]。如患者月经过期仍未至,且脉象沉细,没有月经即将来潮的迹象,此时则不宜采用活血调经药或黄体酮等西药,在用药时应该仍以补肾填精的方法为重点,遵循“经满则自溢”的原则。如果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脉象滑疾,出现如小腹不适、乳房胀痛等月经欲来之象,此时应因势利导,添加行气活血调经之药,方用百灵调肝汤或补肾活血调冲汤加减。若患者停经超过3个月,服用中药后治疗效果仍不明显,可配合西药建立人工周期以调经。
3.2. 促排卵助孕
对于育龄期且有生育要求的PCOS不孕症患者,以调周促排卵助孕为治疗目的。PCOS患者的卵子发育不良,卵泡不能正常成熟,或者即使卵泡已经成熟却因卵泡壁过厚仍然难以排出,而导致排卵障碍,故而表现为持续性无排卵,这也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因此,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以及促排卵是治疗PCOS不孕的关键措施。
中医学称排卵期为“氤氲”“的候”,乃肾气变动,阴阳交互的结果,排卵过程依靠肾气的推动作用,肾气、肾精充盛为基础,气血调畅为必要条件,肾中阴阳消长转化是关键,因此治疗PCOS不孕患者多以补肾益气的药物为主,如杜仲、菟丝子、巴戟天等。在治疗过程中建议患者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后,在月经第12天开始通过妇科彩超进行排卵监测,卵泡临近发育成熟时,酌加温肾疏肝,软坚散结之药促排卵,如巴戟天、鳖甲、香附等。
若卵泡发育欠佳或排卵功能障碍时,可根据月经周期各阶段的阴阳消长变化、气血盛衰,因时论治,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在经后用补肾填精之药促进卵泡发育;排卵期用益气活血化瘀药以促进卵泡排出;排卵后用补肾养血药以利孕卵的着床发育[10]。对于顽固性排卵障碍而导致的不孕症,可以通过结合西药的方式来促进卵泡早期发育、促排卵,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克罗米芬、来曲唑,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严格控制用量,注意避免对卵巢造成过度刺激。西医促排卵治疗容易导致高排卵、低妊娠的情况出现,且20%~25%的患者会出现克罗米芬抵抗导致诱导排卵失败,同时胃肠道症状等药物副作用较明显。中医药综合治疗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且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因此,中西医结合促排卵,能够缩短疗程,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降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优势明显。此外,还需要密切监测卵泡动态,根据卵泡发育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房。通常需要连续进行3个周期的治疗,通过复查B超、血清性激素六项、糖耐量和胰岛素等各项指标,来判断疾病的转归。
3.3. 孕后保胎
PCOS的病因以肾虚为本,肾藏精,主生殖,肾气虚则冲任失养,胎元不固,从而导致容易出现胎动不安,甚至发生自然流产。因此,韩延华教授建议PCOS患者一旦经过治疗成功怀孕后,应尽早予以补肾安胎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摄取足够的营养,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了防止发生自然流产,提高妊娠成功率,通常保胎治疗的时间应一直持续至妊娠12周为宜。
3.4. 身心同治
PCOS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转归,所以龙江韩氏妇科提出对于PCOS不孕症,除药物治疗以外,身心调治也至关重要。临证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解放思想,消除其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运动,规律锻炼,合理饮食,减轻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信心,这些都会对PCOS不孕症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医案举隅
张某,女,27岁,已婚,2021年1月12日初诊。主诉:未避孕两年未孕。现病史:该患16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不规律,经水时有错后,35~55天一行,经期4~5天,量时多时少。孕2产0流2,2016年2月因胎停育行人工流产术,2018年7月自然流产。此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给予达英-35和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患者已服药6个月,服药期间月经周期正常,但停药后月经仍推迟。LMP:2020年12月13日,5天净,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小腹刺痛,平素易感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经期加重,近一个月体重增重5 kg。饮食尚可,二便正常,睡眠欠佳。体格检查:中度黑棘皮征,多毛,面部及背部痤疮。身高165 cm,体重73 kg,BMI:26.81 kg/m2。舌体稍大,舌质黯淡,苔薄腻,脉弦涩。辅助检查:妇科超声:子宫三径39 mm × 32 mm × 40 mm,内膜厚7 mm,双侧卵巢13~14个小卵泡。性腺激素六项:FSH 3.26 mIU/mL,LH 11.84 mIU/mL,PRL 7.31 ng/mL,E2 89 pg/mL,P 0.1 ng/mL,T 67.72 ng/dL。中医诊断:不孕(肾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辨证:肝肾亏虚,瘀阻冲任。治法:补益肝肾,活血调冲。药用:补肾活血调冲汤加减。熟地黄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5 g,怀牛膝15 g,菟丝子25 g,巴戟天20 g,山药20 g,赤芍15 g,益母草20 g,丹参20 g,当归20 g,川芎20 g,红花15 g,鸡血藤20 g,狗脊20 g,紫河车粉5 g。14剂,水煎服。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二诊:2021年2月1日。LMP:2021年1月15日。服药后痛经减轻,睡眠改善,但大便稀溏,日2~3行,痤疮不见好转。守上方去山药,加炒山药20 g,炒白术15 g,蒺藜15 g。14剂,水煎服。
三诊:2021年2月23日。LMP:2021年2月20日,月经量多,有血块。服药后大便如常,痤疮减少,腰酸乏力明显好转。考虑患者正值经期,且月经量大,故守上方去丹参、红花、益母草、鸡血藤,加山茱萸20 g,续断20 g,桑寄生20 g,盐杜仲15 g。14剂,水煎服。
四诊:2021年3月27日。诸症均减轻,无其他不适。LMP:2021年3月19日。月经第二天复查妇科超声:子宫三径40 mm × 32 mm × 40 mm,内膜厚7 mm,双侧卵巢10~12个小卵泡。性腺激素六项:FSH 3.12 mIU/mL,LH 5.66 mIU/mL,PRL 15.28 ng/mL,E2 189 pg/mL,P 0.1 ng/mL,T 58.57 ng/dL。守上方加减化裁巩固治疗3个月余。
五诊:2021年6月12日。患者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LMP:2021年4月20日。妇科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妊娠7周+。嘱患者:注意休息,出现腹痛、流血等不适随诊。2022年2月5日顺产一健康女婴。
按:该患者先天肾精不足,故月经初潮时间稍迟,且经行时有错后。腰为肾之府,肾亏则见平素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肾藏精,肝藏血,经期精血下注胞宫胞脉,肝肾两脏愈加亏虚,故经期腰酸乏力更甚于平时。因先天发育不足,加之后期两次流产,瘀血涩滞胞宫络脉,故经量时多时少。经行腹痛,经色紫黯,且有血条血块亦提示瘀血为患,舌黯淡,脉弦涩,均为肾虚血瘀阻滞的表现。瘀血为阴邪,夜晚阳气入于阴,人体正气虚,瘀血趁虚扰心,故睡眠欠安。瘀血色黯,结聚于颈项部,黑棘皮症状由此生成。患者形胖,舌稍大,苔薄腻,兼见脾虚有湿。故本病系肝肾亏虚,瘀阻冲任所致。韩延华教授认为肝肾与冲任关系极为密切,肝主冲任,肾为冲任之本,冲脉为血海,汇聚脏腑之血,使子宫满盈;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精、血、津液充沛。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而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肝主藏血,冲为血海,二者共同藏蓄血液不可分割。治以补益肝肾,活血调冲,方用补肾活血调冲汤加减。方中熟地黄入肝肾经,是壮水之主药,其味甘、微苦,能大补真阴,疗肾阴亏、虚损百病。枸杞子、女贞子皆入肝、肾经,相伍为用,共奏滋肾养肝、调理冲任之功效。菟丝子、巴戟天、狗脊温补肝肾,山药平补肺脾肾三焦,气阴双补,作用和缓不滋腻。当归养血活血,其味辛散,乃气中血药,配伍红花、益母草、鸡血藤能增活血通经之效,佐川芎可增行气活血之力,使血行通畅;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全方配伍肾虚得补,血瘀得下,兼顾健脾益气,气血兼治,共达补益肝肾,活血调冲之效。
声 明
该病例报道已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