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不断转变,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其中,日本作为老龄化程度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其老龄化进程较中国早了约三十年,因此在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上,日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在众多应对策略中,日本的继承税制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日本政府针对老龄化问题,对继承税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鼓励高龄者将资产提前转移至后辈,以促进经济发展、刺激消费,并提高财政收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这些改革不仅有助于缓解代际贫富差距,还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了解并借鉴日本在继承税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于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日本继承税制度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作用,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日本老龄化的影响
根据国际社会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达到14%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志,达到20%则为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标志[1]。日本早在197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达到总人口的7.03%,达到了老龄化的社会标准。截至2024年9月15日,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攀升至362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高达29.3% [2]。日本老龄化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挑战也包括机遇,但总体而言,老龄化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不小的威胁[3]。
2.1. 劳动力短缺与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这限制了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因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老龄化可能使劳动生产率下降,老年劳动力可能面临身体机能下降、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弱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的放缓。
老龄化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而服务业、健康产业等则可能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就业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2.2.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与财政失衡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支出不断攀升,给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导致政府不得不提高税率、削减其他公共支出或增加债务来填补养老金缺口。老年人口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这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否则可能导致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2.3. 独居老人和认知症患者增多与社会关怀缺失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老人往往缺乏足够的照顾和关爱,将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认知症(如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口中较为常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认知症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支持。
2.4. 社会阶层固化与代际不平等
老年人口往往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年轻人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影响社会稳定。老龄化还可能导致代际不平等问题的加剧。由于老年人口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政府需要削减对年轻人的投入,如教育、就业培训等,从而加剧了代际之间的不平等。
2.5. 影响民族团结
老龄化可能引发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如家庭观念、孝道等,这会在不同代际之间产生分歧。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能面临挑战,这将会影响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融合。老龄化还会导致对移民和外国文化的态度更加保守,从而不利于民族团结。
3. 日本继承税制的内涵及改革
3.1. 日本继承税制的内涵
日本继承税,又称继承税或遗产税,是指日本政府对遗产继承所征收的税,经历了从总遗产税制到相续税制,再到遗产税与赠与税并行制度以及分遗产税制的演变过程。其征税对象是纳税人由于继承或遗赠取得的财产总额,其中允许扣除被继承人的现有债务、丧葬费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日本采用的是分遗产税制,即对各继承人所得的财产课税,以继承人为纳税义务人。日本继承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根据财产多少决定,财产越多税率越高[4]。
在计税时,首先计算出总的应纳税额,然后再根据每个继承人取得的财产金额占全部继承财产金额的比例,计算出每个继承人的应纳税额。此外,对于不属于被继承人直系亲属及其配偶的纳税人,还会加征一定比例的税额。同时,日本继承税还规定了一些减征和免征的情况,如配偶、未成年人、患疾病者以及继承者财产在国外的等,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征照顾[4]。
在老龄化背景下,继承税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政策工具,其税收弹性和制度特点对于增加财政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发挥了巨大作用。
3.2. 日本继承税制的改革
自21世纪伊始,日本政府对继承税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这些改革紧密围绕老龄化问题展开,旨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5]。
2003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继承时结算课税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鼓励高龄者将资产提前转移至后辈。通过合理的税收安排,既能够减轻高龄者在晚年可能面临的财务压力,又能够确保资产在家族内部得到有序传承,提高社会资产的流动性。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还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创业和发展。
2009年,日本政府设立了事业继承税制度,旨在支持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该制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年轻一代接手并发展家族事业,从而维持了日本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活力。这一改革措施对于保持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日本政府进行了社会保障与税收一体化改革,将继承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这一改革旨在通过税收手段调节财富分配,确保社会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给需要的人群,从而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同时,这一改革也有助于提高民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2013年,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和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实施了经济再生的紧急经济对策。其中,对继承税制度进行了进一步调整,旨在提高税收效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对继承税进行的多次重大改革,均紧密围绕老龄化问题展开,旨在通过税收手段促进财富公平分配、提高社会资产流动性、支持家族企业传承以及推动经济稳定发展。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日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4. 日本继承税制的意义
4.1. 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继承税作为对资产继承进行征税的一种手段,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工具,也被人们称作“富人税”。通过征收继承税,政府可以有效地对高收入阶层的财富积累进行调控,防止财富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此举不仅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地分配,还能增强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继承税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5]。
4.2. 增加财政收入,支持公共服务
继承税在日本政府财政收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确保国家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通过征收继承税,政府能够积累可观的税收收入,这些资金被广泛投入到公共支出、社会福利改善、教育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优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得更多民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继承税的征收,为日本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民众的福祉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
4.3. 鼓励个人奋斗,减少依赖心理
遗产税制度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们对家族财富和遗产的过度依赖心理,促使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努力和奋斗。通过征收继承税,政府向民众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财富应当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非仅仅依赖先辈的遗留。这种导向有助于激发人们的自立自强精神,促使他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长远来看,继承税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4.4. 促进资产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继承税制度的实施,对社会资产的流动和资源配置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征收继承税,政府实际上在鼓励高龄者更加积极地考虑将资产提前转移给后辈,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社会资产的流动性。这样的资产转移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金支持。同时,这也有效避免了资产因长期闲置而造成的浪费,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继承税制度因此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6]。
4.5.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日本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继承税制度的实施在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征收继承税,政府能够调节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从而缓解因财富不均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继承税制度还促进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稳定。在遗产分配问题上,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引导家庭成员以公平、理性的态度对待财产,避免因财产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和矛盾。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还能为社会稳定及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继承税制度的实施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5. 基于日本经验中国开征继承税的可能性及建议
5.1. 中国老龄化现状
对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自2000年就已经达到7%,即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4%,即中国在2021年就正式进入老龄社会[1]。从国际上来看,我国已经超越了美国和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此外,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在2030年预计会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总和[7]。
鉴于老龄化的评定与总人口及老龄人口均密切相关,出生率的下降进一步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据学者预测,21世纪内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呈现三个高峰时段,分别预计出现在2030年至2035年、2055年至2060年以及2085年至2090年[8]。
5.2. 中国开征遗产税的需求
中国开征继承税在经济、社会、法律以及财政等方面存在需求。
5.2.1. 经济需求
调节收入分配:继承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工具,可以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通过征收继承税,政府可以将部分财富从富裕阶层转移到中低收入阶层,促进经济公平和社会和谐。
增加财政收入:继承税的开征可以为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有助于增强政府的财政实力,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继承税可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继承税的开征还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政府可以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储蓄和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继承税也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长期发展目标。
5.2.2. 社会需求
促进社会公平:继承税的开征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税收手段,政府可以限制富裕阶层的财富积累,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9]。
促进民族团结:继承税的开征可以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政府可以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5.2.3. 法律需求
完善税法体系:继承税的开征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税法体系,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继承税制度,政府可以加强对财产继承和赠与行为的监管,防止税收流失和逃税行为的发生[10]。
推动法律进步:继承税的开征还可以推动相关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完善。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继承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减免政策等具体内容,为继承税的开征提供法律保障[11]。
5.3. 中国开征遗产税的建议
基于日本经验,中国在考虑开征继承税时,应借鉴其成功的税收制度设计,同时结合中国国情。
首先,明确继承税的目标在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并为此设定合理的税率结构和免征额。
其次,建立完善的财产评估体系,确保遗产价值的准确评估,为税收征管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效率,防止税收流失[10]。
此外,还应注重继承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税收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社会对继承税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最后,密切关注社会对继承税的反应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继承税政策,确保其顺利实施和有效执行。
通过这些措施,在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开征符合自身国情的继承税,以增加财政税收,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民族团结。
6.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老龄化这一全球性的挑战,日本在继承税制上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继承税制度,日本不仅有效促进了家庭内部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传承,还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代际贫富差距的缩小以及社会团结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借鉴日本在继承税制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度创新,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并合理吸收日本的继承税制经验,将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开辟新的思路与路径[5]。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Postgraduate Research & Practice Innovation Program of Jiangsu Province):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项目号:KYCX24-1082)的阶段性成果。